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梯田龙胜古称桑江,秦始皇嬴政三十三年为桂林郡辖地。
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地,在两汉、三国时期属荆州武陵郡郡镡成县地;
晋至隋,属始安郡地(郡治桂林);
唐龙朔二年(662年)置灵川县,龙胜属灵川县地;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置义宁县,龙胜属义宁县地;宋、元、明三代,龙胜仍属义宁县地。明代于义宁县城西北30里司坪置巡检司(桑江口),治理义宁县西北(今龙胜境)庶政,明末,桑江口巡检“裁汰”。
清顺治末年(1657~1661年)复置桑江司,仍属义宁县管辖。乾隆六年(1741年)将桑江司管辖的义宁县西北部置“龙胜理苗分府”(亦称龙胜厅),直属桂林府,设“理苗通判(知县职)统理全府庶政。府治在“桑江适中龙胜之地”(引自《龙胜厅志》)。并将。桑江司”移驻龙胜,改称“龙胜司”,派理苗通判、义宁协副释、左营都司,以及龙胜司巡检等进驻龙胜。另增置“广南司”,派右营守备进驻广南(今平等乡广南城),广南司巡检则驻瓢里(今瓢里乡之瓢里街),“龙胜”之名始载入史册。民国元年(1912年),“龙胜厅”改为“龙胜县”,属桂林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仍称“龙胜县”,属桂林专区。1951年8月19日,龙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1955年9月改称“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县”,1956年12月改称“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南地区第一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县。
1953年12月26日起,“官衙”更名为“和平”、“正威”更名为“瓢里”。
1959年6月7日起,兴安县的中禄、大新、小寨、燕满田、江柳五个大队划归龙胜县。
1959年6月20日起,兴安县两金公社的矮岭大队划归龙胜县。
1961年5月30日起,兴安县两金公社的江口、银矿、珠波、皮帽四个大队划归龙胜县。
1962年5月4日起,三门公社篦梳大队划归三江县。
1951年7月起,临桂县的庙坪乡划归龙胜县,1962年8月后,又将庙坪公社划回临桂县。
1987年9月15日,从马堤乡的16个村中,划出甘甲、洋湾、布弄、中洞、新寨、里木、从林、大湾等8个村,成立伟江乡。9月17日,从瓢里乡的23个村中,划出金坪、乐江、江口、石京、石甲、凉坪、光明、独镜、地灵、大雄、宝赠、同乐、西腰等13个村,成立乐江乡。全县共设10个乡、1个镇。
1996年,龙胜各族自治县面积2538平方千米,人口约16.6万人。辖3个镇、7个乡:龙胜镇、瓢里镇、三门镇、平等乡、马堤乡、伟江乡、泗水乡、乐江乡、和平乡、江底乡。县政府驻龙胜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龙胜各族自治县总人口160796人。其中:龙胜镇32598人,瓢里镇14559人,三门镇15531人,和平乡15244人,泗水乡12583人,江底乡8597人,马堤乡10686人,伟江乡8852人,平等乡24970人,乐江乡17176人。
龙胜大寨村2003年龙胜各族自治县行政区划(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100 龙胜镇 辖城南街、城北街、桂龙街、城西街4个居委会;城关、双河、勒黄、都坪、平野、崇楼、岭田、上孟、金车、拐江、双洞、日新、山东、南门14个村委会。
101 瓢里镇 辖瓢里街社区居委会;大云、上塘、瓢里、交洲、六漫、界泉、思陇、梅洞、坪岭、孟化10个村委会。
102 三门镇 辖三门街社区居委会;交其、大滩、洪寨、安康、双朗、双江、鸡爪、古坪、同列、滩底、花桥、大地、花坪13个村委会。
200 和平乡 辖和平、大柳、白水、岳武、摆岭、白石、金江、龙脊、平安、黄江、马海、中禄、大寨、小寨、江柳15个村委会。
201 泗水乡 辖周家、细门、三舍、八滩、泗水、潘内、马骆、里茶、里才9个村委会。
202 江底乡 辖江底、泥塘、建新、李江、城岭、龙塘、地林、围子8个村委会。
203 马堤乡 辖马堤、牛头、百湾、张家、龙家、芙蓉、里市、东升8个村委会。
204 伟江乡 辖甘甲、洋湾、布弄、中洞、里木、新寨、大湾、崇林8个村委会。
205 平等乡 辖庖田、广南、平等、龙坪、半河、新元、固洞、蒙洞、寨枕、平定、硬州、罗汉、小江、城田、太平、平熬、甲河、琉璃、东社、昌背、隆江21个村委会。
206 乐江乡 辖金坪、乐江、江口、凉坪、石京、石甲、光明、独境、地灵、大雄、宝赠、同乐、西腰13个村委会。[8]
龙胜县城(2)
2014年1月,和平乡更名为龙脊镇,平等乡改为平等镇。
龙胜各族自治县辖5个镇、5个乡:龙胜镇、瓢里镇、三门镇、龙脊镇、泗水乡、江底乡、马堤乡、伟江乡、平等镇、乐江乡。县人民政府驻龙胜镇。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地处越城岭山脉西南麓的湘桂边陲。界于东经109°43′28″-110°21′14″,北纬25°29′--26°12′之间,东临兴安、资源县,南接灵川、临桂区,西南与融安、三江县为邻,北毗湖南省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县接壤。县境南北最大纵距78千米,东西最大横距60千米,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县城龙胜镇与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直线距离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与桂林直线距离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
龙胜梯田龙胜“万山环峙,五水分流”,东、南、北三面高而西部低。越城岭自东北迤逦而来,向西南延绵而去,崇山万叠,峭壁千寻,河谷幽深,水流湍急,气势磅礴,地貌万千。全县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峰有21座,平均海拔为700~8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7.26%。全县最高点为海拔1940米的大南山,最低点为海拔163米的桑江出县处石门塘,从最低海拔至最高海拔垂直高差1777米,16度至46度以上的陡坡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2%,15度以下的缓坡仅占12.8%,山峰与山坡常呈阶梯状倾斜,部分地方形成悬崖峭壁。山地植被发育,森林覆盖面广,如今尚存的原始森林有花坪和西江坪两处。
龙胜全县平均海拔700米,最高峰福平包海拔1916米。最低处石门塘,海拔163米。全县为高山区,高差极大,山峰连绵,河谷幽深。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峰有21座。
县境水系发达,溪河遍布,大小溪流达480余条,总长1535公里,年径流量262.61亿立方米,集雨面积3867.65平方公里。干流桑江自东向西,其本流分南流水系和北流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河流滩多,落差大,水力理论蕴藏量为48.83万千瓦,可以开发21.02万千瓦,已开发7837千瓦,1987年发电量1622万度。
龙胜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8.1℃,平均无霜期314天,年降雨量1500-2400毫米。
龙胜江心洲公园县境气候温和,县城年平均气温18℃,最高年(1979年)年均气温18.7℃,最低年1984年年均气温17.3℃。极端最高气温39.5℃(1962年7月30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8℃(1977年1月30日)。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全年气温最低时期。3月份气温逐渐上升,但3、4月仍出现<12℃连续3~7天的“倒春寒”。7、8月份为年气温高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6℃以上。气温呈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状。境内气温水平分布,大致自北向南逐步递增,但平等乡由于受北面大南山屏障作用。
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058人,占20.8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0405人,占79.15%,其中壮族人口为26009人,占18.65 %;苗族人口为21814人,占15.64 %;侗族人口为36621人,占26.25 %;瑶族人口为25696人,占18.42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5131人,下降15.00%;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10295人,减少8.53%,其中壮族人口减少2458人,减少8.63%;苗族减少1786人,减少7.57%;侗族减少3773人,减少9.34%;瑶族减少2169人,减少7.78%[5]
龙胜各族自治县现居境内民族达10种之多,2001年全县总人口16.7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5%以上。其中苗族2.2万人,瑶族2.7万人,侗族4.5万人,壮族3.3万人,汉族4万人。
2018年末全县有常住人口16.15 万人,城镇化率33.44%。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登记年末总户数47968户,总人口173253人,其中男性88152人,女性85101人,男女性别比为104.01(女性=100)。计生部门统计的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8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1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3‰。
县长:黄强 男,瑶族,1969年12月出生,广西恭城人,199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广西师范大学法学理论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
现任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员会副书记、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县长。[7]
龙胜境内多山,重峦叠嶂,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梯田层层,森林辽阔,宜农宜林。林田之间,牧草、经济作物丰盛,可牧也可发展多种经营。但山区交通不便,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
各个历史时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各年代产值均以1980年不变价换算之比值增长情况是:
清代道光年间(1821年至1850年)年工农业总产值约800万元。其中:农业760万元,占95%,工业40万元,占5%。
中华民国37年至38年(1948年至1949年)年工农业总产值1715.7万元。其中:农业1611.8万元,占93.9%;工业103.9万元,占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3133.5万元。其中:农业2734.7万元,占87.27%;工业398.8万元,占12.73%。
1980年工农业总产值3753万元。其中:农业2930万元,占78%,工业823万元,占22%。
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6513.3万元。其中:农业4362万元,占66.97%,工业2151.3万元,占33.03%。
龙胜南门风雨桥199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2.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1.6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1.87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6亿元,增长3.58%,本级财政收入4420万元,有82%的行政村通车,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数字程控电话覆盖全县。
201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95%、38.01%、39.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11%、21.66%和56.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82 元。
2018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780万元,同比增长5.87%。其中农业产值137030万元,增长6.8%;林业产值26799万元,增长2.75%;牧业产值32362万元,增长4.38%;渔业产值985万元,增长8.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04万元,增长6.78%。
2018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682公顷,比上年下降0.92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2000千瓦,增长2.82 %。农用化肥使用量(按实物量计)19065吨,增长1.74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80吨,与去年持平;农药使用量(按实物量计)174吨,增长7.27 %。
201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131公顷,增长3.19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757公顷,下降2.2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95 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60522吨,下降2.09%。水果总产量10.65万吨,增长15.34%;蔬菜产量130295吨,下降0.96 %。
2018年肉类总产量12144 吨,增长2.56 %;生猪出栏7.99万头,下降0.75 %;家禽出栏 198.85 万羽,增长5.67%;水产品产量691 吨,增长7.37%。
2018年全区木材采伐量151197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14%。竹采伐量 381万根,同比增长5.58%。森林覆盖率79.12 %,林业用地面积 207348.4 公顷。
2018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 %。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增长9.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7%。
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3741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4.04%。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71.38万千瓦时,增长17.52%;第二产业用电量24723万千瓦时,增长21.83%,其中工业用电量24479万千瓦时,增长21.54%;第三产业用电量4984万千瓦时,下降5.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635万千瓦时,增长6.52%。
2018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1%。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同比增长57.1%,5000万元以下项目同比下降42.1%,房地产开投资增长245.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49.76 %;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9.8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6.1%。
2018年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31974平方米,同比增长210.97%。
贸易
201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119万元,同比增长9.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1万元,增长8.4 %;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31098万元,增长12.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0530万元,增长18.5%,商品零售88588万元,增长7.6%。
2018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43455万元,增长10.1%,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8690万元,增长8.33%;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26580万元,增长7.4%,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11542万元,下降9.35%;住宿业营业额11098万元,增长11.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9325万元,增长11.27%;餐饮业营业额26981.4万元,增长14%,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5958万元,增长7.81%。
金融
201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2.01亿元,比年初增加4.19亿元,增长7.25%,住户存款余额45.41亿元,比年初增加3.38亿元,增长8.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9.42亿元,比年初增加7.17亿元,增长16.97%。
龙胜各族自治县居住着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6%,“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生动地概括了龙胜少数民族的基本分布情况。
1.“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在这一天,红瑶同胞与其它各民族人民欢聚一堂,进行文化和贸易交流。
“红衣节”定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红衣节”的内容有女子抢花炮,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歌舞表演和瑶族妇女长发比赛等。其中,女子抢花炮是在原有的抢花炮活动中发展而来的,是该县的首创活动。龙胜“红衣节”已被自治区定为全区民族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瑶族长发2.白面瑶寨
白面瑶寨位于离龙胜温泉六公里处的公路边,35户红瑶村民居住在这里。寨边枫木参天,寨门有清代寨规石碑,寨前矗立的“红瑶柱”是瑶民图腾崇拜。村民人人皆会山歌,热情好客。歌舞项目有:顶竹杠、背新娘、长鼓舞、长发梳妆等。
3.三门瑶寨
位于龙胜温泉10公里处,村寨依山傍水,民风淳朴,这里集瑶族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生态为一体,在这里可以目睹和体验种桑、养蚕、人工织布及瑶族刺绣。
4.细门瑶寨
细门瑶寨位于龙胜至温泉的路上,距龙胜温泉8公里,是一个古老的瑶族村寨,寨前梯田如盘龙缠绕。瑶族古老的民族歌舞和浓浓的珍珠油茶是款待宾客的佳品。歌舞节目有:彩群舞、打糍粑、长鼓舞、送新娘等。
5.黄洛瑶寨
黄洛瑶寨位于龙脊景区境内,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自古红瑶妇女有储长发的传统习惯,全村60户人家中,头发长达一米以上的有60名,最长的达1.9米,获得“吉尼斯群体长发之最”
歌舞节目有:长发表演、红棍舞、伞舞等。
6.金竹壮寨
金竹壮寨位于龙胜县和平乡龙脊景区境内,距县城约17公里,因金色的竹林而得名。金竹壮寨是典型的壮族村寨,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金竹壮寨为旅游团队接待定点村寨,歌舞项目有:竹邦舞、狮公舞、板鞋舞等。
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龙胜植被完好,无污染,绿化率高达76.4%,全境像一个大的森林公园。龙胜的茶油、椪柑、南山梨、茶叶、猕猴桃、香菇、木耳、罗汉果、辣椒、苡米等土特产久负盛名,均系无公害天然绿色产品。
1.龙胜椪柑龙胜椪柑是柑桔中的上乘品种,多次获广西优质果品奖,并获中国农业产品博览会银质奖,以外观美、保鲜期长等优点而著称,年产量2万吨以上,鲜果收获期为11月份,保鲜供货期12月至次年3月份。
2.南山苹果梨是龙胜选育推广的特优水果,产于海拔800~1500米高山地带,由于这里早晚温差大,果子肉嫩无渣,特别脆甜,为梨中的珍品。南山梨8月份成熟,年可供货150吨。
3.茶油是中国主要食用植物油之一,油而不腻,龙胜现已建成22万亩油茶基地,是广西主要的茶油产地之一,年可供茶油1500吨以上。生产期1--3月份。由于耐贮存,全年可以供货。
4.龙脊茶叶主要产于龙胜龙脊旅游区云雾山中,是中国28大名茶之一,是清代的贡品茶。该茶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以清醇芳馨着称,年产量5吨,全年可供货。
5.香菇香菇有“植物性食品顶峰”和“素中之荤”的美称,除食用外还可入药。香菇营养价值较高。年产鲜菇450吨,干菇30吨以上。以春冬为旺产期。
6.龙脊辣椒种植于500--800米高海拔区,主要产于著名的龙脊梯田景区一带云雾山中,辣椒皮厚籽多,辣香味纯,为独特的饮食佐料佳品。年产鲜货150--200吨,干货25吨,鲜货产期为11月份。
7.竹笋又称龙角菜,“山野大素”之一,新鲜竹笋清甜脆嫩,具有独特的山野自然风味,是食品学家极力推荐的一种保健食用山菜。龙胜盛产各种竹类,其中毛竹、冬笋和摆竹笋产量最大,已建成11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年产鲜笋1.5万吨。
8.蕨菜又称凤爪菜、吉祥菜,“山野大素”之一。是一种味道鲜美的纯天然山菜。经科学认定,蕨菜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粗纤维、铁、钙和多种维生素,其含量是一般蔬菜的几倍至十几倍。[9]
9.苡米又名六谷米,是制作清凉饮料之佳品,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糖份,有去湿补脾、健胃、利尿、消热等功效。是龙胜传统出口商品之一,远销东南亚各国,年可供货60吨。
10.八珍杨梅、红薯果脯(蜜饯系列)采用龙胜山区盛产的野生杨梅和品质优良的本地红薯,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产品色泽晶亮,年产鲜杨梅果脯10吨,干果脯5吨,红薯果脯20吨。
11.龙绿牌脱水蕨菜、脱水竹笋、脱水南山萝卜年产量100--150吨。[10]
201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199万元,同比增长4.9%;
2018年客货运周转量137949吨公里,增长8.7 %,客运周转量14946万人公里,下降6.2%;货运周转量136454万吨公里,增长8.9%。
2018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007.996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56.553公里,占5.6%;省道43.817公里,占4.4%;县道195.691公里,占19.4%;乡道370.047公里,占36.7%;专用公路25.4公里,占2.5%;村道316.488公里,占31.4%。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103.04公里,占10.2%;三级公路30.502公里,占3%;四级公路738.743公里,占73.3%;等外公路135.711公里,占13.5%。
2018年龙胜县内有等级汽车客运站5个,其中二级站2个,四级站3个。拥有各类营运汽车1642辆,其中营运客车260辆(公共汽车22辆,出租车56辆),营运货车1382辆。
龙胜各族自治县2018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高中、初中、职业中专、小学、幼儿园)共37所。在校学生23216人,教职工2099人,其中专任教师1531人。
2018年全县有初级中学3所(含翰林九年一贯制),在校学生4831人,教职工476人;专任教师342人;小学11所,49个小学教学点,在校学生10114人,专任教师786人。
2018年高中教育。全县有高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2211人,专任教师146人。
2018年职业教育。全县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120人,专任教师13人。
2018年幼儿教育。全县有幼儿园21所,在校幼儿4940人,专任教师244人。
龙胜各族自治县2018年全县公立医疗机构164个,非公医疗机构8个,其中医院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纳入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定点范围的村卫生室131家。全县医疗机构床位527张。全科医生47人,执业(助理)医师257人,注册护士363人,公共卫生人员211人。
2018年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08元,比上年增加1481元,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32699元,增加1527元,增长4.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40元,增加1068元,增长10.1 %。
2018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员261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45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5%以内。
2018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107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616.25万元;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714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0330.4万元,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人数4701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2829万元;参加失业保险10898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468万元;参加工伤保险12005人,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309万元;参加生育保险11971人,生育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84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361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6178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175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 9720万元。
2018年全县城乡养老机构共3个,床位229张,其中乡镇敬老院5个,床位80张;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98张,光荣院1个,床位51张。全年月均840人享受城乡特困供养待遇,累计发放供养资金497万元;月均1007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36万元;月均1312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92万元。
截止2018年底,全年共筹集医疗救助资金1098万元,累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22万元;共救助城乡低保、低收入对象医疗救助累计2606人次,其中救助住院对象2356人,救助金额606万元,救助门诊对象250人,救助金额16万元, 2018年共发放临时救助2098人次,救助金额316万元。
2018年邮电业务总量69415万元,同比增长183.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92万元,增长21.4%;电信业务总量67922万元,增长191.8%。
201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0.659万部,同比下降5.0%; 移动电话15.779万部, 同比增长5.6%;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4277万户,同比增长43.9%。
据旅游部门统计,201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60.03万人次,同比增长10.63%,其中:国内游客825.6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3%;入境游客34.35万人次,同比增长6.21%。实现旅游消费105.08亿元,同比增长26.02%;其中:国内消费93.33亿元,同比增长28.90%;入境消费17745.64万美元,同比增长9.20%。
龙胜是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自然景观独特和民族风情浓郁,不仅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也是广西旅游大县。2006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224.37万人次,增长32%,实现旅游总收入19.04亿元,增长47%。
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量为848.12万人次,同比增长8.44%;旅游总消费为86.07亿元,同比增长16.44%。
龙脊梯田
魅力龙脊(6)龙脊梯田因山脉如龙的背脊而得名,是广西著名风景区,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龙脊梯田景区主要分为平安壮寨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平安壮寨梯田有“七星伴月”和“九龙五虎”两大著名景观;金坑红瑶梯田有“大界千层天梯”,“西山韶乐”和“金佛顶”三大著名景观。这里的壮、瑶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青瓦木楼之中,淳朴善良。金竹壮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北壮的楷模;黄洛红瑶寨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集体长发村之最;龙脊古壮寨至今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
龙胜温泉
龙胜温泉龙胜温泉位于龙胜县城东北32公里的矮岭溪边龙胜温泉,从县城乘车需40分钟可到达。温泉由地下1200米深处岩层涌出,水温在45℃—58℃之间,水中含有锂、锶、铁、锌、铜等十几种于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龙胜温泉水是优良的天然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水,有关放射指标、生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水中还含有锂、锶、锌、铜等十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龙胜温泉共有16股热泉,组成上下两个泉群,总流量6.12立方米/秒,恒温60.C。整个龙胜温泉泉池有20多个。
花坪
花坪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临桂两县交界处,总面积15133.3公顷,其前身为桂林地区广福林区,1960年被广西区批准为保护区,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和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花坪自然保护区是珠江源头,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57年5月6日,花坪最早发现“植物熊猫”--银杉。花坪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银杉数量最多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