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矛盾

人机矛盾

中文名 人机矛盾
适用范围 人与机器人之间
目录导航

概述

时代产物

人机矛盾的主题并不是科幻小说天生的,它完全是现实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产物。19世纪末,各位幻想家在构想一种有智能的机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并没有想得更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有真正的能力去创造自己体力和脑力的衍生工具。20世纪上半叶开始,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再加上连续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一部分小说家将自己对科技的怀疑和对社会的担忧写进了科幻小说。

之前的机器人小说可称为经典机械主义,最开始小说家们是将人类的物理功能剥离出来,然后是意识功能,最后发展为将灵魂与道德剥离出来。幻想家们试图将拥有智能和灵魂的机器比作人类自己的镜子,通过描写双方的矛盾,去探讨有关人性和更深层次的东西。此时的小说可称为后机械主义。人机矛盾的主题是反乌托邦主义的基础。

代表影视作品

在很多科幻影视作品都有表现。如《黑客帝国》系列、手冢治虫遗作《大都会》等。

人机矛盾的解决方法

计算机的定义问题

1936年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最早提出“通用可编程计算机”这一概念时,“computer"这个词指的还是人——从事计算工作的人,而不是现在所说的“计算机”。图灵构思的机器,可以代替人作这种工作——能够计算任何课计算的问题。他的构思直到现在仍然是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但是,图灵未说明用什么材料来制造这种机器。

图灵的纯概念机没有导线,晶体管和逻辑门。实际上,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人——一个拥有无限长的纸张,一只铅笔和一本说明书的人。它能够阅读,改变符号,然后根据程序化规则,继续处理下一个符号,并会以这种方式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没有规则可以应用。

然而,大多数人见到的唯一计算机物种就是电子计算机——由真空管,晶体管等构成,但这并非计算机的唯一可能形式。

生物计算机

生物有机体在数字指令下也可以完成复杂的物理过程。从根本上说,生化反应乃至整个有机体的运行,都是由指令支配,这些指令蕴涵在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上。当把在细胞中处理DNA和 RNA的生物分子机器相比较时,就会发现二者的工作方式惊人的相似:这两种系统都处理存储于符号窜中的信息,都沿着符号串一步一步的运行,都根据一种特殊的规则修改或添加符号。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物有机体也可以算的上是计算机的一种——生物计算机。(但对于目前唯一具有智能的人来说,对于他的研究的进展却是相当的令人遗憾。由于种种的原因限制,对于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研究进展相当的缓慢。很多情况下都需要通过动物体来进行推理而不能直接实验于人体上。发发牢骚而已,题外话。)

尽管如此,基于生物分子制造的计算机仍然获得了初步得发展。

不过在这里首先有个误区先向大家解释一下:这种生物计算机在传统的计算方面不一定有很强的功能。相比而言,天然分子计算机(如核糖体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百次,而某些电子装置的门开关操作可达到每秒几十亿次。

但是这些生物分子的确有其独到之处:他们会讲活细胞的语言。他们有这样一种潜力,能运行于有机体中,并能以其它生物分子的形式,通过输入输出,与所处环境互动。

未来——融合之路

生物分子计算机把计算科学带回了图灵的原始构想。当分子生物学家开始揭示微型机器在活细胞内的运行时,计算机科学家才认识了类似于图灵抽象计算概念的可以应用的系统。

生物分子计算机能够存取其他生物分子编码的数据,因此他能与生物系统完美的兼容,就好像他生来就在那里一样。

人机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或许我们应该讨论的问题是:到底是人类获得了进化?还是计算机获得了进化?抑或二者发生了共生关系,而获得了协同进化!

反思工业自动化对南北社会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现代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自动化水平越高,对工人的需求量就越小。用人去制造产品还是用能够取代人的机器去制造产品,起决于使用那种生产方式的生产成本更低,对工人需要支付工资和付出管理资源,对机器只需要付购买、维护、损耗费用,但生产效率和质量可能会更高,一旦使用机器的成本低于使用工人的成本,工人就会被机器取代,面临失业。

那么是否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由于在制造业中大量采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甚至是无人操作生产线,使得大批工人失业,而社会一时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这种失业率一旦过高就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大批的失业人员属于低收入者,他们的购买能力很低,而更多的尚未失业的人因为担心越来越高的自动化会导致自己也会失业,而大量存款以求安全,造成全社会的消费力下降,消费市场萎缩。这使得即使装备了大量的先进生产设备,但由于消费市场的急剧萎缩,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也会出现生存危机,这样可能会出现类似于1929-1933年的那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贫富不均的产力不均衡发展诱因

即使不会出现生产力相对过剩的问题(事实上我觉得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高),但也可能造成贫富不均的问题,这种现象我觉得在当今世界上是存在的,只是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它,现在突然想到之所以会贫富不均是有两种原因的一是财富分配不均,比如经常闹的劳资矛盾,还有一种原因就是生产力的不均衡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受制于市场的发展,比如某地市场每天需要500只碗,那么对生产力限制为:生产企业的日产碗总量为500只,假设有五家生产企业,采用工人手工制造的方法生产,每家企业的日产量为100只,那么由于生产力均匀的分布,使得财富的分配也交为均匀,假设每只碗价值一元钱,则每家企业每天可以获得100元的收入,但是如果此时其中甲企业,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法,每天可以生产300只碗,而且质量更好,那么它将占有60%的市场份额,另外四家企业只剩下40%的市场份额.这样甲企业将获得大量的财富,而这五四家家企业将只能获得很少的收入,在甲企业里工人和机器并不发生矛盾,机器并没有抢走他们的饭碗,但是在另外四家企业里,工人和甲企业里的机器将是矛盾的,因为甲企业使用机器制造提高生产力,强占了大量市场,而使得他们不得不裁员,面临失业.不均衡的生产力决定不均衡的财富,(我还在想那四家家企业是否将采用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以提高产量和质量来互相竞争,那么更多的工人是否将会被机器设备挤掉饭碗?),放眼世界,国际市场相当于那500只碗的市场,发达国家相当于那家日产300只碗的甲企业,众多发展中国家相当于那四家日产碗只能是50只的企业,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很弱,所以财富很少,发达国家生产力很强,拥有大量的财富.在发达国家内部,只要失业低,是不存在人机矛盾的,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是存在这种矛盾的,矛盾也是可以得到调和和解决的,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如何将国际市场的容量增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空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