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疮

人面疮

目录导航

治疗

又诸书皆以为素积冤谴,须自清心忏悔,初宜服流气饮,日久宜用大苦参丸,今掳所用之药俱糸辛热疏散之品,其症或因风寒湿三气凝合之所化,亦未必尽由冤谴之所致也,依古施治,谅可奏效。

佛说人面疮

马来西亚一棵槟榔树树干长出一块像人脸的树节,吸引数以千计的游者观看,当地人称该树为“鬼树”。有些人说脸上的眉毛及鼻子天天都在变。 而这“树妖”的形象就很像佛教《慈悲 三昧水忏》中 悟达国师膝上的人面疮形象。

.

佛法说有 八万四千法门,忏悔法门则为其中之一,且是极重要法门,亦最极殊胜方便法门,因有这法门,能与人以一自新之路,不致对错误行为,感到前途的绝望,甚或走上相反道路。为此,佛特说有忏悔法门,使知果能诚心忏悔,还可做个佛化新人,走上做人的 光明大道,甚至踏上解脱,菩提的大道!现在各地道场,所通行的 忏法,多以“梁皇宝忏”、“ 慈悲水忏”、“药师忏”、“净土忏”、“地藏忏”、“大悲忏”等。

.

“慈悲 三昧水忏”,是唐朝知玄法师,世称 悟达国师,依 宗密禅师所著“圆觉经证仪”而录成的,在 中国佛教界,同样风行各地,僧俗佛子都爱修此 忏法。水忏作于悟玄是缘于:

.

传说

国师是 四川人,此忏约述于大 唐懿宗咸通四年(西元八六三)。在他未显要时,在长安遇到一位西域异僧身患 恶疾,人皆厌其恶臭,拂袖而去。独师与之隔邻相处,不但不讨厌他,且无微不至的予以照应,病愈后,国师欲回 四川,异僧感于师的风仪,为一般人所不及。分别时,异僧特对师说:“我们在此相处甚得,并承对我多方照顾,无以为感,他日你如遇到什么灾难,可到西蜀彭州茶陇山(又名九陇山)找我,其山有两棵高大的松树,见到两棵松树就可见到我”。

.

国师与异僧分别后,就到长安 安国寺修学,从专心一意的研读三藏教典到弘扬佛法,德风日播,于是声德光显,甚至 唐懿宗帝,亦常亲临闻法。到咸通十二年(西元八七一),帝赐沉香法座,从此尊为国师,极尽优厚。到 唐僖宗中和三年(西元八八三),一日膝上忽然隆起一珠,人称为人面疮,疮上眉目口齿无不具备,每以饮食喂之,则张口吞啖,和常人无异。国师遍揽群医,都无法医治这个人面疮,正在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忽然忆起昔日西域异僧的言语,于是依约来到九陇山。

.

只见烟云飘渺间的两棵青松苍然挺立,一道银带似的瀑流,从两座耸入云霄的山岩间倾泻曲壑,气势 滂渤。国师看到这个情景,知道异僧必在山上,于是继续再向前进,只见“崇楼广殿,金碧交辉”, 放眼望去,蓄着短髭的西域异僧早已站在松树之间,含笑迎接国师。国师道明来意,西域异僧怡然答道: “这是很小问题,不要为此苦恼,到了明日早上,我派童子,带你到泉水边,用水替你洗涤,立刻就可痊愈”。师经异僧安慰,很安然的入睡,不如平时那样感受痛苦。

.

次日天刚亮时,童子引至泉所,掬水为之洗濯,正待掬水洗涤疮口的时候,说也奇怪,人面疮竟然开口对国师说话了:“且慢!你博通古今,可曾读过西汉书吗?”“读过!”“既然读过,你还记得西汉时代 袁盎杀 晁错的事情吗?你就是袁盎来转世,而我就是当年被你腰斩于东市的晁错,十世以来,轮回流转,我一直在找寻湔雪冤仇的机会,可是你舍身入佛,十世为高僧,持戒谨严,苦无机会可以下手。直到最近你因为集朝野礼敬于一身,起我慢心,损及道行,因此我才有机可趁,附着你身。冤家 晁错续说:“总算你的修持,还有一点工夫,现蒙迦诺迦尊者,惠我三昧法水,洗去你我宿怨,从此不复以你为冤,我们各自以法为重”。 悟达国师听了人面疮这一番振振言辞,惊悚不已,不觉汗如雨下,连忙俯身捧起清水洗涤,突然一阵剧痛,彻及骨髓,一时昏厥过去,等到苏醒过来时,膝上的人面疮不见了,眼前也没有了西域异僧,只见两松中烟霭渺杳,山岩间清泉潺潺,诉说着千古的故事。

.

其他信息

悟达感事特别,深加思惟,认为宿世冤仇,如不遇到圣人,怎能冰释?证知在世为人,不可与人结怨,结怨对己不利,迟早要受苦报,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正是此意。因此,国师就在这儿,建了一个茅蓬,依经制为 忏法,朝夕虔诚礼诵,真实忘于名利,泯除人我是非,礼忏得到利益,于是忏法传播。经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悟达能洗除十生前的罪垢,全得力于圣僧迦诺迦尊者。佛法没有赦罪之说,有罪除了感果,就是依法忏悔,国师深感圣僧解怨释结,特作水忏以施仁慈于 末世众生。

传说中的人面疮——寄生胎

病理简介

现代,随着 生物学和 医学的发展,特别是 遗传学和 产前诊断学的突飞猛进,医学界对不少书籍上记载的奇症“人面疮”亦有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解释,明确人面疮属于 寄生胎的一种。 寄生胎又称胎内胎或包入性寄生胎,是指一完整胎体的某部分寄生有另一具或几具不完整的胎体,在 临床上较少见。 遗传学家认为 寄生胎是由于“遗漏 孪生症”造成的。通俗地讲,这是 孪生双胎在母体孕育中形成的一种 寄生胎现象。

形成原因

孪生又分为真孪生与假孪生两种。凡是母体一次排出两个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两个 胎儿的,称真 孪生;由一个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两个胎儿的,也称真孪生。一般 寄生胎发生在真孪生 胚胎中,它是由胚胎期的内细胞群分裂为两团细胞,形成两个发育中心。若两个内细胞群的细胞团同样大小,且持续正常,便发育成双胞胎;如果两个细胞团一大一小,且小的发育不良,就有可能被包入另一团的内细胞群所发育的 胎儿体内,成为包入性 寄生胎,又称“胎中胎”。因此, 寄生胎与寄主都是 孪生的兄弟或姐妹。 遗传学专家认为,有20%以上的妇女受孕后会出现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胎儿的现象,但等到 胎儿发育到4~5个月时便只剩下一个了。妇产科医生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产妇在拍 X光检查或 B超检查时,被告知是双胞胎,但 分娩时却只有一个 胎儿。出现这种现 象有两种原因,一种是 胎儿着床不隐,除了一个胎儿扎根外,其余的被母体以某种方式吸收掉;另一种即“同室操戈”现象,一个强壮的胎儿为了争夺母体营养,将另一个或几个弱小的胎儿吸收掉或遏制其发育,或将其 孪生兄弟的 胚胎吸收包裹在自己的体内。这就是 寄生胎儿,就可能是“同室操戈,相煎太急”的结果。由于“遗漏 孪生症”所形成的 寄生胎是由一个结缔组织包裹,故寄生胎发育都极不完全。它们随寄生的发育而缓慢增大,多数可长到200~600克大小不等,最大者可达2600克。 寄生胎的存活年限可随寄生的年龄增长而存活很久,最长可达30~40年,但多数在寄主幼小时出现不适症状而通过 外科 手术取出寄生胎。

不同类型

寄生胎发育程度差别很大,有不同的类型。若两个 孪生胎分离不完全,则形成连体 胎儿;若小胎儿寄生在大胎儿体内,这种 寄生胎称为胎中胎,大多寄生于腹腔内,有的外形近似胎儿,有的器官发育不完整。还有一种, 寄生胎也可以附着在正常 胎儿的体外或体表,称为外寄生胎。2006年10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了一例来自 忠县的怪胎——八肢女婴,医院新生儿 外科相关专家指出,这是一例典型的外 寄生胎患者。而古代典籍上记载的奇病“人面疮”,亦属于外 寄生胎。相对于外寄生胎而言, 临床上相对常见的寄生胎患者多为内寄生胎,实为被正常 胎儿包裹在体内发育不全的小胎,通常,体积较小,包在胎儿体内时,难以发现。有的等到孩子长到几岁甚至到成人以后,因病到医院诊治时才被意外地发现。这就是民间常传说“小孩生小孩,男子怀 胎儿”的原故。

文献记载

明代著名 医学家李时珍在他撰写的《本草纲目》第十三卷“草部”里,曾经收录了这样一则病例:江南地方有个商人,他的左胳膊上长了一个疮,疮口就像人的面孔一样,口眼鼻俱全,还能“饮食”,用酒滴入它的口中,疮口的面部便立刻红润起来。虽然长了疮,商人并没有一点痛苦或不适的感觉。医生们见了,无不啧啧称奇,说从来不曾见过这种怪病,更不用说治疗了,只能名之曰“人面疮”。现在看来,怪病其实不怪,所谓“人面疮”,很可能就是附着在胳膊上的外 寄生胎而已。

类似病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外科在上世纪90年代收治了一位罕见的“双头人”张某。他是 云南某县的农民,35岁,在他圆实的大头右侧长着一个小碗一般大小的“小头”,头上有清晰可见的眉毛、睫毛、睁不开的眼睛,眼睛下面有陷落的鼻窝。鼻子下面一张大而突起的嘴里有十二颗牙齿和一条小舌头。有趣的是,当大头的嘴吃东西时,小头的嘴就流口水;大头的嘴吹口哨,小头的嘴同时也动起来。医生用压舌板拨弄小头的舌根,大头的嘴跟着恶心作呕。尽管如此,张某从小能吃能睡,极少生病;长大以后,犁地播种,耕耘收获,舂米打柴,与常人无异。因为模样吓人,没有一个姑娘敢嫁给他。在经过了近七个小时的 手术后,张某小头被成功截去,从此,他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经 病理检查,小头里面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脑髓,尚未发育成熟,没有正常人脑的沟纹和脑室。这个小头实际上是寄生在头部旁边的外 寄生胎。

手术切除及注意事项

寄生胎,有部分脊柱轴及完整的肢体雏形,符合寄生胎诊断标准。曾有病例于 寄生胎切除 手术后 2 年 2 个月复发,病理诊断为寄生胎术后复发 内胚窦瘤。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小儿外科相关专家明确指出:无论是内 寄生胎还是外寄生胎,对人体特别是新生儿均 潜在有较大危害,有时稍有不慎则会危及生命,必须尽早诊断,确诊后须 外科 手术完全切除,对有异常的病人要加强术后的监测,建议随访血 AFP 值, 临床密切观察。 寄生胎主要与 畸胎瘤相鉴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