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1906年二月廿八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嵊县下北乡胡村[6],小名蕊生。祖父胡载元,父胡秀铭,母吴菊花。兄弟七人,行六。大哥积润二哥积忠,为前娘宓氏所生,三哥积义四哥梦生五哥怀生七弟固有为吴氏所生。
1917年拜俞家为义父。侄女青芸(三哥之女)约此年出生。
1918年参加芝山小学会试。考胡兰成(9)进绍兴第五师范附属高小二年级,期间认识在绍兴营里当兵的熊俊(剑东)。第一次跟父亲去杭州。
1919年高小毕业,进入绍兴第五中学,只读一学期,因学生风潮回到胡村。
1920年跟表哥吴雪帆进杭州蕙兰中学,同学有钟志谦、于瑞人,另与表哥的同学及好友马孝安、汪静之、崔真吾、刘朝阳等交往,受到五四运动影响。从海宁周承德先生学书法。
1923年夏天,始议婚事,女方是棠溪(余姚市四明山镇)人唐玉凤。在蕙兰中学读四年级,因编辑校刊得罪校务主任方同源,被学校开除。
1925年九月,父亲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十月,娶玉凤。婚后在胡村小学教书。
1926年三月,胡兰成到杭州邮政局当邮务生(在蕙兰中学二年级时考取),三个月后被开除。九月,进燕京大学副校长室抄写文书一年,并旁听燕大课程,见到周作人、陈垣、郭云观、梅兰芳、卿汝楫等。同月,儿子启儿出世。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
1927年2月,北伐军占领杭州及浙江全省,3月24日,攻克南京。约九月,从北京回家。在天津走海路到达上海,转乘沪杭路火车到杭州,渡钱塘江,过绍兴蒿坝归胡村,在家乡过年。
1928年夏天,由岳父陪同游览奉化雪窦寺,随后去南京八天,寻职未果,游鸡鸣寺、台城、秦淮河、钟山。从南京回来后无事住在蕙兰中学同学斯颂德家,约一年。
1929年胡兰成因与斯家女儿雅珊关系暧昧,离开斯家回胡村约半年,又重新回斯家。
1930年进中山英文专修学校教书,搬出斯家。在中山英专一年半。
1931年年初,转到萧山湘湖师范。春,玉凤到萧山探访,时次女棣云出生仅三个月。暑假,离开湘湖师范回到胡村,拟翌年春去广西,因“一·二八”战争及随后玉凤疾病,家居一年。
1932年六月廿八日(旧历五月二十五日),玉凤病殁,享年二十八岁。约八、九月间,由在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任职的旧识崔真吾介绍,和马孝安、陈海帆一道前往广西谋职,取道上海、厦门、香港、梧州,辗转到达南宁。进广西省一中教书一年。
1933年写出散文集《西江上》。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四月一日有收到胡兰成自南宁寄赠《西江上》之记载。
因李文源事件,被省一中解聘。转至百色第五中学教书两年。娶全慧文。
1934年其子胡宁生出生。
1935年转至柳州四中,教两年。胡母约于此前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1936年胡兰成胡兰成应第七军军长廖磊之聘,兼办《柳州日报》,鼓吹对日抗战必须与民间起兵的气运相结合。五月,发生两广兵变,迅即失败,胡兰成被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监禁三十三天。女小芸出生。
1937年约年初,胡兰成写信给白崇禧,被释放。二月,取道湖南、汉口、南京、上海,回到胡村。经过上海时,拜见广西一中的同事、在《中华日报》任职的古泳今。回家乡后,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论中国手工业、一篇分析该年关税数字,刊《中华日报》并被日本《大陆新报》译载。1937年3月受汪精卫之邀,胡兰成任上海《中华日报》主笔。7月7日,卢沟桥事变。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胡与妻儿避居法租界。冬,一子诞生仅二十日便因肺炎夭折。
1938年年初,胡兰成被调到香港《南华日报》任总主笔,用笔名流沙撰写社论,同时还在皇后道华人行蔚蓝书店兼事,研究战时国际情势,与林柏生、梅思平、樊仲云等分担按月写一篇报告;住薄扶林道学士台,邻居有杜衡、穆时英、戴望舒、张光宇、路易士等。十月,《最近英国外交的分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2月19日,汪精卫脱离重庆到河内,响应近卫声明,12月30日发表艳电。
1939年二月,陈春圃转交汪精卫亲笔信,数日后陈璧君到香港,将胡兰成的薪水增为三百六十元港币,另还有二千元机密费。4月底,汪精卫离河内,5月初抵上海。胡随即离开香港回上海。八月底,汪记“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随后成立新的中央党部,胡任《中华日报》总主笔。其子胡纪元出生。
1940年-月,社论集《战难和亦不易》由中华日报社出版。3月30日,汪精卫伪政府在南京成立。胡任宣传部政务次长,仍兼《中华日报》总主笔。初住在鼓楼三条巷21号,后搬到丹凤街石婆婆巷。夏,辞去《中华日报》总主笔兼职,不再作汪精卫的代言人。11月29日,汪政府改组,汪精卫任主席。
1941年二月廿八日,发表《国民新闻发刊辞》,完全脱离《中华日报》,转而经营《国民新闻》,任总主笔。年中(10月),胡兰成被免去宣传部次长职。太平洋战争爆发,稍后随南京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女先知出生。
1942年二月,胡兰成被任命为行政院法制局长。九月,社论集《争取解放》由国民新闻社出版。12月19-26日,汪精卫访日。汪回国后召见胡兰成时,胡因不赞成对英美宣战,与汪精卫再生罅隙,二人最后一次单独见面。
1943年二月,法制局撤销,胡兰成转任经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十月,在苏青主编的《天地》月刊创刊号上读到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十一月,在《天地》第二期上发表《“言语不通”之故》。同月,认识池田笃纪。十二月七日,被汪精卫下令逮捕。
1944年一月二十四日(旧历除夕),胡兰成被释放,二月一日回到上海,四日,初次见到张爱玲。二月,在《新东方》杂志上发表《〈中国之命运〉的批判》。三月,在《新东方》杂志上发表《皂隶.清客与来者》、《中共的存在及其性格》。五月,在《天地》月刊第七八期合刊上发表《瓜子壳》。五、六月,在《杂志》月刊第十三卷第二、三期发表《评张爱玲》。 六月,在《天地》第九期上发表《读了红楼梦》。七月,在《天地》第十期上发表《随笔六则》。八月,在《天地》第十一期上发表《乱世文谈》。约此月,与张爱玲结婚。十一月,在南京创办月刊《苦竹》,共出版三期。同月,与沈启无、关永吉等人到汉口接收《大楚报》。11月10日,汪精卫病逝日本。
1945年一月,胡兰成在汉阳天主堂发表演讲。春,与汉阳医院护士周训德恋爱。三月,回上海,途经南京时见陈公博等;在上海与张爱玲在一起月余,随后送侄女青芸回杭州结婚。五月回武汉。三至五月,政论集《中日问题与世界问题》(3月10日)、《文明的传统》(约3至5月间)、《中国人的声音》(5月25日)由大楚报社陆续出版。五月,在大楚报社编辑发行的《新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国革命与世界文艺复兴》。六月,在《天地》杂志第21期发表《张爱玲与左派》。8月15日,日本投降,怂恿二十九军军长邹平凡宣布武汉独立,十三天后失败。九月初,逃往南京,稍后离开南京到上海。下旬,至张爱玲处住一宿。三十日,到浙江诸暨,住斯颂德家。至1950年去香港前,一直在隐匿于杭州、金华、诸暨、温州等地。十二月六日,出发去温州,八日在浙江丽水与范秀美同居,到温州后化名张嘉仪。
1946年二月中旬,张爱玲到温州探望胡兰成,张爱玲在温州约二十天。四月,离开温州回诸暨,躲在斯家楼上整整八个月,开始写《武汉记》。约年底,取道上海再往温州,经上海时在张爱玲处住一宿,将与范秀美的事据实告诉张爱玲,发生争执,是晚二人别寝。
1947年约年初,胡兰成写信给北大教授冯文炳,并结识刘景晨。与时在四川北碚勉仁书院的梁漱溟通信。开始写《山河岁月》,初名为《中国文明之前身与现身》。五月,写信给张爱玲,告诉她结识刘景晨、梁漱溟的事,但刘、梁名字都避去,叙事也用隐语。六月十日,收到张爱玲来信,与胡决绝。七月十日,经刘景晨介绍,吴天五、夏承焘首次到窦妇桥访胡兰成,以后直至胡出奔香港,三人多有交往。十三日,认识温州中学校长金嵘轩。八月廿五、廿六日,整理夏承焘《长恨歌》讲座笔记。九月,进温州中学教书,星期日还到杨雨农家当家庭教师,同事有徐步奎、徐玄长、马骅等。十月,范秀美来温州。
1948年二月中旬,胡兰成转到雁荡山淮南中学当教务主任。继续写《山河岁月》。暑假过后,辞教务主任。 十二月,致夏承焘函,嘱寻教席。
1949年二月上旬,胡兰成回温州中学教书,张爱玲编的电影“太太万岁”到温州时,与全校员生包下一场去看。5月7日,温州解放。暑假后,转到瓯海中学。
1950年年初,考试完毕之后胡兰成被罢免,但寒假里仍住在学校写《山河岁月》。三月,接梁漱溟信,动身去北京。十四日看望时在浙江大学的夏承焘,在杭州的五天里还拜访马一浮等人。到上海后住熊剑东家,曾去张爱玲住过的公寓,张爱玲已搬走。改变北上的主意,三月底与邹平凡等人离开上海取道广州往香港,火车经过杭州时,与范秀美匆匆见最后一面。四月,到香港后恢复本名。写信给周训德,小周已嫁人,且迁居四川,再写信去便没有回音。在香港时见郑介民、樊仲云、佘爱珍等。九月七日,结识唐君毅。十九日,乘汉阳轮离香港前往东京。廿六日(中秋节),找到清水董三,五天后由池田笃纪接到清水市。廿九日写信给夏承焘、唐君毅等,又给梁漱溟、刘景晨、徐步奎、范秀美等写信。在清水市的半年里,每月为《每日新闻》、《改造杂志》等刊物写稿,并到各地演讲。
1951年二月中旬,胡兰成见何应钦。下旬,接获刘景晨书信。三月十五日,迁居东京,住址是“东京都涩谷区代代木上原町1238藤井样方”。此时已识橘善守、西尾末广、宫崎辉、中山优、安冈正笃、北昤吉等。四月十四日,徐复观到日本,后二人失和。七月底,搬到一枝家,住两年。八月中旬,去北海道演说。冬,再去北海道演讲。
1953年八月廿二日,胡兰成到清水市联系《山河岁月》出版事宜。
1954年二月下旬,《山河岁月》出版。
1955年五月,池田笃纪赴香港,托池田看张爱玲,未见到。十一月,在日本晤钱穆。
1956年六月底,游云山赴日开画展,时胡兰成患盲肠炎住院。
1957年-月三十(阴历除夕),初胡兰成像识尾崎士郎。2月10日至23日,唐君毅到日本讲学,访尾崎士郎、西尾末广、三潴信吾等,胡作陪,并陪游日光,出席座谈会、送别会。年底(或次年初),池田笃纪转来张爱玲的明信片,向胡借《战难和亦不易》、《文明的传统》等书,稍后复信给张爱玲。
1958年约十一月,寄《今生今世》上册给张爱玲。十二月廿七日,张爱玲写给胡兰成最后一封信。
1959年三月,《今生今世》全书完成。8月,唐君毅于六月赴夏威夷参加学术研讨会,回程经过东京,与胡见面。九月,《今生今世》下册由新闻出版社出版。
1961年与唐君毅通信中迭次论及民主、东西方文明及现代产业社会等问题。同时也和唐君毅的学生黎华标、唐端正通信。
1962年八月,《世界之转机在中国》完成,嘱唐君毅阅后交卜少夫。十月,《世界之转机在中国》开始在卜少夫主编的《新闻天地》连载。
1964年八月,唐君毅于暑期赴夏威夷参加东西哲学家会议,回程在东京停留,与胡兰成谈并同访安岗正笃。九月底,托黎华标转唐君毅信,论及数学中○的观念与哲学中空的观念。
1965年十月,已认识保田与重郎。廿二日,飞熊本参加孙文、滔天铜像落成祝典礼。经森田殷史介绍,认识大沼秀伍。
1966年7月上旬,唐君毅因眼疾赴美国开刀(3月),回程在日本落脚,与胡兰成晤见。此时已认识梅田美保女士,后受聘为筑波山梅田学堂的讲师。
1967年八月中旬,胡兰成与唐君毅在东京晤谈一日(唐因眼疾接受胡兰成的建议于1966年12月8日再次赴日就医,至8月16日才回香港),论“士”、“禅让”、“礼乐”之义。廿九日,《建国新书》写成。此年,《心经随喜》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1968年二月,举办“胡兰成之书”书法展,保田与重郎撰写序文介绍。五月,《建国新书》日文版由东京新闻出版社出版。
1969年7月28日至8月6日,唐君毅参加夏威夷东西哲学家会议后过东京,与胡兰成晤见。十二月,《建国新书》中文版开始在《新闻天地》连载,次年六月载完。此年,为《蒋总统秘录》一书在日本《产经新闻》连载牵线搭桥。《书写真辑》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1970年约三月,认识汤川秀树。
1971年三月十日,养女晋明结婚。
1972年六月,唐君毅赴美夏威夷参加王阳明五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后,经过日本时晤见胡兰成。廿一日,胡约晚饭。廿三日,陪同游明治神宫。十月,随华侨团访台,系战后第一次去台湾。此年,《自然学》由梅田开拓筵出版。
1973年九月,唐君毅至日本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会,二日晚见胡兰成。
1974年五月,胡兰成赴台湾,住华岗,在胡兰成(左一)与朱西宁文化学院任教授。八月,朱西宁到文化学院拜访胡兰成。九月,唐君毅赴台北参加中日文化交流会,廿四日赴华冈文化学院访张晓峰、胡兰成、晓云法师等。十二月,《华学科学与哲学》由华岗出版社出版。1974年来到台湾,受聘为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当时叫做阳明山文化学院)终身教授。
1975年五月,《山河岁月》由远景出版社出版。同月下旬,余光中在《书评书目》杂志发表《山河岁月话渔樵》。九月,朱家父女二次上华岗拜访。同月,周同(胡秋原)在中华杂志发表《汉奸胡兰成速回日本去!》。十月,停止在华岗文化学院上课。
1976年一月底,胡兰成回日本。四月下旬,复返台。因继续受到台湾文化界围剿,三十日,从文化学院离开,搬到朱西宁家隔壁。七月,《今生今世》删节本由远行出版社出版。下旬,完成《禅是一枝花》,十一月,离台返日。
1977年四月,《三三集刊》创刊。与三三同人继续书信往来。
1979年五月,《禅是一枝花》由三三书坊出版。十月,《中国礼乐》出版。
1980年《中国文学史话》出版。
1981年 七月二十五日,胡兰成逝于福生市[7]。八月三十日,在福生市的清岩院举行葬礼,福田纠夫、宫崎辉、宫田武义、保田与重郎、松尾三郎、幡挂正浩、桑原翠邦、赤城宗德等八人作为友人代表出席。大沼秀伍主持。此年,《今日何日兮》由三三书坊出版。
1991年《胡兰成文集》九册由远流出版公司出版。
2016年《胡兰成全集》(甲乙丙丁……)由香港槐风书社出版。[8]
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胡兰成在《柳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政论文章,积极鼓吹两广与中央分裂。他的政论引起各方的注意。汪精卫系统的《中华日报》也邀他撰稿。他的文章发表后又受到日本刊物当即译载。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后,他被调到香港《南华日报》当编辑,胡兰成提出了“战难,和也不易”的观点,客观上为汪精卫与日本人合作的叛国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深得汪精卫及其夫人陈璧君的赏识。陈璧君认为他是个人才,想见见他。经过打听,才知道他还是一个月薪仅60港元的小编辑,一家生活很不易维持,且眼病甚重,无法应召去见“夫人”。陈璧君为此狠狠地责备了主持该报的林柏生,认为他埋没真才。林柏生大为惶恐,连连谢罪,立刻提升胡兰成为总主笔。
1937年3月受汪精卫之邀,胡兰成任上海《中华日报》主笔。1939年12月正式前往南京任汪伪政权宣传部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长,成了以陈璧君为首的汪的嫡系“公馆派”的一员儒将。当时汪精卫称他为“兰成先生”,经常向他“殷殷垂询”,他因此被称为汪精卫的“文胆”。胡兰成踌躇满志,自诩“稳坐政论家第一把交椅”,“和平运动时位居第五”,不料因此得罪了汪精卫、周佛海和林柏生等人。胡兰成很快就被免去职务,并曾被捕入狱,最终被排挤出汪伪政权,又成了“一介布衣”。
被排挤出汪伪集团后,他通过日本使馆的官员清水、池田笃纪,和日本军政界的少壮派人物拉上了关系。日本宇垣一成大将约见胡兰成,向他请教:如果日本失败,应该向谁求和。胡兰成献计道:“向重庆求和,必遭到拒绝;至于延安,可以取得某种军事上默契,但于大局无补。求和必须向英、美,别无他途。”宇垣认为他的话有道理,由此他的身价倍增。
前期散文/论文
作品名称 | 出版/发布时间 | 出版社/发布期刊 |
---|---|---|
《中国乡党制度沿革考》 | 1929年 | 《万象》0408期 |
《最近英国外交的分析》 | 1938年 | 原载《中华日报》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国民新闻发刊辞》 | 1941年 | 《国民新闻》创刊号 |
《周作人与路易士》 | 1941年 | 《中华周报》副刊 |
《人间味云云》 | 1943年4月 | 《人间》第一卷第一期 |
《关于花》 | 1943年9月 | 《人间》第一卷第三期 |
《谈谈周作人》 | 1943年10月 | 《人间》第一卷第四期 |
《论书法三则》 | 1943年10月 | 《人间》第一卷第四期 |
《“言语不通”之故》 | 1943年11月 | 《天地》第2期,页13 |
《瓜子壳》 | 1944年5月 | 《天地》第7.8期,页3 |
《读了红楼梦》 | 1944年6月 | 《天地》第9期,页11 |
《随笔六则》 | 1944年7月 | 《天地》第10期,页13 |
《乱世文谈》 | 1944年8月 | 《天地》第11期,页19 |
《张爱玲与左派》 | 1945年6月 | 《天地》第21期 |
《谈谈苏青》 | 1944年8月 | 《小天地》创刊号 |
《皂隶,清客与来者》 | 1944年3月15日 | 《新东方》第九卷第三期 |
《〈中国之命运〉的批判》 | 1942年2月 | 《新东方》1942年二月号 |
《中共的存在及其性格》 | 1942年2月 | 《新东方》1942年二月号 |
《论张爱玲》 | 1945年5月6日 | 《杂志》月刊第十三卷第二、三期 |
《鲁迅与周作人》 | 1944年4月 | 《杂志》1944年四月号上 |
《中国革命与世界文艺复兴》 | 1945年 | 《新评论》 |
《组织就是力量》 | 1945年8月 | 《大楚报社论》 |
《与武汉市民同在》 | 1945年8月 | 《大楚报社论》 |
《东亚解放战半年记》 | 1945年8月 | 《大楚报社论》 |
《试谈国事》 | 《苦竹》第一期 敦仁 | |
《要求召开国民会议》 | 《苦竹》第一期 贝敦煌 | |
《违世之言》 | 《苦竹》第一期 王昭午 | |
《新秋试笔》 | 《苦竹》第一期 胡兰成 | |
《周沈交恶》 | 《苦竹》第一期 江梅 | |
《闲读启蒙》 | 《苦竹》第一期 夏陇秀 | |
《里巷之谈》 | 《苦竹》第一期 林望 | |
《说吵架》 | 《苦竹》第一期 江崎进 | |
《编后》 | 《苦竹》第一期 编者 | |
《文明的传统》 | 《苦竹》第二期 敦仁 | |
《给青年》 | 《苦竹》第二期 胡兰成 | |
《男欢女爱》(民歌) | 《苦竹》第二期 王昭午 | |
《土地的绿》 | 《苦竹》第二期 夏陇秀 | |
《谈论金瓶梅》 | 《苦竹》第二期 江崎进 | |
《献岁辞》 | 《苦竹》第三期 敦仁 | |
《告日本人与中国人》 | 《苦竹》第三期 胡兰成 | |
《中日问题与中日本身问题》 | 《苦竹》第三期 夏陇秀 | |
《“中国之命运”与蒋介石》 | 《苦竹》第三期 敦仁 | |
《延安政府又怎样》 | 《苦竹》第三期 江梅 | |
《左派趣味》 | 《苦竹》第三期 林望 | |
《中国文明与世界文艺复兴》 | 《苦竹》第三期 胡兰成 | |
《中国与美国》 | 《苦竹》第三期 王昭午 |
前期作品集
作品名称 | 出版/发布时间 | 出版社/发布期刊 |
---|---|---|
《西江上》散文集 | 1933年 | |
《战难和亦不易》 | 1940年 | 《中华日报》政论集 |
《争取解放》 | 1942年 | 《国民新闻》社论集 |
《武汉记》散文集 | 1945年 | 未出版 |
《中国人的声音》 | 1945年 | 《大楚报》社论集 |
《文明的传统》 | 1945年 | 《大楚报》社论集 |
《中日问题与世界问题》 | 1945年 | 《大楚报》社论集 |
日本发表作品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
《山河岁月》 | 一九五四年 | 清水市西贝印刷所(中文) |
《今生今世》 | 一九五九年 | ??-??社 (中文) |
《心经随喜》 | 一九六七年 | 梅田开拓筵(日文) |
《建国新书》 | 一九六八年 | 东京新闻出版社(日文) |
《胡兰成之书》 | 一九六九年 | 梅田开拓筵(书法集) |
《自然学》 | 一九七二年 | 梅田开拓筵(日文) |
《华学科学与哲学》 | 一九七四 | 华冈出版社(中文) |
《寄日本人》 | 一九七九年 | 日月书店(日文) |
《禅是一枝花》 | 一九七九年 | 三三书坊(中文) |
《中国礼乐》 | 一九七九年 | 三三书坊(中文) |
《中国文学史话》 | 一九八○年 | 三三书坊(中文) |
《天人之际》 | 一九八○年 | 清渚会(日文) |
《道机禅机》 | 一九八一年 | 花曜社(日文,小山奈奈译) |
《今日何日兮》 | 一九八一年 | 三三书坊(中文) |
《意有未尽:胡兰成书信集》 | 二〇一一年 | 新经典出版社(朱天文主编) |
《天下事,犹未晚》 | 二〇一一年 | 尔雅出版社(薛仁明主编) |
《心经随喜》 | 二〇一二年 | 如果出版社(中文,小北译) |
《闲愁万种》简体字本 | 二〇一二年八月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作品名称 | 出版/发布时间 | 出版社/发布期刊 |
---|---|---|
《中国乡党制度沿革考》 | 1929年 | 《万象》0408期 |
《最近英国外交的分析》 | 1938年 | 原载《中华日报》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国民新闻发刊辞》 | 1941年 | 《国民新闻》创刊号 |
《周作人与路易士》 | 1941年 | 《中华周报》副刊 |
《人间味云云》 | 1943年4月 | 《人间》第一卷第一期 |
《关于花》 | 1943年9月 | 《人间》第一卷第三期 |
《谈谈周作人》 | 1943年10月 | 《人间》第一卷第四期 |
《论书法三则》 | 1943年10月 | 《人间》第一卷第四期 |
《“言语不通”之故》 | 1943年11月 | 《天地》第2期,页13 |
《瓜子壳》 | 1944年5月 | 《天地》第7.8期,页3 |
《读了红楼梦》 | 1944年6月 | 《天地》第9期,页11 |
《随笔六则》 | 1944年7月 | 《天地》第10期,页13 |
《乱世文谈》 | 1944年8月 | 《天地》第11期,页19 |
《张爱玲与左派》 | 1945年6月 | 《天地》第21期 |
《谈谈苏青》 | 1944年8月 | 《小天地》创刊号 |
《皂隶,清客与来者》 | 1944年3月15日 | 《新东方》第九卷第三期 |
《〈中国之命运〉的批判》 | 1942年2月 | 《新东方》1942年二月号 |
《中共的存在及其性格》 | 1942年2月 | 《新东方》1942年二月号 |
《论张爱玲》 | 1945年5月6日 | 《杂志》月刊第十三卷第二、三期 |
《鲁迅与周作人》 | 1944年4月 | 《杂志》1944年四月号上 |
《中国革命与世界文艺复兴》 | 1945年 | 《新评论》 |
《组织就是力量》 | 1945年8月 | 《大楚报社论》 |
《与武汉市民同在》 | 1945年8月 | 《大楚报社论》 |
《东亚解放战半年记》 | 1945年8月 | 《大楚报社论》 |
《试谈国事》 | 《苦竹》第一期 敦仁 | |
《要求召开国民会议》 | 《苦竹》第一期 贝敦煌 | |
《违世之言》 | 《苦竹》第一期 王昭午 | |
《新秋试笔》 | 《苦竹》第一期 胡兰成 | |
《周沈交恶》 | 《苦竹》第一期 江梅 | |
《闲读启蒙》 | 《苦竹》第一期 夏陇秀 | |
《里巷之谈》 | 《苦竹》第一期 林望 | |
《说吵架》 | 《苦竹》第一期 江崎进 | |
《编后》 | 《苦竹》第一期 编者 | |
《文明的传统》 | 《苦竹》第二期 敦仁 | |
《给青年》 | 《苦竹》第二期 胡兰成 | |
《男欢女爱》(民歌) | 《苦竹》第二期 王昭午 | |
《土地的绿》 | 《苦竹》第二期 夏陇秀 | |
《谈论金瓶梅》 | 《苦竹》第二期 江崎进 | |
《献岁辞》 | 《苦竹》第三期 敦仁 | |
《告日本人与中国人》 | 《苦竹》第三期 胡兰成 | |
《中日问题与中日本身问题》 | 《苦竹》第三期 夏陇秀 | |
《“中国之命运”与蒋介石》 | 《苦竹》第三期 敦仁 | |
《延安政府又怎样》 | 《苦竹》第三期 江梅 | |
《左派趣味》 | 《苦竹》第三期 林望 | |
《中国文明与世界文艺复兴》 | 《苦竹》第三期 胡兰成 | |
《中国与美国》 | 《苦竹》第三期 王昭午 |
作品名称 | 出版/发布时间 | 出版社/发布期刊 |
---|---|---|
《西江上》散文集 | 1933年 | |
《战难和亦不易》 | 1940年 | 《中华日报》政论集 |
《争取解放》 | 1942年 | 《国民新闻》社论集 |
《武汉记》散文集 | 1945年 | 未出版 |
《中国人的声音》 | 1945年 | 《大楚报》社论集 |
《文明的传统》 | 1945年 | 《大楚报》社论集 |
《中日问题与世界问题》 | 1945年 | 《大楚报》社论集 |
作品名称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
《山河岁月》 | 一九五四年 | 清水市西贝印刷所(中文) |
《今生今世》 | 一九五九年 | ??-??社 (中文) |
《心经随喜》 | 一九六七年 | 梅田开拓筵(日文) |
《建国新书》 | 一九六八年 | 东京新闻出版社(日文) |
《胡兰成之书》 | 一九六九年 | 梅田开拓筵(书法集) |
《自然学》 | 一九七二年 | 梅田开拓筵(日文) |
《华学科学与哲学》 | 一九七四 | 华冈出版社(中文) |
《寄日本人》 | 一九七九年 | 日月书店(日文) |
《禅是一枝花》 | 一九七九年 | 三三书坊(中文) |
《中国礼乐》 | 一九七九年 | 三三书坊(中文) |
《中国文学史话》 | 一九八○年 | 三三书坊(中文) |
《天人之际》 | 一九八○年 | 清渚会(日文) |
《道机禅机》 | 一九八一年 | 花曜社(日文,小山奈奈译) |
《今日何日兮》 | 一九八一年 | 三三书坊(中文) |
《意有未尽:胡兰成书信集》 | 二〇一一年 | 新经典出版社(朱天文主编) |
《天下事,犹未晚》 | 二〇一一年 | 尔雅出版社(薛仁明主编) |
《心经随喜》 | 二〇一二年 | 如果出版社(中文,小北译) |
《闲愁万种》简体字本 | 二〇一二年八月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胡兰成自与佘爱珍结合后的三四年间,胡兰成写下了他自己所有著述中最为看重的两部书:《山河岁月》和《今生今世》。主要作品:《西江上》、《今生今世》[9]、《山河岁月》、《战难,和亦不易》、《禅是一枝花》、《中国的礼乐与风景》、《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革命要诗与学问》、《闲愁万种》、《建国新书》、《经书新语》、《寄日本人》、《心经随喜》、《自然学》、《天人之际》等。
作为乱世文人的胡兰成并不以书法著名。胡的书法受到褒奖,大约是在流亡日本之后的事情了。日本的梅田开拓筵为其出过一本《胡兰成之书》,是可以看到的结集出版的胡兰成书法,由其在日本的好友保田与重郎作序,保田在序中对胡的书法夸赞有加:“胡先生的书,乃为其人格的发露,堪称当今绝品。优雅之中藏有峻烈,内刚外柔,羞涩之美时而华丽,令人思念人生永恒的寂寞。”胡兰成的书法(10)
川端在日本以小说家出名,然亦善书。其书法有颜鲁公意趣,别具一格。其对胡兰成书法独具青眼,显然不能说只是颂谀之辞。所能见到的胡兰成的书法基本都是其赴日后的作品,书体走碑学一路,受康有为的影响很大。胡兰成自己在1969年的时候写过一篇书论,内容涉及书品,执笔,运笔,临书,作书等方面,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可以看成是胡兰成自己的书法审美与创作理论的一个纲要。
胡兰成认为,正确的笔法与俗法是完全相反的,因此要得正法,必须先破俗意。在《书论》这篇文章中,胡兰成将正法概括成执笔,运笔,以及笔姿三方面的内容。
胡兰成之于女人,就如同贾宝玉之于女人一样。一样的懂得,一样的爱惜,一样的成为女人命中的魔星。他与张爱玲,是于千万人当中相遇并且性命相知的,所以才令张爱玲在梦中喊出“兰成”二字。张爱玲对胡兰成,是完全倾心,没有任何条件的,哪怕胡兰成在赞美她的时候,也一样的赞美着她的好朋友炎樱;甚至胡兰成与她在一起时,还偷着与苏青密会,被她撞个正着。虽然心头酸楚,但也罢了,因为眼前这男子,是说过要给她现世安稳的。
流亡路上,先今生今世是护士小周,后是斯家小娘,张爱玲不是不能容忍这两个女子的存在,要不,她也不会一直寄钱给身边总有女人的胡兰成。她是不能容忍胡兰成竟用同一颗心去爱不同女子。她是一个多么骄傲而不合流俗的人,她不能容忍这样的没有区别。千里寻夫,只为要胡兰成做出选择,但胡兰成竟不肯,只是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这才有了胡、张的倾城之恋变成情天恨海。张爱玲走后终于来信,胡兰成展开信时,如同青天白日起了一声响雷,信上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今生今世》一书,写了与胡兰成有关系的8个女人,除了后来染病的全慧文及被张爱玲取而代之的应英娣(歌女小白杨),其他的6位,书中所占篇幅竟大致相同,平均用力到如此,胡兰成还是应了他不做选择的话。《今生今世》中的8位女人,民间女子五位,分别是发妻玉凤、女教师全慧文、护士小周、斯家小娘范秀美、日本女子一枝。其余三位,一是红歌女,一是临水照花的才女张爱玲,还有一位,最后则与胡兰成在日本生死相守,终老于岁月。这个女子比起张爱玲的不寻常来,竟丝毫也不逊色,她便是原来上海滩黑帮老大吴四宝的压寨夫人,上海滩的大姐大佘爱珍。《今生今世》乃是一部胡兰成的“群芳谱”,令后来多少女子心折不已,胡兰成上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讲学,他的女弟子居然分成两派,为争宠而斗,胡兰成之于女人的魔力,由此又可见一斑。
1944年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胡兰成给张爱玲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婚姻承诺,有效期只有四年,最后她称这个男人为“无赖人”。1947年胡兰成与张爱玲离婚。
1954年3月,胡兰成与佘爱珍结合。他与佘爱珍结合,是他一生中所有夫妻或准夫妻型与女人结合中的最后一次。是年佘爱珍刚过五十,胡兰成四十九岁。结婚头两年,两人仍是分居,佘爱珍与李小宝住新宿,胡兰成一人租住日本人家,两人之间却经常吵个不休。最令胡兰成伤心、伤他自尊的是,当他得知佘爱珍在香港的风光,当年李小宝租住的房子每月租金即达一千多港币,联想起当年偷渡时佘只给了他二百港币,这才明白,他把佘爱珍当体己知己,佘爱珍却不了解他,更是从来没有看重过他,可两人却成了最后的夫妻,这真正是他人生最后的讽刺。
胡兰成与佘爱珍
妻子
唐玉凤(病逝)
全慧文(病逝)
张爱玲(1944年—1947年,离异)
佘爱珍(?—1981年,胡兰成病逝)
儿女
长子,胡启
次子,胡宁生
长女,胡小芸
三子,胡纪元(1939年—)
次女,胡先知
养女,胡晋明
《滚滚红尘》,该影片内容影射民国时期女作家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感情纠葛以及张爱玲与炎樱的姐妹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