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254平方千米 人口:103199人 代码:421023200
红城乡辖5个居委会、72个村委会:火把、观音、太马、刘铺、、鄢铺、火把、杨新、太平、罗家港、同福、鲍家门、郭河、新台、黄驹、和平、潭口、金平、鸡鸣、白家湾、联湖、胜利、观音、游家岭、八屋塔、杨潭、六台、夏王、木桥、姜吴、何赵、横丰岭、哀吴、新港、何王、板桥、窑圻垴、裴铺、毛老渊、邹铺、长江、迎春、洪水桥、石桥、湛港、、清河、沙岭头、李家、朝阳、鄢铺、姜老湾、先锋、黄滩、刘铺、荷花、杨垸、姜铺、古江、三房、邓王、薛李、王湖、同劳、高吴、四合、炉火、流水、新添、周庵、潘王、龙套、太马、下湾、齐心、曾庙、赵夏、杨铺、农科。乡政府驻火把堤。
1958年设红城公社。1975年析红城公社为红城、观音、郑大公社,1984年合为红城区,1987年析红城区置红城乡。
红城乡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000万元,财政收入2300万元,全年粮食总产63000吨,棉花总产300吨,油料总产4300吨,蔬菜总产2000吨,速生丰产林3万亩。红城乡是全国商品粮、商品鱼、麻类、优质棉和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电力充足,通讯发达。红城乡与监利县城区电网连通,并单独拥有一座11万伏变电站,通讯网络覆盖红城乡每个角落。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随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使红城成为连接南北大动脉的核心,荆岳长江公路大桥的开工建设,使长江“天堑变通途”即将成为现实,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红城工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红城乡是全国商品粮、商品鱼、麻类、优质棉和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农业总人口105204人,耕地面积114062亩,其中水田90482亩,白田23580亩,2005年,红城乡实现农业总产值300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1元,全年粮食总产63000吨,棉花总产300吨,油料总产4300吨,蔬菜总产2000吨,速生丰产林3万亩。
红城乡工业基础雄厚,“三大产业群”初具规模。2005年红城乡共完成工业产值24000万元,招商引资1300万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在过去几年的努力下,红城乡形成了三大产业群,即以“天羽、福海、红尔立”为主的纺织产业群、以“彩砂厂、水泥制品厂、砖瓦厂”为主的建筑产业群和以“越盛、宏发水产、观音精米厂”为主的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产业群。三大产业群的进一步壮大,为红城乡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红城乡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3960万元,利税1980万元,工业税收115万元。拥有三大支柱产业,即以天羽、福海、红尔立为主的纺织产业群,以彩砂厂、水泥制品厂、西洲砖瓦厂为主的建筑产业群,以越盛、宏发水产、观音精米为主的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产业群,同时,对水泥制品厂、综合三厂、农具厂、柳编厂、塑料厂等5家企业改制,年创税收30万元,变包袱为财富。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红城工业园——北环工业园正式启动,工业园占地近1000亩,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启动中,正与台湾宏邦鞋业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兴办台商工业园意向书”,明年正式启动。
随着城区北移工程的启动,2006年是红城乡城市建设大开发最火热的一年。一年来,共完成翔宇教育集团的落户、县体育馆的征地、县客货运站的建设、县四大家及县武装部的搬迁以及江城北路、北环路、荆南大道和红城大道的开工建设等多项工程,以杨铺、赵夏、曾庙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新城区已基本形成。
2006年是红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一年来,红城乡修建村级水泥公路3条,全长22公里,耗资260万元,疏挖大小沟渠近30条,修建自来水厂5座,总造价达200万元,村村通有线电视村达60个,基本实现县委“六改五通”的总体要求。
一是计划生育综合评估居全县前6名;二是社会治安良好,2005年被评为全省“平安乡镇”;三是文教卫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红城乡共有公办中学3所、公办小学34所,入学率达9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加人数达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90%,基本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
1、自然气候适宜。红城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3℃,一月份最低气温——10.5℃,七月份最高气温38.3℃,日照时数为2004小时,全年≥10℃的活动积温5171℃,年降水量1266mm,无霜期295天,自然气候温暖,雨水充沛。
2、土壤结构合理。红城乡属古云梦泽冲积平原地区,土壤结构为淤泥质粘土,有机质含量1.33——1.61%,含氮58——102ppm,含磷0.255——2.3ppm,含钾64——76ppm,pH值7.6,耕作层深22.36cm,地势低平,土地肥沃。
3、水资源丰富。红城乡地处长江岸边,属西门渊灌区、半路堤排区,灌溉水源以公路河为主,老西流河为调蓄河塘水面,水资源十分丰富。
4、投资环境好,引资条件优厚。为实施“工业兴乡”的战略决策,乡党委、乡政府投巨资兴建“红城工业园”,即“北环工业园”,工业园规划占地1000亩,建设分两期,首期500亩。首期工程已经开工,进展顺利,“三通一平”工程已经全部到位。凡在红城乡投资办厂的企业,除享受国家制定的一切优惠政策外,在土地征用、各项收费上给予最大的优惠,同时各职能管理部门尽可能提供最优良的服务。
红城乡监利县红城乡在召开的计划生育千人大会上作出决定:对14名考核不称职的计生专干予以改聘,2名计生专干分别因乱收费和计生统计不实被除名。这是该乡在加强村级计生专干职业化管理,严格落实计生责任制方面采取的又一行动。
2008年3月,他们对72个村计生专干进行为期两天的业务培训,特地从县计生局请来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对今年聘请的14名村计生转根给予了个别辅导,使广大计生专干的业务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该乡加强服务站建设,除省拨给的仪器外,还添置了一些小型医疗器械。入春至今,组织乡服务站技术人员对红城乡6千多名重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一次普查、普访、普治。服务站技术人员还注重为育龄妇女宣讲生殖健康知识,深受群众好评。他们规范优质服务,设计了一本已婚育龄夫妇优质服务手册,发到每个已婚育龄妇女手中,她们可凭手册到服务站进行“三查”,享受免费服务。
为有效地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他们专门设计了红城乡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管理对象登记表,通过逐村、逐单位、逐街道排查,分类建档建卡,并落实“三包一”跟踪管理,对已孕对象建立了孕情跟踪档案,乡服务站将根据已孕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全程监测。以乡计生办的名义向外出对象发了1000多份公函,要求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返乡进行“三查”,落实节育措施。通过发函,有325个对象分别从全国各地返乡回家,在乡服务站进行了“三查”,其中5个对象在县服务站落实了节育措施,有217个对象寄回了有效证件。2008年正月红城乡组织7个专班,分别到广州、福建、海南等地落实外出对象“三查”127人,节育对象3人。红城乡“三查”率为97.88%,环扎率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