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贝雕

仙桃贝雕

中文名 仙桃贝雕
分类 汉族特色手工艺品
目录导航

简要介绍

仙桃贝雕是湖北仙桃知名的汉族特色手工艺品、选用沙湖贝壳,运用装饰手法,吸收中国绘画及玉、牙、木、石雕等传统艺术表现技巧,经精心设计、雕磨、组合,镶嵌、装饰而成。有花鸟、人物、山水、古建筑、古玩等100多个品种,几千种花色图案,以其丰富多彩的画面,玲珑剔透的加工艺术,深刻含蓄的吉祥寓意,绚丽晶莹的装饰效果,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深厚的汉族文化内涵,从声乐配置到灯光装饰,从观赏到与实用相结合,受到国内外人士青睐,远销西欧、北美、中东、东南亚等五十多个国家。

        

历史起源

        湖北省仙桃市沙湖水乡盛产淡水珍珠贝,品种繁多、壳质坚硬、色泽绚丽,具有晶莹的珍珠光泽。清代末年,沙湖地区的民间艺人用本地贝壳作原料,制成各种工艺钮扣出口,这是仙桃贝雕之源头。

凤舟走马灯凤舟走马灯

       据仙桃《沙湖镇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沙湖渔民利用贝壳生产贝扣。”早在 1920年,仙桃沙湖人便在汉口自办贝扣加工厂,产品行销日本洋行。

发展沿袭

       仙桃贝雕在建国后迎来第一波高潮。“经省工艺美术公司评定,确定仙桃沙湖是湖北省贝雕工艺产品生产厂家,1973年成立贝雕厂。”仙桃贝雕传承人代表徐银枝介绍。民间艺人们经过有效组织,集拢到仙桃贝雕厂,开始了小作坊式的运作。集聚效应很快显现,成立当年5月,仙桃贝雕厂参加广州春交会,首批产品轰动羊城,多件作品被收购。

仙桃贝雕《黄鹤楼》仙桃贝雕《黄鹤楼》  1981年,沙湖贝雕厂开始尝试立体贝雕,旋即便获全国工艺美术玉牌奖。“把贝壳做成立体工艺品,是前无古人的,淡水立体贝雕在全国都独树一帜。”时任贝雕厂厂长的路光荣自豪地回忆。1983年路光荣创作设计研制的大型立体贝雕《凤舟走马灯》获全省轻工业品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

仙桃贝雕《风舟走马灯》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仙桃贝雕厂迎来最辉煌的时光。到1985年,仙桃贝雕厂已有职工120余人,年产贝雕产品15万件;1986年,《黄鹤归来图》获第五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1994年,大型立体贝雕《玉龙黄鹤舟》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2007年,仙桃淡水贝立体贝雕《黄鹤楼》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百花杯”金奖,2008年《黄鹤楼玉龙舟》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据悉,从1981年至今,仙桃贝雕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多次,产品远销西欧、北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

仙桃贝雕《松鹤遐龄》仙桃贝雕《松鹤遐龄》  依靠出口订单加工,仙桃贝雕厂红极一时。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仙桃沙湖镇,贝雕厂凭借良好的薪资待遇,成功吸引一大批当地青年参与学习,后者逐渐成长为贝雕工艺的中坚力量。

       2007年1月仙桃贝雕大师路光荣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仙桃贝雕题材广泛,技艺高超,寓意深刻,色彩绚丽,富于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被载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史》。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了“仙桃贝雕、巧夺天工”的赞词。

       2012年1月30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和新闻频道多次滚动播出仙桃市淡水贝雕工艺及其制作者路光荣的专题故事《寻找中国龙:巧手匠心淡水贝雕玉龙舟》。央视节目中介绍了仙桃淡水贝雕精品黄鹤玉龙舟及其制作者仙桃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路光荣的故事,并通过路光荣的现场讲解与制作,详细解读了仙桃淡水贝雕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相关评价

       1994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装修领导小组率专家来到沙湖,经过考证,决定收藏仙桃市贝雕工艺厂厂长、工艺美术家 /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路光荣创作设计并主持研制的《玉龙黄鹤舟》。至此,这件珍品被存放到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成为贝雕工艺之一绝。

       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立体淡水贝雕《玉龙黄鹤舟》是仙桃贝雕的又一代表作。这座大型立体淡水贝雕龙舟将黄鹤楼主楼、牌坊、孔明灯、长廊、龟蛇雕塑巧妙布置在94X 68厘米的范围内,船头有两个昂首向前的龙头,触须飘动,英武而矫健。船尾呈洼花凌波之势,船似在波涛中乘长风破万里浪,生动而自然。船体突出了黄鹤楼主楼,飞檐挑角,匾额生辉,桅杆高高耸立,整体布局和谐中见灵动。亭阁高低参差,长廊走道迂回曲折,真是琼楼五宇,让人一赞三叹、流连忘返。龙舟的底座采用流动变化的纹饰,以仙鹤飞舞图案表现黄鹤归来的寓意。座的前后两端,镂刻“前程万里,大展宏图”八个篆体大字。在制作上,运用了三十多种雕刻技法,使之既具有牙雕的精细入微,又有木雕的坚实浑厚,还有着玉雕的秀雅明净。给人以和谐,庄重、典雅的美感。整座龙舟仿佛是一座瑰丽的人间仙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