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区原为上饶县地。已有1700多年历史。唐乾元元年(758)筑城墙已来,历为州、府治所。
上饶县建于东汉末期建安年间,约公元205年前,初属豫章郡,不久改属鄱阳郡。晋初并入葛阳县,仍属鄱阳郡。南朝宋复置。
隋开皇九年(589),再度并入葛阳县,属饶州。十二年,葛阳改称弋阳。唐武德四年(621),上饶县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阳,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隶于江南东道信州。
宋,仍属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隶于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为广信府。四年,广信府隶于江西行省。(广信府并非指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并非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该广信府是江西行省广信府,治所在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两者没有任何关系(下同)。
民国3年(1914),上饶县隶于豫章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32年,隶于江西省第六行政区。1938年,县城上饶镇改称广平镇。
1949年5月3日,上饶县解放,广平镇及附近部分城区析出建立上饶市,全市总面积64.68平方千米,隶于上饶专区。1960年3月,上饶县并入上饶市,全市总面积扩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饶县重新分出,上饶市辖域仍同建国初。
1993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上饶县的沙溪镇、灵溪乡、秦峰乡、朝阳乡划归上饶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到338.6平方千米。相当于原有面积的5倍,仍隶属上饶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2000年7月10日,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原上饶市改称信州区,隶属新设立的地级上饶市管辖。
2001年12月3日,将常青乡的车头行政村划归茅家岭乡;东门行政村划归东市街道办事处;庆丰行政村划归西市街道办事处;撤销常青乡建制,设立水南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1]570号批复)。
2002年底,信州区面积308平方千米,人口35.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万人。辖3个街道、2个镇、4个乡,61个居委会、75个行政村。区政府驻三江大道。 2003年9月28日,撤销北门乡,改设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3]252号批复)。2003年底,全区辖4个街道、2个镇、3个乡,总人口36.12万人。
2005年1月6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上饶市信州区撤销茅家岭乡改设街道办事处的批复》(赣民字[2005]3号):同意撤销茅家岭乡,改设街道办事处。设立街道办事处具体事宜由上饶市人民政府审批。11月16日,上饶市政府《关于同意信州区设立茅家岭街道办事处的批复》(饶民字[2005]123号):同意设立茅家岭街道办事处,以原茅家岭乡和水南街道办事处的世纪花园居委会为其行政区域,辖世纪花园、畴口、汪家园、湖潭头4个居委会和解放、同心、塔水、周田、车头、茅家岭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陵园路。区划调整后,信州区辖5个街道、2个镇、2个乡:水南街道、东市街道、西市街道、北门街道、茅家岭街道、沙溪镇、灵溪镇、秦峰乡、朝阳乡。
2006年1月20日,撤销灵溪镇,改设街道办事处(赣民字[2006]5号批复)。[8]
辖5个街道、3个镇、1个乡:水南街道、东市街道、西市街道、北门街道、茅家岭街道、灵溪镇、沙溪镇、秦峰乡、朝阳镇,共有72个居委会、46个行政村。
境内地貌类型以丘陵、河谷平原为主,属丘陵地区。北东丘陵属怀玉山脉,有将军山、饭甑山、牛头山、黄尖山,青尖山、睦州山等,一般海拔150—200米,以黄尖山最高,海拔594.3米。西南、西北为低丘及岗地,一般海拔50—100米。流经境内的河流有信江、玉山水、丰溪、饶北河、槠溪、黄家溪等6条,皆为客境水。主要河流是信江及其主支流玉山水和丰溪,境内河道长度分别为3.8千米、27.5千米、8.5千米。
地境内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饶圭峰组地层,土壤类型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红壤等4种,沿江信州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历年平均气温17.8℃。1月份平均气温6.2℃,极端最低气温-9.7℃(1991年12月29日),7月份平均气温28.8℃,极端最高气温值为40.5℃(1990年8月5日)。年均降水量为1954.0毫米,系赣东北地区的多雨区。
雨季集中在上半年尤其是4—6月,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历年平均有霜日数为20.6天。最多有霜日数为32天(1986—1987年),最少有霜日数为9天(1993—1994年)。历年平均无霜期日数为271.7天,最长无霜期为304天(1997—1998年),最短无霜日为247天(1987—1988年)。河谷平原区、东南部低丘陵红壤区、南部低丘陵红壤区分布。
1999年,对森林资源的二类调查统计:森林面积9973公顷,疏林面积132公顷,灌木林地1440公顷。
境内变质岩和岩浆较为发育,矿产资源较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煤、石灰石、滑石、花岗岩、黑滑石、大理石等。磷矿位于朝阳乡境内,矿层分布面积约25平方公里,已探明磷储量居华东六省之首。其中磷矿主要蕴藏于朝阳乡境内,已勘探查明矿体东西长约7000米,南北宽约1550米,最大垂深460米,地质储量10703万吨,为华东地区最大磷矿床。矿藏以黑滑石、高岭土为主。黑滑石矿床约1平方公里,矿储量约千万吨左右,表面覆盖层约5米,开采成本低,该矿品位高,含镁量27.78%,高岭土矿储量超过亿吨以上,面积达300亩。
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4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5.3%,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据信州公安分局人口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末,信州区户籍总人口为43.9292万人,比上年净增0.57万人,比上年增长1.30%,男女性别比为0.999:1,全年全区出生人口6049人,死亡人口1573人,迁入人口5657人,迁出人口4477人,其中2017年末户籍城镇人口数为31.4262万人。[1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如下:
信丰风光(4)常住人口总数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416219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省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770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88516人,增长27.01 %,平均每年增加885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61 %。
家庭户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共有家庭户114030户,家庭户人口为390667人,占总人口的90.86%,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3人减少了0.01人。
性别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05170人,占总人口的 49.29%;女性为211049人,占总人口的50.71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1.04下降为97.21。
年龄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8300人,占总人口的18.81%;15—64岁的人口为305073人,占总人口的73.30 %;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846人,占总人口的7.8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0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6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35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全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14844人,占总人口的99.67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1375人,占总人口的0.3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88431人,增长了27.09%,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85人 ,上升了6.59 %,占总人口比重下降了0.06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的 5178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的83205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 132726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10577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 7080人上升为12442 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19323人上升为19992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6875人上升31890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3347人下降为25415人。
全区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987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5359人,文盲率由4.60%下降为2.37%,下降了2.23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
全区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81037人,占总人口的67.52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35182人,占总人口32.4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33个百分点。
分乡(镇)、街道常住人口
全区9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如下表:
全区9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 | |
---|---|
乡(镇)、街道 | 人口数(人) |
水南街道 | 43904 |
东市街道 | 69117 |
西市街道 | 66836 |
北门街道 | 53871 |
茅家岭街道 | 49403 |
沙溪镇 | 42973 |
灵溪镇 | 29710 |
朝阳镇 | 31027 |
秦峰乡 | 29378 |
合计 | 416219 |
全区9个乡(镇)、街道常住人口 | |
---|---|
乡(镇)、街道 | 人口数(人) |
水南街道 | 43904 |
东市街道 | 69117 |
西市街道 | 66836 |
北门街道 | 53871 |
茅家岭街道 | 49403 |
沙溪镇 | 42973 |
灵溪镇 | 29710 |
朝阳镇 | 31027 |
秦峰乡 | 29378 |
合计 | 416219 |
区委书记:潘表光[10]
副书记、常委:余华阳、朱军勇[10][12]
区人民政府区长:余华阳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艺华、刘均勇、陈河龙、丁成军、龚桃、吴丽辉、刘理国[13]、阿不来孜江·托合提、章勇[14]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武华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祖宏、柴莉萍、黄玉华、蒋德贤、徐叶黎[13]
2020年,全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78.2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255.3亿元,增长4.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16.5%和82.4%,分别拉动GDP增长0.05、0.66和3.2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22.8:74.6,第一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2020年,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587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2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6%。年末农民省外务工人员1096人。
2020年,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4%,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102.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4%。[9]
2020年,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453万元,比上年增长2.36%。粮食总产量40884吨,比上年增长0.01%。其中,早稻280吨;中稻及一季晚稻30860吨,下降1.09%;二季晚稻50吨。
2020年,全年全区油料产量3357吨,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油菜籽1452吨,增长1.1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00629吨,增长6.4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750公顷,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3213公顷,增长7.96%。甘蔗产量2240吨,增长1.08%。园林水果产量1567吨,增长14.55%。
2020年,全年全区肉类总产量2953吨,比上年下降40%。其中,猪肉产量2546吨,下降33%;牛肉产量58吨,下降55%。禽蛋产量396吨,下降54.92%。年末生猪存栏24300头,增长1015.7%;生猪出栏35830头,下降21.1%。水产品产量11649吨,增长8.2%。
2020年,全区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申报工作,全区现有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4个。近郊休闲采摘农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宋宅枇杷、何家葡萄、西园水蜜桃、西山岭马家柚等具有一定规模、特色的采摘农业种植基地。互联网+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全年交易额突破600万元。[9]
2020年,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朝阳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二期、沙溪园区110千伏变电站、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项目顺利竣工、沙溪园区配套商贸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宇瞳光学园入驻光学企业达29家,邦德科技、银之川一期等一批优质主导产业扩建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总投资26亿元的“5020”项目华辉铜业开工建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8家企业入选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信州产业园荣获江西省第一届“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工业园区”称号。
2020年,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家,全区59家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4.9%。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8亿元,同比增长40.3%。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亿元,同比增长21.7%;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48.7%。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轻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0.8%;重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53.8%。
2020年,全年全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5家,比上年新增7家。其中,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1家,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7家,二级资质建筑业企业22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3.2%。建筑业增加值36.0亿元,增长3.8%。[9]
服务业
2020年,全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5.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3.8亿元,增长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8.6亿元,下降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1亿元,下降8.2%;金融业增加值25.6亿元,增长7.9%;房地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8.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11.8%。
2020年,全年全区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分行业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44.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68.5%。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区始终秉持“为市服务、借市发展”理念,全力保障46个市重点项目序时推进,信江生态走廊、水南片区棚户区(一期)综合改造和恒大养生谷等一大批市本级重大项目顺利开工。棚改和安置房建设有力推进,全年棚改完成130余万平方米,年内启动的东瓦窑、301工区、双塔片区、带湖北路以东片区、郭门城中村二期等棚改项目如期完成征迁;加大力度对棚改遗留项目扫尾清零,干净彻底交地18宗、1700余亩。同心、汪家园二期安置房即将建成分房,佳和安置房开工建设,文通、东晖、梨树坞、汪家新苑等安置房项目启动前期工作。三江片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四中三江总校、市立医院三江总院、汪家园邻里中心、应急救援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2020年,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5.0%,城建投资增长4.2%,民间投资下降3.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9%。全区投资项目数17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1个,增长8.0%。投资大项目增加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亿48.7元,下降1.9%;其中,住宅投资41.2亿元,下降0.1%。商品房销售面积101.0万平方米,增长24.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4.8万平方米,增长20.4%。商品房销售额80.5亿元,增长18.6%。其中,住宅销售额77.9亿元,增长18.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3.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提高73.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2.4万平方米,下降7.7%。全市商品房单位面积销售额7965元/平方米,下降4.3%。
国内贸易
2020年,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4.7亿元,增长1.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1.28亿元,下降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亿元,增长88.1%。按消费类型划分,餐饮收入累计0.75亿元,增长8.3%;商品零售额63.9亿元,增长1.5%。
2020年,限额以上单位18类商品中,10种商品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商品是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体育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汽车类,分别增长19.9%、34.2%、16.1%、128.7%和25.8%。网上零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56亿元,增长26.3%。
对外经济
2020年,全年全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在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地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32个,投资总额55.66亿元。2020年,全年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89亿美元,较去年增长144.65%;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较去年增长4.7%;完成利用省外资金2000万元以上项目27个,实际进资57.08亿元,同比增长9.13%。
旅游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2326.8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1%;实现旅游总收入201.31亿元,下降22.9%。入境旅游者人数0.05万人次,下降75%;旅游外汇收入15万美元,下降70%。[9]
金融和保险业
2020年,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亿元,增长3.1%,税收收入25.6亿元,增长0.2%,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4.7%。在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完成15.3亿元,增长0.8%;企业所得税完成3.6亿元,增长27.3%;个人所得税完成1.4亿元,增长37.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2亿元,增长17.6%。在重点支出中,教育支出完成6.1亿元,增长1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6.4亿元,下降16.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7.3亿元,增长29.4%。
2020年末,市辖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0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其中,住户存款489.2亿元,比年初增加84.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533.6亿元,比年初增加83.4亿元;广义政府存款17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亿元。市辖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7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其中,住户贷款408.0亿元,比年初增加33.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853.1亿元,比年初增加104.2亿元。[9]
【姚金娜民歌】
20世纪50年代,姚金娜主演领唱的《上饶茶灯舞》参加江西省民间艺术会演,获优秀节目奖,个人获优秀演员奖章。70年代,又改编《茶灯舞》参加省里民歌民舞会演并获奖。
60年代,她参加江西省首届音乐周获一等奖,演唱的《开口就唱共产党》、《好粮好棉卖给国家》,被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
1991年5月,上饶地市联合为其主办了专场音乐会,为业余歌手主办专场音乐会属全省首例。2000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播出了介绍姚金娜的专题节目,她的歌声传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89年被列入《江西省群众文化大观》。1991年荣获“江西省民歌演唱家”的称号。1992年被列入《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1995年被列入《可爱的家乡——上饶市》,同年12月被列入《上饶当代名人录》。2004年,被评选为江西省“民间艺术家”。
2002年正月初三晚,央视一套在《新闻联播》中播放了其演唱的上饶民歌《我们国家喜事多》。第二日,央视二套、八套、北京电视台播放了其演唱的《方志敏》。
姚金娜主要代表作有:《开口就唱共产党》、《呼牛调》、《摘菜》、《上饶龙船调》、《上饶渔鼓》、《好粮好棉卖给国家》、《茶灯》、《方志敏》等。
【夏布制作工艺】
信州区的夏布生产以沙溪镇为中心,周边辐射广丰、铅山等地,是江西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夏布生产集散地,夏布生产总量约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3。
夏布生产历史悠久。当地及周边的村民在夏布制作中,一直使用延续了数千年的手工制作。据史料载,东晋时期,汉人多从西北黄河流域向东南长江流域移居。江右一带,沃野千里,蔓草丛生,蚊虫、飞蛾等繁殖极盛,昼则成群结队,漫天飞舞,穿户人室,扑人眼鼻;夜则扰人清梦,让人难以入睡。据传当时有一人名叫蔺思源,发明一种驱蚊避虫之法,采取长叶杂草,编成帷帐,张挂在床上,使蚊虫之类不能飞人,但杂草质脆,所编帷帐不耐用。一天,蔺思源在草中发现一种富有强韧性的枝条(苎麻),将它的外皮剥下,用其编织成帷帐,效果很好。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有司亲临督劝,惰不如令者罚。”(《明太祖实录》)不种的每年要罚交麻布一匹。
沙溪等地的夏布制作技艺传统源于清代,并和古代服饰的发展有紧密联系,先后在日本、韩国等地留下了不少古迹与传说。
新中国成立后,夏布生产得以恢复。但后来农业以粮为纲,苎麻生产减少,夏布原料供应不足,致使生产农户减少。
夏布生产技艺是传统手工布的杰出代表。夏布以苎麻为料,根据苎麻原料的品质、质量的不同,制作成不同品种和质量的夏布。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分为原料种植、原料制作、绩纱、经纱、织布等工序。夏布成品应达到纱质细软、经纬咸宜、边缩平整,编织均匀、色泽清秀、不皱折、不变形,布面没有瑕疵的标准。
信州方言为吴语-上丽片-信州话,也可通称上饶话。其主要特点是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浊音声母;单元音丰富而复元音较少;以及整齐的八声调。在浊音、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尖团音分化保留完好,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
但由于历史原因,信州区地处,地区交汇,移民众多,而地区周边的几个村庄如:龙潭、民主、郭门、周田、塔水等有部分人还会讲闽语(福建话),此外入续赣地移民的增多赣语(江西话)在信州地区也日益显现,以及区内铁路新村有约占城市人口的0.025%的1万多居民,他们大多数来自浙江移民,他们说的话信州人俗称“铁路腔”(北吴语),与南吴语的信州话有所不同。
【礼节】
筵席茶会,尊客让坐。入席先请老人或有社会声望者入首席。敬酒先敬宾客。吃菜恭请宾客先下筷。退席须待首席宾客先起身。先吃饱者筷子搁在碗面上,待众人起身准备离席时再置于桌上。
男、女婚嫁,提前通知外公或母舅。宴请宾客时,外公或母舅入首席。父母亡故,先向外公或母舅报丧。
在至亲好友及邻舍遭遇意外灾害或营造新房时,主动前往探望、慰问,并在物质上、劳动力上予以支援。
【送礼】
亲友之间对婚嫁、建房、乔迁、寿辰及生儿育女之类的喜庆,均送礼庆贺;遇丧葬等不幸事情,也送礼致哀。
岳父岳母生日,女儿女婿送红烛、鞭炮、贺联、寿面、寿糕和衣料等礼物祝寿,其中60岁以上生日送重礼。甥男娶妻、甥女出嫁,外婆家或母舅家送拜堂衣、上轿袄等厚礼贺喜。
端午、中秋、春节三大节日,晚辈常给长辈亲友送礼。礼品较为简单,一般是猪肉2斤,再视不同节日分别加配粽子、月饼、年糕之类的节令食品。
父母亡故,已婚女儿送“三牲”(鸡、鱼、肉)、丝棉被和香纸等祭品。另给扛抬灵柩的“将军”置备2份点心,俗称豆腐酒,一份在抬棺途中食用,一份在下葬时送至墓地食用;并给“将军”一定数量的杠头布、草鞋钱,通常为白布30尺,草鞋8双(解放后一般改送毛巾、胶鞋)。其他亲友、邻舍送丧礼,一般为1扎香、1刀纸、1对白烛。对送葬的,丧家通常发给5尺白布(小孩2尺),俗称头巾布。
2020年,年末全区客车204辆,6848座;货车5797辆,99904吨位。[9]
2020年,全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10.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3亿元,电信业务总量5.5亿元。固定电话用户6.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3.2万户。[9]
2020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6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0.15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3.57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4.02万人。在园幼儿1.59万人。[9]
2020年,全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总量达29家,首次获得瞪羚企业1家,新增省级科技平台载体1家,获市级创新平台载体共12家,其中新评定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专利申请719件,授权专利395件。
2020年,年末全区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5个。全年获得3C证书的企业8家,共计获得3C证书29张。全年对食品进行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1346个批次,其中合格1323个批次,合格率为98.3%;全年对药品进行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8个批次,其中合格8个批次,合格率为100%。[9]
2020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区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各类档案103个全宗,共计90613卷、233052件。
2020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8619人。其中,执业医师2568人,注册护士3379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6634张。[9]
2020年,年末全区共有全民健身中心2个,青少年俱乐部8个,体育单项协会21个,晨晚练点35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376人,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个,健康主题公园4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全年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个。新增社区健身路径30个,新增社会足球场7块。
2020年,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公共体育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圆满承办2020上饶城市半程马拉松赛,全年共举办24个活动赛事。全区各类体育场馆22个。[9]
2020年,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23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20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3元,增长7.3%。城乡居民收入比2.12:1,比上年缩小0.04。
2020年,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54元,下降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594元,增长6.9%。[9]
2020年,全年全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91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610万元,扶持个人创业364人次,带动就业800人次。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409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9.912万人,退休人员3.497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3.1521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8017万人,退休人员1.350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234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金支出4.18亿元(含上解上级支出1.47亿元),城乡居民参保率98.2%。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11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1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万人。
2020年,全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7758人,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3000.59万元;共有城市低保对象3862人,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金2146.66万元。全区共有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02人,全年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185.2万元;共有城市特困人员对象52人,全年共发放城市特困供养金57.72万元。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85元,达到每人每月470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40元,达到325元,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65元,达到每人每月705元,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40元,达到450元。[9]
2020年,全区河流共监测3个断面,监测36点次,达标36点次,达标率为100%。信江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全年全区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PM2.5年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
2020年,全年全区完成造林生产计划0.8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06万亩(其中森林四化0.02万亩),退化林修复0.69万亩,封山育林0.1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66.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3.16%以上。2020年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自然保护地相关文件,整合优化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睦州山森林公园;全区现有湿地1382.62公顷,湿地保护率48.02%。
2020年,全年全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3.4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4.12%;万元GDP能耗为0.183吨标准煤,下降1.38%。[9]
2020年,全年全区生产安全事故26起,比上年下降31.6%。其中,营运性道路交通事故24起,工矿商贸事故2起。事故死亡人数7人,同比上升133.3%。其中营运性道路交通死亡5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人。[9]
陆羽泉位于上饶市区茶山寺(今上饶一中校内),史载,唐代“茶神”陆羽曾在此筑山舍隐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鸡应寺铜钟,铜钟成型于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为吴顺义三年(923年)信州剌史周本所铸,初重2400余斤。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会首刘能等重铸,增至万余斤。最初悬挂于天宁寺(今上饶茶厂以东),以后多次搬迁,直至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移至城南鸡应寺(原名鸣山寺,在信江书院东隅),故名“鸡应寺铜钟”,也有人称“天宁寺铜钟”。
铜钟高283厘米、直径170厘米、钟壁厚12厘米,重4.12吨,形状为圆桶状,顶部饰双龙挂首,下部外撇,底沿呈倒莲花瓣形。
1957年,鸡应寺铜钟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在东岳庙。
东岳庙(东岳护国寺)宋代古寺:坐落在上饶市南郊的琅琊山,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所处的琅琊山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子庙位于今信州区信江中路247号,始建于元。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信州区在其中[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