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申遗,即“中华辞赋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或“《中华辞赋申遗国学提案》”,是一项宏伟壮阔的“世纪性国学工程(日不落语)”。提出中华辞赋申遗学说的第一人是学者-日不落、实践中华辞赋申遗的第一人是江南辞翁-张友茂、推动中华辞赋申遗进程的第一人是韵文赋派鼻祖-金学孟。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骈文赋派创始人著名辞赋家-周晓明先生,当为中华辞赋申遗的核心骨干成员,积极促进辞赋申遗事宜。辞赋申遗,深得辞赋界名流---龚克昌、颜麒麟、魏明伦、孙继刚、雪川、袁瑞良等人的鼎立支持。“中华辞赋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不落语)”,“非物质辞赋文化遗产”指被辞赋作家群体创作实践、学者形式、辞赋知识技能、辞赋文化物证、辞赋文化场所等形成的历史遗留的和更新着的辞赋文化的总和。“非物质辞赋文化遗产”包括:书面表述、媒介史料语言、创作艺术、赋文化社会风俗、辞赋礼仪、庆典文化遗迹等。非物质辞赋文化遗产,具有世代相承性,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非物质辞赋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文化遗产,主要以作家思维运动方式相传,是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时代性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华古文化活化石和古典文学的背影(张友茂语)”。
非物质辞赋文化遗产,最大特点不脱离民族特殊的文化生活、文化生产方式,是民族文化个性、民族文化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依托于民族文化习惯而存在,以语言声音、文字形象、创作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辞赋文学创作作为文化链,在当代中国延续着,是“活文化传统”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辞赋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因素尤重要。非物质辞赋文化遗产,具有: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保护文化多样性等特点。具备-艺术价值、濒危状态,符合“申遗规范”。
故,当制订“中华辞赋完整保护纲要”。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仅有昆曲和古琴入围。【背景链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他文化艺术。截至2004年7月,全球共有788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611处,自然遗产15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3处。中国有30处世界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项,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可先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图“世界申遗”,稳健中扩大辞赋在国学领域在世界汉学的影响。因为中华辞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绵延了数千年的赋体文学,其上承诗歌源头,下启古文运动,起到了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体式不可以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
1.中华辞赋申遗运动发起人名单:日不落、张友茂、金学孟、周晓明、潘承祥、张来芳、陈正云、陈瑞萍、寒池青莲。
2.“中华辞赋申遗网”赋网航母:中辞网、中华辞赋网、中国骈文网、中国诗歌辞赋网
3.中华辞赋赋学联合舰队,研究所相互支持: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山东大学辞赋研究所、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雷池辞赋研究院、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温州辞赋研究所、临清辞赋研究所
4.中华辞赋申遗作家群:桐城赋家群、四川赋家群、江南赋家群、中原赋家群、边疆赋家群、沿海赋家群
5.中华辞赋申遗辞赋流派:彭蠡赋派、骈文赋派、桐城赋派、韵文赋派、边塞赋派
6.中华辞赋申遗支持辞赋团体:中国辞赋学会、中华辞赋创作和国学传播中心、中华辞赋艺术学会
7.中华辞赋申遗支持区域中心:河洛辞赋峰会、长江辞赋文化带,巴蜀辞赋群、齐鲁辞赋圈
“毋庸置疑,辞赋申遗很难,而且也许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漫长的等待。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中国骈文网业总裁-周晓明先生说。辞赋申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华辞赋这一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属种和独特古老“语言活化石现象”。在辞赋申遗过程中,需要对照考察实际、对照考证目标,把中华辞赋发展过程中的若干课题加以规范,包括对辞赋的研究、创作、后备人才的培养、创新工程等,逐步建立对非物质辞赋文化遗产的一整套科学、规范、系统、全面的文化保护体系,使中华辞赋艺术后继有人,最终使之得到传承,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阳光态势。
中华辞赋申遗进程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世界遗产的识别和申报须遵循9大步骤:
1、一个国家通过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而成为缔约国。
2、缔约国把本土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个预备名单。
3、从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
4、把填写好的提名表格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5、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或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审。
6、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按照标准,对上交的提名进行评审。
7、作出评估报告。
8、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7名成员审查提名评估报告,并作出推荐。
9、由21名成员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作出录入、推迟录入或淘汰的决定。
中华辞赋申遗,实际基础操作---“立体式”保护工作全面启动:
(1)、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经国际专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查评选产生的人类文化精华。
(2)、在申报过程中,做广泛的基础调查和研究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和保护规划。
(3)、在群众、文学爱好者、辞赋作家、辞赋写手、辞赋界专家中做最广泛的宣传和最充分的推荐工作。
(4)、摈除辞赋申遗障碍,重视巩固其国粹地位的意识,避免产生“生在赋国不识赋”的尴尬,增强国人责任感。
(5)、辞赋申遗成功,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会对该种文化保护继承发扬带来新契机。因此,要树立“全世界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独一无二的中华辞赋文化精品理念(金学孟语)”,击败申遗竞争对手,短时期内,脱颖而出。
(6)、2007年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中国的申遗项目将从民族文化“国家名录”中选取,而“辞赋文化保护工程”的实施是中华辞赋是否会被列入“国家名录”的关键步骤。这个环节直接,涉及到中华辞赋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程,甚至牵扯到最后的成败。
(7)、引起各方重视,保护工作开始启动。对现存的辞赋资源和“辞赋环境”进行深入摸底。制订出辞赋申遗总体规划与中华辞赋文化保护规划,将相关辞赋文化物质遗产景观地纳入重点文物保护地域。对辞赋文化遗产保护区范围、保护对象等做出详细的保护细则与实施规划。对辞赋资源进行普查,发现辞赋文化遗存,可实行单独立项,给予重点保护。同时,筹建“中华辞赋博物馆”,及时规划立项建成开放;编纂《中华辞赋大百科全书》,组建编纂委员会。
中华辞赋申遗之大略途径:
1.调研,辞赋文化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课题。
2.决定申报机构。
3.提交《关于中华辞赋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建议书》。
4.政府批示,相关部门关部门研究、支持。
5.成立辞赋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要成员单位。
6.列为“国家文化保护工程”,辞赋申遗深入。
7.相关物质保留整合,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赋,当涉及重大主题,辞里隐有民生观。赋,如果写进步思想,可能还有一定研究价值;否则,纯粹的文学,可能由于艺术技巧的拙劣,而被淹没。先在文辞、体式上、物象上,多涉及积极意义,而提高赋的价值,是出路。如果,这代人不改革辞赋,可能辞赋,就要灭绝。当前辞赋,并不乐观。但先得袭好古,毕竞我们承袭基本功还不够!若承袭基本功好了,改之才易!辞赋,一定能有古典、通俗、高雅的语言体式---别人读不懂,不可;通俗了不可。但又通俗而高雅、雅俗共赏,辞赋改革才成功。改革,绝对不是打油化。
张友茂先生说:“汉语从她诞生出象形文字以降,辞赋骈文就经过上古各代文言文的古典汉语之传衍,一直流淌到今天的现代汉语乃至诗歌辞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历史隽永,文学的赫然,乃至强烈的文体个性。古典文学大可提高文字文学修为,古典文遣词能力大可益于现代行文应用。若你古典文学基础真的好,那你行起现代文来将会有如行云流水。作为一个诗赋写手好手,当可形成自己行文风格;若一个好的辞赋学人,写汉赋当能有汉味,写楚辞宜力显楚风,写律绝得求合平仄,填词曲得力入牌谱。写骈序当工散得度,写时赋须能朗朗上口。故我倡导:有点文学能力与潜力者,都当争取修好一些古典文学基础,或可终身受益!”。
张友茂先生说:“汉赋,是一个时代;那么,当代辞赋也应当是一个时代。而古文体制的拘囿,排挤了辞赋。因此,辞赋必然是濒危动物。因为语言环境,不适应其生存了。濒危动物,当先抢救!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对濒危动物,抢救当为目前之先!有抢救之愿在,因此必须提升到国学角度。发出呼吁,为中华辞赋申遗;否则,就无法振兴。辞赋申遗,得先考证大运河与辞赋的关联。因为当代辞赋必须以一个大的物化的角度申请遗产保护。现代赋,半文半白赋,多一个人写不多,少一个或许有憾!如濒危动物之赋,当抢救之。以濒危动物之赋,面目而世!辞赋为什么不可申遗呢?辞赋若申遗,当以濒危动物之赋之矣!辞赋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半文半白些化发展,没了运用市场。辞赋还应力求:写汉赋当能有汉味,写楚辞宜力显楚风,写律绝得求合平仄,填词曲得力入牌谱,写骈序当工散得度,写时赋须得朗朗上口。说来不易,写来尤难!况我,古文的饭,赚的倒是现代文章的钱,得益的又正有那点点古典文字基础的赐予,查典翻籍比较还算方便点。正如著名辞赋家张友茂先生受邀与世界桂冠诗人范光陵院士共举「国际桂冠诗人联盟」、「世界文化总会」之“2005(中国泰山)世界诗人大会”,力求沟通中、外、古、新诗辞之融汇交流也,虚任是次中华民族5000年来在中国首次成功举办的世界诗人大会的文案总策动;其著作、文案、诗赋不下300万字,
张友茂先生说:“古典辞序赋骈之文是比较难的,许多新诗的名诗人,有的皆意愿补充点古典汉浯基础的,有的也想尝试着写点古韵辞赋的。写辞作赋要报着负责的态度,要有鲜明的立意,客观的材料,准确的表达。譬如说铺陈,是赋所需要的,但要围绕立意和主题去选择材料,不能漫无边际的东拉西凑的拼凑.硬要为,就容易使读者一头雾水,或是不知所云,或是感觉是在买弄文字,在辞赋创作中都当切实注意的。”。
张友茂先生说:“现在辞赋创作,有的即是习文,或是应景,或也有文字买弄和调遣,是承袭期。辞赋文字的这个体式,除山水文字外,皆可融乐观、悲观、慷慨、颓放、嬉笑、讥讽、自得、内疚,沉潜、感悟,赋式工丽均可尽意倾注于笔端。一篇好的辞赋必然是: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辞词典雅,用典生动。古典辞赋、骈文与散韵在文学艺术形式上,比一般古体散文更蕴寓着其时代的文化嬗变。古典辞赋、骈文其使藻饰、声律、骈偶、用典这四种修辞手段被大量地使用,语言也特别工整精丽。藻饰、骈偶、声律、用典,历来成为古体辞赋创作中普遍使用的手段。文评乃善,赋评求真!若于百花其放,不喜欢诗歌文学的可以不习词诗曲律,那么,不喜欢辞赋文化的可以不为赋骈。不喜欢古典形态文学的可以不学不读,读不懂古体辞赋骈序的可以少读古章,但皆不宜相互排斥!不是喜欢辞赋文学的就不会聚居在辞赋与〔中辞〕版里,不是喜欢〔中辞〕版就不来会中辞发辞赋类的帖子;没有辞赋文学的学习、创作与交流的繁荣与百花齐放,就没有中国辞赋网乃至〔中辞〕网的立网之要了。”。
辞赋文学艺术的创作依其受众不同,或可以古典,或可以现代,或可以半文半半白,或可以辞骈律散并韵,作为传承古典文学的赋写,当然择用古典的形态来撰作,显然要为贴切的了,更而要受那些古典辞赋研习人士的欢迎的了。如此论,中国辞赋文学艺式的发展要想冲击时代发展的高峰,得须研究承袭古典与注入现代汉话要素的独特表现力和丰富内涵共举。
(1)著名辞赋家-张友茂先生的《中华辞赋国学统论》高度概括了中华辞赋的古代发展脉络,着重透深刻地论述了古代辞赋的10个专题:
一:起源问题:辞赋最早不是文体,“不歌而诵谓之赋”。由《诗》衍化,容纳楚辞精润,受纵横家影响。
二:性质问题:贵族体,说法片面,不足为据。整体看,属于少数翘楚寒门。左思、王绩等,志向高洁。
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对赋影响最大,打破了儒家笼罩中国传统文化的独裁。嵇康、王绩、李白是代表。
四:散赋骈赋:最早的辞赋骈散结合,至陆机出现较纯骈赋。骈赋将辞赋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至美境界。
五:京都名篇:宋玉贾谊司马相如使辞赋独特不俗。左思《三都赋》“洛阳纸贵”。
六:曹阮嵇向:曹植的《洛神赋》娇美高赋。阮籍有庄子自然。《猕猴赋》惟妙惟肖。向秀仅存《思旧赋》。
七:潘江陆海:潘才似江,陆才如海。潘岳《秋兴赋》赋秋而寄志。陆机《文赋》是汉赋中的倚天剑。
八:郭鲍孔庾:郭璞系《江赋》正宗辞赋。鲍照骈偶势盛。孔稚圭将骈赋推进。庾信承六朝精至,启唐宋声。
九:龙门双王:王绩信道家颂嵇阮而鄙孔孟。《游北山赋》骈赋中的好赋。王勃《滕王阁序》凤毛麟角。
十:唐宋二李:李白系人间尤物-《大鹏赋》承庄子《逍遥游》。李清照是才女。《打马赋》学识毕现。
(2)《中华辞赋大典》(网络版),证明了中华辞赋每一个时代的辉煌---中华辞赋上启楚辞屈原、宋玉,下承民国章太炎(辞赋在“五四运动”废除古文,起了桥梁的作用),在当代载以“辞赋四杰(潘承祥、张友茂、周晓明、金学孟)”。古典辞赋、
荀况辞赋集(先秦) 屈原辞全集(先秦) 宋玉辞赋集(先秦) 唐勒辞赋集(先秦) 陆贾辞赋集(汉代) 贾谊辞赋选(汉代)
枚乘辞赋选(汉代) 严忌辞赋集(汉代) 淮南小山赋(汉代) 司马相如赋(汉代) 刘彻全集辑(汉代) 东方朔赋选(汉代)
司马迁赋集(汉代) 枚皋辞赋选(汉代) 刘向辞赋集(汉代) 班婕妤赋集(汉代) 王褒诗赋选(汉代) 扬雄辞赋选(汉代)
刘歆辞赋集(汉代) 傅毅辞赋集(汉代) 班彪辞赋选(汉代) 班固全集辑(汉代) 班昭辞赋选(汉代) 张衡全集辑(汉代)
马融辞赋集(汉代) 王延寿赋集(汉代) 赵壹辞赋选(汉代) 蔡邕全集辑(汉代) 王逸诗赋选(汉代) 祢衡辞赋选(汉代)
曹操诗全集(汉代) 曹丕全集辑(魏代) 曹植全集辑(魏代) 王粲全集辑(魏代) 陈琳全集辑(魏代) 向秀辞赋选(魏代)
潘岳全集辑(晋代) 张华全集辑(晋代) 陆机全集辑(晋代) 左思全集辑(晋代) 陶渊明全集(晋代) 王羲之赋集(晋代)
夏侯湛赋辑(晋代) 傅咸辞赋辑(晋代) 傅毅辞赋辑(晋代) 成公绥赋集(晋代) 傅玄辞赋辑(晋代) 郭璞辞赋集(晋代)
萧子晖赋集(两朝) 萧子范赋集(两朝) 萧统辞赋集(两朝) 萧纲辞赋集(两朝) 吴均辞赋集(两朝) 沈约辞赋集(两朝)
谢惠连全集(两朝) 谢灵运全集(两朝) 鲍照全集辑(两朝) 江淹全集辑(两朝) 徐陵全集辑(两朝) 庾信全集辑(两朝)
萧绎辞赋选(两朝) 薛道衡全集(隋代) 杜牧辞赋辑(唐代) 黄滔辞赋集(唐代) 徐寅辞赋集(唐代) 王勃全集辑(唐代)
骆宾王全集(唐代) 韩愈全集辑(唐代) 柳宗元全集(唐代) 苏辙辞赋集 宋辽金 范仲淹全集 宋辽金 欧阳修全集 宋辽金
苏轼全集辑 宋辽金 黄庭坚全集 宋辽金 蒲松龄赋集(清代) 汪中辞赋集(清代)
赋坛四杰,指新中华辞赋运动中,最具创作活力的四大辞赋流派、四大辞赋掌门人、赋网四架马车。其理论渊源,是当代辞赋学者---日不落先生创立的系列辞赋学说。因此,日不落是当代辞赋的总设计师;而“赋坛四杰”的成功实践正佐证了其学说的正确程度。
四大辞赋流派:现代骈文派(周晓明开创)、桐城赋派(潘承祥开创)、彭蠡赋派(张友茂开创)、韵文赋派(金学孟开创),这四大辞赋流派,极大地推动了新中华辞赋运动的国学进程,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同时形成了中国四大辞赋作家群。
四大辞赋掌门人:鄱阳湖辞赋代表张友茂、皖江辞赋代表潘承祥、吴越辞赋代表锡东刀客、黄河辞赋代表金学孟。潘是当代赋祖、周是当代骈祖、张是当代辞祖、金是当代韵祖。四人分别著有:《张友茂辞文集》、《潘承祥赋文集》、《周晓明骈文集》、《金学孟韵文集》。
赋网四架马车:专业性韵文网---金学孟创建。专业性赋网---中华辞赋网,潘承祥创建;专业性骈文网---周晓明创建;专业性古辞网,张友茂创建;四架马车,纵横捭阖,遥相互应,共同驾驭着中华“辞赋列车时代”前进的方向。中辞网,以辞赋骈文、进而吸纳并扩展辞赋创业力量,拉动并引领诗歌、散文、杂文、小说、戏剧、音乐、报告文学的发展。除此之外,尚有天涯社区辞赋论坛版块、且听风吟文学-诗歌辞赋版等为数不多的网站,在主要宣传诗歌、散文、杂文、小说、戏剧、音乐、报告文学等的同时,旁及涉足辞赋骈文。
四大以网络为平台的辞赋学术机构---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张友茂)、雷池辞赋研究院(潘承祥)、温州辞赋研究所(周晓明)、临清辞赋研究所(金学孟)---以因特网为科技第一平台,促进辞赋文化繁荣局面的及早到来。
当代中国一大批最优秀的辞赋作家群,目录如下:
【潘承祥赋辑】【周晓明赋辑】【张友茂赋辑】【金学孟赋辑】【孙继纲赋集】【颜麒麟赋集】【袁瑞良赋集】【雪川辞赋集】
【保镖辞赋集】【天山客赋集】【詹杭伦赋集】【张昌余赋集】【魏明伦赋集】【何开四赋集】【桃花主人赋】【章方松赋集】
【贾玉宝赋集】【病龙辞赋集】【布茂岭赋集】【郝丽云赋集】【沈不沉赋集】【钱明锵赋集】【陈恩田赋集】【陈章汉赋集】
【高志其赋集】【王艳钧赋集】【右文辞赋集】【王志清赋集】【张心豪赋集】【蒋海松赋集】【闲机生赋集】【马门列夫赋】
【王铁辞赋集】【陈仁德赋集】【饕餮记赋集】【王秉德赋集】【卢虹赋序集】【杨威辞赋集】【贺兴桐赋集】【王士毅赋集】
【王克湘赋集】【向征辞赋集】【贺晓贤赋集】【王献力赋集】【月隐寒霜赋】【杜萱辞赋集】【风少爷赋集】【许孔璋赋集】
【张黎华赋集】【周志豪赋集】【夜月幽莲赋】【陈秀冬赋集】【胡雪松赋集】【徐康辞赋集】【雪雁鸣赋集】【熊笃辞赋集】
【浮生闲数赋】【陶然于然赋】【倪文涛赋集】【陈勇辞赋辑】【月下虫赋集】【陈瑞萍赋集】【喻子涵赋集】【广成子赋集】
【山东莱子赋】【赵荣光赋集】【高军辞赋集】【并日斋主赋】【易闻晓赋集】【流沙河赋集】【曹英人赋集】【圣玉辞赋集】
【朱向远赋集】【乾坤居士赋】【醉卧松山赋】【宋小武赋集】【抱月斋主赋】【明石秋色赋】【白永刚赋集】【花月主人赋】
【刘长焕赋集】【王泽生赋辑】
当代辞赋学者群如下:
学长张友茂 学者日不落 学者潘承祥 学者周晓明 学者金学孟 学者孙继刚 才女青莲
简宗梧教授 詹杭伦教授 曹道衡教授 曲德来教授 万光治教授 郭建勋教授 许结教授
程章灿教授 莫道才教授 黄瑞云教授 钟振振教授 冯俊杰教授 周建忠教授 傅刚教授
黄灵康教授 苏瑞隆教授 王金铃先生 龚克昌教授 钟振振教授 孙继刚教授 刘培教授
下面引用一大段关于古典文学在当代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争论---精彩的学术对白,来说明与辞赋并存了几千年的辞赋文学的濒危状况:
(1)、“生活,仍然是诗歌创作的土壤啊!我想,这才是诗歌突围的必由之路啊.朋友,你说呢?我,一个乡下娃,从美丽而广袤的田野走来,诗作的语言满带着泥土味,也许这就是诗歌的原创和回归吧?!诚然,我的见地还不成熟,有待于在今后的文学实践中不断充实.但,我对生活的爱始志不渝!所以,讨厌自己的惰性.诗歌,是为人服务的,太朦胧了也不好,太直白没有意境.总之,现在的诗歌面临着消逝和没落,如何让她走进生活呢?应当反思啊.是诗的辩证法啊.尤其辞赋创作比古典诗词难度颇大(日不落语)”。
(2)、“王君新登,诗我是很读了几遍,说心理话尚欠耐读性,及今早见王君对诗歌的见解,我深感折服.古典诗词如何存在(发展还不敢说),不少人在思考和实践,但成效甚微。是古典诗歌已失去生命力,还是参与其事的人才乏善可陈?王君一席话(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老生常谈),使我感到是不是古典诗歌的困境也许是现代人一味求新求奇而对显儿易见的道理淡忘了,而迷路了。(葶溟茶客语)”。
(3)、“从发展势头和群众基础来看,古典诗歌已明显不如现代诗歌.我想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车轮在滚滚前进,新的景物总会逐渐取代逝去或即将逝去的那些,不过我想古典诗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之一,完全消亡应该是不会的,但式微却是不争的事实.正如茶客兄所说,现代人追新求异,思想解放了,视野开阔了,因此自然想摆脱以往的束缚和羁绊,在文学创作上也是如此,不想拘泥于形式,而古典诗词却是用几千年时间垒起来的一个樊篱,本质上其实类似于八股文,这是她逐渐失去生命力的原因.现在写古诗的绝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年轻人更于乐于写现代诗,而这两个流派又互相瞧不起,新的说老的呆板,无病呻吟,老的说新的写得太散,简直是不知所云,这两种见解都有失偏颇,但确是一种常见的社会(文学)现象.我想两者各有所长,古典诗歌确有文风优美的长处,但确实也束缚太多,尤其在平仄上有诸多限制,假如能再放宽一点更好,这也许更有利于古典诗词的发展.不过尽管对古典诗词有许多看法,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她的浓厚兴趣和深厚感情.振兴古典诗词,我辈有责(口号也许太大,或许会招来嘲笑吧).只是一家之言,与诸君探讨.(瘦虎 语) ”。
(4)、“古典诗歌的走向,瘦君说的很有道理.作为一个爱好者,只是为古典诗歌的满目疮夷和暮气逼人感到悲哀.(葶溟茶客语)”。“‘古典诗歌完全消亡应该是不会的,正如茶客兄所说,现代人追新求异,思想解放了,视野开阔了。想摆脱以往的束缚和羁绊,不想拘泥于形式,而古典诗词却是用几千年时间垒起来的一个樊篱,本质上其实类似于八股文,这是她逐渐失去生命力的原因.’---(摘录)这些精辟的论断,一语惊天!茅塞顿开哦。你的观点是一分为二的,马克思主义的。既有分析,又有新异;既有原因,又有对比;全面,综合,系统。那么,古典诗歌的优美文风与她的相对定势也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现,发展,发挥的啊。毕竟,她曾经做过文学的主流啊,还是有其继续存在下去的合理“内核”的(王泽生语)。”。
(5)、“虎兄之论颇见精到,精到之余,续谈几句。余对古体诗,特别是格律诗很是畏惧。所以不敢擅写擅作。一怕意境与古人重复、重叠,或是有剽窃之嫌,自己独创的意境空间又极其狭小,故从不敢造次;二怕写出来不对仗、不规范、不工整,或者因词害意,或者因意害词,损害古体诗的原本艺术形象,即不敢妄写;三怕平仄有误,虽说135不论,246分明,就这里面的第二,弟也无一适之,一旦拼凑起来,只怕不合闽南口语之精惯,弄得个行家说长道短。于是不敢涉足。前几年写过的,费了九牛二虎,弄了好几天,写出一首。给此方面专家一瞧,专家笑了笑说,意境很好,有独到之处,也倒工整,可是这平仄有几处是很差的。余笨矣!既不是那写古体诗的材料,也就只好转到新诗和散文上来。可是,如今写新诗的人比读新诗的人人数差不多,平而均之,等于自己写自己读,不过是孤芳自赏而已。所以,余就转到小说和散文上来上来了。读此之人比读彼之人数要多一些吧!以上所言希望做君贴之续谈,不知君以为然否?(冷雨热雪语)”。
(6)、“葶兄过谦了!你的诗词写得不错,弟虽不懂诗,可在朦胧中也是觉得好。次铁发过一次,可惜兄未看到,故重发一次。若不介意,献一拙忆,供兄做诗参考:当年,禅宗五族弘忍大师即将谢世,要在众徒儿中寻一继任主持,便令众徒各做一偈,阐述对于佛理的体会,并以偈论定。素以“上座”著称的神秀做偈曰:“身做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看后,怏怏不悦,摇头不睬。此刻,那个以烧火做饭为职,且识字不多的慧能也做了一偈,呈于五祖审看,那偈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世间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看后大喜,选定慧能作了禅宗六祖,并传授衣钵,继任了主持。后来,神秀北上,另立寺院,广传佛法,被武则天看中,便封他为“禅宗六祖”。所以史书上的禅宗六祖就有两人,即慧能和神秀。史称神秀为北宗六祖,称慧能为南宗六祖。一个是皇封的,一个是祖传的,不分上下。据宋朝的《警世传灯录》所载,随后禅宗的宗脉非常繁多而复杂。但是,都源自慧能和神秀对佛理的不同见解。神秀认为入道需要“渐悟”,慧能则主张“顿悟”。到现在,佛教界对于“顿悟”、“渐悟”,仍然争论不休。(冷雨热雪语)”。
(7)、“汉赋学的意义、唐代律赋的地位、宋代赋格的价值等等,都是当代辞赋学家研究的重点领域。中华辞赋,起源于战国楚辞,繁荣于两汉,平缓于魏晋,衰败于唐诗宋词,绝迹于新文化运动。因为改革开放放松了思想禁锢,文化伴随着经济一度成反比例关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过度膨胀,导致国民意识,对文化欲望的增生,对传统文化的热度剧增,对寻根文化的思潮出现,对国学返祖现象的思考,对辞赋回归心态的研究。因此,“当代辞赋热潮”的来临,标志着一场新中华辞赋运动的来临。其实,是社会主义辞赋文学的兴起,同时也有古典辞赋复兴的成分,是国学思潮在辞赋领域里的客观反映。那么,当代辞赋创作比之于当代古典诗词创作如何呢?当代诗歌大军,可以毫不夸张地形容----13亿国人中起码有几百万能之者,而辞赋则反之---全国仅仅从事辞赋创作(包括专业、非专业)的不足几十人,简直是微乎其微;而辞赋研究家更少之甚少矣。中华辞赋,必将伴随着汉字拼音化的进程而为世人所忽略成负数,到那时中华辞赋作家等于绝迹。此历史性课题,不得不引以高度关注。毕竟,满口之乎者也的古典辞赋,大大与当代汉语习惯已格格不入的。因此,辞赋研究、辞赋改革、辞赋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然而,对于古典辞赋研究的成果,则反证了一个科学的命题:中国辞赋,“绝对堪称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者潘承祥语)”;“洛阳辞赋峰会的崛起是国学前进的反映,桐城赋派、彭蠡赋派、骈文赋派、韵文赋派的创立是网络即科技平台的产物,老一辈辞赋家的辛勤耕耘是辞赋文化现代辞赋在狭窄的空间开花的根基,如袁瑞良先生写的《黄山十赋》等等。总之,当代辞赋的最终发展还不容乐观。(日不落语)”
赋学,重要书目:
《唐宋赋学研究》/詹杭伦著 - 纸质图书_馆藏书目
《赋学论丛》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专刊 - 图书城
《中国赋学文献》
《汉赋源流与价值之商榷》/简宗梧/文史哲出版社/一九八○年
《赋与骈文》/简宗梧/台湾书店/一九九八年
《赋学》/张正体、张婷婷/台湾学生书局/一九八二年
《汉赋史论》/简宗梧/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三年
《赋史》马积高
《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许结
《世族与六朝文学》、《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
《中国辞赋发展史》郭维森、许结
《中国赋学研究》许结教授
《国历代赋学曲学论著选》陈良运主编、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赋学概论》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8-11-01
赋学,最经典的论著当属《汉赋通论》。书中指出:“在古代的各类文体中,诗、文、赋是资格最老的正统文学形式。虽然如此,赋的地位与诗文比起来,总有无法摆脱的尴尬。因为它在文人正统的文学观念之中,获得的始终是暧昧的地位和暧昧的评价。正是这样的尴尬,不仅影响到赋体文学的创作,影响到赋体文学的历史地位,也影响到古代的赋学研究,更使建国后的赋学研究一度陷入窘境。赋体文学的尴尬,始于赋体文学产生的汉代,并在古代与它一同走向终极;汉赋的研究,因而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对这一现象的回顾与研究,不独有助于对赋学史的反思,有助于当代赋学研究的深入,即对古代文学观念与文学史的整体研究,也有极大的认识意义。”。
(含 学位论文)
一、通论
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备注
AA0-001、赋史、马积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
AA0-002、赋史大要、铃木虎雄 殷石臞译、台北:正中书局、1967.5、原日本富山房1939年初版,1942年正中书局出版殷石臞译本。
AA0-003、赋史述略、高光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
AA0-004、辞赋流变史、李曰刚、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6
AA0-005、辞赋学纲要、陈去病、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1、原出版於1927年
AA0-006、赋学、张正体、张婷婷、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2
AA0-007、赋选注、傅隶朴、台北:正中书局、1977.8
AA0-008、中国的辞赋家、蔡义忠、台北:汉威出版社、1988.1
AA0-009、中国辞赋与韩国歌辞之比较研究、金星洙、文化大学中文硕士论文、1985、王熙元教授指导
二、先秦
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备注
AA1-001、先秦辞赋原论、姜书阁、齐鲁书社、1983.9
AA1-002、屈荀辞赋论稿、李金锡、渖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12
三、两汉
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备注
AA2-001、汉赋研究、李善*、台北:撰者、1967
AA2-002、汉赋研究、张清钟、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1
AA2-003、汉赋研究、李兆兰、台北:书恒出版社、1980、尚无资料
AA2-004、汉赋研究、龚克昌、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5
AA2-005、汉赋研究、许建章、台北:崇德出版社、1985.4
AA2-006、汉代文赋之研究、林达琪、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4、尚无资料
AA2-007、汉赋之史的研究、陶秋英、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0.2、原由上海中华书局1939年初版
AA2-008、汉赋通义、姜书、齐鲁书社、1989.10
AA2-009、汉赋通论、万光治、巴蜀书社、1989.12
AA2-010、楚辞到汉赋的衍变、张书文、台北:正中书局、1983.4
AA2-011、汉赋体裁与理论之研究、朴现圭、台师大国文硕士论文、1983、方祖燊教授指导
AA2-012、汉赋源流与价值之商榷、简宗梧、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12
AA2-013、论汉赋之写物言志传统、曹淑娟、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8、台师大国文硕士论文(1982)、叶庆炳教授指导
AA2-014、汉赋:唯美文学之潮、刘斯翰、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4
AA2-015、司马相如、扬雄及其赋之研究、简宗梧、政大中文所博士论文、1976、高明、卢元骏教授指导
AA2-016、王褒及其赋之研究、白承锡、东海大学中文硕士论文、1983、简宗梧教授指导
AA2-017、张衡生平及其赋之研究、廖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