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兰芳

卓兰芳

中文名 卓兰芳
别名 又名卓祥和
字号 字培卿
籍贯 浙江奉化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卓兰芳(1900-1930),又名祥和,字培卿,奉化忠义乡松岙村(今奉化区松岙乡海沿村)人。少年时,随父读私塾和小学,后考入宁波省立第四中学,“五四”运动时期,他受同乡、早期党员卓恺泽的启发,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24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受派去和丰纱厂开展工人运动,在《新青年》《中国青年》等刊发表文章。

1925年3月,共青团宁波地委创办《火曜》刊物。他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五一节与中国被压迫民众》《为什么独怕苏俄》等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宣传马列思想。

“五卅惨案”后,卓兰芳根据党的指示,参与发动宁波两万余工人学生市民游行示威,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并带着一批年轻党团员,到和丰纱厂、正大火柴厂、美球针织厂和铁路、邮局等单位,组织工会,建立党组织,发动工人开展罢工斗争。不久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11月任中共宁波地委职工运动负责人。次年1月,受中共宁波地委委派,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他以松溪小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发展小学教师和农民积极分子入党,在松岙、裘村、马头、吴家埠一带建立了党支部,为开展农民运动培养了骨干力量。这年的秋冬时节,中共鄞奉区委成立,卓兰芳任区委书记,领导建立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万多人;组织农民协会攻打翔鹤潭盐局、税关,缴获10多支步枪和短枪,建立了农民武装。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卓兰芳代表地委,筹建了中共奉化县委。在县委统一领导下,各党支部和农民协会发动群众,斗土豪、破迷信,农民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27年2月,卓兰芳被选为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到慈溪、余姚指导农民运动。他和地委农运书记竺清旦一起,在庵东盐场用诉苦的方法,启发盐民觉悟,培养骨干,着手组织基层盐民协会,群众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

正当宁波的工农群众运动如火如荼时,宁台温防守司令王俊按照蒋介石的密令,抢先动手在宁波发难。宁波总工会被捣毁,王鲲、杨眉山等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惨遭逮捕杀害。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血流成河……

在这严峻时刻,卓兰芳赶回奉化,通知共产党员和农民协会骨干做好隐蔽工作。“四一二”后,他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回浙江后,卓兰芳当选为中共浙江省委委员兼农民部负责人,先后几次到诸暨、富阳等地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

9月,省委改组,推选张秋人为省委书记,卓兰芳为省委常委兼农民部负责人。但张秋人在杭州仅活动了三天即被捕。接着,中央派夏曦来杭州召开省委会议,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

10月23日,《中央致浙江信》中指出:“浙江省委应马上准备一个广大的农民暴动……”据此,省委制定了从杭州湾到温州的《浙东暴动计划》。计划夺取浙东要地政权,开展浙东的土地革命。

身为省委农民部负责人,又是奉化暴动点总指挥,卓兰芳回家乡发动浙东农民暴动,可谓临危受命,一是当时的党组织大多遭到了破坏,二是缺乏经费和枪支。于是他首先在松岙、湖头渡一带恢复和发展党组织,还带头变卖家产,又动员其他党员,共同筹募暴动经费,购置枪枝弹药,并搜集民间的土枪和大刀,重新建立农民武装,终于组织起一支200多人的农军。不料事泄,暴动再次受挫。

1928年3月,卓兰芳到上海参加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会后以特派员身份实际主持省委工作。5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重视发动群众开展日常斗争,加强对浙西地区工作指导,曾兼中共浙西特委书记。

1929年1月改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兼秘书长。4月,中央决定暂取消浙江省委建制,卓兰芳任中央巡视员。他先后巡视了浙东、浙北、浙西,调查了解情况,整顿恢复党的基层组织,纠正“左”的盲动情绪,使党的各项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1930年4月至7月,卓兰芳奉命组织诸暨、建德的农民暴动,均先后失败。尽管如此,但他遵照中央指示,百折不回,又组织了浙西暴动,因力量不足未成。不久参加苏、浙、皖三省联席会议,后任中共浙北总行动委员会书记,领导杭、嘉、湖和浙西、浙东地区党的工作。

为筹划新的暴动,卓兰芳于9月7日去杭州石牌楼文华茶楼召开秘密会议。由于行踪被敌人侦悉,次日下午,卓兰芳在板儿巷不幸被捕,10月5日被害于浙江陆军监狱。牺牲时,年仅30岁。[1]

后世纪念

人物故居

卓兰芳故居位于奉化市松岙镇海沿村,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卓兰芳故居系木结构高小屋,上有阁楼,坐西朝东。通面宽三间,10.26米,通进深五间,8.05米,穿斗式,前后均有天井,系烈士祖父所建,距今约一百三十余年,1992年重修。

卓兰芳纪念馆

卓兰芳纪念馆位于奉化松岙镇海沿村,是奉化区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党史教育基地。

1993年4月,当地政府对卓兰芳故居全面整修,将3间木结构小青瓦平房按原貌修复,扩建成“卓兰芳烈士故居陈列室”。故居南边间第一室,陈列烈士生前参加革命活动时的图片及有关文字说明;中间第二室,陈列烈士生前使用过的部分家具什物和烈士妻子、儿媳照片及有关文字说明;西边间第三室,陈列烈士部分战友照片、有关文字说明和张爱萍、谭启龙同志的亲笔题词。

2003年2月,宁波、奉化、松岙三级政府又先后拨款,对故居改扩建,2004年3月底竣工,易名为“卓兰芳纪念馆”。悬挂在门口的“卓兰芳纪念馆”匾额,由张爱萍题写。同时在兰芳新村竖起一座卓兰芳烈士花岗石雕像。[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