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齿蛇鲻(3)体延长,呈长柱状;横切面为椭圆形;尾部细长。体长为体高的6.94—7.91倍;为头长的3.97—4.45倍。头长为吻长的3.854.69倍;为眼径的4.62—5.72倍;为眼间距的3.79—4.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25—2.62倍。沿体、头后背部、鳃盖和颊部均被大圆鳞,鳞片较易脱落,体长在20 mm以下的个体尤甚。鳞片的前缘呈双波状。前部有3—5条辐射线,后部光滑。侧线鳞47—53;侧线上鳞3.5,侧线下鳞6.5。侧线发达,较直,侧线鳞片的前缘中间凸出,前部有2条辐射线,后部光滑。胸鳍和腹鳍的基部有一大的腋鳞。幽门肓囊18223。脊椎骨数48—53。腹膜白色。幽门盲囊数18—23。肛门位于臀鳍前方。
头
相关图片(4)头中等大,背部平扁。吻钝,吻端有缺刻,其长略大于眼径。眼中等大,距吻端较鳃盖后缘为近。脂眼睑较发达。眼间距宽,中间凹,微粗糙;其宽度明显大于眼径。鼻孔每侧1对,位于眼的前方,距吻端明显比距眼为近,前鼻孔具1短皮质鼻瓣。口大,前端位;口裂长,向后延伸于眼的远后方。上下颌约等长;两颌布满细小的犬状齿,上颌齿3—4行;下颌齿4—5行,两颌内侧齿比外侧齿显的长和大。腭骨每侧有2组齿带,外齿带的齿组窄长,前端2—3行,成鱼可在3行以上。舌窄短,舌上具有小齿。头背部纵列鳞18—20;颊部鳞3—4。鳃盖后缘无棘。鳃盖骨薄。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假鳃明显。鳃耙不很发达,如短针尖状。鳃膜骨条12—14。
鳍
背鳍11—13;臀鳍lO—12;胸鳍14—15;腹鳍9;尾鳍19。背鳍位于腹鳍起点的后上方,距脂鳍较距吻端为近;平放时,前部鳍条的末端超过后部鳍条的末端。脂鳍小,位于臀鳍基的上方。臀鳍位于脂鳍的下方,其基底长短于背鳍基底长。胸鳍中等大,其末端向后延伸可超过腹鳍的起点。腹鳍内侧鳍条略长于外侧鳍条;第五、六分枝鳍条最长。尾鳍叉形。上下叶约等长。尾柄椭圆形,两侧有弱嵴棱。
其他特征
最大体长 | 60 cm |
栖息深度 | 10 - 60 米 |
模式种产地 | Malabar, India |
栖息环境 | 砂泥底、近海沿岸 |
濒危状态 |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
最大体长 | 60 cm |
栖息深度 | 10 - 60 米 |
模式种产地 | Malabar, India |
栖息环境 | 砂泥底、近海沿岸 |
濒危状态 |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
多齿蛇鲻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的海域。属肉食性,通常在砂地上停滞不动,身上的花纹是很好的伪装,有时会将整个身体埋入砂中而只露出眼睛,等候猎物游经时,跃起吞食。
【药 名】:多齿蛇鲻
【来 源】:为狗母鱼科动物多齿蛇鲻的肉。
【功 效】:健脾补气,固精缩尿。
【主 治】:用于脾气虚弱、疲乏无力、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肾虚阳衰引起的遗精、滑精、遗尿、夜尿等证。
【性味归经】:甘、咸,温。入脾、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00一200克。
【别 名】:泥狗棍、狗棍、奎龙(《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东海和南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多齿蛇鲻之肉,鲜用或盐腌一夜入药。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