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镇

水边镇

人口 6万(2013年)
中文名 水边镇
江西
所属地区 华东
民系 江右民系
火车站 峡江站
政府驻地 石阳街
电话区号 0796
目录导航

地理位置

水边镇水边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境东部,因处沂水之滨而得名。东邻马埠镇,南与吉水县交界,西靠福民乡,西北与仁和镇隔赣江相望,北和新干县接壤,环抱金坪华侨农场。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辖分界、众村、佩贝、颖溪、何君、北龙、郭正、下痕、湖洲、馆头10个村民委员会,沂溪、石阳、百花三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3600人。镇内交通四通八达,西北邻赣江黄金水道,京九铁路、105国道南北贯通。1997年7月1日,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水边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境内龙下一带生产的传统米粉、店头村生产的丝糖为县内特产。道教名山玉笥山地处镇西南;镇东湖洲村附近相传为古石阳县治旧址;明朝一代忠烈练子宁为本镇三洲(现北龙村委)人。

历史沿革

峡江古为新干,石阳县地。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析新干,石阳县地首置巴丘县,属庐陵郡,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改属豫章郡。南朝期间又属庐陵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6年),撤巴丘、石阳县分别并入新干、庐陵县。从建县到撤县,巴丘县共存在323年。

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知府陈浩始奏析新干设峡江县,弘治14年(公元1501年)知府吴叙、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知府戴德儒也曾勘实申报设峡江县事,均未果。嘉靖初,临江知府钱琦再次建言,并与按巡御史秦钺、陶俨公奏于朝,获允。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峡江正式从新干析出建县分治,迄今479年。

明嘉靖五年立县时,全县设6乡6坊24都215里。6乡为:扬名乡、安国乡、断金乡、 善政乡、玉笥乡、太平乡。6坊为:福庆坊、鼎盛坊、介福坊、折桂坊、招贤坊、兴贤坊。其中,扬名乡辖5都,辖地约在现巴邱镇、金江乡一带。安国乡辖2都,辖地约在现戈坪、砚溪一带;善政乡辖2都,辖地约在现福民及水边镇沿河一带;玉笥乡辖7都,辖地约在现水边、马埠一带;太平乡辖6都,辖地约在现桐林乡一带;6坊辖地约为现巴邱镇区周围地区。明清时期,除坊、都、里的数量时有变化外,县以下设坊、都、里及全县设6个乡的区划没有变化。

清末至民国初年,全县划分为城区、东南区、东北区、西南区、西北区。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实行区、保、甲制,将全县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下辖76保823甲。民国31年(公元1942年),全县设11乡(镇)74保753甲。

1949年7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四军四十一师解放峡江,峡江县人民政府成立,下设4个区19个乡;1956年撤区,全县设1镇18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全县设17个人民公社132个生产大队;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全县共设12个乡(镇)100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1999年12月,金坪华侨垦殖场划归峡江管辖,2001年巴邱乡并入巴邱镇、罗田乡、沙坊乡两乡合并设立罗田镇,现全县共11个乡(镇、场),76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全县人口16.4万,绝大多为汉族江右民系。

行政区划

全镇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辖沂溪社区、石阳社区、百花社区3个居民委员会;辖分界村、众村、佩贝村、颖溪村、何君村、北龙村、郭正村、下痕村、湖洲村、馆头村等10个村委会。

地理气候

峡江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北部,东北邻新干县,南毗永丰、吉水县,西靠吉安县,北与西北与新余市接壤,南北长约39.5公里,东西宽约64.5公里,总面积1287.43平方公里。县境处华南褶皱系东北域,属江南丘陵区,四周高中间低,海拔最高处为五朵梅花主峰(位于水边镇湖洲与新干县接壤处),海拔644米,最低处为仁和镇涂家赣江江心,海拔26米。赣江自南向北贯穿县境,境内长34公里,主要支流有沂江、黄金江、象江水等。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县域经济

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65亿元,增长14.7%,为"十五"末预期目标的102.7%;财政总收入完成8762万元,增长22.7%,超过"十五"末预期目标106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67万元,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7亿元,增长67%;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亿元。比年初增加1.36亿元;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3元,达到3183元,超过"十五"末预期目标400元。农业上,坚持走"公司+农户"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形成了粮、烟、林、果、鱼、无公害蔬菜等农业商品基地,是全国优质米基地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县,县渔种场被列为江西省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以及斑点叉尾鮰鱼出口创汇县,以"鱼米之乡"著称。

2004年实现粮食总产18.4万吨,增长56.1%,获市粮食生产先进县。烟叶、鮰鱼、獭兔、蒿菜四项产业为该县农业特色支柱。烟叶单户、上等烟比例、收购均价、 产值四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推广鮰鱼水面养殖5000余亩,网箱养殖4000平方米,加工鮰鱼200余吨。培育獭兔规模养殖户21户,收购商品兔1.1万只,加工裘皮1.5万件。蒿菜种植面积5000余亩,"青池"牌蒿菜年产万吨生产线正在抓紧建设。工业上,大力加快民营工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建材、造纸、林化、药业、服装等10多个系列产品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主要产品有优质大米、方便米粉、青池蒿菜、鮰鱼制品、板鸭、水泥、胶合板、药用香料油、白板纸、服装等。传统米粉为地方特产,明代曾为贡品。 

峡江县工业园区位于新县城城南,距京九线峡江火车站仅3公里。园区内有105国道和玉笥路、玉华路等五条城市纵向主干道与新县城连为一体,另有梅福路、彩云路、月华路等几条横向主干道与道教胜地玉笥山相通。按照"高标准配套、大生态格局、园林式厂区"的建设要求,基本实现"六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电、通排水排污、通邮电通讯、通有线电视、平整土地。工业园区实行"无费区"管理,为客商提供具体、周到、高效的服务。200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预计支实现21274万元,同比增长24.6%,工业占GDPM比重达到2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581.5万元,增长27.8%。2007年全镇财政总收入达15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920万元,同比增长1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80元,同比增加300元。

开放型经济步伐加快,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菜单”来抓,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招商方式,充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广泛开展对外联络招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我镇继2005年入选全省经济发展百强乡镇之后,2007年又获首届江西投资环境最佳乡镇称号。全年共引进项目12个,其中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1个,在谈项目4个,实际引进资金7958万元,其中千万以上的进区项目2个。

货运物流业快速发展,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了货运物流产业的提升。货运物流要实现税收364万元,比去年增加36.7%,全镇新增货运车辆50辆,其中水边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新增车辆41辆,实现货运税收169万元;隆都物流实现货运税收80.25万元。汽车从业人员达1500人。新培植自开票纳税货运信息部2家,实现了货运物流业较快发展,获全县货运物流工作考评第一名。

农业比较效益得到提升,全镇粮食生产仍得到巩固,粮食种植面积达8.15万亩,总产值达2.86万吨。獭兔养殖逐步迈向大户规模经营和企业化养殖,全镇新增养殖户12户,新增种兔数280只,新增商品兔1.3万只。紧紧抓住烟叶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强化工作措施,新增密集型烤房33座,全镇已达119座,烟叶生产面积稳步提高,烟叶质量得到提升,烟农效益明显显现,烟叶种植面积达1516亩,产商品烟5160担,实现烟叶税收63.5万元,其中均价5.58元/斤,居全县首位。

全年落实“两免一补”专项经费7.7万元,减免学生1498人次。严格按规范发放低保金,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02.7万元,解决城乡低保人员1731人次,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500人。城乡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全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21435人,参合率达88.01%,2007年全镇享受合作医疗补助人数达2580人次,金额38万余元;城镇居民参加合作医疗4000人次。水边镇计生站综合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镇敬老院主体大楼已竣工,将极大地改善了全镇集中供养五保户老人的居住条件。[1]

风景名胜

玉峡景区有玉峡、玉泉、成子洲、峡江会议会址、观澜阁、幼孜墓等景点。

玉峡在巴邱镇南2公里处为刀剑与金刚、玉峡与马鞍四山夹峙.江面狭窄,两岸峭壁陡耸,苍松挺立。江水奔腾至峡,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流水出峡,豁然开朗。山水互衬,蔚为壮观。

玉泉金刚山麓,县城东去1公里。泉水澄澈,香冽异常,盛夏不涸。

成子洲又名万寿洲。处巴邱镇北赣江中,为一冲积沙洲,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300米。西与观澜阁相对。沙洲雄踞江心,赣江水自玉 峡隘口冲出,至此被阻,形成迥澜捅流,衬以 百肘千帆,十分壮观,宋时文人列:“成洲帆 阵”为峡江十景之一。洲上林木蓊郁,桑叶、青草遍地。是绝好的游泳、沙浴和娱乐场所。洲上原建有成子庙,今不存、传说周瑜镇巴丘,在江中操练水军,将宝剑落于江底,化为此洲。

古今名人

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 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三兄弟,以文名世称“三孔”·其文学思想与政治主张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一致。诗文注重杜甫、韩愈反映现实的雄健传统。黄庭坚有五言绝句赞“二苏上联璧,三孔立分鼎;夭不堕斯文·俱来集台省”。《宋史》有传,《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和《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三孔”文章,后世先后付印286卷,大部分收入《四库全书》.成为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

孔文仲

孔文仲(1038-1088)。字经父,孔子47代裔孙,今峡江县罗田乡西江村人。据《临江西江孔氏族谱》载:其先祖孔绩,孔氏40 世,唐末任吉州推官。因黄巢起义,任满不复北归,遂于文德元年(888年)择西江为居,为西江第1世。文仲自幼好学,性刚直不苟言笑,工词赋。登嘉祐元年(1056年)进士,考官吕夏卿称其“诗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 雄”,而擢为丙科第一。熙宁三年(1070年)朝廷实行改革,翰林学士范缜举荐文仲至神宗皇帝赵顼面前对策,对朝纲国策侃侃九千余言,表达对王安石变法中“理财”、“训兵”之策的不同见解,因而罢官。赋闲中,潜心研究学问和著书立说,并积极参加欧阳修的文学改革运动。元祐元年(1086年)复用为起居舍人,不久拜左谏议大夫,升礼部员外郎,旋因直奏“青苗”、“免役”诸法的利弊,元祐三年改任中书舍人,同知贡举。同年卒于汴京(今河南开封),葬江州德化(今九江县)开元庄孟家山。文仲大殓时,在朝仕官失声痛哭,其好友苏轼抚其棺哀曰“世方嘉熟软而恶峥嵘,求劲直吾经父者,今无有矣。”对其刚直不阿,不事权贵的品质作了评价,同时对朝廷用人的弊端进行了抨击。著《孔文仲集》50卷、《唐书集注》130卷。

孔武仲

孔武仲(1042~1097)。字常父.文仲大弟。自幼聪慧好学。嘉祐八年(1063年)登进士甲科第六。初授谷城县主薄。历任江州(今江西九江)、信州(今江西上饶)军事推官、湘潭县知县。后任国子监司业、集贤院校理时,奏请朝廷改革科举制度,恢复以诗赋取士,选 贤举能。元祐六年(1091)七月,以宝文阁待制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洪州(今江西南昌) 知州。绍圣三年(1096),因朝廷党派斗争激化被免职,定居池州(今安徽贵池县)。从此,专事文学研究,与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过从甚密,诗词唱酬,信书不绝。一生著说百余卷,主要有《书说》13卷、《诗说》20卷、《论语说》10卷、《金华讲义》13卷、《孔氏奏议》3卷、《芍药园序》及《孔氏杂说》等。

孔平仲

孔平仲(1044~?)。字毅父,文仲、武仲之弟。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薄。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赣州)骑都尉。元祐二年(1087)户部侍郎吕公著举荐升太常博士,后历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六年四月充任秘书阁校理、朝奉大夫。绍圣年间,受人诋毁降为惠州(今广东惠阳)别驾,不久被免职,流放英州(今广东英德)。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主兖州仙源县〔今山东曲阜)景灵宫。崇宁元年(1102)十一月任户部郎中,后改任佥部郞中、提举永兴路(今陕西长安)刑狱。平仲擅长诗学.工诗词文章。诗词气势豪放,词句精炼。有《续世说》、《释碑》、《诗戏》、《朝散集》、《五行璜新论》、《孔氏说苑》、《良史事征》等近百卷付梓。

名优特产

传统米粉始产年代失考。清同治十年《峡江县志》载:“峡人善造米粉.细白胜于他处。”1979年版《辞海》“峡江”条也有“农、林产以稻、油茶为主。

米粉

传统米粉为手工制作,选用当地优质晚米,经浸泡、磨浆、滤干、煮馃、春馃、拌粉、压丝、漂洗、摊晒、扎把等工序精制而成。主要产地为水边镇龙下、北坑、下痕、武溪及罗田乡袁家、张家等地,尤以龙下、北坑一带所产为佳。

民国时,传统米粉是大宗出产货物。每天挑上街头卖的米粉有数十担,多集中于水东门一带。民国38年2月《江西省各县重要物产调查》载:峡江县年产米粉干100吨.全年运销南昌、吉安、赣州等地65吨。

解放初期.传统米粉产量仍较大,1950年全县年产250吨。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农家传统米粉生产受到限制,产量大为下降.仅由粮食部门拔出部分粮食给农户定点加工生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农民恢复传统米粉制作,因而涌现出一批米粉生产专业户,有的地方还办起了联户加工厂。

传统米粉质地洁白、细嫩、柔滑。既可炒、煮、蒸,也可油炸、凉拌。质量上乘米粉,有久煮不糊.久炒不碎特点。

牛肉炒米粉,取干米粉0.5公斤,牛肉2两,香葱5钱,水发香菇2钱,猪油3两,料酒1钱,酱油5钱.红辣椒5钱,鲜汤2两.味精2钱,盐适量。将干米粉用温水浸软,捞起滤干待用,将牛肉和红辣椒切成一寸长短丝,水发香菇亦切丝,香葱切成一寸长的段。把锅放旺火上,加猪油1两,烧至六成热时,倒入牛肉丝爆炒,再把椒丝、葱段下锅炒约1分钟,加酱油、料酒、味精和鲜汤烧2分钟,即成浇料,起锅待用。然后,把锅洗净,放火上烧热,倒入猪油2两,烧至六成热时.把米粉放入拌炒2分钟,再把浇料放人米粉拌几下,至收干汤即成。特点:软柔润滑,香咸适口。

煮粉

亦称汤粉。将米粉放沸水中煮3}-5分钟,待松软后捞起放碗内,再添加肉丝、虾仁和其它佐料做成的浇料即可。食之汤鲜味美。

蒸粉,将米粉放温水中浸泡数分钟后捞起,置于米粉肉下面蒸。食之香嫩可口。油炸粉,将油烧热,把米粉倒入,炸至微黄色捞起,也可加肉丝拌炒,香酥且脆口。

凉拌,将米粉放沸水中煮3-5分钟,熟后放入冷开水中冷却,滤干水,拌以配料即成。风味别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