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广福宫
概况 道教宫观。在台湾省云林
西螺镇 广福里新街路三十三号。 文献记载 据《台湾寺庙大观》记载:创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五年 (1760),乾隆三十五年(1770)迁建今址, 嘉庆四年(1799)重建,并取文东、福建省善信合资捐建及广被福音之义,而定名为广福宫,嘉庆十七年(1812)扩大规模为二进式; 同治十年(1971)毁于地震,后不久得以重建,1936年及1978年先后两次修缮。宫内前有拜殿,经拜殿过水廊至正殿,殿内神龛 中主祀 妈祖, 神农大帝陪奉于前, 千里眼、 顺风耳两将侍立左右,殿两侧墙壁上刻塑“圣母飞升”、“ 投笔从戎”等许多图案,幅幅扣人心弦,引人深思;行至后殿,龙吟水池映入眼廉,池内假山嶙峋,小桥曲上,潺潺流水,回荡若乐,由左右
八卦门可直通后殿及厢房,后殿供奉观音及 福德正神等。宫内古物盈庭,比比皆是,主要的有石柱六支、石碑两通、神桥一顶、香炉一座、古匾三块等。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妈祖圣诞,宫内大设道坛,隆重祭典,人潮若浪,热闹景象无以 伦比。
大埔县广福宫
广福宫位于 大埔县城 黎家坪梅潭河畔,占地面积约10亩,是粤东道教名宫。广福宫是一座古朴典雅,具有民族特色的 寺庙建筑,素被视为一方福地,因地处梅潭河畔, 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是历史悠久的县城八景之一,被誉为“碧水 红宫”。该宫主殿主祀
保生大帝,其余建筑有外山门、东西回廊、戏台,
放生池、花廓、凉亭、桐星楼等,均为 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乡贤捐资兴建。宫内广栽花草树木,环境优美。 保生大帝的传说 保生大帝姓吴名夲, 福建泉州
同安县 白礁乡人,生于 公元 979年(即北宋 太平兴国四年),卒于公元1036年,享年58岁。 吴夲自小聪慧,有神童之称,勤奋好学,对医学特感兴趣。平生
茹素,志不结婚,专心致志,深研医学,又得高人指点,医术精深,炼制丹砂,采集草药, 悬壶济世, 治病救人, 医德高尚,深受广大群众敬仰。1032年漳州泉州两地久旱不雨,大 闹饥荒,灾民遍野,吴夲倾尽家财积蓄,赈济灾民。次年又发生瘟疫疟疾,患者众,他施医赠药,救人无数。后因攀崖采药,不慎坠落,伤重身亡。后人感其功德,建庙祀,历代朝廷对其普济众生的感人事迹亦深为嘉许,多有封号。1425年
明仁宗皇帝封 吴为“吴御史医灵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赐龙袍建宫殿,给予 至高荣誉。从此,保生大帝法号便家喻户晓,吴夲原名却鲜为人知了。 保生大帝有很多神奇动人的传说。如丝线过脉治愈皇太后乳痈;
明太祖朱元璋与
陈友谅激战于 鄱阳湖之时,保生大帝匡扶正义, 在云端作法,逆转风向助他 转败为胜。广福宫就在河边地势不高,但从未被洪水淹过,清朝癸已年洪水最大,从远处看到广福宫一直浮在水面上,平安无事。 广福宫的 宗教活动 广福宫善男信女众多,香火旺盛,广大善信对保生大帝无限崇敬,影响深远。正月祈福,三月十五日大帝生辰,九月半作 大福都热闹非常,
八音锣鼓、演戏等,相沿成俗。许多侨胞结伴回乡,外地信众不辞劳苦前来参拜,祈求平安。崇拜保生大帝不仅是一种 宗教信仰, 精神寄托,而且是纪念先贤、联系海内外侨胞乡贤的纽带。 2009年8月初在新庄举行的
台北县三山国王节刚落幕,让大家看到了
北台湾的客家信仰,其实在新庄还有一座,将近三百年历史的 三山国王祖庙、广福宫,才是 北部地区的客家族群,早期信仰祭祀的中心,8月16日是 农历6月25日也是排行第二的巾山国王诞辰,趁这个机会带你去看一下,这见证客家拓垦史的二级古迹 广福宫。 高耸的飞檐、 雕花的 龙柱,即使经过数百年的岁月,仍可见到早期台湾的工艺之美。刘进兴是潮州刘氏的后代,已经福老化的饶平客,刘姓家族在乾隆年间来台,在新庄平原上开凿了刘厝圳,使当时的新庄繁荣一时,来自原乡的客家人多半落脚于此,客家人的守护神,三山国王庙的存在,就是历史的证明。 广福宫的石壁上还刻着历史,石碑上写的是乾隆十五年三月,上面记载了客家人,在北台湾开垦的过程,但经过多年时间,另一面石碑上的文字因为风化,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二级古迹广福宫,属于传统街屋式建筑,前殿奉侍三山国王,后殿则有三位王爷奶奶,夫人们头上梳的还是客家妇女的发式,整座庙石柱用的是本土 观音山石,墙面则以大陆乌砖建造,无论在 内容与形式上,都有着浓浓的客家味。
新庄广福宫是北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三山国王庙,然而近年来官方举办的三山国王节,多发展成嘉年华会式的活动,无法与祖庙文化相连结,当地居民不免感叹,广福宫历史越久远,信仰上的意义却也越式微了。
300年广福宫
[1] 2009年8月初在新庄举行的 台北县 三山国王节刚落幕,让大家看到了 北台湾的客家信仰,其实在新庄还有一座,将近三百年历史的三山国王祖庙、广福宫,才是北部地区的客家族群,早期信仰祭祀的中心,8月16日是 农历6月25日也是排行第二的 巾山国王诞辰,趁这个机会带你去看一下,这见证客家拓垦史的二级古迹 广福宫。 高耸的飞檐、雕花的龙柱,即使经过数百年的岁月,仍可见到早期台湾的工艺之美。刘进兴是潮州刘氏的后代,已经福老化的饶平客,刘姓家族在 乾隆年间来台,在新庄平原上开凿了刘厝圳,使当时的新庄繁荣一时,来自原乡的 客家人多半落脚于此,客家人的守护神, 三山国王庙的存在,就是历史的证明。 广福宫的石壁上还刻着历史,石碑上写的是乾隆十五年三月,上面记载了客家人,在北台湾开垦的过程,但经过多年时间,另一面石碑上的文字因为风化,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二级古迹广福宫,属于传统街屋式建筑,前殿奉侍三山国王,后殿则有三位王爷奶奶,夫人们头上梳的还是客家妇女的发式,整座庙石柱用的是本土观音山石,墙面则以大陆乌砖建造,无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着浓浓的客家味。 新庄广福宫是北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三山国王庙,然而近年来官方举办的三山国王节,多发展成嘉年华会式的活动,无法与祖庙文化相连结,当地居民不免感叹,广福宫历史越久远,信仰上的意义却也越式微了。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