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蛇鲻

中文名 细蛇鲻
英文名称  Gracilelizardfish
目录导航

分类信息

细蛇鲻细蛇鲻(5)中文名称 细蛇鲻

地方名称 \

作者单位东海水产研究所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 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 狗母鱼科

拉丁科名 Synodidae

中文属名 蛇鲻属

拉丁属名 Saurida

分布类别 \

形态特征

背鳍11;臀鳍10;胸鳍12~13;腹鳍9。侧线鳞51~54,侧线上鳞4,侧线下鳞6。

体细长,前部亚圆管形,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5.7~5.9倍,为头长3.9~4.1倍。头中大;头长为吻长4.0~4.1倍,为眼径5.0~5.2倍。吻钝尖,大于眼径。眼中大,上侧位。脂眼睑窄。眼间隔宽,稍凹。口大,前位。口裂伸达眼的远后下方。下颌稍短于上颌。上下颌密生细犬牙,口闭时牙露于唇外;腭骨每侧有2组牙带,内组牙短,与外组有一深沟隔开;舌上有细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耙小,有许多细齿。肛门距臀鳍起点甚近。

体被圆鳞,头后背部、颊部和鳃盖均被细鳞。腹鳍基部有细长的腋鳞。侧线直线状,伸达尾柄中部。

背鳍较大,始于腹鳍基的后上方,起点距脂鳍与距吻端几相等;平放时,前部鳍条的末端几乎达到后部鳍条末端。脂鳍小。臀鳍位于脂鳍下方。胸鳍短,中侧位,向后可伸达腹鳍基底。腹鳍长于胸鳍,末端不延长。尾鳍分叉。

体背部浅橘黄色,具白色光泽;体侧具9~10个黄褐色不规则云状斑。沿背面有4个大的明显斑块。脂鳍有1个褐色斑。各鳍橘黄色,有褐斑纹。

生活习性 为暖水性海洋底层小型鱼类。生活于沿岸浅水砂底处和珊瑚礁区浅水域,喜栖息于礁盘或埋身砂地内,仅露出眼与鼻孔,以守株待兔方式猎捕鱼、虾、蟹类。一般体长150~200mm。

一般无毒,可食用,但生活于礁区的个体偶有因食物链而于内脏积累珊瑚礁鱼毒素[黄登福,邵广昭,1997]。误食后会出现腹痛、上吐下泻、口唇麻痹、全身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因无法预警,只有避免进食礁区鱼类及其内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