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枣(3)木质藤本,嫩枝有直线纹,被微柔毛,稍老即脱落。叶革质,卵形至阔卵形,长圆状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9.5-2.2厘米,宽4.5-13厘米,先端渐尖或近骤尖,基部圆或钝,有时阔楔形,两面无毛,上面光亮;侧脉5-9对,两面凸起,下面更高,网状脉稀疏,不很明显;叶柄长2.5-8厘米。
雄花序有花1-3朵,总梗长6-10毫米,被微柔毛;雄花:外轮萼片微小,近卵形,长不及1毫米,被微柔毛,中轮与外轮相似或稍长,内轮倒卵状楔形,长1.5-1.7毫米,最内轮大,近圆形或阔卵状近圆形,长约2.5毫米,无毛;花瓣6,阔倒卵形,二侧边缘内卷,抱着花丝,无毛;雄蕊6,长约1.5毫米。果序生无叶老枝上,总梗粗壮,长达2厘米,其上有3-6个核果;核果椭圆形,黄色或红色,长2.5-3厘米,宽1.7-2.5厘米,心皮柄长达1.5厘米;种子椭圆形,长1.5-1.7厘米,宽约1厘米。花期5月,果期10月。[2]
藤枣叶子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印度阿萨姆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840-1500米的密林中,也见于疏林。[2]藤枣为低山沟谷季节雨林林中的层间植物,为偶见种。分布于低山沟谷季雨林边缘。产地年平均温约20℃,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分布不均匀,80-90%集中在雨季(5-10月),但干季多露,可补偿水分的不足,相对湿度80-85%。土壤为紫色砂岩形成的黄壤,有机质层厚,pH值4.5-5.5。
用种子繁殖。藤枣
科研:藤枣中国仅此1属1种,对热带植物区系研究有意义。
藤枣保护级别:该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Ⅰ级。[3]
物种现状:濒危种。在中国仅见于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局部地区,个体极少,经调查只见到唯一结果的一株,极易被毁,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保护措施:分布地区狭小,容易造成毁坏,应严加保护,从速引种栽培,必要时可挖苗种植,以保存这一重要的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