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波

何小波

中文名 何小波
主要成就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
民族 汉族
目录导航

何小波

哈尔滨东莱街派出所民警何小波的故事

2000年10月12日,东莱街派出所门前聚集了许多群众。他们在流泪,因为派出所的一个民警要调走了。群众舍不得他,因为他是东莱百姓的“儿子”。

2001年6月的一天,这位民警在处理案件时被当事人开枪打成重伤。在他的病床前,许多人含泪为他祈祷,因为他们佩服他的勇敢。

让这么多人为之动情落泪的,是南岗公安分局监察室主任何小波。

百姓信任的肩膀

1984年,何小波被分配到东莱街派出所当户籍民警。为了成为老东莱民警那样的“百家熟”,他一头扎进居民区,当起百姓的“儿子”。

天一街6号住着78岁的孤寡老人王淑兰。何小波从接片那天起,就从前任民警手中接过了照料老人的担子。每天下片前,他总是先到老人家里看一眼,柴米油盐缺啥少啥都由他来办。

何小波一直把辖区当成自己的家,“家”里的事他最熟悉。1986年,中央领导来所视察,随机抽取的户口都是何小波管内的。何小波的回答准确、流利,获得了中央领导的好评。

何小波意识到,民警不能只是“百家熟”,更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人民群众中去。居民侯秀兰的儿子下岗了,他跑前跑后帮其联系到工作;居民王鹏刚夫妻双双下岗,妻子又得了重病,何小波一边帮他联系工作,一边登门探望,还拿出200元钱说:“咬紧牙关,有困难找我。”

16年来,没有人能记清何小波到底帮了多少人,为多少个家庭送去了温暖。在他调离东莱街派出所时,辖区内群众的心情,就像一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离家一样。

堵住枪口的胸膛

“东莱精神”的核心是爱民为民。正是这种“东莱精神”,让何小波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惜生命去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1985年的一天深夜,东莱街一民宅地下室起火。何小波等民警赶到现场时,地下室内浓烟滚滚、火苗乱窜,如不赶快控制火势,后果将不堪设想。何小波将浸了水的棉被往头上一蒙,第一个冲了进去,并拉响了灭火弹。

火势被压下去了,外面的群众喊他们快出来,可他们一直坚持到消防车赶到,才从火线撤下来。

一次,群众举报,有人正在承德广场一家饭店内威胁更夫,身上可能携带枪支。何小波和两名民警立即换上便装赶到现常在同志们的配合下,何小波靠近歹徒。就在歹徒准备开枪的一刹那,他扑了上去,将这个盗窃枪支并实施抢劫的犯罪嫌疑人擒获,缴获一支子弹上膛的手枪。

何小波在担任治安民警期间,根据辖区内商业网点集中、农贸市场分散、居民棚户区多等实际情况,在治安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后编制了《东莱街派出所查处治安案件细则》、《派出所公开办事程序示意图》等治安管理图表。他在分管治安工作期间,东莱街派出所治安案件结案率达100%,治安案件无上访败诉;他分管户籍基础工作期间I出所的群防群治工作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刹住歪风的“黑脸”

2000年10月,市公安局党组派何小波出任南岗公安分局监察室主任。何小波决心通过自己的工作,严肃整顿民警队伍的纪律作风,为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作出贡献。

到任伊始,何小波迅速学习纪检监察方面的法规知识,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了《民警八小时之外行为规范》和《分局禁酒规定》等管理办法,使分局信访案件居高不下和违纪问题屡屡发生的局面有所扭转,2001年上半年民警违纪案件同比下降了30%。

在查处民警违法违纪案件中,何小波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001年2月,有群众举报,分局某科长为娱乐场所充当保护桑何小波带领纪检监察干部多次调查取证,反复找有关人员核实,经过一周的工作查明了真相:这名科长未参与娱乐场所经营。公正的调查结果,使这名科长放下了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必须要过情与法、钱与法、权与法三道关。

2001年5月的一天,何小波查处了一名民警收受贿赂及接受当事人吃请的违纪问题。在开展调查工作时,他找这名民警谈话,对其违纪问题进行教育,动员其主动讲清问题,而该民警却托各种关系找何小波说情。对此何小波毫不让步,最终对其作了严肃处理。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何小波深知惩治不是最有效的手段,更不是目的,只有用真情打动才能让违纪者迷途知返。上任8个多月来,他先后找到20多名有违纪问题的民警谈话,鼓励他们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自觉遵守纪律。

革新派出所两名民警因午休时间到饭店饮酒,违反了“禁酒令”,被监察室黄牌警告。事后,何小波以老大哥的身份语重心长地与二人交心,使两名民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此后不但没再违纪,并成了派出所的骨干。许多曾因违反纪律而与何小波打过交道的民警都诚恳地说:“何主任平时平易近人,但处理问题时一点情面也不讲。可他不是在整人,而是真心想帮助你。”

何小波刚到分局工作时已是久病缠身。他答应妻子工作局面打开了,就入院治疗。在岗位上,他只字不提自己的病情。许多民警见他忍着剧痛工作,面色也灰暗得像个“黑脸包公”,都很心疼。

一天上午,何小波到派出所进行警务纠察。下楼时,他的肝部剧痛,一屁股坐在了楼梯上。当医生用手术刀切开他的胆囊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里面已充满了结石,无法治疗,只得将其切除。手术后,医生感慨地说:“我从医多年,从未见过病这么重的人还能坚持工作。”手术7天后,何小波就在办公室里边点滴边工作了。

2001年6月,何小波在查处一起违法违纪案件中,当事人连开三枪全部打中他的头部。在抢救他的病房门前,民警们失声痛哭:小波,你不能离开我们。奇迹在何小波身上出现了。他以顽强的毅力打败了死神,并在逐步恢复健康。他要让“东莱精神”在新的岗位上继续闪光,他要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业绩,书写人民警察对党和人民的赤诚。王(王宣)本报记者贾大雷

一切为了人民满意

百姓对他们爱戴者的评价,总带有浓浓的感情色彩。在何小波调离东莱街派出所时,辖区群众像母亲送儿子离家一样难以割舍。这浓浓的亲情,正是人民给予一个党员干部的最高褒奖。

是东莱培养出了何小波。正是在东莱这面“全国公安战线的红旗”下,何小波才形成了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品格,稳健扎实、创新务实的工作作风;他才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始终如一地赢得百姓的爱戴。在何小波身上,我们看到了“东莱精神”在闪光。

东莱以“人民满意”为工作的最高准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如果我们各条战线上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像何小波、像东莱人那样,在各自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地实践“三个代表”,就一定会树立起新时期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