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汗国

喀尔喀汗国

中文名 喀尔喀汗国
创立时间 1470
所属地区 蒙古
目录导航

简介

元朝灭亡以后, 蒙古朝廷退回草原, 在蒙古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大小游牧集团, 或称“兀鲁思”, 或称“土绵”(万户) 。15 世纪初, 蒙古分裂为东西蒙古。西蒙古又称卫拉特人, 游牧在杭爱山以西、天山以北的草原, 东蒙古人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境内。蒙古大汗的牙帐在东蒙古。

1470在蒙古大汗达延汗创立喀尔喀汗国,蒙古大汗达延汗(1479 —1516 年在位) 即位以前, 在东蒙古中央地带已经形成了六个大万户, 但是除了大汗所在的察哈尔万户, 其余万户都在异姓贵族统治之下。

达延汗经过长期的斗争, 结束了异姓贵族对各部的世袭统治权, 同时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六万户,在东蒙古确立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接统治。本文所说的“喀尔喀汗国”, 就是达延汗子孙统治下的东蒙古六万户之一的喀尔喀万户的一部分。

达延汗共有十一子。达延汗将其第六子阿鲁楚博罗特与第十一子格埒森扎分别分封到喀尔喀万户的左翼和右翼。喀尔喀万户早在达延汗或者更早的时代就游牧在今哈拉哈河流域(“喀尔喀”是“哈拉哈”的不同汉语音译, 部以河得名) 。16 世纪中叶, 喀尔喀左翼随蒙古大汗打来孙南下大兴安岭驻牧, 所部号称“山阳喀尔喀”, 即清朝所谓“内喀尔喀五部”, 实际上脱离喀尔喀万户而自为一部。入清后, 该五部或设立扎萨克旗, 或编入八旗蒙古, 均不再冠以“喀尔喀”名号。右翼封主格埒森扎从哈拉哈河流域向西面发展, 与兀良哈万户接壤, 并与之发生了矛盾。16 世纪二三十年代, 蒙古大汗博迪率领各部征讨并瓜分兀良哈万户, 格埒森扎分得了原兀良哈万户的牧地和部分属民。其结果, 喀尔喀万户的势力一直延伸到杭爱山, 尽有漠北草原。16 世纪末17 世纪初, 喀尔喀万户分布于东自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河, 西至杭爱山, 北自贝加尔湖,南抵南蒙古北部的广袤地区, 即今天蒙古国的大部分领土。

格埒森扎死后, 其七子析产, 形成七个游牧集团, 习惯称“七和硕喀尔喀”或“七鄂托克喀尔喀” ( “和硕”和“鄂托克”均为当时蒙古社会组织名称) 。清代所说的“喀尔喀”, 就是指这部分蒙古人。格埒森扎七子分掌喀尔喀左右二翼, 右翼为格埒森扎长子阿什海达尔汗珲台吉、次子诺颜泰哈坦巴图尔、六子德勒登昆都伦及末子萨姆鄂特欢及其后裔诸兀鲁思; 左翼为三子诺诺和伟征诺颜、四子阿敏都喇勒和五子达来(无后) 及其后裔诸兀鲁思。

文献记载

自16 世纪末至17 世纪30 年代, 喀尔喀左翼和右翼先后出现了三个汗 左右二翼分成三个汗部

阿巴泰的汗号与土谢图汗

据文献记载, 在喀尔喀汗国首先称汗的是阿巴泰(1554 —1588 ?) 。 格埒森扎三子诺诺和, 号伟征诺颜, 为喀尔喀左翼之长, 阿巴泰即其长子。《王公表传》记载: “初, 喀尔喀无汗号, 自阿巴岱(即阿巴泰———引者, 下同) 赴唐古特, 谒达赖喇嘛, 迎经典归, 为众所服, 以汗称。子额列克继之, 号墨尔根汗。额列克子三, 长衮布, 始号土谢图汗, 与其族车臣汗硕垒、扎萨克图汗素班第同时称三汗。” 据此, 阿巴泰称汗的时间在“赴唐古特, 谒达赖喇嘛”之后, 而所取汗号亦非“土谢图汗”, 因为其孙衮布“始号土谢图汗”。张穆《蒙古游牧记》记载与《王公表传》有所不同: 阿巴泰“赴唐古特, 谒达赖喇嘛, 迎经典归, 为众所服, 始汗称, 号斡齐赉巴图。按: 巴图旧作赛音, 今从《理藩院则例》改。《朔漠方略》: 康熙二十六年(1687) , 土谢图汗奏请敕印表曰: 国中向无佛教, 自我曾祖往谒达赖喇嘛, 得蒙优礼, 加以瓦察喇赛音汗之号。于是我地佛法炳如日星。案: 瓦察喇赛音, 即斡齐尔赛因??子额列克嗣, 号墨尔根汗。额列克子三, 长衮布, 始号土谢图汗。” 张穆根据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康熙二十六年的奏折指出, 达赖喇嘛赐给阿巴泰的汗号为“瓦察喇赛音汗

阿巴泰汗于1580 年称“赛音汗”, 喀尔喀始有汗号。1586 年, 阿巴泰汗被三世达赖喇嘛授予“佛法大瓦齐赉汗”号。阿巴泰孙衮布始称“土谢图汗”, 其子察珲多尔济降清后, “土谢图汗”号和喀尔喀其他两个汗号一样被固定并得以世袭。

喀尔喀右翼长赉瑚尔被阿巴泰汗立为汗。阿巴泰死后, 左翼势力一度衰微, 赉瑚尔汗之子素班第乘机扩大影响力, 1596 年在塔喇尼河畔举行的全喀尔喀贵族会盟上被推举为“扎萨克图汗”, 成为第一代扎萨克图汗。

硕垒称汗时间最晚, 大致在1630 年前后, 与17 世纪20 年代蒙古政局的混乱有密切关系。林丹汗属下的乌珠穆沁、苏尼特、浩齐特等部为逃避战乱, 投奔了林丹汗的盟友和连襟硕垒济农, 与他的属下和阿巴哈纳尔等部一起, 推举硕垒为“共戴马哈撒嘛谛车臣汗”。

喀尔喀汗国先后有了三位大汗, 全喀尔喀也随之分裂为三个汗部。阿巴泰汗时期, 喀尔喀万户出现形成统一汗国的迹象, 但因其去世和左右二翼的长期分裂而未果。后来三汗鼎立, 喀尔喀分为三部, 互不统属。经17 世纪中后期的内乱, 在准噶尔汗国的东扩和清朝加紧统一蒙古诸部的背景下, 喀尔喀三汗于1688 年终于投附了清朝。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