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
龙里的建置,史书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旧唐书》载:贞观三年(629),置庄州,领新安等7县。新安县治所在今龙里县城东16公里的三元镇新安堡。《新唐书》载:贞观三年(629),“蛮州,县一:巴江。”巴江县治所在今巴江乡老巴江村,距县城北70公里。
宋代,新安县降为羁縻县。嘉泰元年(1201),巴江县由蛮州总管府都总管宋永高自改为平蛮郡(后称白马军),徙治所于小谷龙。
元代,新安县改书定远府。废巴江县,以其地属顺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置龙里州,隶大龙番顺元宣慰司,治所在今龙里县城。领龙里县,治所在县城南50里(六广乡境内)。大德元年(1372),废龙里州,改置平伐等处长官司。废龙里县,改置龙里等寨长官所,隶管番民总管府。
明代,新安县废。洪武初置龙里驿站,洪武五年(1372),改置龙里等寨长官所为龙里长官司,隶贵州宣慰使司。十九年(1386),置龙里军民指挥使司,隶贵州都司。二十三年(1390),置龙里卫,筑城,属贵州都指挥司。二十九年(1396),升为军民指挥使司。
清顺治年间,置巴江卫。康熙十年十二月初一日(1671年12月31日),改龙里卫为龙里县,属贵阳府。自此,龙里县相沿至今不变。二十一年(1682),裁撤巴江卫,改置巴香里,隶贵阳府。
民国初,属贵阳府。二年(1913),属黔中道。民国九年(1920),废道,龙里县由省政府直属。二十四年(1935),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二十六年(1937),改由省府直辖。
1949年,隶属贵阳专区。1952年,改属贵定专区,1956年,划归安顺专区。1958年,改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贵定合并为贵定县。1961年8月,恢复龙里县,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制至今未变。
2002年3月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龙里县猫场镇更名为醒狮镇。镇人民政府驻醒狮村,所辖行政区域为原猫场镇行政区域。
龙里县龙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极端最低气温一6℃,最高气温32C最冷月均温4.6℃,最热月均温23.6℃;降水丰沛,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热量充足,年日照时数1160小时左右,无霜期283天。温和舒适,阳光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龙里气候的主要特征。
龙里县地处苗岭山脉中段,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与珠江流域红河水系的支流分水岭地区,属黔中南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互交错,自然景观百态千姿。
龙里,以龙之故里而得名,位于黔中腹地,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阳东大门,黔南北大门,是省会贵阳东出口的第一站。全县居住有汉、布依、苗等21个民族。全县总面积1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万公顷,辖6镇8乡,共159个村8个社区。主要矿藏有原煤、硫铁矿、铝土矿、高岭土等,森林覆盖率达53.55%。境内有210国道、贵新高等级公路、湘黔和黔桂铁路及株六铁路复线穿越东西。县城距贵阳市中心约28公里,距贵阳国际机场约23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县内有河流、溪涧102条,大多自西向东流入贵定县境,主要有北缘的清水江、南明河,中部的三元河,南部的湾滩河。河流年径流总量在8.5亿立方米左右。
龙里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28.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6.7万亩,林地105.2万亩,牧草地82万亩(其中连片草地在300亩以上的有97片,面积达44.7万亩),水域面积1.36万亩。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石灰土、草甸土、水稻土。县内植被在低海拔地区为常绿阔叶林,在石灰岩地区多为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现有森林以次生的栎林、马尾松林、杉木林为主,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3.9%。
县内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硫铁、赤铁、褐铁、重晶石、高岭土、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硅、钾等。
2019年末户籍总人口24.23万人。
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24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85人,比上年同期下降10.7%,城镇登记失业率2.32%。[6]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陈曦 |
县委副书记 | 冯异星 |
参考资料来源:黔南州人民政府门户网[10]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冯异星 |
副县长 | 刘乃云、罗林富、刘乃云、秦秋云、田可峰、郑周勤、闻豪、胡伟谊 |
参考资料来源:龙里县人民政府网[8]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陈曦 |
县委副书记 | 冯异星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冯异星 |
副县长 | 刘乃云、罗林富、刘乃云、秦秋云、田可峰、郑周勤、闻豪、胡伟谊 |
龙里县初步核算,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9.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0.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123904元,同比增长12.2%。[6]
县人民政府驻地龙山镇,县城面积6平方公里,是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正在建设中的面向省会贵阳市的生态园林卫星城,是贵州苗医药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批发、医疗、文化与科研的中心,是贵州省新兴的苗医药产业经济带的龙头。
201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3.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林业总产值完成0.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牧业总产值完成4.5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渔业总产值完成0.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5.0%。
201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2.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
2019年全县农业增加值完成9.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粮食种植面积14906.90公顷,比上年增加2324.6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70749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7%。全县林业增加值完成0.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全县畜牧业增加值完成2.6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8755吨,禽蛋产量666吨。年末生猪存栏93676头,牛存栏35224头,羊存栏23591头。全县渔业增加值完成0.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0.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
201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62.21%,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713.67千公顷。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07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长10.4%。[6]
2019年工业增加值完成91.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年末全县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5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7.5%。其中:轻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26.2%;重工业比上年同期增长9.0%。规模工业总产值总计中国有控股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0.3%。规模工业总产值总计中:集体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1.9%,股份制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24.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比上年同期下降1.6%。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0.7%。
2019年主要工业行业中,造纸和纸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56.0%、24.0%、12.8%、12.1%、21.3%和24.6%。
2019年全县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实现利润总额16.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
201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7.6%。
2019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7.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2%。全县在库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8个,完成建筑业产值33.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长23.88%;房屋竣工面积比上年同期增长20.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同比下降64.3%。[6]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2019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30.3%,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6.5%。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同期增长18.0%。商品房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1.8%。[6]
邮电通信业
2019年全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613.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9%;邮政业务总收入1901.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电信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7.0%。[6]
财政、金融
201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0.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教育支出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医疗健康支出2.2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节能环保支出2.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农林水事务支出5.4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8%;住房保障支出1.5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0%。
201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47亿元,比年初增加绝对额5.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3.40亿元,比年初增加绝对额4.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0.68亿元,比年初增加绝对额1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6]
商业贸易、对外贸易
201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消费品零售按城乡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
2019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68万美元,同比下降58.6%,其中:出口贸易总额255万美元,同比增长2.0%。[6]
龙里县龙里县境内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8%,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跳月、杀鱼节、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苗族四月八、各民族端午节游百病等。民族民间文化深厚,民风民俗纯朴,民族舞蹈婀娜多姿,民族服饰绚丽多彩。[11]
煤煤、硫铁、赤铁、褐铁、重晶石、高岭土、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硅、牲畜。
龙里县交通运输:龙里县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县城距离省会贵阳市区30公里,距龙洞堡国际机场25公里。贵新高等级公路、210国道和湘黔、黔桂、株六电气化铁路复线经县城横贯县境东西,320国道从境南部穿越。县内有6个火车站,3个货运场,年储运量50万吨,一个年储运量为200万吨的大型货运场正在兴建。县内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共500公里,有5条公路进出贵阳市,方便快捷。
2019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03.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6.17公里。公路货运量143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6%;货物周转量480504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9.7%。旅客发送量258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9.0%;旅客周转量147841万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9.2%。[6]
龙里县
2019年全县共有学校123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独立初级中学8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九年一贯制2所(民办);小学校点56所(其中完全小学27所,不完全小学29所),幼儿园54所(公办41所,民办13所)。在校(园)学生数47794人,其中:幼儿园(班)10903人,小学21332人,初中8371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431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数2870人。全县专任教师2830人,其中:幼儿园495人,小学1189人,初级中学681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2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14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3.2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2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63%。
2019年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80个,其中:医院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176张,其中:医院808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68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00张。卫生技术人员1140人,其中:执业医师347人,注册护士445人。[6]
本地所含学校,高中:龙里中学。初中:龙里民族完全中学、洗马中学、卫华民中、谷脚中学、摆省中学、湾寨中学、羊场中学、醒狮中学、巴江中学、草原中学。职业中学:铭洋中学,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
。
2019年全县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4.09万册;电影院1座;县广播电视台1个,数字电视覆盖人口20.68万人,电视人口覆盖率91.3%;广播覆盖人口23.8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4%。
2019年全县旅游总收入73.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2%。[6]
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81元,净增306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082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440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44元,净增122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165元,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101元。
2019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658人,比上年同期增长9.8%;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872人,与上年同期持平;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19.57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3.5%;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人数0.66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29.9%,其中:城镇0.0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8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