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

辽源

中文名 辽源市
车牌代码 吉D
外文名 LiaoyuanCity
别名 东北小上海
地理位置 吉林省中南部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性气候
方言 东北官话
邮政编码 136200
人均生产总值 37171元(2020年)
地理坐标 东经124°51′22″~125°49′52″、北纬42°17′40″~43°13′40″
政府驻地 龙山区
地区生产总值 429.90亿元(2020年)
市长 程宇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先秦时期

从辽源市区水源地遗址发现的“人”字形刻纹陶片上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氏族公社时期,辽源人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据《盛京旧志沿革》记载:周代前在辽源市地域就有濊貊、肃慎族劳作生息。

汉晋时期

汉至南北朝属玄菟郡,西汉以后夫余国据此地。346年于辽源龙首山山城建渤海国夫余府,即夫余西徙近燕的后期王城。晋朝为高句丽地。后魏为勿吉地。

隋唐时期

隋朝高句丽仍据此地,中原王朝在高句丽范围之内设立郡县。

唐朝初年属河北道安东都护府的南苏州,唐朝渤海国时,东丰县属长岭府,东辽县属夫余府。

宋辽时期

926年辽于此地建黄龙府,到975年,历49年。由于黄龙府卫将燕颇反辽,黄龙府被废。

辽灭渤海国后,辽源地区属东京道长岭府,设在梅河口市山城镇(亦说属乙典郡)。金代属咸平路。元朝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咸平府斡磐千户所,后为辽东宣慰司辖境。

明代时期

明朝先设定辽都卫,后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后设奴尔干都司,东辽、东丰两县属三万卫管辖,后属塔鲁木卫、司吉河卫境。

1437年(明正统二年),设辽东边墙,辽源位于边墙之外。

清代时期

清朝以前,生活在辽源境内的民族主要是满族。东部属于海西女真哈达部,西部是叶赫部。

1619年(明万历辽源人文历史辽源人文历史(4)四十七年),努尔哈赤灭叶赫部后,将今辽源市全境划为大围场的一部分。

1661~1722年(清康熙年间),辽源地域正式划为盛京围场,专为皇室狩猎用地。当时各围场名称都是以地形地物的特征或某些动物活动的区域特点来命名;还有些围场在明末清初就有地名,后来把这些地名做了围场名。

1878年(清光绪四年),盛京将军曾祺向清廷奏请西流水围场和东流水围场开禁。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围场弛禁招垦。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盛京围场总管高万梅主持勘放西流水四十五围地。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冬,清政府于扎拉芬阿林围之大疙瘩(即龙首山)西侧设东路保甲分局,办理民事政务,为辽源境内建制之始。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经奉天军督奏请,在今辽源境内西部、东部各建置一县,西部称西安县,东部称东平县,隶属奉天省海龙府。西安县城原拟建在老虎嘴子,后改在大疙瘩西侧(今龙首山)设置。大疙瘩在围内层峦叠嶂,绣壤相错;有山谷之险,足以控制四方;又通途畅行,居民已聚。因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军督曾祺、咨商荒务大臣廷杰,改勘城基于大疙瘩山,西至半截河,南至东辽河,北至半截河,方圆l里,面积541亩。将全县9个半围划为4保16社。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修筑西安城垣,由商民捐资修筑4座城门,名曰东吉、西宁、南康、北寿,挖护城河1390米。县城内设东吉、西宁、南康、北寿4保。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设立奉天省,西安县隶属奉天省。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西安县隶属辽宁省。

民国时期

1912年,成立西安县、东平县行政公署,隶属辽宁省管辖。

1914年,废除海龙府。6月,辽宁省改为奉天省,西安县、东平县归奉天省辽沈道管辖,同年3月东平县改名东丰县。

1920年,西安县、东丰县归奉天省直属。

1926年,西安县、东丰县由三等县升为二等县。由于土地大量开发,人口再次大增,成为奉天省闻名的农业集散地。随之,县城各种店铺门房相继建立。

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实行省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西安县、东丰县直属辽宁省管辖。

东北沦陷时期,西安县、东丰县先属伪奉天省,后属伪四平省。

1945年8月31日,拟将西安县更名北丰县,但未被推行,仍称西安县。1945年11月至1 946年1月属辽北省第三专署。1946年2月属辽北省二专署,5月属中共辽宁省分委二专署。

解放后

1947年西安县、东丰县获得解放。1948年7月,划归辽北省第三专署。

1948年10月1日,划西安县城区及矿区,成立西安市,属辽北省。这是市、县首次分设。1949年5月隶属辽东省。同年7月西安市改为省直辖市。西安县政府机关仍设在西安市区内。

1952年4月3日,西安市因与陕西省西安市同名而不易区分,又境内为东辽河发源地而更名为辽源市。辽源市仍为省直辖市。

1956年8月1日,取东辽河名,将西安县更名为东辽县。同年改由吉林省怀德专区管辖。

1958年东辽县、东丰县划入四平专区代管。

1959年3月23日,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辽源市。

1962年5月28日,恢复东辽县建制。

1969年5月14日,撤销东辽县,其行政区域仍划归辽源市管辖。

1976年1月22日,恢复东辽县建制。

1980年1月29日,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行政区域划入辽源市。

1983年8月30日,辽源市升为地级市,城区设龙山、西安两区,同时恢复东辽县建制(东辽县第四次与辽源市分设),东辽县、东丰县划归辽源市管辖。

1987年1月7日,东辽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辽源市迁至白泉镇。

区划沿革

1988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13个镇,29个乡,共56个乡级政区。

1998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13个镇、32个乡,共59个乡级政区。

2002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25个镇、20个乡,共59个乡级政区。

2004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22个镇、15个乡,共51个乡级政区。

2005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22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共44个乡级政区。

2009年,辖4个县区;14个街道、2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共44个乡级政区。

2011年11月,撤销西安区6个街道,设立12个社区。共辖4个县区,8个街道、12个社区、2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共50个乡级政区。

2012年6月,撤销龙山区8个街道,设立18个社区。共辖4个县区,30个社区、2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共60个乡级政区。[13]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辽源辽源(3)截至2021年,辽源市下辖2个区、2个县。[14]

区划详情

2个县:东丰县、东辽县。

2个区:龙山区、西安区。[14]

辽源市行政区划一览表(截至2005年12月31日)
区划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行政代码 下辖区域
龙山区 257 220402 南康街道、北寿街道、东吉街道、西宁街道、站前街道、新兴街道、福镇街道、向阳街道、寿山镇、工农乡
西安区 172 220403 仙城街道、太安街道、东山街道、安家街道、先锋街道、富国街道、灯塔乡
东丰县 2522 220421 东丰镇、大阳镇、横道河镇、那丹伯镇、猴石镇、杨木林镇、小四平镇、黄河镇、拉拉河镇、沙河镇、南屯基镇、大兴镇、三合满族朝鲜族乡、二龙山乡
东辽县 2174 220422 白泉镇、渭津镇、安石镇、辽河源镇、泉太镇、建安镇、安恕镇、平岗镇、云顶镇、凌云乡、甲山乡、足民乡、金州乡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总面积5125平方千米。

自然环境

辽源市行政区划一览表(截至2005年12月31日)
区划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行政代码 下辖区域
龙山区 257 220402 南康街道、北寿街道、东吉街道、西宁街道、站前街道、新兴街道、福镇街道、向阳街道、寿山镇、工农乡
西安区 172 220403 仙城街道、太安街道、东山街道、安家街道、先锋街道、富国街道、灯塔乡
东丰县 2522 220421 东丰镇、大阳镇、横道河镇、那丹伯镇、猴石镇、杨木林镇、小四平镇、黄河镇、拉拉河镇、沙河镇、南屯基镇、大兴镇、三合满族朝鲜族乡、二龙山乡
东辽县 2174 220422 白泉镇、渭津镇、安石镇、辽河源镇、泉太镇、建安镇、安恕镇、平岗镇、云顶镇、凌云乡、甲山乡、足民乡、金州乡

地理境域

地形地貌

辽源辽源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24°51′22″—125°49′52″,北纬42°17′40″—43°13′40″。辽源市幅员面积为5139平方公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2.8%。南北最长104公里,东西最宽82.8公里。地理概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最东从东丰县的沙河沿上游中心线至东丰县永合乡的沙河沿、叶家崴子、后半拉山与梅河口市分界;最西端位于东辽县的泉太镇老营村的老营甸子,沿东辽河西南与辽宁省西丰县相邻;最南端在东丰县和平镇的马家沟、泉眼沟、伍家沟、冷家堡与辽宁省清原县接壤;最北端在东丰县的西大岗岭、郎头山脊、二道河口至伊通河上游中心线与伊通县相连。辽源市的幅员面积为5140.4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8%。其中市区(包括郊区)幅员432.37平方公里,东辽县幅员2184.4平方公里,东丰县幅员2523.68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辽源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向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以丘陵为主,间有少量低山,属低山丘陵区。境内群山环绕,丘陵起伏,沟川河谷纵横交错,使地面切割破碎,形成山、丘、台、谷交错分布。辽源市海拔高度一般在250米~900米之间,最高处在东丰县庆岭南山(海拔914米),最低处在东辽县双城村一带(海拔230米),相对高差为684米。长白山的分支哈达岭余脉由东北经辽源市中部斜向西南延伸,形成了一道较高的丘陵山脊,由此一线向西北、东南两侧逐渐倾斜,构成了辽源市西南部最高(海拔600米以上),东北部较高(海拔500~600米),中部一线略低(海拔400~500米),西北部最低(海拔350~400米)的“双马鞍型”地势。按形态,辽源市的地形基本上可以分为低山、丘陵台地、河谷平原三个类型区。其中丘陵台地分布最广,主要位于西部和北部,占全市幅员面积的60~70%,海拔一般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50米。丘顶浑圆,坡度较缓,走向散乱,丘面切割破碎,其坡麓下多为梁状台地,冲沟密集,多呈“鸡爪岗”的形态。低山多见于辖区的南部和东北部的少量地区,一般海拔在500~900米,相对高度为300~400米。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岩性较为复杂,多为花岗岩,亦有砂岩。山顶一般为漫圆型,坡度较陡,地形切割比较破碎。区内平原较少,多为河谷平原,主要分布于梅河和东辽河流域。受低山丘陵影响,平原时宽时窄沿河分布,呈分枝状。海拔在250~350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50米。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其母质多为近代冲积物和黄土堆积物。

水文特征

辽源市风光辽源市风光(14)辽源市属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15]3~5月为春季,寒暖交替,天气变化较大,干燥多风;6~8月为夏季,湿热多雨;9~10月为秋季,温凉短暂;11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严寒漫长。辽源市的常年平均气温为5.4℃,平均无霜期为140天。2015年光照时数为2507小时,2015年降水日数为1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666.5毫米。

自然资源

辽源市跨辽河、松花江两个流域三个水系。东辽县及城区属东辽河水系。东丰县属辉发河和饮马河水系。境内有东辽河、莲河、梅河、伊通河及若干支流。其中,东辽河是辽河左侧一大支流,发源于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萨哈岭西侧的安福村,自东向西流经辽源市区、东辽县、伊通县、公主岭市、梨树县、双辽县及辽宁省的西丰、昌图县,在辽宁省的福德店附近与西辽河汇流入辽河。境内流域面积261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0.9%。该河是辽源市区城市供水、东辽县农业用水的主要河流。莲河是辽源市另外一条较大的河流,发源于东丰县杨木林镇老爷岭,是东丰县境内最长的河流。境内河长45公里,流域面积1048平方公里。流经东丰县10多个乡镇后,在梅河口市莲河村汇入辉发河。梅河是东丰县境内中部的一条河流,发源于东丰县小四平乡,于梅河口市区汇入辉发河。境内河长48公里,流域面积416平方公里。伊通河是饮马河支流,境内河长18.2公里,流域面积151平方公里。全市河流密布,河长在3-10公里的有257条,全长1543.6公里。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以56条,全长888.4公里。其中主要河流有23条,西部12条,东部11条。这些河流的特点是坡降陡,河床浅,多弯曲,地表径流快,汇流时间短,河道多沙滩,河床不固定。

矿产资源

水利资源

辽源市现已成为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截至2015年底辽源市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33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6种,矿产地155处。查明资源储量并已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12种、矿产地96处,主要为煤、铁、铜(伴生矿)、铅、锌、金、银(伴生矿)、泥炭、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硅灰石、陶瓷土、伊利石等。此外,开采的矿产资源还有建筑用玄武岩、建筑用安山岩、建筑用花岗岩、脉石英、砖瓦用粘土、饰面用花岗岩、矿泉水等。全市矿产资源表现为矿产资源种类少,已发现矿种仅占全省发现矿种数的24%;金属矿产资源查明资源储量少,且分布不均;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小,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客观上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不可能很大。查明的矿产中,中到大型矿床资源储量只占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18%,除煤、水泥用石灰岩、伊利石有一定规模外,其它均为小型矿床或矿点,且质量不稳定,开发规模较小。

林业资源

辽源城建规划图辽源城建规划图(21)

2009年辽源市水资源总量为7. 64亿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多0.01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8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06亿立方米。重复计算水量为1.47亿立方米。受季风和地形影响,辽源市水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是南部、西南部偏多,北部偏少,整个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地表径流集中在6-9月份,占2015年径流量的70-80%,7、8月份为丰水期,1、2月份为枯水期,年际变化很大。地下水资源几乎全部是浅层地下水,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所以,受降水影响。地下水位是一峰一谷的变化形态。1-6月份降水较少,地下水位下降,最低水位出现在3-6月份,7月中旬进入雨季,地下水位开始上涨,最高水位出现在7-10月份,10月份以后,地下水位又开始下降。

辽源市现有中型国管水库八座,即杨木水库、聚龙潭水库、金满水库、椅山水库、八一水库、三良水库、龙头水库、仁合水库。其中杨木水库正在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待全面竣工后经省、国家有关部门验收后可增型为大型水库。辽源市现有小一型水库有33 座,小二型水库有102座。

耕地资源

辽源市有林地中,用材林面积在五大林种中占比相当大,其他四大林种占有林地面积的近四成。辽源市林业用地面积为176758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60180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1317.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1.74%,林木绿化率为32.08%。截至2007年,辽源市人工林面积为113,577公顷,人工林蓄积为8,586,409立方米,分别占辽源市有林地面积的70.02%和蓄积的74.01%;天然林面积为48,637公顷,天然林蓄积为3,014,612立方米,分别占辽源市有林地面积的29.98%和蓄积的25.99%。

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为160019公顷。其中,用材林105786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66.11%,防护林48315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0.19%,经济林550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44%,特种用途林338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0.21%,薪炭林80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0.05%。人工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黑松为主,其次为杨树、红松、云杉和各类果树等。天然林以柞树为主,其次是胡桃楸、椴树、榆树、色木、水曲柳、黄菠萝等。落叶松54127公顷、柞树28987公顷、樟子松23858公顷、黑松7653公顷、红松2035公顷、杨树2963公顷、椴树92公顷、胡桃楸720公顷、云杉338公顷、其它树木39246公顷,分别占有林地面积160019公顷的33.83%、18.11%、14.91%、4.78%、1.27%、1.85%、0.06%、0.45%、0.21%、24.53%。全市林地总面积179866公顷,其中国有林林地75014公顷,集体林地104852公顷;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41.71%、58.29%。全市林地中商品林地面积121635公顷,公益林地面积57619公顷,其他林地面积为612公顷;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67.63%、32.03%、0.34%。

人口

辽源市农作物总耕地面积292.8万亩,山坡地、低洼地、平地各占总耕地面积的1/3,其中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61.4万亩,占农作物总耕地面积的89.3%。其中:玉米面积200.6万亩,水稻面积37.6万亩,大豆面积15.3万亩,薯类、杂粮面积7.9万亩。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31.4万亩。

政治

201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172370人,比上年末减少7107人。市区人口为450610人,比上年末减少4215人。按户口所在地划分,全市城镇人口为589894人,乡村人口为582476人。全年出生人口6832人,出生率为5.81‰;死亡人口7133人,死亡率为6.07‰。自然增长率为-0.26‰。人口性别比为102.7(女性为100)。[16]

党委领导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沈德生[12]
市委副书记 程宇[17][18]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沈德生[12]
市委副书记 程宇[17][18]

经济

职务  姓名 
市长 程宇
副市长 王龙、李鹏飞、吕明、司马江翃、初冬[19][20]
秘书长 王保宇

(以上内容来源于:[21][22][23][24][21][25][10][26][27][28]

综合

职务  姓名 
市长 程宇
副市长 王龙、李鹏飞、吕明、司马江翃、初冬[19][20]
秘书长 王保宇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主任 李兆宇[19]
副主任 张凤林、汤艳、邵志刚、杜立智、郑力忠
秘书长 肖向前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杨光[11]
副主席 张恒军、王淑梅(女)、兰刚、李东阳(女)、施玉林、张照生、贾宝霞(女)
秘书长 付强

第二产业

职务 姓名
主任 李兆宇[19]
副主任 张凤林、汤艳、邵志刚、杜立智、郑力忠
秘书长 肖向前

第三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杨光[11]
副主席 张恒军、王淑梅(女)、兰刚、李东阳(女)、施玉林、张照生、贾宝霞(女)
秘书长 付强

交通

公路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9.84亿元,增长3.1%;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20.99亿元,增长8.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59.07亿元,增长1.4%。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68.8%和22.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2.6和0.8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171元。

202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1(以上年价格为100,下同),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2.1%。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5升3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6.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4.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4.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3%,居住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价格下降1.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1%。

铁路

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业增加值19.90亿元;林业增加值1.23亿元;牧业增加值28.44亿元;渔业增加值0.27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0.83亿元。

2020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3.1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2.62万公顷,增长0.9%。粮食总产量151.31万吨,比上年减产8.76万吨,下降5.5%。其中,玉米产量133.90万吨,下降7.2%;水稻产量14.45万吨,增长6.4%。

2020年全市肉类总产量8.66万吨,增长11.2%;禽蛋类产量10.01万吨,增长11.3%;生猪存栏20.23万头,增长7.5%;生猪出栏41.25万头,下降4.4%;奶类产量0.36万吨,增长5.9%;水产品产量0.30万吨,下降3.2%;水产品养殖面积3648公顷,与上年持平。

2020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6.5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4%;农用拖拉机4.94万台,下降3.7%;谷物联合收割机0.35万台,增长9.4%。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7.07万吨,下降6.1%。

2020年全市实现更新造林面积403公顷,比上年下降54.7%;木材采伐量8.0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3%。

社会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6.5%。分“2115555”七大产业看,“钢铁+冶金建材”产值增长142.9%,“矿山机械+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6.1%,“轨道列车型材+高精铝”产值增长3.3%,“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产值下降7.4%,“袜业+纺织”产值下降7.7%,“梅花鹿+医药健康”产值下降9.3%,“蛋品+农产品加工”产值下降12.0%。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8.2%,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4.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0.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9.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3%。

2020年全市完成全社会用电量33.2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6%。其中,完成工业用电量23.16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0.46亿千瓦时,增长27.5%;第二产业用电量23.34亿千瓦时,下降5.7%;第三产业用电量3.99亿千瓦时,增长0.0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49亿千瓦时,增长8.3%。

2020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科学技术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5%。从产业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7%。

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1.1%。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下降15.4%,其中新开工面积下降34.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8%。全年累计资金到位额增长20.6%。

国内贸易

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25亿元,比上年下降13.7%。按区域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11亿元,比上年下降20.6%;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亿元,比上年增长46.1%。按规模分,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6亿元,比上年下降16.1%;限额以下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19亿元,比上年下降15.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20.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对外经济

2020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92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实现出口总值15.92亿元,增长4.9%;实现进口总值3.00亿元,增长0.3%。

旅游

2020年来辽源市旅游人数268.20万人,比上年下降31.62%。旅游收入38.75亿元,比上年下降41.9%。

金融和保险业

2020年全市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0.70亿元,比上年下降4.7%。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7.03亿元,比上年下降2.4%。地方级财政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5.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从征收部门看,税务部门完成25.04亿元,下降3.8%;财政部门完成5.66亿元,下降8.2%。

2020年全年完成财政支出137.9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住房保障支出5.09亿元,增长3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83亿元,增长24.2%;卫生健康支出11.79亿元,增长1.5%;教育支出17.07亿元,下降1.5%。上述重点支出共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总支出的52.0%。

202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住户存款60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非金融企业存款3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各项贷款余额461.41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住户贷款120.56亿元,比上年增长6.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40.85亿元,比上年增长4.9%。

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市级保险经营主体20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0家,寿险公司10家。实现保费收入2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5.19亿元,增长2.9%;寿险保费收入17.36亿元,增长2.3%。累计赔款和给付金额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财险赔款2.9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寿险给付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教育事业

辽源区位条件较好,交通十分便捷。国道303线、四梅铁路贯穿全境,辽西铁路、伊辽高速、营梅高速、吉草高速、辽西高速、辽长铁路已经建成,伊开高速二期、集双高速辽源段开工,辽源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四松电气化铁路加速推进。

202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5182.5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2.644公里,一级公路193.16公里,二级公路496.376公里,三级公路77.977公里,四级公路4172.412公里。2020年新建公路84.707公里。

2020年全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319万吨,比上年增长3.0%,货物周转量447526万吨/公里,增长3.0%;公路旅客运输量425万人,下降46.4%,旅客周转量34425万人/公里,下降47.4%。

截至2020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6.40万辆,比上年增长7.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5.24万辆,比上年增长7.55%。私人轿车保有量10.10万辆,比上年增长7.6%。

截至2020年末市区内共有公交车350.2标台,万人拥有7.93标台;出租车1312台,万人拥有29.7台。

文化事业

辽源公路建设规模和速度位居吉林省前列,也是吉林省历史上第二个拥有高等级正规外环公路的城市。辽源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高速公路建设先进市”。

辽长高速 营东高速 集双高速 伊开高速辽源三环路绕城段(筹建)
辽开高速公路 沈吉高速 双辽至松江河高速辽源段(筹建)

医疗卫生

辽长高速 营东高速 集双高速 伊开高速辽源三环路绕城段(筹建)
辽开高速公路 沈吉高速 双辽至松江河高速辽源段(筹建)

体育事业

辽源站原名西安站,始建于1927年7月,同年12月28日开始运营,归奉海铁路公司所管,后归奉天铁路局管辖。2003年5月8日辽源站站舍和站前广场重新改造。为沈阳铁路局管辖的二等站。位于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西宁大路1708号,有四梅铁路,辽开铁路,长辽铁路。四松高铁,辽长电气化改造等项目筹建中。

邮电通信

人民生活

2020年全市共有40个项目列入2020年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到位资金1045.38万元。全市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全市共有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众创空间11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3个,省级中试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5个,市级科技创新中心32个。

202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558件,同比增长9.0%。全市专利授权量398件,年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300件,同比增长92.3%。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0件,同比增长21.4%。争取省级专利资金补贴项目17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院校337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院校9所,招生1316人,在校生3149人,毕业生1025人;普通高中8所,在校生19514人,毕业生6660人;初中53所,在校生23875人,毕业生9405人;小学76所,在校生45194人,毕业生6952人;幼儿园188个,幼儿19167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166人,毕业生32人。全市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入学率95.3%,学龄儿童入学率91.0%。

资源环境

2020年全市共有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8个;共有广播电视台3座,广播覆盖率99.0%,电视覆盖率99.5%。

安全生产

截至2020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051个。其中,医院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9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其他卫生机构6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8515人,其中执业医师2939人,比上年增长6.6%;执业(助理)医师3312人,比上年增长5.8%;注册护士人数3872人,比上年增长10.3%。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8097张,比上年增长2.2%。万元以上医疗设备7888台,比上年增长19.2%;全年医疗总收入24.60亿元,比上年增长40.7%。总支出22.61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全年诊疗人次321.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2.0%。

旅游事业

2020年全市在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中共获得奖牌152枚。其中,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3枚、银牌3枚、铜牌3枚;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49枚、银牌33枚、铜牌51枚。

旅游

2020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6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全年发送信函4.97万件。全市固定电话15.55万部,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130.28万部,比上年增长2.6%。

旅游线路

2020年全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91元,比上年增长3.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2元,比上年增长7.5%。

旅游景点

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5个,收养2343人。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个,收养421人;注册登记民办养老机构31个,收养1922人。全市共有公办儿童福利机构1个,收养27人。

2020年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37806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47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8004人,支出农村低保资金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3%。

截至2020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78万人,比上年增长25.2%,其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11万人,比上年增长22.2%;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7万人,比上年增长69.5%。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47万人,比上年下降18.9%。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92万人,比上年下降4.4%;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7.76万人,与上年持平。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27万人,比上年增长31.9%。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0.07万人,比上年下降17.86%。

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89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60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09人。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129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4%。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1.68万人。

著名人物

2020年市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浓度年均值为54微克/立方米、39微克/立方米和1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9天。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国家Ⅲ类水体标准。

荣誉

202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881起,死亡96人。其中,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6人;道路交通事故621起,死亡90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92起,死亡14人,非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529起,死亡76人);火灾事故254起,无人员伤亡;未发生铁路交通事故。[29]

词条图册

福地辽源福地辽源

辽源旅游,有以龙首山、辽河源、鴜鹭湖等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有以道教文化、矿山文化、田园文化等为代表的东辽河文化,有以皇家鹿苑、盛京围场等为代表的满韵清风,有以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琵琶之乡等为代表的特色城市名片。同时,辽源地处吉辽两省结合部,长春一小时、沈阳两小时经济生活圈,这些丰富的资源、区位优势和具有旺盛消费能力的较大城市客源市场,为辽源市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空间。

截至2010年,辽源市有大小旅游景(区)点28处。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辽源加快全面转型,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拓展观光旅游,突出发展休闲旅游,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全面升级,建设新兴生态休闲城市。

发展目标

旅游业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预计到2020年末,接待游客达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7%左右,旅游总收入达10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约占辽源市GDP比重8%左右,旅游业成为辽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产业布局

整体推进观光旅游发展,健全旅游业态,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寒葱顶映像寒葱顶映像(14)复合旅游发展,建设集大花园、大菜园、大果园、大家园、大乐园为一体的新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在规划布局上,重点打造四个板块

城市时尚旅游板块。把城市作为旅游产品,强化时尚创意设计,提升城市休闲公园、特色餐饮、主题广场、夜市夜游等旅游功能,开发中高端旅游产品,优化信息、交通、金融等旅游服务,把该市建设成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

生态乡村旅游板块。丰富森林氧吧、田园风光、健康食品、家庭农场、绿色果蔬种植采摘等休闲旅游产品,提升现代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的体验品质。

文化风情旅游板块。重点打造传统文化祈福之旅、中华国乐研学之旅、田园艺术探访之旅、满族皇家围猎之旅、民间艺术体验之旅、矿山文化追忆之旅和红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工业旅游板块。依托高精铝加工、装备制造、纺织袜业、生物制药、新材料和新能源、智慧城市等优势产业资源,着力发展以房车、户外用品等休闲产业为主的休闲制造业和工业旅游项目。加大工业旅游产品研发力度,建设名牌产品工厂店、直销店,创新工业旅游产品。

在产业发展上,着力构建四个体系

大力开发观光农业、乡村游、农家乐等生态休闲体系。

科学开发拓展训练、冰雪运动、健康体检、医药保健、温泉养生、养老度假等康体养生体系。

合理开发文化研学、文化体验、文化演艺、文化创意等文化休闲体系。适度开发围场狩猎、高尔夫运动、低空飞行、马术体验等运动休闲体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