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词牌名,即“浪淘沙”。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韵,第三段两仄韵,定用入声韵(唐宋人词,凡同一曲调,原用平声韵者,如改仄韵,例用入声,原用入声韵者,亦常改作平韵)。《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韵,第二、三段各五仄韵,并叶入声韵。 [1]
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
此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宋】 张舜民 《卖花声·楼上久踟躇 》
【宋】张舜民《卖花声·木叶下君山》
【宋】柳永《浪淘沙·有个人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