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科Anguillidae
分类学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 Eukarya
|__动物界 Fauna
|__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__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__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__幅鳍亚纲 Subclass Neopterygii
|__海鲢总目 Elopomorpha
|__鳗鲡目 Anguilliformes
种类:台湾地区计有鱼种3种
生态:分布于全球热、温带海域及淡水域,卵生,肉食性。
鳗鲡目鳗鲡亚目的1科。体细长呈圆筒形,背鳍、臀鳍、尾鳍相连,各鳍均无鳍棘。头部圆锥形,体有鳞退化后埋于皮中,排成斜行。鳃盖骨发达,鳃孔显著。舌明显。齿针状。胸鳍发达。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主要生长地为温、热带水域,能自由出入咸淡水,一般在淡水中生长。亲鱼在秋季降入深海产卵,卵受精后发育成透明的柳叶状小鱼(也称细头鱼),经变态发育后为成鱼状,进入淡水中生长。常见的为鳗鲡亦称“白鳝” “青鳝”等。能用皮肤来辅助呼吸,因此能离水生活一段时间。是上等食用鱼。
鳗鲡科鱼类的身体延长,前半部为圆筒状,後半部则渐趋向侧扁。口裂微斜或平直,向後延伸至眼後缘,鳃孔位于胸鳍前下方。前鼻孔具短管,後鼻孔呈裂缝状。具唇,舌前端及两侧不附生于口底,牙齿细小而尖锐,两颌齿及锄骨齿呈带状排列。乍看之下没有鳞片,其实是因为鳞片细小且埋于皮下故不明显。有侧线,背鳍起点通常距头部後方有一段距离,约与肛门之前後位置相对,而肛门则在身体中央偏前处。背、臀及尾鳍连续,有胸鳍。
鳗鲡科鱼类是降河性洄游鱼类,它们在江河、溪流或湖泊中成长,甚至在河口域生活,性成熟後,大批沿著河流入海,在海洋中繁殖。卵孵化後为体色透明之柳叶幼生(狭首幼鱼),发育成「鳗线」後溯河成长。通常白天潜伏于石缝或土穴中,晚上才出来活动。由于体表多半覆盖黏液,可暂时离开水面,在晚上时蠕行于陆地,由一水域到另一水域。
鳗鲡科鱼类以鱼类、虾及蟹等为食,身体强健有力,个性凶猛,台湾闽南语中也常用「鲈鳗」形容有此个性的人。目前本科鱼种野生者已不多见,「鲈鳗」更被列为保育类动物,市面常用来烧烤或炖煮的鳗鱼多半为养殖或进口。本科全球计1属约15种,台湾纪录1属3种。
如:鳗鲡(Anguilla japonica;common eel)、花鳗(Anguilla marmorata;marbled 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