互促水解反应指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反应的反应(即弱酸弱碱盐水解),或溶液中同时存在与H﹢、OH﹣反应后会生成不溶于水的物质的离子。反应相互促进,水解反应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常见的互促水解反应进行完全的有:Fe3﹢、Al3﹢与AlO₂﹣、CO₃2﹣、HCO₃﹣。
当弱酸的酸根与弱碱的阳离子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时,弱酸的酸根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与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而使两种离子的水解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互相促进水解,而水解完全。(俗称“ 双水解反应”)
首先我们来分析Al3+与HCO3–在水溶液中为什么能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Mg2+与CO32-或HCO3-却不能发生互促水解反应?互相促进水解其水解程度增大,由于 Al(OH)3溶解度非常小且 H2CO3又不稳定易分解即生成的水解产物能脱离反应体系,根据 平衡移动原理水解反应继续向右进行,直至反应完全进行;但 Mg(OH)2溶解度比Al(OH)3大些,不容易脱离反应体系,则水解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就达到平衡,水解反应不能完全进行。由上不难看出: 生成的水解产物脱离反应体系是反应得以完全进行的重要原因. 因此,互促水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水解产物是容易脱离反应体系(溶解度非常小)的物质如:Al(OH)3、 Fe(OH)3或H2、O2等极难溶的气体。当然,若互相促进水解程度非常大水解反应也可以认为完全进行。如:(NH4)2S几乎99.9%水解成 NH3·H2O和H2S(气体)。
综上所述,互促水解反应能否完全进行决定于两个因素:1.互相促进水解程度大小(包括物质本性、外界条件等的影响)2.水解产物的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