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期,今清水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形成部落,并开始定居。至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
夏商周时期,今清水为邦戎、绵诸戎居住地。
周孝王时,赢姓部落首领非子被封为附庸(周制,其封地方圆不足50里),秦人始在境内活动。
秦惠公五年(前395年),置绵诸道(治今县西南贾川乡林河村),辖县西南贾川、金集、丰望等乡(镇)。这是清水境内最早的建置,距今有2400多年的历史。秦统一全国后,清水县地属陇西郡上邮县、绵诸道。
西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始置清水县、戎邑道(治今黄门乡)。至此,始有清水县名。《太平御览》引“《三秦记》云:‘其坂九回,七日得越,上有清泉,四注而下。’下有县,因此而名”。距今有2100多年的历史。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清水县、绵诸道均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西汉末年,王莽改清水为识睦。
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撤销清水县并人陇县。
三国初,魏复置清水县,属广魏郡。历西晋、北魏,属秦州略阳郡。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在境内置安戎县,属略阳郡。文成帝和平五年(464年),置清水郡驻清水,辖清水县。
北周,废安戎县。
隋废清水郡,清水县属天水郡。
唐初,在清水置郅州,辖清水、秦岭两县,历三年废人秦州。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县境为吐蕃所有。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凤翔节度使崔珙破吐蕃收复清水,隶凤翔府。大中三年(849年),复属秦州天水郡中都督府。
清水县政区地图(2)北宋,清水县属陕西路秦州。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金据清水。建炎四年(1130年),金升冶坊堡为县(治今黄门乡王店村),与清水县倶属凤翔路西宁州。
元代,废冶坊并入清水县,归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秦州。
清初,清水县属陕西省右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后改属直隶秦州。民国时期,清水先后属渭川道、渭川行政公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7日,清水县人民政府成立,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天水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水县属甘肃省天水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85年7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归天水市管辖。
2015年11月,根据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等22个乡镇的批复》精神,经县政府研究,撤销黄门乡、郭川乡、王河乡,改设黄门镇、郭川镇、王河镇,镇政府驻地及行政区域管辖范围不变。[8]
2017年1月,甘肃省民政厅研究同意,清水县松树乡、土门乡、草川铺乡、陇东乡、远门乡改为松树镇、土门镇、草川铺镇、陇东镇、远门镇。
截至2018年,清水县有15个镇、3个乡。县委、县政府驻永清镇。[9]
永清镇 | 北城居民委员会,城南居民委员会,西关居民委员会,东关居民委员会,东关村,丰盛村,原泉村,义坊村,西关村,张杨村,暖湾村,杜沟村,温沟村,马沟村,南峡村,双场村,樊峡村,李沟村,苏屲村,常杨村,李崖村,雍陈村 |
红堡镇 | 蔡湾村,贾湾村,红堡村,安坪村,杜川村,后川村,李店村,刘谢村,崔刘村,西城村,小泉村,周家村,青泉村,唐杨村,倪家村,古道村,衡吴村,曹冯村,高沟村,太阳村,麦牛村,麻池村,新坪村 |
白驼镇 | 白驼村,申川村,刘坪村,袁沟村,高峰村,永安村,童堡村,姚黄村,化岭村,杨屲村,阳坪村,玉屏村,芦花村,折湾村,梨湾村,路山村,鲁家村,山湾村,万安村 |
金集镇 | 瓦寨村,槐树村,张山村,城科村,陈湾村,张牛村,连珠村,水清村,桑寨村,曹沟村,杨郝村,潘山村 |
秦亭镇 | 柳林村,赵尧村,樊夏村,秦亭村,刘峡村,店子村,长沟村,乔李村,董河村,百家村,李岘村,薛赵村,麦池村,张吕村,站沟村,盘龙村,全庄村,年庄村,党河村 |
山门镇 | 薛家村,马堡村,刘崖村,南山村,什字村,山门村,高桥村,大集村,关山村,白河村,玄头村,腰套村,旺兴村,吊山村,白树村,史沟村,观音殿村 |
白沙镇 | 汤浴村,温泉村,鲁湾村,程沟村,马沟村,代沟村,太石村,赵沟村,箭峡村,桦川村,桑园村,元坪村,鲁沟村,白沙村 |
松树镇 | 时家村,下曹村,椅山村,文湾村,代王村,文寨村,友爱村,堡子村,大柳村,邵湾村,松树村,大庄村,杏林堡村,左李村 |
王河镇 | 成寺村,全寨村,魏湾村,李沟村,王马村,西李村,响水村,吉山村,南湾村,水刘村,王河村 |
远门镇 | 远门村,夜明村,单魏村,庙台村,安业村,林峡村,梨林村,赵瞿村,王付村,铁炉村,新石村,后沟村 |
土门镇 | 土门村,刘湾村,周山村,梁山村,下赵村,新义村,丰盛村,云山村,小庄村,仓下村,西坡村,高庙村,朱王村 |
郭川镇 | 刘窑村,孙山村,平定村,川儿村,吊湾村,黄大村,赵那村,郭川村,郭山村,高湾村,宋川村,田川村,马蹄村,青莲村,韩坪村,石嘴村,挂丹村 |
贾川乡 | 贾川村,林河村,董湾村,阳湾村,韩沟村,上湾村,吊坪村,梅江村,崖湾村 |
丰望乡 | 王杨村,槐树村,磨上嘴村,邢来村,甘涝池村,徐山村,付崖村,高何村,红湾村,南家铺村,车河村,柏树村,陈马村 |
草川铺镇 | 腰林村,教化村,九龙村,火石村,磨儿村,兴坪村,冯山村,草川村,水泉村,黄崖村,刘庄村 |
陇东镇 | 风台村,坪道村,崔杨村,谢沟村,庙湾村,赵硖村,朱湾村,田湾村,朱河村,安儿村,石李村,梁庄村,贾集村 |
黄门镇 | 元川村,下成村,小河村,硖口村,长谷村,薛堡村,王店村,杨李村,马什村,台子村,黄湾村,后坡村,樊家村 |
新城乡 | 张河村,杨河村,王尧村,大陆村,方湾村,李湾村,四合村,蒲魏村,黄梁村,新城村,闫川村,谢山村 |
永清镇 | 北城居民委员会,城南居民委员会,西关居民委员会,东关居民委员会,东关村,丰盛村,原泉村,义坊村,西关村,张杨村,暖湾村,杜沟村,温沟村,马沟村,南峡村,双场村,樊峡村,李沟村,苏屲村,常杨村,李崖村,雍陈村 |
红堡镇 | 蔡湾村,贾湾村,红堡村,安坪村,杜川村,后川村,李店村,刘谢村,崔刘村,西城村,小泉村,周家村,青泉村,唐杨村,倪家村,古道村,衡吴村,曹冯村,高沟村,太阳村,麦牛村,麻池村,新坪村 |
白驼镇 | 白驼村,申川村,刘坪村,袁沟村,高峰村,永安村,童堡村,姚黄村,化岭村,杨屲村,阳坪村,玉屏村,芦花村,折湾村,梨湾村,路山村,鲁家村,山湾村,万安村 |
金集镇 | 瓦寨村,槐树村,张山村,城科村,陈湾村,张牛村,连珠村,水清村,桑寨村,曹沟村,杨郝村,潘山村 |
秦亭镇 | 柳林村,赵尧村,樊夏村,秦亭村,刘峡村,店子村,长沟村,乔李村,董河村,百家村,李岘村,薛赵村,麦池村,张吕村,站沟村,盘龙村,全庄村,年庄村,党河村 |
山门镇 | 薛家村,马堡村,刘崖村,南山村,什字村,山门村,高桥村,大集村,关山村,白河村,玄头村,腰套村,旺兴村,吊山村,白树村,史沟村,观音殿村 |
白沙镇 | 汤浴村,温泉村,鲁湾村,程沟村,马沟村,代沟村,太石村,赵沟村,箭峡村,桦川村,桑园村,元坪村,鲁沟村,白沙村 |
松树镇 | 时家村,下曹村,椅山村,文湾村,代王村,文寨村,友爱村,堡子村,大柳村,邵湾村,松树村,大庄村,杏林堡村,左李村 |
王河镇 | 成寺村,全寨村,魏湾村,李沟村,王马村,西李村,响水村,吉山村,南湾村,水刘村,王河村 |
远门镇 | 远门村,夜明村,单魏村,庙台村,安业村,林峡村,梨林村,赵瞿村,王付村,铁炉村,新石村,后沟村 |
土门镇 | 土门村,刘湾村,周山村,梁山村,下赵村,新义村,丰盛村,云山村,小庄村,仓下村,西坡村,高庙村,朱王村 |
郭川镇 | 刘窑村,孙山村,平定村,川儿村,吊湾村,黄大村,赵那村,郭川村,郭山村,高湾村,宋川村,田川村,马蹄村,青莲村,韩坪村,石嘴村,挂丹村 |
贾川乡 | 贾川村,林河村,董湾村,阳湾村,韩沟村,上湾村,吊坪村,梅江村,崖湾村 |
丰望乡 | 王杨村,槐树村,磨上嘴村,邢来村,甘涝池村,徐山村,付崖村,高何村,红湾村,南家铺村,车河村,柏树村,陈马村 |
草川铺镇 | 腰林村,教化村,九龙村,火石村,磨儿村,兴坪村,冯山村,草川村,水泉村,黄崖村,刘庄村 |
陇东镇 | 风台村,坪道村,崔杨村,谢沟村,庙湾村,赵硖村,朱湾村,田湾村,朱河村,安儿村,石李村,梁庄村,贾集村 |
黄门镇 | 元川村,下成村,小河村,硖口村,长谷村,薛堡村,王店村,杨李村,马什村,台子村,黄湾村,后坡村,樊家村 |
新城乡 | 张河村,杨河村,王尧村,大陆村,方湾村,李湾村,四合村,蒲魏村,黄梁村,新城村,闫川村,谢山村 |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南麓,渭河上游北部支流牛头河流域,属陇山山地向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介于北纬34°32′—34°58′,东经105°45′—106°30′之间。东邻陕西省陇县、宝鸡市,南接麦积区,西靠秦安县,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毗邻。全境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略呈长方形。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1982.8平方公里。
清水县风光(11)清水县地处陇山山地向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陇山余脉盘龙山、化岭山、邮山、高峰科梁构成全县地貌骨架,在牛头河及其支流流经古老基岩处形成峡谷,流经第三纪红层处,形成平川或盆地。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在东北部秦亭镇的白家沟梁,海拔2201米;最低点在西南部红堡镇牛头河出境处,海拔1112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4.9%。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90.8%。全境可分为4个地貌类型区。
秋天景色清水县深居内陆腹地,地处东南、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边缘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不寒冷而漫长,夏季温和而短促,几乎无夏,春秋相连,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564.5毫米,日照时数2166.5小时,无霜期173天。
清水县水资源分属牛头河、渭河、葫芦河、长沟河4个水系。水资源蕴藏量为2.5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72亿立方米,地下水净资源量0.027亿立方米,人境水资源量0.75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县总水资源量的69.90%、1.09%、29.01%。
清水县境内勘察探明的各类矿藏近20多种,金属矿主要有金、镁、铜、铅、锌、钥、镇、铁、锰等;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辉绿岩、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石、钾长石、磷灰石等,已开发利用的有金、铅、锌、铁、地热水、铁、白云岩、粘土、花岗岩、片石、辉绿岩等矿种。
清水县森林中野生植物达2000余种,生长着杨、桦、椴、松、栎、楸等250种木本植物。其中有杜仲、祖师麻等珍贵植物,沙棘、山梨、草莓、山葡萄、五味子等野生果类资源也较丰富。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斑铃、鬣羚、云豹、林麝、毛冠鹿、水獭、猞猁、鸳鸯、红腹锦鸡等10余种。中药材有70科165种,大部分为野生药材,主要有半夏、沙参、大黄、独活、升麻、甘草、猪苓、柴胡、五味子、元胡等植物药材以及鹿茸麝香、豹骨等名贵动物药材,年产量2000吨。有野生牧草25科183种,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为主。
2021年末,全县总户数达86454户,其中农业户70013户,非农户16441户。总人口达333217人,其中农业人口29448人,非农人口38736人。年末常住人口23.85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5.78万人,城镇人口8.07万人。以2020年末为基数,年平均常住人口23.9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5.97万人,城镇人口7.99万人。
2021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7.52‰,人口死亡率为6.27‰,人口自增率为1.25‰。[2]
清水县境内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白族、朝鲜族、土族等。
职务 | 姓名 |
清水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 马越垠 |
清水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 李菊霞 |
县委常委、副县长 | 秦永斌、程伯义(挂职) |
参考资料来源[10][11] |
职务 | 姓名 |
清水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 | 马越垠 |
清水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 李菊霞 |
县委常委、副县长 | 秦永斌、程伯义(挂职) |
参考资料来源[10][11] |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680万元,同比增长8.0%,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1100万元,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578万元,同比增长11.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4002万元,同比增长6.3%,三产业比例为37:6: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692.67万元,同比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4139万元,同比增长36.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647.5万元,同比增长10.1%;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7934万元,同比增长16.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50.84元,同比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0.18元,同比增长10.4%。
2021年,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4139万元,较上年增长36.43%,其中:项目投资完成273351万元,较上年增长21.12%;房地产投资完成70788万元,较上年增长166.60%。
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0.18元,较上年增长10.4%,农民人均产粮623公斤,较上年增加14公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50.84元,同比增长7.2%。[2]
2021年,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58375万元,较上年增长14.14%;农业增加值152378万元,按可比价较上年增长10.3%。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3.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7.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8.34万吨,同比增长1.7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4.71万亩,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93万亩,油料总产18213.57吨。果园面积达到17.21万亩,水果总产量150763吨,核桃产量14715吨,花椒产量2000吨。当年造林面积59600亩。大牲畜存栏57383头(匹、只),其中:牛存栏48322头,年末猪存栏128792头,当年猪出栏147280头,年末羊存栏54559只,年末鸡存栏65.87万只,当年鸡出栏43.06万只。农业机械总动力153095.97千瓦。[2]
2021年,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421.65万元,较上年增长9.5%,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67.49万元,较上年下降28.6%;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154.16万元,较上年增长26.7%。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8046.58万元,较上年增长7.7%,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9486.52万元,较上年下降29.4%;重工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8560.06万元,较上年增长23.7%。
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92.67万元,同比增长9.0%,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75.75万元,较上年下降18.3%;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216.92万元,较上年增长18.8%。[2]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647.5万元,较上年增长10.10%,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2414.6万元,较上年增长12.3%;零售业商品销售额78632.5万元,较上年增长18.1%。零售额84916.9万元,较上年增长14.9%,其中:批发业零售额10693.4万元,较上年增长1.9%;零售业零售额74223.5万元,较上年增长17.0%。住宿业营业额6049.2万元,较上年增长9.59%,餐饮业营业额18178.9万元,较上年增长30.43%。
2021年,全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7934万元,同比增长16.06%。财政支出296056万元,同比增长0.24%。
2021年,全年金融机构完成各项存款870018万元,较上年增长12.22%。各项贷款572968万元,较上年增长13.58%。存贷比65.86%。[2]
民俗文化
截至2015年7月,清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6项已列入国家、省、市、县“非遗”保护名目。其中“清水道教音乐”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水剪纸”和“清水道教音乐”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水民间故事”、“清水麻鞋”、“清水轩辕鼓舞”、“清水酿酒技艺”、“清水脊兽制作技艺”、“清水庞公玉雕技艺”、“清水小曲”、“清水砖雕”、“清水造纸技艺”、“清水城隍庙会”、“清水木人绊跤”已列为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水扁食”、“清水婚俗”、“清水木雕”、“清水扎灯”、“清水高抬”、“清水彩绘”、“清水皮影、“清水戏剧脸谱绘制工艺”等已列为清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
清水社火
社火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广泛流行于清水城乡。清水社火装扮内容丰富,有30多个类型。以打击乐或民间小乐队伴奏的主要有舞龙灯、耍老虎、舞狮子、高台、跑毛驴、耍武术、马社火、打腰鼓等;边歌边舞的有跑旱船、踩高跷等,风格多样,活泼风趣。题材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剧故事为主。
清水山歌
山歌,也称“山野之曲”,是清水民歌的组成部分。清水山歌通常为独唱或对唱形式。歌词句式长短多变,一般为七字句。表现形式自由,以即兴创作为多,一曲多词较为普遍。基本曲调为慢、快两种。慢调为上下句结构,深情舒缓,婉转优美;快调为四字句,多为一字一音,不拖腔,行腔多起伏、高亢、粗旷。
清水小曲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清水小曲主要有“坐唱”、“清唱”两种形式,由一人敲“四片瓦”,随地演唱,人员少,化妆简单。民国时,发展为“地摊子”,始有简易乐队,由一把板胡或二弦伴奏,另一人打一竹板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引子曲牌套体形成,增加二胡、笛子、月琴、大锣、碰铃”等乐器,原来单一抒情的短歌,逐渐演变为可叙述故事、描绘人物的说唱体裁。旋律流畅,优美抒情,风格上与陕西眉户相近,情节诙谐风趣,情感真挚。曲调或慷慨激昂,如《闹生产》;或如泣如诉,如《五更鸟》。内容主要表现劳动者的勤劳勇敢、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渴望。
清水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又称道教乐曲。始创于明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为声乐、器乐结合的演奏形式。在流传中始终固守传统的艺术风格。清水道情乐曲分“华山”、“龙门”两派,乐曲结构大都以简单的素材为基础,通过加花减花,延伸紧缩和节奏的快慢变化发展旋律,并由若干衔接的单体曲调发展为结构紧密的联曲体,用于“道场”祭祀和大型庙会等场面。在乐曲转换上,用打击乐进行“拆头”或“搭尾”,以转换过渡,造成结构上连绵不绝的效果。两派音乐在曲调上各有特点,“龙门派”声乐曲调多显低回缠绵、婉转柔和、结构严谨、旋律性强的特点;“华山派”声乐曲调则以柔中带刚、节奏舒展等特点见长。2007年,清水华山派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清水剪纸
清水剪纸的雏型,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金箔饰品上的“V”字型文饰。简洁明快,带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且多与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内容主要有人物故事、历史传说、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瓜果树木、吉祥图案、吉字祝词等,样式常见的有长方形、圆形、三备形和变体形4种,花纹有回形纹、水波纹、丁拐纹、菊花纹、斜线纹、菱形纹等。
清水县是甘肃的东大门,距陇海铁路天水站40公里。全县18乡镇全部通沥青路或水泥路。省列重大交通项目天平铁路、庄天二级公路贯穿全境。[13]
2021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936.816公里,其中:二级公路72.562公里,三级公路152.842公里,四级公路1711.412公里。桥梁103座4951.68米。完成客运量191.82万人,旅客周转量8167.47万人公里,货运量9.18万吨,货物周转量2395.3万吨公里。年内实现邮政业务总量3096.68万元。[2]
清水县西南经省道305线到北道埠天水火车站44公里,至天水市人民政府驻地秦州区63公里,西经云山镇至秦安县城77公里,北经省道305线至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城47公里,西距省会兰州市395公里,东经陕西省陇县至西安市380公里。
2021年,开展科技骨干培训1300人(次)、普及型培训1.16万人(次)。[2]
2021年,年内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92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独立初中22所,附中4所,完全小学75所,教学点156个,幼儿园132所,特教学校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41092人,其中:小学23558人,初中11866人,高中5668人。学前教育共有学前班69个,入学幼儿9579人,入园幼儿192人。全县有教职员工3948人,其中:专任教师3937人。初等教育普及工作成效显著,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0,毕业率100 %,完成率100%。2021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409人,其中:理科上线1108人,文科上线301人。本科上线率65.53%。[2]
2021年,广播乡通播率达到100%,实现广播时间5475小时,电视机119652台。通电视村数260个。电影放映场次3144次,观众人数70720人(次)。[2]
2021年,全县现有卫生机构338个,其中:综合医院1家,中医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中心卫生院9个,乡卫生院12个,村卫生室26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诊所48个,卫生室、医务室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各类医务人员116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14人,病床总数1211张。[2]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14]
2021年,年内举办体育运动会11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800人(次)。[2]
花石崖
轩辕广场(2)花石崖又名万紫山,位于清水县陇东乡。在县城东南28公理的陇东土寨村之涧沟河下游、渭河北岸盘龙山中段,西北向支峰南坡,海拔最高处1823米,山对面下到五里为310国道。所有建筑物都依山势逐台修建,大体可分为“磨针殿”、“大殿院”、“玉皇顶”、“雷音崖”四大部分,从谷底沿山而上,有一巨石平地而起,高约50米,顶阔而平,大约有10平方米,称“磨针殿”,殿内有隋代塑像二尊,均为明清作品。[15]
三皇谷森林公园
三皇谷位于山门镇东南10公里处的三黄谷森林公园2003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隶属于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山门林场,地处秦岭山脉与关山山脉的结合部,是牛头河的发源地。该公园距清水县城40公里,海拔1600——2100米,年平均气温8℃,相对湿度70%,森林覆盖率达76.1%。
庞公仙境
庞公仙境也称庞公庵、小华山,位于清水县城西7公里的红堡镇吴湾村,占地面积千余亩。宋代已为道观名山,曾有宋代湖北襄阳人庞蕴云游至此,在此地修道成仙而得名。明清时期成为陇上佛道两教圣地之一。曾有三进院落殿亭楼阁30多间,石刻造像10画(件)。有庙宇建筑5座,塑像10余尊,彩绘壁画200平方米。
石洞山
石洞山位于清水县城以东30公里处的山门镇西南部,海拔1700多米。占地1956亩,森林面积1500亩,因古洞悬石得名“石洞山”。进入景区主要以岩洞观光为主,集森林、悬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背景于一身,辅以林海和山石景观。在洞穴内可见断层,裂隙岩层结构,崩塌、石堆等各种地质地貌现象。
截至2014年12月,清水县境内发现仰韶文化等古文化遗址190余处,出土珍贵文物6000多件。现存鲁公姬造像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永清堡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13]
赵充国陵园
赵充国陵园,位于清水县城北1公里处的牛头河畔.始于汉,后历代辟祭田,修祭殿,勒石刻碑,铭期史迹。1962年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陵园建筑典雅肃穆,气势恢宏,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墓区现存历代石刻碑廊,宋墓群等省、县级文物保护点十多处。[16]其中鲁恭姬造像碑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麦积山石窟。[17]
宋金墓群博物馆
清水境内已发现宋金时期砖雕彩绘墓葬30多处。20世纪80年代以来,县文化部门陆续将数座砖室墓搬迁至赵充国陵园内,建成宋墓博物馆,对游人开放。2003年,博物馆被甘肃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