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乡

赤城乡

中文名 赤城镇
车牌代码 甘·M
所属地区 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
面积 99.61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 概况
  • 沿革
  • 行政区划
  • 气候农业
  • 经济建设
  • 文化发展
  • 基础建设
  • 教育卫生
  • 城乡规划

位于庆城县东南部。北靠高楼镇、白马铺镇,南与西峰区、合水县接壤,东邻合水县,西连驿马镇。面积99.61平方千米,总人口15989人(2017)。辖9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周家庄,北距县城34千米。属平塬沟壑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327(一说1268)米。有公路接309国道。

1955年设赤城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3年改乡,2018年8月撤乡建镇。1996年,面积99.5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周家庄、赤城、赵家新庄、武家庄、程家老庄、白家窑、赵家川、黄家冢子、范村10个行政村。2008年末,面积104平方千米,农业人口3937户17224人,辖9个行政村。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 名称
621021200200 220 范村村委会
621021200201 220 黄冢村委会
621021200202 220 赤城村委会
621021200203 210 周庄村委会
621021200204 220 万胜堡村委会
621021200205 220 新庄村委会
621021200206 220 武庄村委会
621021200207 220 白窑村委会
621021200208 220 老庄村委会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 名称
621021200200 220 范村村委会
621021200201 220 黄冢村委会
621021200202 220 赤城村委会
621021200203 210 周庄村委会
621021200204 220 万胜堡村委会
621021200205 220 新庄村委会
621021200206 220 武庄村委会
621021200207 220 白窑村委会
621021200208 220 老庄村委会

赤城镇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10.6℃(最低温度零下27℃,最高温度36℃),全年无霜期184天,年平均日照2594.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400—500毫米,冻土平均深度55厘米,是从事农业生产的适宜区域,属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乡。境内生产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麦、玉米、高粱、糜子、谷子、豆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籽、胡麻、蔬菜等,农副产品有苹果、黄花、白瓜籽等,其中,苹果、黄花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赤城镇按照“注重效益,稳健推进”的原则,继续扩大产业基地,持续加快调整步伐,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赤城苹果在甘肃苹果展评中获金奖,多次在部省评比中获奖。2002年9月,经农业部验收,赤城乡被确定为“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心示范区”。2003年6月,申请注册了“赤诚”牌苹果商标。 2005年,办理了出口泰国的相关证明。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苹果节,在北京农产品博览会上举办了“赤诚”牌苹果推介会,使赤诚苹果享誉天下,使苹果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赤城黄花更是独具特色,远近闻名。全县有果园3.8万亩,黄花1.2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6.6%和27.8%,年产优质苹果2.5万吨,黄花6000吨,苹果收入3000万元,人均1749元,黄花收入400万元,人均233元,分别占经济总收入4792万元的60%和8%,占全乡人均纯收入2198元的88.6%和10.6%,随着收入的增加,使一部分群众走上了富裕路,消费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全乡有30多户果农盖起了小洋楼,10多户果农购买了家庭小汽车,3700多户群众安装了住宅电话,90%的家庭购买了摩托车,家庭影院、多媒体电脑、数字相机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人均占有住房超过30平方米,户均拥有摩托车2辆,电话入户率达到95%。消费结构趋于时代化、机械化、科学化、信息化。

赤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纯朴,人杰地灵。不断规划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丰富乡镇文化生活;努力创办文化企业,继承和发展民间文化,积极探索开辟文化旅游景点,培育地方文化产业的新途径,取得了新成绩。1986年4月创办的赤城乡文化中心民间工艺美术制品厂,现有资产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4万元,是一个以庆阳传统文化产品香包制作、销售为主的文化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有传统民间工艺品、旅游产品、装饰品、实用品、麻绣品,共5大类240多个品种。其中有7种产品分别荣获国家、省、市优质产品奖,在全国34个涉外宾馆,星级饭店,旅游部门销售,部分产品已销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捷克、罗马尼亚、香港、台湾、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内外许多文化艺术界名人购买和收藏。第四届庆阳民俗文化节上,送展工艺美术品8.8万件,完成销售收入24.8万元,获利6万元,截止2005年底,实现以文补文收入75万元,民间美术工艺作品在第四届中国庆阳文化节组委会上被评为“民俗文化发展十强企业”,乡文化中心多次被评为市、县文化先进单位。两次被省上评为群众文化先进集体。

赤城乡紧抓政策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按照“一年建设、二年扩建、三年完善”的总体规划,多方筹资1600万元,新建二层商贸楼35幢,646间,1.29万平方米,完成了街道的整修扩宽工程,新建市场两处,硬化街道800米,开通下排水管道1560米,供水1200米,安装了路灯,一纵三横的小城镇雏形基本形成,街道“脏、乱、差”现象基本得到治理,绿化、量化目标即将实现。乡村道路建设总投资158万元,新修拓宽乡村道路65公里,完成道路铺砂28公里。拓宽、改造、新修村组道路32条共6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田间地头通农机路的目标,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小水建设基本配套,新建人饮工程6处,延伸供水管道60多公里。650多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解决果园灌溉6000亩。农电网改造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启动。老庄、白窑、赤城等8个村51个自然村的农电网改造按期完成,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群众用电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境内建起了移动通讯塔,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通讯网络覆盖全乡,信息畅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便捷、高效、实用。

赤城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依托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新建教学楼四幢,维修农村小学5所、重建两所。中小学毕业考试连创佳绩,升学率达到100%。卫生事业在探索发展新路子上健康发展,全乡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5435人,占全乡人口的90%,农田水利建设新修梯田1.93万亩,顺利通过达标验收。退耕还林治理面积7126.5亩,荒山造林1.45亩。赤城乡先后被中央、省、市、县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全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文明乡镇”、“双培双带示范乡”等多种荣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