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周

李永周

目录导航

基本情况

姓名:李永周 任教专业:管理学-企业管理 技术经济及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在职情况:在职 性别:男 所在院系:管理学院 所教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薪酬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研发与技术创新管理 项目评价技术

个人简介

李永周,男,苗族,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1968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绥宁县。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工商管理学科负责人,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科技论坛》杂志编委。1991年毕业留校,1994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首届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尹世杰教授,1997年获硕士学位;1998年考入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2002年获博士学位。 李永周主要研究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激励、员工薪酬管理、组织绩效管理、企业研发与创新管理、科技管理与政策等,作为技术负责人与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湖北省政府专项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省部级项目8项,“江钻股份员工培训体系优化与管理干部培训”等企业横向项目4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学术著作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制定湖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湖北省政府科技资源转化专题调研、湖北省高校科技产业改革改制、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武汉城市圈产学研合作专题规划、湖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专题规划等区域科技政策和改革方案的制定,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武汉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2002年破格评为副教授,2003年受聘武汉科技大学主讲教授,2006年再次破格晋升教授。

主要学术成果

1.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与管理制度(70241032),与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联合申报,本人排序第二,2003~2004年,已结题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企业的区域发展与创新模式研究(70573080),与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联合申报,本人排序第二,2005~2008年,已结题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型工业化与中国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05BJL036),与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联合申报,本人排序第二,2006-2008,已结题 (4)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高技术企业的区域集聚机理与竞争力评价(05JA630041),项目负责人,排序第一,2006~2008年,已结题 (5)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民营科技企业区域集聚发展模式研究(2006AA401B40),项目负责人,排序第一,2006~2008年,已结题 (6)湖北省教育厅软科学重点项目,湖北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研究(2003A004),项目负责人,排序第一,2003~2004年,已结题 (7)湖北省教育厅软科学重点项目,湖北省高校科技产业改革改制研究(D200711008),项目负责人,排序第一,2007~2008年,已结题 (8)湖北省教育厅软科学重点项目,知识流动、信息共享与湖北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20081111),项目负责人,排序第一,2008~2009年,正在进行 (9)“江钻股份员工培训体系优化与管理干部培训”,企业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已结题。 2.近年来参与地方政府政策咨询 (1)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十一.五科技发展总体规划,2006 (2)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高校科技产业改革改制意见,2006 (3)湖北省科技厅,面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湖北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规划(2008~2012),2008 (4)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高校产学研合作专题规划(2008~2012),2008 3.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1)《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学术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2)《新经济的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第二,武汉出版社2001年出版。 (3)《中国再就业工程》,第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4)《政府与风险投资》,第二副主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5)《民营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研究》,编著第4章,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6)《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编著第12章,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7)《高技术产业经济研究》,编写第23章,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8)《创业投资理论与实践》,编写第1章,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4. 发表主要学术论文: 李永周,姚婳,桂彬.网络组织的知识流动结构与国家高新区集聚创新机理,中国软科学,2009(5) 庄芳丽,李永周,卫武.社会资本视野下的产业集群知识获取,情报杂志,2009(3) 冯玉玉,李永周,深圳公益性房屋拆迁督导模式及其创新研究[J].建筑经济,2009,(2). 李永周,庄芳丽,.论高新技术企业网络组织的集聚创新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 李永周,桂彬,姚婳,胡晓林,.基于网络组织的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 李永周,胡晓林,桂彬,.不完全合同与经营者长期激励机制机理分析[J].理论月刊,2008,(11) 李永周,.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障碍与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06,(3). 李永周,魏静,.论城镇居民休闲消费力的培育[J].消费经济,2006,(1). 马军伟,李永周,.西方产业整合理论的古典解释与最新进展[J].科技管理研究,2006,(7). 李永周,马军伟,.构建湖北科技投融资体系的战略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6,(9). 马军伟,李永周,.美国风险投资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8). 李永周.股票期权制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 李永周.从硅谷文化看我国民营科技企业“二次创业”[J].中国科技产业,2003,(12). 李永周,马军伟.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制度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05,(2). 李永周.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与城乡可持续发展[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李永周,姚莉萍.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风险分散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 李永周,马军伟.美国风险投资阶段后移的原因及影响[J].科学管理研究,2005,(2). 李永周,陶新桂.消费需求、市场启动与经济增长[J].宁夏党校学报,2003,(5). 李永周.农村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启动[J].消费经济,2004,(1). 李永周.我国风险投资的机制创新[J].科技与管理,2004,(5). 李永周.我国风险投资的制度环境与发展对策[J].商业研究,2004,(18). 李永周.后发优势与我国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2,(3).(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李永周.美国硅谷发展与风险投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1). 李永周,辜胜阻.国外科技园区的发展与风险投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1). 李永周.论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力培育[J].消费经济,1999,(4). 李永周.农村城镇化与城乡就业[J].统计与决策,2000,(10). 辜胜阻,李永周.进一步优化农村城镇化的战略对策[J].中国人口科学,2000,(3). 辜胜阻,李永周.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0,(6). 辜胜阻,李永周.实施千座小城市工程启动农村市场需求[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李永周,消费文化与扩大内需,经济日报(理论版,2100字),2000-04-04 李永周.消费文化、消费政策与扩大内需[J].消费经济,2000,(2). 辜胜阻,李永周.论高技术产业的机制创新[J].经济评论,2001,(6). 李永周.美国城市化的新特点及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1,(10). 李永周,姚莉萍.引导预期,启动消费,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J].消费经济,2001,(3).(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李永周.论住房消费信贷[J].消费经济,1998,(1). 李永周.论住房消费热点的培育[J].消费经济,1998,(4). 李永周辜胜阻.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N].亚太经济时报,2000-11-08 李永周.从硅谷文化看民营科技企业发展[N].中华工商时报,2003-10-0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