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河

干流长 75.7千米
中文名 郴江,郴江河
平均宽度 50米左右
目录导航

今日郴江

郴江河中段夜景郴江河中段夜景75公里的流程是它的身高,50米是它的平均宽度,770平方公里的流域贯穿苏仙区等县市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上游的污染,这条河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进入21世纪,郴州市下决心彻底根治郴江河,经过短短几年的治理,今天的郴江河畔美丽如画,流光溢彩。

历史沿革

郴江河旧貌郴江河旧貌早在一万多年前,郴州一带就有原始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前26世纪,炎帝神农率领部落联盟离开中原南迁来到郴州,拾嘉谷创水稻于嘉禾,制耒耜教耕种于耒山,尝百草创医药于安仁,传说遍布郴州。自秦以来,郴州为历代县、郡、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郴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城东北郊有一弯弯曲曲、绕城而过的小河,名叫郴江。自秦以来,郴州即为历代县、郡、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宋时,诗人秦观被贬湘南,阪居旅驿,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一首,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名句。词虽主体伤感,却也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自此,郴州之名更为天下人传颂。

民风民俗

郴江河郴江河(4)郴州位于湖南最南部与广东、江西交界处,是湖南的南大门。宋朝时,诗人秦观被贬湘南,孤居旅驿,作《踏莎行.郴州旅舍》一首,留下"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名句,郴州及郴江之名自此而传颂。而诗词中指的郴江河也是今天苏仙岭下一段。

"郴"字最早见于秦代的典籍中,意思是林中的城邑。汉朝时,高祖刘邦首置桂阳郡,郡治在郴州,从此,郴州便成为南方重镇,湘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郴州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史书记载,项羽曾屠义帝于郴,赵子龙曾大战桂阳郡,洪秀全曾屯兵郴州。同时,郴州也博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唐宋文人王昌龄、杜甫、韩愈、刘禹锡、秦观等,均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建筑风格

苏仙桥夜景苏仙桥夜景郴州古老建筑是以湘南民居为主。如今把现代与民居相结合。在郴江河附近房产主要以湘南民居与现代元素的结合,现今的郴江河城区段周边都是以现代建筑为主,并且沿河城区段修建了沿江风光带,另跨江桥梁众多,以城区段排名依次是:环城桥、石油桥、白鹿洞桥、苏园桥、苏仙桥、东街桥、雅石桥、磨心塘桥、石榴湾大桥,其中,苏仙桥是郴江河上第一座桥梁,也是郴州市最出名的一座桥,作为连接城区中心以及城东新区、景区的重要通道,如今的苏仙桥是中心城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分析郴江

郴江河功能

郴江河郴江河(4)郴江河水主要以灌溉为主。也用于发电。它是郴州城市建设的基础。它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它也是郴州城市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郴江河审美

郴江河水流缓,周边起了大量的高楼别墅。它形成郴州城市一条小黄河。郴江河河岸线自然。沿岸地区有个爱莲湖旅游景点。河岸有许多自然堆积的沙石,形式很美。

郴江河生态

郴江河由于处在郴州市中心及附近地区,导致自然环境中等,污染较严重,自然生态很少。

郴江河定位

沿江风光带沿江风光带郴州多山多丘陵地带,山围绕水、水围绕山、山水融合。

其他信息

雨水时的郴江(苏仙桥)雨水时的郴江(苏仙桥)郴江河以白鹿洞桥至苏仙桥段最为热闹,并且这一段风光带修建时间最长,人流量也是最大的。周边不仅有苏仙桥游园、江滨游园等,还有“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在江边右侧。周边郴州市第一中、郴州市第二中学、郴州市一完小、郴州苏仙中学、湘南学院苏仙校区、湘南学院附属小学、郴州广播电视大学、郴州市第六中学等各市内著名学校。

交通

苏仙北路、苏仙南路、沿江路、桔井北路由北往南4条城市主次干道沿河道路。

郴江河郴江河(4)公交线路:16路、19路、20路、21路、27路、28路、29路、31路、32路、33路、38路、51路、57路、59路等众多线路停靠郴江河附近各个公交站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