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盛时期,据有东起库车,东南起罗布泊,西至咸海、花剌子模,南临阿姆河,北至巴尔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广大区域,版图囊括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以及我国新疆中西部。
有关该王朝的建立民族及其建立时间问题,一直是个未能破解的历史之谜。长期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家观点多是顺便提及,仅“样磨说”、“葛逻禄说”“处月说”和“西迁葱岭西回鹘说”进行了具体的论证,且影响较大。
1041年,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汗国后来成为西辽的附庸,1211年汗国贵族暴动,东部汗国灭亡;西部汗国后沦为塞尔柱帝国的附庸,后又转为西辽的附庸,1212年为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所灭。
喀喇汗王朝是指9~13世纪初突厥回鹘人与葛逻禄人的克尼克(Kiniq,Qiniq)部落氏族,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今新疆喀什、阿克苏、和田、伊犁等地区建立的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王朝。亦称“哈卡尼耶”,“哈拉汗王朝”,“大石(大食)”,“黑汗王朝”或“葱岭西回鹘”。皇族同时自认为是波斯神话传说中的英雄阿弗剌昔牙卜后裔。
唐朝末年回鹘西迁时,其中一支在汗族庞特勤率领下西奔楚河地区葛逻禄部,后庞特勤臣服了葛逻禄及其他的突厥部族,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史称喀喇汗王朝。(回鹘、葛逻禄即为今天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喀喇汗也即为回鹘)。
传说王朝的开国者是萨图克·布格拉汗之祖阙毗伽·卡迪尔汗。实行双汗中央集权制,国力强盛。但到了汗朝后期,王朝演变成了相当松散的多民族部落联合体,在汗朝北部的海押立、阿力麻里等省份、城市出现了一系列小汗国。
1041年,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两部分别于1211年和1212年灭亡。
汗国建立之初并非伊斯兰国家,与突厥汗国、回鹘汗国等游牧汗国类似,他们最初是萨满教教徒与拜火教教徒,也有一些摩尼教徒与佛教徒。第一位改宗回教的大汗是第三任大汗萨图克·博格拉汗。
毗伽阙·卡迪尔汗去世后,其子巴兹尔继承汗位,为阿尔斯兰汗;另一儿子奥尔古恰克称博格拉汗。巴兹尔去世没有传位于其子,而传位于其弟奥尔古恰克。奥尔古恰不欲帝位按传统传给侄子也就是巴兹尔之子萨图克。
受萨曼王朝穆斯林的影响,萨图克早年就归信了伊斯兰教,成为一位虔诚的穆斯林。并且在其影响下,属下信教一些王室成员也改宗回教。由于改宗回教,萨图克得到了汗国西部穆斯林及本国穆斯林的支持,实力大增,因此引起与叔叔奥尔古恰克的警惕。
随着实力的增加,萨图克也有了夺回帝国的野心。公元915年,在自己经营多年的古拉姆近卫军,以及萨曼王朝穆斯林的援助下,他以武力从信仰萨满教的叔父手中夺取了政权。夺位之后,萨图克自称苏丹·萨图克·博格汗,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在国内推行伊斯兰教。并且按波斯伊斯兰国家模式建立了伊斯兰教法统治,创建官僚队伍与管理机构,设立宗教法庭,宗教领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重要地位,宗教学者队伍日益扩大,寺院经济大量发展。
萨图克去世后,其子穆萨(巴依塔什)继位。在苏菲派教士的帮助下,穆萨实现了汗朝的伊斯兰化。约960年穆萨宣布伊斯兰教为国教,20万帐突厥人入教。从此正式开始了第一个突厥语民族伊斯兰王朝的历史。
穆萨统治时期,继续大力推行伊斯兰教法统治,在王朝各地普遍设立宗教法庭,建立清真寺、经文学校和麻札,今喀什皇家经学院的遗址还为当地人所共知。
萨图克·博格拉汗夺位之后,立即采取了几项措施,第一,放弃传统的贵族世袭官制,采用军功授官方法;第二,取消将汗国领土作为家族财产分封的做法;第三,废除由旧贵族主导的地方政治,改为由大汗派出的机构与官僚,由汗室与中央统一管理。但却为驻巴拉沙衮的顽固派贵族所反对。萨图克即对顽固派用兵,打败了顽固派贵族集团,一统汗朝。
在统一内部之后,即把矛头针对境外。第一个便是西部的萨曼王朝(819~999)。之前在奥尔古恰克时期,萨曼王朝于893年夺取了汗国的重镇怛罗斯,迫使奥尔古恰克将政治中心迁至喀什噶尔。萨图克出兵萨曼王朝,一举收复怛罗斯。汗国并没有停止对萨曼王朝的用兵,但由于此时的萨曼王朝十分强大,所以汗国没有取得更大的战果。
十世纪末,萨土克·博格拉汗之孙哈仑·博格拉汗驻八剌沙衮,阿里·阿尔斯兰汗驻喀什噶尔,此时的喀喇汗王朝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实力大为增强,而萨曼王朝由于统治阶级争权夺利而逐渐趋于削弱,在这种有利条件下,阿里·阿尔斯兰汗与哈仑·博格拉汗率领15万大军进军河中地区,喀喇汗军队所向披靡,于992年攻陷其都城布哈拉。999年,他联合今阿富汗境内的另一突厥王朝——伽色尼王朝(962~1186)的君主马哈茂德共灭萨曼王朝,从此喀喇汗王朝据有阿姆河以北中亚地区。
此外,他也以圣战为名,开始对东方的于阗王国发起了圣战。于阗王国位于汗国的东部,是当时一个较为强大的佛教国家。喀喇汗王朝对于阗用兵,以圣战为号召,得到了西亚穆斯林的大力支援。而于阗王国除了得到高昌回鹘、归义军、甘州回鹘等的支援外,基本上处于孤立地位。
虽然得到支援,但是汗朝对于阗的用兵并不十分顺利。970年前不久,于阗王尉迟输罗(Viśa Sura,即李从德)率军进占喀什噶尔地区的数座城池,取得大胜,战利品中除妇孺金帛外,还有大象等战利品[3],并且在993年、998年,于阗军趁喀喇汗军队主力进攻波斯的机会,大举围攻喀什噶尔。虽然这两场战役最终以于阗军惨败告终,但他们于998年在英吉沙附近击毙了阿里·阿尔斯兰汗。在消灭萨曼王朝之后,汗朝对于阗的用兵坚持不懈,公元999年,来自布哈拉的四位伊玛目,率领从伽色尼、巴格达、花剌子模等地招募而来的志愿军,配合优素福·卡迪尔汗所率领的喀喇汗主力,在当年年底一举攻克于阗城,迫使于阗王率领残余部队退至昆仑山区,虽然喀喇汗军在策勒波斯坦乡遭受到一次大败,但仍在1004年后不久,时为大汗的优素福·卡迪尔汗灭于阗。汗朝达到极盛。
1004年,灭于阗国,和田地区尽为喀喇汗王朝所辖,不久,喀喇汗王朝同自己的同族兄弟——高昌回鹘发生战争,喀喇汗可汗阿赫马德·托干汗率军数次击败高昌回鹘,此时的高昌回鹘也拥有强大的国力,并与辽朝保持着友好关系,面对喀喇汗军队的进攻,高昌回鹘在组织武力抵抗的同时,也在策动游牧民族夹击,在辽国的默许之下,来自蒙古高原的3万帐(一说30万帐)“异教游牧部落”(这些游牧部落主要是契丹人,以及尚未伊斯兰化的突厥人)大肆进入喀喇汗王朝的边境,阿赫马德.托干汗击溃了这些游牧部落的侵袭,并将他们牢牢地拴在阿力麻里、叶密立等地的草原。
喀喇汗王朝的边界在此时推进到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此时的汗朝俨然中亚帝国,甚至成为与当时的辽朝不相上下的世界性帝国之一。汗朝的疆域,东起阿克苏地区的库车,西至咸海附近的干草原地区,南邻阿姆河、喷赤河、喀喇昆仑山与昆仑山脉,北抵巴尔喀什湖、伊犁河河谷与七河流域的草原,东南直达罗布泊沙漠地带,其疆域在国内,囊括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图木舒克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国外,囊括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汗朝拥有一支以重骑兵为主的强大军队,既有中央汗庭训练的“古拉姆”近卫军,又有地方伊克塔军事地主组成的封建骑兵。在七河流域与伊犁河河谷兴建了大批新兴城市,大批突厥语民族由游牧转入定居,经济文化非常发达。
黑汗王朝的文化颇为昌盛。正是在黑汗王朝时期,阿拉伯字母代替了以粟特字母书写的回鹘文字母。今日传世的两部黑汗王朝时期代表作都与喀什有关,一是喀什噶尔人马合木用阿拉伯文写的《突厥语辞典》,一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1069-1070年间题献给卜格拉汗的劝诫性长诗《福乐智慧》。鉴于喀什噶尔文学艺术的昌盛,近代有的学者主张应在突厥文学发展史中揭出一个“喀什噶尔阶段”。 2006年中国政府出资修缮了《突厥语大辞典》的作者喀什噶尔人马合木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