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16)昔阳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拓耕耘,夏朝属河西,商朝属微,周属肥子国。
春秋时为东山皋落氏之国,秦时属上党,东汉建安末年(219年)为乐平郡。
隋大业初年改为乐平县。后几经演变,到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定名为乐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昔阳县。1938年5月,昔阳分东西两县。1945年8月22日县城解放,9月1日昔东、昔西久分重合,成立昔阳县人民政府,上属太行区第二专员公署。
1949年5月太行区调整区划,昔阳县改归左权专区辖。8月太行区撤销,左权专区并归榆次专区,遂为榆次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后专署两次易称,昔阳县归属未变。
1958年11月,划归阳泉市辖,改称昔阳县人民公社联社。
昔阳新政府大楼(2)1959年3月易名为昔阳协作区,5月又称昔阳郊区。6月复县归晋中专署辖,属于晋中专区,至今隶属关系未变。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乐平县划4乡统10都。康熙十一年(1672)改为4乡6都。
●乡村制:民国初年,全县分1镇3乡,系501个自然村。
●区村制:民国七年(1918)全县改一镇三乡为四个区:城关一区,东冶头二区,皋落为三区,沾尚为四区。1950年2月,更为七区。
●区乡村制:1953年7月,为七区80乡。1956年4月,取消区级建制,全县重划为46乡。
●社队制:1958年8月,实行人民公社制,全县划分为7社。1962年改为20个人民公社,辖415个生产大队。
●乡(镇)村制:1984年政社分离,改20个人民公社为乡、镇。4月,城关公社率先必为城关镇,8月,皋落、东冶头、沾尚3社改为镇,其它16社改为乡。2001年改20乡(镇)为12乡(镇)即5镇7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昔阳县辖5个镇、5个乡、1个区[11]:乐平镇、皋落镇、东冶头镇、沾尚镇、大寨镇、李家庄乡、界都乡、三都乡、赵壁乡、孔氏乡、闫庄乡、西寨乡。共有421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昔阳县下辖5个镇、5个乡、1个区。[11]
5个镇:乐平镇、皋落镇、冶头镇、沾尚镇、大寨镇。
5个乡:李家庄乡、界都乡、三都乡、赵壁乡、孔氏乡。
1个区:城区。[11]
昔阳县位于山西省东境中部,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东经113°20′-114°08′,北纬37°20′-37°43′。东与河北省赞皇县、内邱县、井陉县、邢台市接壤,西与寿阳县为邻,南与和顺县毗连,北与平定县相衔。东西长70千米,南北宽41千米,总面积1952平方千米。
昔阳属太行山系,为典型的中低山土石山区地貌。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4%(其中土石山区占70%,黄土丘陵占24%,河川谷地占6%),大部分海拔在900米—1300米之间。最高点为东南部的白羊山1833米,最低点为松溪河出境处,海拔只有560米。地势西高东低,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崎岖不平。东部沟谷深切,山石矗立,基石裸露;中部切割较浅,山势缓和,粗骨土、岩石半分化物、黄土覆盖地表;西部地处沁水凹陷带,丘多坡缓。
昔阳县主要有汾河、海河、南运河水系,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5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1条,主要河流有3条,分别是松溪河、潇河、清漳河。
松溪河是最长的河流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境内流长73.25公里,总流域面积1473.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5.6%。
潇河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境内流长22.5公里,流域面积356.8平方公里。清漳河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境内流长19.75公里,流域面积76平方公里。
清漳河属海河流域,是海河的一个支流,发源于太行山,分东西两源。
昔阳地处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温度回升快,不稳定,日照充足,少雨多风;夏季雨水集中,有干旱、风、雹灾害;秋季多晴朗天气,常有大风、霜冻;冬季寒冷,风多雪少。年平均气温9.3℃。冬季平均气温-6.2℃,最低温度在1月份;夏季平均气温23.9℃,最高温度在7月份。全县无霜期年均162天,最长是孔氏乡,有174天;最短是皋落镇东南白羊山一带,仅110天左右。全县平均降水量为571.9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份。
昔阳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全县已探明矿产51种,开发利用的矿种14种。其中煤炭资源是昔阳县的最主要资源之一,全县含煤岩系总面积为726平方公里,约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37.7%,现勘查面积达到553.08平方公里,占全县含煤面积的72%。
●铝钒土探明储量为3169.45万吨,主要是李家庄和韩家沟两个矿区,均为中型高铝、高硅、低铁的铝土矿床,多为Ⅱ级和Ⅲ级品,少数为Ⅰ级。
●白云岩分布在县区东部,面积55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1/4左右,资源量丰富,具有可观经济价值。含钾岩石地层在东冶头—皋落一带广泛分布,含钾9.24%,其层位、厚度、品位稳定,资源量达7亿吨以上。
●锌矿有方台锌矿区,储量1.43万吨。钴、镍、银为方台锌矿区中伴生金属矿产。
●铁、铜、铅、硫铁、锰铁、磷等也都有综合开发价值。石灰岩、大理岩、玄武岩、电石灰岩、英砂岩、耐火粘土等储量也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虎头山层林尽染昔阳县是山西省水资源贫乏县份之一。全县水资源总量只有1.3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是0.799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是0.943立方米,重复量是0.3679亿立方米,但利用量只有0.6614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48.42%,且多是地下水,不易开采。全县已建成20座水库,总库容量达3372万立方米,每年调蓄水量约30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10000亩。昔阳县泉水主要有3处,分别是东冶头镇水磨头泉水、赵壁乡水磨沟泉水和闫庄乡杨赵河泉水。泉流量为466—1148立方米/天。昔阳县矿泉水主要有3处,分别是李家庄北渡海矿泉水、大寨镇南冶头矿泉水、界都乡崔家庄矿泉水。南冶头矿泉水经鉴定属锶型矿泉水,锶含量0.539毫克/吨,泉流量125—138立方米/天。
全县农业用地为1489053.5亩,除去田坎、地埂、田间小路等辅助用地外,净耕地为438250.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95%。
2012年,全县实际建设用地净增595.8亩,其中占用耕地202.2亩,整改、复垦、开发新增耕地226.05亩。全县耕地中水浇地面积为4686.6亩,占总耕地1.07%,旱地432259.1亩,占总耕地98.63%。全县林业面积约为889959.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37%。其中有林地364063.6亩,占林地面积的40.91%,灌木林地为345530.9亩,占林地面积的38.83%,疏林地为90934.1亩,占林地面积的10.21%,其它林地总面积89430.6亩,占林地面积10.05%。
昔阳县主要森林按优势树种划分,各种树种所占比例:油松林26.6%,栎类林占17.24%,杨树占13.3%,其它树种占42.86%。人工林以杨树、油松为主,其次是刺槐、白榆等。
昔阳的天然牧草主要分布在赵壁乡、沾尚镇、西寨乡、孔氏乡。四乡镇牧草面积约占全县牧草面积的57.14%,鲜草产量约占全县鲜草总产量的56.55%。成片的草场牧地以白羊草、苔草、蒿草、碱草、野菊为多,间有禾草、胡枝子、披尖草、早熟禾、二色棘豆等,种类以白羊草、羊胡子草、狗尾草、蒿类及禾草类为主。
昔阳县共有高等植物250多种,其中草本植物200余种(中草药材120余种、牧草64种),约占4/5,木本植物50余种,占1/5。此外还有沙棘、油榛等山果和猴头、木耳、蘑菇等食用菌类。
境内已发现陆栖脊椎动物27目192种,其中鸟类138种,哺乳类37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5种。其中豹、麝、金雕、鸢、苍鹰等野生动物属国家级保护动物。
兽类绝大多数为北方种,且以鼠形啮齿类动物为主,大型动物很少。鸟类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麻雀、燕子、灰喜鹊等。两栖与爬行类主要有蛇、壁虎、蜥蜴、青蛙等。鱼类主要有蛇鱼、绵鱼、链鱼、鲤鱼、草鱼、红鳟鱼等。
昔阳县昆虫共计6目96科582种。主要有蜜蜂、蚯蚓、寄生蜂、食蚜蝇、椿橡、蜻蜓、蜘蛛等。
(以上数据截至2012年)
2021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 187924 人,比上年末减少 2810 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79615 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37%,比上年末提高1.04个百分点。全年全县出生人口 933 人,人口出生率 4.89‰;死亡人口1597人,死亡率 8.37‰;自然增长率-3.48‰。[6]
昔阳县有汉族、回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哈尼族、锡伯族、壮族、满族等民族分布。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李显鸣 |
副主任 | 王志勇、耿计良、赵继胜、张胜利 |
职务 | 姓名 |
---|---|
副县长、代县长 |
范楷 |
副县长 | 张超、陈成、周元源、李丽萍、江旭燊、陈建胜、田晓菲 |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黄亚平 |
县委副书记 | 范楷、李军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焦耀中 |
副主席 | 吴战军、杨海燕、梁素平、陈振林 |
参考信息来源:昔阳县人民政府领导[12]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李显鸣 |
副主任 | 王志勇、耿计良、赵继胜、张胜利 |
职务 | 姓名 |
---|---|
副县长、代县长 |
范楷 |
副县长 | 张超、陈成、周元源、李丽萍、江旭燊、陈建胜、田晓菲 |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黄亚平 |
县委副书记 | 范楷、李军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焦耀中 |
副主席 | 吴战军、杨海燕、梁素平、陈振林 |
昔阳县
2021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1388196 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83899 万元,增长11.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6.0%;第二产业增加值 941821 万元,增长12.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67.8%;第三产业增加值 362476 万元,增长 6.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73333 元,按 2021 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1369 美元。
2021年,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 2362 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23 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3.01%。[6]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的秋色
2021年,全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 23470.2 公顷,比上年减少27.9 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 22236.8 公顷,增加 33.2 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3.8 公顷,增加7.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 760.3 公顷,减少 0.9 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 19262.4 公顷,减少 401.3 公顷。果园面积 611.3 公顷,增加84.8 公顷。
2021年,全年全县粮食产量 147170.9 吨,比上年增产 1716.6 吨,增长1.2%。
2021年,全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 3333 公顷,增长 140.3%。
2021年,全年全县猪牛羊肉总产量 9188.7 吨,增长 60.3%。其中,猪肉产量8367.8吨,增长 64.6%;牛肉产量 393.9 吨,增长 44.4%;羊肉产量427.1 吨,增长13.2%。牛奶产量 158.8 吨,增长 1.1%。禽蛋产量 2221.2 吨,下降0.4%。年末生猪存栏68029 头,增长 30.7%;生猪出栏 115810 头,增长53.1%。
2021年,全年全县机械耕地面积 19623 公顷,增长 0.6%;机械播种面积18182公顷,增长 1.1%;机械收获面积 7784 公顷,增长 9.8%。[6]
2021年,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29 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3.9%。其中,采矿业增长 19.9%,制造业增长18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2.9%。分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20.1%,非煤工业增长 66.0%。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1583460 万元,比上年增长69.6%。分门类看,采矿业 1207870 万元,增长 58.1%,制造业326641 万元,增长15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8949 万元,增长2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 568413 万元,增长 474.7%,实现利润 378788 万元,比上年增加377533万元。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58.84 元,比上年减少 20.58 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23.92%,提高了 23.79 个百分点;年末资产负债率为 77.4%,比上年末下降 10.2 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 66974 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 4 家,与上年末持平;完成总产值24073.2 万元,增长7.8%,共签订合同额 34151.3 万元,增长 13.7%。[6]
能源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 1895 万吨,比上年增长25.5%;洗煤产量 691.5 万吨,增长 2.3%;发电量 215936.3 万元,下降1.9%。
2021年,全年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 7.1 亿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1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 1.9%;第二产业用电5 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 70.2%,其中工业用电 4.7 亿千瓦小时;第三产业用电0.9 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 1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1 亿千瓦小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 16%。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 362476 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55778 万元,下降 6.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45614 万元,增长 1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786 万元,增长23.8%;金融业增加值 29096 元,增长 5.0%;房地产业增加值73591 元,增长7.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 13.4%。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 507259 万元,比上年增长0.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 188016 万元,增长 33.5%。民间投资319243 万元,下降12%。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 445560 万元, 增长38.1%,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完成 26134 万元,下降 77.4%,其他费用投资完成35565 万元,下降 4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 54622 万元,增长27.4%;第二产业投资194983 万元,增长 0.1%;第三产业投资 257654 万元,下降3.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 112799 万元,下降 1.1%。工业投资中,企业技改投资下降91.3%;制造业投资下降 56.5%;煤炭工业投资增长 2788.7%,非煤工业投资增长20.6%。
2021年,全年全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房地产开发项目)108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28 个,计划总投资 1131955 万元,完成投资403005 万元。
2021年,全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 130872 万元,下降 5.2%。其中,住宅投资115250万元,下降 5.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14133 万元,下降1.1%。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1648 万元,比上年增长18.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228554 万元,增长 2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3094万元,增长 14.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 274966 万元,增长12.7%;餐饮收入 36682 万元,增长 97.4%。
2021年,全年全县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 34671 万元,增长44.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网上零售额 49.8 万元,增长 50%,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0.14%。
2021年,全年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 2004 户,下降 0.9%。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2518 万元,增长20.6%。税收收入66429万元,增长 44.5%;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房产税共计完成税收 53423 万元,增长37.9%。
2021年,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24655 万元,增长0.04%。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 189452 万元,增长 2.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4.3%。在民生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 253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6%、卫生健康支出增长 14.4%、城乡社区支出增长 18.9%、农林水支出增长1.1%、交通运输支出增长 174.1%。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1783657 万元,比年初增加175328万元,增长 10.9%。各项贷款余额 669001 万元,比年初增加83966 万元,增长14.4%。
2021年,全年全县保费收入 13983 万元,下降 8.6%。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2082万元,下降 11.1%;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 3020.5 万元,增长33.5%;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 508.5 万元,下降 23.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901 万元,增长11.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 1857.2 万元,下降 19.6%。[6]
上世纪50年代,昔阳县曾经是全国文化先进县,素有“虎头山下多英杰”的称誉,以全国著名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农民漫画家高毛孩、农民诗人李居鹏、农民剧作家李济胜为代表的一大批“泥腿子”文化人撑起了昔阳县文化繁荣的一片蓝天。
昔阳大曲原名为“跃进大曲”,产于昔阳县酒厂。此酒于1980年、1984年、1988年连获三届山西省优质产品奖,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
“抿圪抖”也叫“抿蝌蚪”,是昔阳民间古老的一种面食。
昔阳吊炉小烧饼,俗称烧饼,是昔阳传统食品。产生于金元时期,迄今有八百余年历史。
交通以公路为主、阳泉至黎城干线公路纵贯县境,并有以县城为中心的数十条县级公路与乡镇级公路联系着全县各乡镇和绝大部分村庄。[13]
2021年,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 1793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 公里。
2021年,年末全县营运车 1303 辆(其中营运货车 1203 辆,营运客车100 辆)。营运货车比上年下降 1.7%,其中个体货车营运车 527 辆,下降15.9%,营运客车比上年下降 7.4%。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 4.5 万辆,增长10.2%,其中民用汽车3.7 万辆,增长 12.8%。[6]
2021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 7 所,小学 44 所,普通初中13 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1 所。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虎头山层林尽染(2)
2021年,年末全县有文化馆 1 个,博物馆 2 个,电影院 1 个,群众活动阅览室13个,乡镇文化站 10 个,文物保护单位 290 处。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4 个,娱乐场所5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年末全县出版内部资料 2 种,6800 册,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 21.4 万册。年末全县共有电视台 1 座,广播电台节目1 套,有线电视覆盖用户 93673 户。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 411 个。其中,县、中医院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 个,乡卫生院 20 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民营医院 7 个,个体诊所 44 个,村卫生室 336 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142张,其中,医院床位 400 张,卫生院床位 349 张,民营医院床位378 张。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887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2 人,注册护士 435 人。截至年末,全县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2021年,年未全县拥有县级体育机构 1 个,大型体育场馆1 个,体育场所493个。全年经常参与体育健身人数 10 万人,参与率达 42%以上,体育健身开展项目达20 项以上。全县体育彩票销售点 6 个,体彩销售总额1377 万元,比上年增长66.1%。[6]
2021年,年末全县中小型水库蓄水量 1588 万立方米。
2021年,年末全县森林面积 69.76 万亩,森林覆盖率 23.8%。
2021年,全县20211-12月优良天数为 285 天,优良天数比例为 78.3%,比去年较少4 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4.59;PM2.5 平均浓度 32μg/m3。
2021年,全年全县河流监测的潇河松曲市考断面、清漳东源祁家沟省考断面、松溪河王寨国考断面三个断面水质全部达年度考核目标。
2021年,全年全县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营运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 人,全县亿元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0.021 人/亿元;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 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 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 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51;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为 0;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为 0。[6]
2021年,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577 元,增长10.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979 元,增长 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0 元,增长 13.0%。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4746 人,比上年末增加3727 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135140 人,比上年末增加 1635 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26057 人,增加 1651 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6882人,减少 1945 人;参加失业保险 15900 人。参加工伤保险23246 人。
2021年,全年全县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 1133 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 7984 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 1929 人。全年共发放城乡最低保障资金5800万元。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养老服务业机构 4 个,床位数 812 张。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 1944 人。全年全县共有福利彩票销售点 10 个,福利彩票销售收入694.2万元。[6]
2021年,全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13480 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79万元,增长 6.3%;电信业务总量 11701 万元,增长 7.2%。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 5205 件,包裹业务 12.1 万件,报纸业务 372 万份,杂志业务11.6 万份,快递服务业务量完成 74697 件,同比增长 597%;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67 万元,增长 62.1%。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 17.9 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7.4万户,下降 4.4%。全县宽带接入用户 6.6 万户,手机互联网上网人数16 万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