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本水

于本水

中文名 于本水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莫斯科航空学院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1934年5月1日,于本水出生于 吉林省长春市 九台区。

  • 于本水于本水(6)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9月—1955年9月,在 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1955年9月—1960年9月,前往 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 飞行器设计。
  • [1]
    1960年9月—1962年5月,任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二部工程副组长。
    1962年5月—1965年5月,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二部工程组组长。
    1965年5月—1970年1月,任七机部二院二部室副主任。1970年1月—1979年11月,任七机部二院二十六所研究室主任。
    1980年1月—1994年1月,任航天部二院二部研究室主任。
    1994年1月,任 中国航天二院二部集团科技委常委。2001年当选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3]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于本水参加中国第一代防空导弹生产和研制,在解决拦截高空高速机动目标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于本水主持和参加攻破中国第二代防空导弹快速反应拦截超低空目标等关键技术,主持研制成功中国首型具有拦截掠海目标能力的舰空导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担任中国首型具有反精确制导武器能力的野战防空导弹总设计师,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防空反导导弹优化设计和弹族化智能化导弹等前沿课题研究。[2]

  • 科技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1978年 XX近快战法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8年 XX飞行试验与控制系统模型 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XX导弹武器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4年 XX导弹武器系统 国家航天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 XX导弹研制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 XX舰空导弹武器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
  • 学术著作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于本水主要著译作有《防空导弹总体设计》《近程舰空导弹设计与试验》《系统工程与无人驾驶飞行器设计》等。[2]

人才培养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1978年 XX近快战法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8年 XX飞行试验与控制系统模型 航空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XX导弹武器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4年 XX导弹武器系统 国家航天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 XX导弹研制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 XX舰空导弹武器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

荣誉表彰

  • 教育理念

于本水认为,中国国内学生的培养过于注重理论建设,学生毕业后,还得企业现学现教,企业追求利益的迅速产出,所以不愿意用,学校既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存在问题,即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了教育与市场对接不上,所以必须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两手抓。[5]

  • 讲座报告

2013年6月19日,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层多功能厅于本水院士作了主题为《反弹道导弹技术》的报告。

2016年9月29日,在通化市广电剧院于本水院士作了主题为“航天与防空导弹技术”的专题讲座。

社会任职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于本水四次荣立一等功,曾荣获中国航天系统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知名专家等称号。[2]

人物评价

于本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北京航空学会飞行器系统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无人飞行器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力学与飞行试验委员会委员、无人飞行器学会高级顾问、中国无人飞行器学会理事等职务。[6]

词条图册

于本水是中国航天荣誉奖获得者,他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潜心钻研,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突出成就,虽然已至耄耋之年,仍心系航天事业,充分发挥“核心智囊”作用,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7](《光明日报》评)

于本水担任中国首型具有反精确制导武器能力的野战防空导弹总设计师,为其研制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2](中国院士馆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