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沙·海菲兹

雅沙·海菲兹

中文名 亚莎·海菲兹
目录导航

早期生活

1901年2月2日,海菲茨生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小提琴手,3岁起海菲茨就开始跟父亲学琴,4岁入维尔纽斯音乐学校从师马尔金。6岁即在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8岁那年,海菲茨在维尔纽斯音乐学校为前来此地旅行的奥尔教授演奏。这位名师一眼就看出这个孩子非同小可,于是建议海菲茨的父亲把孩子送到圣彼得堡跟他学习。当时,俄国的法律禁止犹太人在圣彼得堡定居,这可使一家人都是犹太血统的海菲茨的父亲伤透了脑筋。幸好,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院长、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为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父子俩一并收为学生,这就是1911年奥尔班上的学生名册里有两个海菲茨的缘故。父亲不仅在海菲茨小提琴的学习上费尽心思,而且严格督促儿子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法语、德语、历史、地理、数学,这些都请了私人教师到家中来授课。海菲茨十分刻苦,出去看了一场戏或参观了一个博物馆,回来都要写一篇作文。这种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求知欲望,海菲茨保持终生。

职业生涯

1912年IO月,海菲茨应著名指挥家尼基什的邀请。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个男孩极其精彩的演奏,轰动了乐坛。

1917年,海菲茨应邀赴美巡回演出,10月27日,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意义深远的首演。他的名字已经成了传奇式的,每个人都想亲耳聆听他的琴声,亲眼目睹他的风采,这一天,音乐界的许多名人都来了,大家都想证实一下传闻中的故事是否真实。几个小时的音乐会过去了,当众多的小提琴家不再感到燥热难当的时候,音乐评论家们迈着激动的步伐冲出音乐厅,他们向世人宣布:新一代的小提琴标准诞生了。

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的两周后,海菲茨走进胜利唱片公司伪录音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录音生涯。在海菲茨创造的诸多奇迹之中,有一点特别突出,就是他总能找到最简捷的途径直入作品的核心。

20世纪初,正是炫技小品在音乐会中大行其道之时,凭借着对技巧超人一等的把握,海菲茨把炫技小品的演绎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20年代后期的录音随着录制技术的进步,早期闷罐似的琴声变得更加甜美,音场也随之开阔。这期间,他重新录制了早期的一些小品,第一次完整地录制了大型作品:理查·施特劳斯的奏鸣曲。可是没曾想,风云突变,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给方兴未艾的美国唱片业重重的一击,像海菲茨这样的艺术家竟然要等到32岁才有机会录制协奏曲。当时,胜利唱片公司将海菲茨借给EMI公司,使海菲茨得以来到欧洲,和巴比罗利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录制了几首精彩的协奏曲。

大事记

1904年开始从父学习小提琴。

1905年在维尔纳特等音乐学校从师伊利亚·马尔金开始正式学习。

1907年首次公开登台演出,在俄国考纳斯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1910年在圣·彼得堡开始从师莱奥波德·奥尔学习小提琴,

1911年4月30日在圣·彼得堡首次正式登台。

1912年10月28日首次在柏林登台演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与阿图尔·尼基什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巡回演出到达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917年应邀在美国首次登台,10月27日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大厅演出。11月9日首次录制唱片,伴奏是安德烈·贝诺伊斯特。开始在美国的巡回演出。

1919年塞谬尔·乔齐诺夫开始担任钢琴伴奏。

1920年在伦敦和巴黎首次登台演出。1921年在澳州、1923年在亚州首次登台演出。

1925年加入美国国籍。伊西多尔·阿赫龙接替了乔奇诺夫的钢琴伴奏职位。

1927年以庞塞的《Estrellita》为开端,改编一系列曲目,数目超过100个。

1929年首次在南美登台。

1930年出版发行他对罗马尼亚的乔治·丹尼库的小提琴曲《断奏霍拉舞曲》的改编曲。

1934年埃马纽埃尔·贝成为伴奏。海菲兹荣归故里,在苏联的17天中就举办了13场音乐会。

1936年与美国男中音独唱家劳伦斯·蒂贝特一起,协同组成美国音乐艺术家协会。

1937年担任美国广播艺术家联合会第一副会长。

1939年以《They Shall Have Music》为名的电影问世。

1942-1944年以美军慰问协会的名义为美国军方作巡回演出,其中包括于8周内在意大利和北非前线所进行的45场音乐会演出。

1946年以伊姆·霍伊莱(Jim Hoyle)的别名写出他的第一首通俗歌曲《当你向我求爱时,我无法相信》,宾·克洛斯拜和马加莱特·惠廷共同录制了它。

1947年开始为期20个月的休假。

1949年与亨利克·卡斯通共同开发的“海菲兹弱音器”于4月27日获准专利。

1954年布鲁克斯·史密斯成为伴奏。

1958-1959年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任音乐评论教授。  

1961年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小提琴教授。在洛杉矶与大提琴家皮亚蒂戈尔斯基举办一系列《海菲兹皮亚蒂戈尔斯基音乐会》,稍后又在旧金山与纽约举办。

1970年在巴黎为美国广播电台录制电视专访。

1972年在洛杉矶音乐中心举办告别音乐会。

1973-1987年与地方和来访的音乐家一起演奏室内乐。

1983年与南加尼福利亚大学终止合作。

1987年12月10日在洛杉矶 Cedars Sinai 医学中心去世。

作品评价

1917年录制的巴齐尼的《精灵轮舞》是集左手大跳、拨弦和右手快捷的上下连跳弓于一体的精湛绝伦的演奏,双手配合准确无误,已属不易,海菲茨在完美的演绎中领着钢琴伴奏轻松自如地往前狂跳,说明他的技巧潜力还绰绰有余!

录于1924年的莉莉·布朗热的《随从》,迷人之极,直可比拟埃尔曼与克莱斯勒同类情调的杰作。这期间,海菲茨还录下了帕格尼尼的《无穷动》、哥德马克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等因以后未再重录而显得格外珍贵的乐曲。作为整体来看,海菲茨录制于1917-1924年的几十首小品,以其纯洁贞静的内在情感和完美无瑕的表现技巧,成为小提琴音响文献中最珍贵的宝藏之一。

1934年录制的格拉祖诺夫《小提琴协奏曲》充满了俄罗斯宽广的气息、自然流畅的分句和温暖的情怀,即使后来者(米尔斯坦、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这些方面都毫不逊色,在纯技艺方面仍无法与之匹敌。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中,海菲茨的处理超出常规,却是风雅可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