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郑州
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处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原是
宣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520)改名闲居寺。隋仁寿二年(602)改名嵩岳寺。唐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宫。现在塔前的山门和塔后的
大雄殿及两侧的
伽蓝殿、白衣殿均为近代改建。
嵩岳寺塔为密檐式砖塔,平面为
十二边形。是中国最古老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塔高37.6米,底层直径10.1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塔由基台、塔身、15层迭涩砖檐和宝刹组成。塔基随塔身砌作十二边形,台高0.85米,宽1.6米。塔前砌长方形月台,塔后砌砖铺甬道,与基台同高。塔身中部砌一周腰檐,将它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素壁,高3.59米,上下垂直;上部为全塔最好装饰,高3.73米。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塔身上为15层迭涩密檐,檐宽逐层收分,外轮廓呈
抛物线造型。塔刹通高4.75米,自下而上由基座、覆莲、
须弥座、仰莲、相轮及宝珠等组成。塔心室作9层内迭涩砖檐,除底平面为十二边形外,余皆为
八边形。塔下有地宫。嵩岳寺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