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福宫为内廷 西六宫之一。建于 明 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 寿安宫。 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清沿明朝旧称, 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又加修整。
咸福宫为两进院,正门咸福门为黄 琉璃瓦门,内有4扇木 屏门影壁。前院正殿额曰「咸福宫」,面阔3间,黄琉璃瓦 庑殿顶,形制与 西六宫其它五宫不同,与 东六宫相对称位置的 景阳宫形制相同。前檐明间安 扇门,其余为 扇槛窗,室内井口天花。后檐仅明间安 扇门,其余为檐墙。殿内东壁悬乾隆皇帝《圣制婕妤当熊赞》,西壁悬《婕妤当熊图》。山墙两侧有卡墙,设随墙小门以通后院。前有 东西配殿各3间, 硬山顶,各有耳房数间。 后院正殿名「 同道堂」,面阔5间,硬山顶,东西各有耳房3间。前檐明间安 扇门,设 帘架,余间为 支摘窗;后檐墙不开窗。室内设 落地罩隔断,顶棚为 海墁天花。殿内东室匾额为「 琴德簃」,曾藏古琴;西室「画禅室」,所贮 王维 《雪溪图》、米之晖《潇湘白云图》等画卷都是 董其昌画禅室旧藏,室因此而得名。同道堂亦有东西配殿,堂前东南有井亭1座。
咸福宫为 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 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 嘉庆帝住 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 灯草褥,以此宫为 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 养心殿。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 道光帝琳贵人( 庄顺皇贵妃)、 成贵妃、 彤贵妃、 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 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 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现存建筑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