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

象州县

中文名 象州县
车牌代码 桂G
主要民族 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苗族、侗族
人口密度 118人/km2
外文名 XiangzhouCounty
地理位置 广西中部、大瑶山西麓
下辖地区 8个镇、3个乡
邮政编码 545800
邮政区码 545800
地区生产总值 80.34亿元(2019年)
荣誉 2018年5月入选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批次名单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象州县象州县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岭南设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县境属桂林郡。

汉初,今象州地属南越。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象州境内置桂林县,属郁林郡,为行政建置之始。  三国,今县境地属吴,凤凰三年(274年),境内置武安县、桂林县,属桂林郡。武安为桂林郡治。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武安更名武熙,改属郁林郡,今县境有武熙,桂林2县。东晋太兴元年(318年)分郁林郡设晋兴郡,武熙县、桂林县属晋兴郡。

南朝宋、齐时,武熙县改属桂林郡,初为郡治,后迁往中溜,齐复将郡治迁回武熙。梁在今县地置韶阳郡,领阳寿、武化、长风、淮阳4县,阳寿(今县城)为郡治。陈沿梁制。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在今县境内设有淮阳、西宁、桂林3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淮阳改名阳宁。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今县境置阳寿、桂林2县,将阳宁并入阳寿,西宁并入桂林县,改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象州,辖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仙5县,州治阳寿(今县城);今县境置阳寿、西宁、桂林、武德、武化、长风6县,其中武化、长风2县属晏州。贞观十二年(638年)撤西宁并入武德,同年撤晏州,长风、武化2县改属象州,次年州治迁至武化。乾封元年(666年)撤桂林县并入武仙县,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又名象山郡),撤武德县并入阳寿县,郡辖4县。乾元元年(758年)象郡改称象州。大历十一年(776年)撤长风县并入武化县,州治迁阳寿。从此至唐末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今县境有阳寿、武化2县。

五代十国,开平元年(907年)属楚,南汉乾和九年(951年)属南汉。象州辖阳寿、武化、武仙3县,州治阳寿。  宋开宝四年(971年)象州归宋,沿旧制。开宝七年增辖来宾县。景德四年(1007年),升象州为防御州。熙宁四年(1071年),撤销武化县并入阳寿县。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武化县,南宋时又撤销。此后至宋末,象州辖阳寿、武仙、来宾3县。今县地为阳寿县。景定三年(1262年),象州州治从阳寿迁至来宾县之蓬莱洲。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象州归元,设安抚司。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为路,治所从蓬莱洲迁回阳寿。大德年间(1297~1307年)复改为州,辖阳寿、来宾、武仙3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廖永忠攻下象州,象州属明。次年撤销阳寿县归并象州;改象州为散州,初辖武仙后无辖县,属柳州府。

清顺治八年(1651年)春,孔有德略取柳州旁近诸州县,象州归清,建置沿明制。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改象州为相州。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复相州,复称象州。  民国元年(1912年)象州改称象县,属柳州府。2年6月改属柳江道。15年改属柳庆区。17年属柳江行政督察区。19年属柳州民团区。23年11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5年9月属浔州行政监督区。31年3月属第二区(柳州)。36年属第三区(治苍梧)。38年解放前夕,属第二区。

1949年11月29日,象县解放,属柳州专区。1952年9月,象县与武宣县合并,改称石龙县,属宜山专区,县城暂设于武宣镇,1953年6月迁至石龙镇。1958年宜山专区更名为柳州专区,石龙县属柳州专区。1960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石龙县更名象州县。1962年3月,复置武宣县,象州县城迁至象州镇。1971年柳州专区更名柳州地区。象州仍属之。

行政区划

象州县象州县秦属桂林郡地,汉属郁林郡地,三国吴增置武安县,晋改武安县为武熙县。隋属桂林、阳寿2县地,隋开皇十二年于2县地置象州。唐及五代十国属阳寿、武化2县地。宋、元置阳寿县,明、清复置象州,民国改设象县。1953年并象县、武宜县为石龙县,1960年更名为象州县,1962年复置武宜县。

1949年辖21个乡。1950年辖5个区,22个乡。1957年辖15个区,16个镇,170个乡。1958年辖9个公社。1964年辖10个区,3个镇,101个公社。1982年辖1个镇、12个公社。1984年辖3个镇、8个乡。1994年辖3个镇、8个乡。1995年撤销寺村乡设立寺村镇。

1996年,象州县面积1898平方千米,人口约33万人。辖4个镇、7个乡:象州镇、运江镇、寺村镇、石龙镇、水晶乡、罗秀乡、大乐乡、中平乡、百丈乡、妙皇乡、马坪乡。县政府驻象州镇。

1999年6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罗秀乡、中平乡改为镇建制,两乡改镇后原辖行政区域不变(桂政函[1999]108号)。2000年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大乐乡改为镇建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象州县现辖7个镇、4个乡:象州镇、运江镇、寺村镇、罗秀镇、石龙镇、水晶乡、大乐镇、中平镇、百丈乡、妙皇乡、马坪镇。

人口民族

象州县象州县

民族分布

县境内有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人口数量

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37.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2万人。自治区统计局初步反馈的全县常住人口30.2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23万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40.42%,较上年提高0.46个百分点。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地层出露以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第三系分布较广,下奥陶统、白垩系次之。总厚度15158—17961米。东部大明山连绵高耸,峰峦重叠,山势雄伟,并延伸向东北、东南,朝着武鸣河谷呈扇状分布,构成环绕北、东、南三面的马蹄形高丘陵、山地。县西北部高土坡连绵,西南部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岗地、平原相间交错,呈小盆地。全县山地22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7%,平地702平方公里,占20.9%,丘陵2139平方公里占63.5%,其他298平方公里,占8.9%。

气候特征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5],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季易旱,冬季温暖少雨,偶有霜雪。年平均气温21.7℃,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8.6℃,极端最高气温40.7℃;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12.8℃;极端最低气温—0.8℃。自县西南向东北,常年温度递减1—2℃。大明山上和山脚温差达7—10℃。县境年降雨量1100—1700毫米,呈东北向西南递减,南北差300—500毫米,东北部多有暴雨。但也有寒、旱、涝、风、雹、冰、霜等灾害天气。尤以旱、寒、涝灾害为甚。

水文状况

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一级支流——柳江自北向南流经运江、象州、马坪、石龙4乡、镇,于县西南端汇合自西北而来的红水河,形成黔江流入武宣县。受构造线和地形面的影响,形成“江河曲似九回肠”的弯曲河道。而大瑶山发育的河流则受穹隆地形影响,水系呈放射状向四周辐射。因县域地势周高中低,形成聚水盆地,12条主干河流呈树枝状向湖盆中央辐聚,注入柳江。唯青凌河向西南注入红水河。全县河网长度达1131.80公里,密度为0.5413公里每平方公里;修建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80座,面积达30311亩;另有水塘面积共7368亩,沟渠708亩,堤坝286亩,滩涂592.8亩,水域总面积共计81347亩。此外,尚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分布于全县各地,各类水体互为调节、补给。

自然资源

矿产已发现的矿产有煤、铁、锰、铜、铅、锌、钨、锑、红锑、金、镍、钴、硫铁、钪、铝土、磷、石膏、重晶石、膨润土、水晶、钾长石、红铁氧、石英石、方解石、石灰石、白云石等矿种。其中钨、铜和锰矿比较丰富。其中重晶石出口量居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重晶石之乡”和“重晶石皇后”。[6]

植物县境木本植物包括乔、灌、果木,今初步掌握有100科、810种和变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一类有桫椤;二类有福建柏、海南粗榧、白豆杉、鹅掌楸、香木莲、紫茎、苏木、格木、小叶红豆、紫荆木;三类有海南五叶松、大明山松、长苞铁杉、穗花杉、半枫荷。

动物明清时期有老虎进入县城。1958年前,尚发现有华南虎、金钱豹、黑熊,“大搞钢铁”滥伐木烧炭,森林遭到严重破坏以后,无发现踪迹。野生动物分布于大明山为最多。1976年调查,有42科65属83种。属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类有熊猴、黑叶猴、蟒蛇;二类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旱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河麂、鬣羚、白鹇。此外,常见的野生动物有哺乳类:山猪、野兔、狐狸、果子狸等。在起凤山太极洞中的地下水里,发现有世界罕见的无眼平鳅。鸟类:啄木鸟、斑鸠、鹧鸪、燕子、乌鸦、猫头鹰等。

经济发展

综合

象州县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80.34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66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7亿元,下降2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61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为35.7:16.3:48.1。

第一产业

象州县象州县(3)201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当年价)47.81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农业总产值27.73亿元,增长14.4%;林业总产值6.16亿元,增长6.1%;牧业总产值10.29亿元,下降15.5%;渔业总产值1.34亿元,增长5.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9亿元,增长5.1%。

初步统计,2019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96.39万亩,增加0.92万亩,同比增长0.97%。其中,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5.02万亩,同比下降1.8%,粮食平均单产增长0.6%,粮食总产量15.57万吨,下降1.2%。

2019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万亩,同比增长2.4%。其中,油料2.63万亩,增长11%;甘蔗种植面积22.33万亩,甘蔗总产量97.19万吨,下降0.3%;中草药0.07万亩,增长0.6%。

2019年蔬菜总播种面积约16万亩,同比增长4.5%;蔬菜总产量23.35万吨,同比增长6.6%。其中,叶菜类产量增长8%;白菜类产量增长5.3%;甘蓝类增长6.2%;根茎类增长4.9%;瓜菜类增长8.3%;菜用豆类增长8.1%;茄果类增长6.4%;葱蒜类增长7.5%;水生蔬菜增长5.8%;其他蔬菜7.6%。

2019年园林水果种植面积36.63万亩,同比增长1.5%,其中,柑橘32.5万亩,增长1.7%;柚子2.07万亩,下降0.5%;葡萄0.18万亩,增长1.7%;百香果0.19万亩,增长3.3%。

2019年实现水果总产量41.1万吨,同比增长37.9%,其中,柑类水果38.67万吨,增长40.4%;柚子1.5万吨,增长2.0%;葡萄,0.27万吨,增长9.4%;百香果0.19万吨,增长10%。

2019年猪出栏10.69万头,同比下降30.3%;牛出栏1.16万头,增长9.6%;羊出栏0.67万只,增长10.5%;家禽总出栏373.91万只,增长20.8%,其中,鸡出栏367.67万只,增长22.2%,鸭出栏102.99万只,增长16.5%;家兔出栏10.19万只;肉鸽出栏1.34万只。

2019年实现肉类总产量1.66万吨,同比下降12%,其中,猪肉产量0.81万吨,下降30.8%。禽蛋0.19万吨,增长24.1%;全县蚕茧产量1.23万吨,下降20.1%。

2019年水产品养殖面积1.81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1.06万吨,同比增长4.3%。其中捕捞产量465吨,下降11.9%;养殖产量1.02万吨,增长5.2%。

2019年造林面积6.59万亩,同比下降15.2%,抚育面积15.41万亩,下降16.6%。

2019年全社会木材采伐量87.73万立方米,增长15.1%,其中,原木71.94万立方米,增长20.2%,薪材15.79万立方米,下降3.6%。

第二产业

2019年末,全县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包括退库留基企业),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3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2.7%;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增长1.1%,增加值增长0.5%。

2019年在主要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5.9%;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下降29.1%,其中制糖业增长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7.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下降26.3%;家具制造业增长1.4%;造纸及纸制品业下降6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3.5%,汽车制造业增长0.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降33.7%。

2019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重晶石下降89%,大米下降,66.1%,二氧化锰增长0.7%,人造板下降31.6%,家具下降18.4%,机制纸及纸板(外购原纸加工除外)下降57.9%,成品糖增长10.8%,茧丝下降20.4%,商品混凝土增长24.7%。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5.5%。工业产品产销率96%。

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8.6%,建筑业现价增加值同比增长10.7%。

2019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15亿元,比上年下降10.8%。其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5亿元,下降33.3%;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65亿元,下降0.8%。赔款和给付0.77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财产保险业务赔款支出0.26亿元,比上年下降1.5%;人身保险业务赔款和给付0.51亿元,比上年下降3.1%。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6.4%,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50.6%;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项目投资下降44.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3%。

2019年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3.9%,占总投资比重4.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下降38.8%,占总投资比重2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57.3%,占总投资比重73.4%。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较为明显。

2019年从投资类型看: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县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5.3%,增速比前三季度放缓9.9个百分点,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8.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全县工业投资下降38.8%,年内保持20%以上的下降幅度。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52.2%,工业技改投资下降46.4%;三是民间投资信心不足。全县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1%,增速低于总投资27.4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78.1个百分点。

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3.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

国内商贸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从消费所在地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7%。从消费形态看,餐饮类零售总额增长2.3%,商品类零售总额增长4.4%。

2019年批零住餐业发展稳中趋缓。全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1%,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9%,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3%,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6%。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9年公路通车里程102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88公里,一级公路6.5公里,二级公路127.94公里,三级公里168.37公里,四级公里484.31公里,等外公路176.16公里。水路通航80.8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111个村。年末实有公共汽车数量7辆,全年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4.9万人次。

2019年公路水路客货运周转量为7583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4.1%,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为35767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5%,货物周转量34836万吨公里,增长7.0%,货运量325.97万吨,增长7.6%。水路客货运周转量40063万吨公里,增长21.9%,货运量62.52万吨,增长26.4%。

2019年邮电业务总量200197万元,同比增长81.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371万元(2010年不变价),增长17.6%,电信业务总量196826万元,增长83.5%(2015年不变价)。

2019年累计接待游客500.47万人次,同比增长27.1%。其中,入境旅游者人数2650人次,同比增长4.1%;国内一日游游客人数388.91万人次,同比增长45.2%;国内旅游者人数111.56万人次,同比下降11.4%。实现旅游总收入43.03亿元,同比增长35.2%。年末全县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4个,其中3A级2个,4A级、2A级各1个。星级酒店2家,其中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9年财政收入7.21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9亿元,增长36.5%,税收收入2.0亿元,增长21.3%;一般预算支出24.67亿元,增长6.7%,其中财政八项支出17.93亿元,增长3.7%。

201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5.17亿元,同比增长1.8%,较上年同期增加1.6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1.12亿元,增长8.95%,较上年增加5.84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0.48亿元,增长14.3%,较上年增加8.84亿元。

社会事业

邮政电信

2018年邮电业务总量110145 万元,增长237.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65万元,增长24.7%,电信业务总量107280万元,增长253.8%。

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394.1万人次,同比增长24.8%。其中,入境旅游人数2545人次,增长5.1%;国内游客393.85万人次,增长24.8%。实现旅游总收入31.93亿元,增长31.6%。年末全县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3个,其中4A级、3A级2A级各1个。星级饭店3家,其中三星级2家,二星级1家。

民生保障

2019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9元,增长7.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98元,增长6.5%,消费支出20379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8元,增长8.8%,消费支出11068元,增长5.6%;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4.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4%。

参保情况:

截止至2019年12月底。我县参加社会保险的基本情况: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418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不含离退休参保人数14468人,企业职工养老离退休人员8494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含离退休参保人数6606人,机关养老离退休3850人);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9644人;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7344人;4.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830人。

基金征缴情况:

截止至2019年12月底。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保险费收入13132.1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保险费收入21106.19万元;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保险费收入1867.47万元;3.工伤保险基本保费收入316.88万元;4.失业保险基本保费收入729.85万元。

基金支付情况:

截止至2019年12月底。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发放企业职工养老金25654.6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35570.41万元;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7120.71万元;3.工伤保险发放待遇118.90万元;4.失业保险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173.32万元。

2019年末,全县共有乡镇敬老院11所,社会福利院2所,床位总数340张。全县特困人员1996人,其中,农村特困1962人,城市特困34人,乡镇集中供养特困人员83人,福利院入住26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9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030人。全年共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为4709.25万元。

教育科技

象州县象州县2019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767人,高考上线率54.79%。

2019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10所,专任教师983人,招生学生数5345人,在校学生15717人,毕业生5109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284人,高中阶段招生数1611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4586人,毕业生1531人。职业中学1所,专任教师39人,招生学生数388人,在校生889人,毕业生122人;小学102所,专任教师1425人,招生4269人,在校生23129人,毕业生3821人。幼儿园142所,在园儿童数12554人。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学生34318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9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12%。

2019年教育基建投入经费1394万元,新建校舍7479平方米

文卫体育

象州县象州县2019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不包括村卫生室以及个体诊所)个,其中医院14个,等级医院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06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101张,等级医院床位数965张;卫生机构人员数1629人,其中医生数352人;执业医师25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8人;注册护师护士607人。

2019年末,全县有文化馆一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137.47千册;电影院1个,乡镇文化站11个,村级文化卫生综合楼136座,村级文艺舞台148个,年末全县村级灯光篮球场178个。县级文物管理所1个。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6%。

资源环境

全县2019年平均降雨量1451.9毫米;年平均气温21.1摄氏度。

2019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59μg/m3,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为33μg/m3。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34天,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例91.4%。地表水达标率为100%。

初步统计,201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2.7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2.6%。单位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97%。单位GDP能耗同比增长15.98%,单位GDP电耗增长29.61%。全社会用电量5.47亿千瓦时,增长20.9%。

2019年城区自来水供水总量672万立方米,用水户数18443户左右。建成区面积7.4公顷。县城污水处理厂1个(乡镇3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全年处理333.38万吨,垃圾处理场数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8%。

2019年全县森林面积152万亩,森林覆盖率49.7%。全年发生森林火灾2起,过火面积51.9公顷。

2019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22人,交通事故损失额40.89万元。

安全生产

2019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0人,受伤人数3人,直接经济损失85.44万元。

风景名胜

象州县象江水利风景区

象州县象江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来宾市象州县,依托古象温泉、冷泉和象江等水资源和水利工程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54.4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04平方公里。景区内象江、水晶河、罗秀河、北山河、石祥河水质良好、水量充沛,生态环境优良,田园风光浓郁,人文景观丰富。景区以发展温泉养生度假、凉泉休闲娱乐、象江滨水商务为核心,形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城市滨水景观带和产业带。在景区发展中,坚持以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建设秀美山川,改善人居环境为主旨,实现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

古象温泉度假村

位于象州县城郊象州温泉景区内,距县城8公里,度假村依山傍水,湖泊环绕,风光奇丽。度假村依托的地热资源——象州温泉,水温高达85℃,泉水含偏硅酸、锶、铜、铁、锌、镁、钙、钠、碘、氟、钡等二十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有舒筋活络、强身健体、护肤美容、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对慢性关节炎、神经痛、慢性风湿病、腰肌劳损、运动器官外伤后遗症、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有显著疗效。

大梭生态峡谷群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妙皇乡大梭村。从县城至景区有三、四级公路相通。距柳州市约94公里。该景区处于大瑶山余脉西麓,是以峡谷风光、生态原始林为核心的自然风景区。该峡谷群由三条长2~3公里、宽20~50米的峡谷组成,具有俊、幽、奇、秀、雅、长等特点,集石、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风光秀丽,景观独特,风景如画,步移景异,景象万千,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主要景点有渡槽飞跨、山花映霞、彩叶缀谷、百碧连潭、彩石漫瀑、天女散花、飞瀑溢彩、野果坡、幽兰谷、一线天、鸳鸯潭、仙人床等。峡谷内有穿山甲、猿猴、蛤蚧、娃娃鱼、桫椤、白椎、红椎、米椎等珍稀动、植物。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18~20℃,降雨量1306.8毫米。春季山花烂漫,嫩叶初发,姹紫嫣红,生机勃勃,适于踏青游;夏季空气湿润,峡谷绿荫环抱,温度不超过28℃,凉爽宜人,适于纳凉避暑。是以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多姿多彩的峡谷景观为特色,以峡谷游赏、峡谷体验和农家乐为主要功能的旅游度假区。[7]

荣誉记录

2018年5月,广西发布《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批次名单》,象州县入选。[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