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市镇自古就因盛产优质早稻而得名“早禾市”,其中的丰垅村,是泰和历史上三大粮仓之一。[1]
禾市镇辖18个 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人口2.4万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7万亩,山地13.7万亩,水面2万亩,有六山一水三分田地之说。禾市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质独厚:陆有319国道贯穿始终, 赣粤高速公路、 泰井高速公路横跨中央;水有牛吼河弯曲流淌,直通赣江;空有禾市机场,军民两用机场的开通将加强禾市与外界的沟通,加快禾市 经济发展。
禾市镇青山屹立、绿水长流、风景秀丽,更有独特的 人文景观。一是气势宏大、建于明朝嘉庆年间, 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 叙伦堂”。二是有着美好传说的白泉山。相传清朝年间,有一罗氏驸马葬于此山,而后每年的5月17日皆可看见两匹白马,绕着白泉山脊奔跑,真可谓是仙境佛地。三是千年古陂 槎滩陂。该陂是后唐两台 监察御史 周矩为解决泰和、吉安15万亩农田灌溉而建造的,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该陂坚固雄伟,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后,仍就牢固无缺,风貌依然。更奇特的是该陂上游百米处的芳溪村,有水涨地市之说,相传此村地形为鲤鱼形,无论河道水涨多大,从未淹没。
禾市镇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粮食,自古就因盛产优质早稻而得名“ 早禾市”。镇内人粮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除优质大米外,还盛产百合、小碗豆、油菜、大豆等,利于 食品加工开发;林业总面积达4.5万亩,林木资源品种多、量大,利于林产品开发利用; 水利资源也极其丰富,能灌溉3万亩耕地的千年古陂,流淌不息的牛吼河,以及5座小(一)、(二)型水库,近2万亩的水面养育了这一方百姓。
近年来,禾市镇加大力度进行 小城镇建设,配齐配全城区软、 硬件设施,美化、亮化圩镇环境,在农业稳步发 燕尾服的情况下,积极引进工业项目。目前本镇已引进江西 武森 造纸机械有限公司、江西奔牛造纸有限公司、江西金惠纸业有限公司、泰良油脂厂等,有效繁荣了城镇经济,禾市镇经济发展呈明显上升趋势。2001年 财政收入为236万元,2002年 财政危机收入上升至270万元,同时2002年 工业总产值达6962万元, 乡镇企业总产值9184万元,与2001年同期相比增长8%,镇农民纯收入达2095元。
2010年,全镇实现工业企业税收44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10元。[2]
禾市镇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粮食种植面积7.6万亩,产量3.8万吨;在萍芫、官陂村种植烟叶近200亩,在瓦坞、官陂、桥丰村种植橄榄菜面积2000余亩,在萍芫村井冈蜜柚种植面积3000亩。井泰蓝孔雀专业合作社年出栏孔雀1300余羽,鸭、鹅800余羽。全镇肉牛饲养达4000余头,生猪饲养2万余头。[1]
市场的放开放活,推进了禾市镇各项 社会事业的发展。农网改造的全面完成,实现了村村通电;禾市水厂的建立,让百姓喝上了自来水;移动联通接收塔的新建,让通讯网络覆盖了每一寸土地; 亮化工程的实施让禾市 夜如白昼; 公共汽车来往频繁,中学、小学、医院、银行、敬老院等部门齐全完备; 精神文明建设日新月异,农民文化生活是益丰富;农村治安稳定,城镇整体服务功能完善,百姓安居乐业。禾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连续多年综合目标考评名列前茅,被评为县先进乡镇,誉为“井冈山下的明珠镇”。
乡村建设成绩斐然。按照“花园式、生态型”目标,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一批批设计新颖,独具品位的商住楼使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就象一颗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319国道和 “泰井高速”旁边。2007年11月,省长吴新雄到江北熊瓦村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3]
禾市圩镇建成面积约0.96平方公里,有农贸市场1座,摊位100余个、个体工商户 260户、超市1个(营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设邮政所、供电所、农村信用社等网点。新农村建设点80余个。2016年完成安居工程297户,完成官陂、国渡等五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拆除土坯房300余栋。[1]
镇内有幼儿园11 所,小学11 所,初中1。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9个。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32所。新农保参保人数达7116人,收缴资金80多万元。目前我镇新农保待遇享受人员已达3180人,年累计发放养老金300多万元。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22248人,参合完成率9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