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也就是说句子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1]
1.补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前指动词。
例如:(1)你砍<快>了,慢一点!
(2)我看<完>了《红楼梦》。
第二,前指主语。
例如:(3)我砍<累>了。
(4)我学<会>了滑雪。
第三,后指宾语。
例如:(5)我们砍<光>了树再休息。
(6)他一连发<出界>两个球。
第四,前指“把”的宾语。
例如:(7)把刀都砍<钝>了。
(8)他把牙都吃<坏>了。
2.状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
例如:(1)血压【急剧】下降。
(2)我【经常】打乒乓球。
第二,前指主语。
例如:(3)祥子【青筋蹦跳】地坐下。
(4)四凤【胆怯】地望着大海。
第三,后指宾语。
例如:(5)花也很多,【圆圆】的摆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
(6)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第四,前指“把”的宾语。
例如:(7)我把王群【满意】地打发走了。
(8)师傅们把水泥行条和楼板【纵横交错】地摆在一起。
3.定语的语义指向
第一,后指中心语。
例如:(1)他昨天买了件(羊皮)大衣。
(2)我要好好地逛一逛(美丽)的西湖。
第二,前指主语。
例如:(3)他做了一个9惬意)的美梦。
(4)我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
第三,前指述语。
例如:(5)陈小平看了(一天)的书。
(6)孙静在家等了(一上午)的电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