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崖爬藤
学名: Tetrastigma formosanum (Hemsl.) Gagnep.
Tetrastigma formosana (Hemsl.) Nakai Tetrastigma formosana (Hemsl.) Nakai
Vitis formosana Hemsl. Vitis formosana Hemsl.
别名:三叶青、毒葡萄、三脚虎、三叶葡萄、Barsiada(排湾)
科属: 葡萄科崖爬藤属
类别: 常绿或半常绿木质藤本
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门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纲中文名 | 双子叶植物纲 |
纲英文名 | Di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管花目 |
目英文名 | Tubiflorae |
科中文名 | 葡萄科 |
科拉丁名 | Vitaceae |
属中文名 | 崖藤属 |
属拉丁名 | Tetrastigma |
种中文名 | 崖爬藤 |
种拉丁名 | 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
种下等级 | 种下等级:b.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ssp. dichotomum W. T. Wang; 种下等级:c.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glabrum (Levl. et Van.) Gagnep.; 种下等级:d.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pilosum Gagnep.; 种下等级:d.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pilosum Gagnep.; 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potentilla (Levl. et Vant.) Gagnep.; 种下等级:e.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trichocarpum Gagnep. |
生境 | 生境: 潮湿地, 沟边路旁灌丛中, 沟边石上, 沟边杂木林中, 灌丛中, 河边石上, 林中, 攀援于树上, 山谷, 山谷林下, 山谷石上, 山坡, 山坡林中, 山坡林中潮湿地, 山坡林中阴湿地, 山坡疏林中石上, 山坡疏林中树上, 山坡水沟边灌丛 , 石壁, 石灰岩山坡石上, 石上, 树上, 溪边灌丛中 |
海拔下限 | 200 |
海拔上限 | 2700 |
是否中国特有 | 否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外分布 | 不丹; 印度北部 |
国内分布 | 陕西省, 甘肃省, 江苏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湾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
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门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纲中文名 | 双子叶植物纲 |
纲英文名 | Di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管花目 |
目英文名 | Tubiflorae |
科中文名 | 葡萄科 |
科拉丁名 | Vitaceae |
属中文名 | 崖藤属 |
属拉丁名 | Tetrastigma |
种中文名 | 崖爬藤 |
种拉丁名 | 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
种下等级 | 种下等级:b.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ssp. dichotomum W. T. Wang; 种下等级:c.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glabrum (Levl. et Van.) Gagnep.; 种下等级:d.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pilosum Gagnep.; 种下等级:d.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pilosum Gagnep.; 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potentilla (Levl. et Vant.) Gagnep.; 种下等级:e.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lanch. ex Franch. var. trichocarpum Gagnep. |
生境 | 生境: 潮湿地, 沟边路旁灌丛中, 沟边石上, 沟边杂木林中, 灌丛中, 河边石上, 林中, 攀援于树上, 山谷, 山谷林下, 山谷石上, 山坡, 山坡林中, 山坡林中潮湿地, 山坡林中阴湿地, 山坡疏林中石上, 山坡疏林中树上, 山坡水沟边灌丛 , 石壁, 石灰岩山坡石上, 石上, 树上, 溪边灌丛中 |
海拔下限 | 200 |
海拔上限 | 2700 |
是否中国特有 | 否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外分布 | 不丹; 印度北部 |
国内分布 | 陕西省, 甘肃省, 江苏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湾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
草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无毛或被疏柔毛。卷须4-7呈伞 状集生,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掌状5小叶,小叶菱状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1-4厘米,宽0.5-2厘米,顶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外侧小叶基部不对称,边缘每侧有3-8个锯齿或细牙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4厘米,小叶柄极短或几无柄,无毛或被疏柔毛;托叶褐色,膜质,卵圆形,常宿存。花序长1.5-4厘米,比叶柄短、近等长或较叶柄长,顶生或假顶生于具有1-2片叶的短枝上,多数花集生成单伞形;花序梗长1-4厘米,无毛或被稀疏柔毛;花蕾椭圆形或卵椭圆形,高1.5-3毫米,顶端近截形或近圆形;萼浅碟形,边缘呈波状浅裂,外面无毛或稀疏柔毛;花瓣4,长椭圆形,高1.3-2.7毫米,顶端有短角,外面无毛;雄蕊4,花丝丝状,花药黄色,卵圆形,长宽近相等,在雌花内雄蕊显著短而败育;花盘明显,4浅裂,在雌花中不发达;子房锥形,花柱短,柱头扩大呈碟形,边缘不规则分裂。果实球形,直径0.5-1厘米,有种子1颗;种子椭圆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下部1/3处呈长卵形,两侧有棱纹和凹陷,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沟状向上斜展达种子顶端1/4处。花期4-6月,果期8-11月。[1]
崖爬藤图册(3) | 崖爬藤图册(4) |
崖爬藤图册(3) | 崖爬藤图册(4) |
产甘肃、湖南、福建、台湾、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山坡岩石或林下石壁上,海拔250-2400米。[1]
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常于林中阴处攀附于树干或岩石上。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阴,在较强散射光下亦能生长,有一定耐旱能力。
播种、压条繁殖。
与爬山虎相比,岩爬藤叶小,茎纤细,枝叶覆盖性也不及爬山虎,但用于装饰性绿化,崖爬藤则显得小巧玲珑,姿态秀丽,可用于墙垣,篱栏、山石、树干等的装饰性绿化或试用作室内庭园的垂直绿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