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水平理论

中文名 适应水平理论
提出者 赫尔森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该理论最初是从以心理物理学的数据说明人对轻重、大小、高低、声光强度判断的方式发展起来的,以后也用来研究动机、人格与认知过程。如某一歌手在一次大奖赛时使我们失望,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发挥真实水平,而是在他前面的歌手唱得更好。这个短时的刺激系列成了我们知觉的参考框架,就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熟识的歌手重新评价。如要判断他人的合群性,我们就会从已知人们的合群程度的印象中得出平均水平,即适应水平。一个和蔼的、令人愉快的、开朗的人,处于适应水平之上,他就被我们判断为是个很合群的人;相反,一个人的行为留给我们愁闷、冷漠、孤独的印象,降到适应水平之下, 他就会被判断为不合群者。适应水平理论从整体上研究人的知觉,强调知觉中的背景作用,对解释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知觉较为合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