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
秋风庭院藓侵阶。
○○⊙●●○△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
晚凉天净月华开。
●○○●●○△
相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①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②已沉埋,壮气③蒿莱④。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
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1]
①“桁”,通作“行”,读仄声。“一桁”,一带、一列。
②《史记·吴太伯世家》裴骃《集解》引《越绝书》:“阖庐冢在吴县昌门外,……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槃郢鱼肠之剑在焉。”这里借古事说自己亡国的痛苦。
③“壮气”与上“金剑”连,暗用丰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
④“蒿莱”,野草,犹言蓬蒿。阮籍《咏怀》:“贤者处蒿莱。”[2]
此词为入宋后抒写幽闭时心情。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最好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