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标准字体

中文名 国字标准字体
国家 中国
目录导航

简介

国字标准字体是台湾“教育部”颁布之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与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里规定之国字标准字形写法。日后又经过多次修改,用于台湾出版之国中小课本、公文上。是正体中文的规范依据。

历史

台湾“教育部”为了推动国字标准化政策,自1973年起开始整理国字,直到1982年颁布了“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4808字与“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6341字。后又经多次局部修改,最新一次修改是1998年。后并颁布常用国字标准字体笔顺手册,规定国字标准笔顺写法。

为配合电脑化的需要,“教育部”并颁布了宋体、楷书、隶书、方体(即黑体)等字体之标准母稿,供字型厂商参考使用。

外观

概述

国字标准字体制定时,以繁体字的书写体为基础,并非常重视文字来源的考证。 国字标准字体对很多笔画规定非常严格,例如规定了“又”字必须闭口,写成“ㄡ”的形状不合规定等。并对于一些经常混用的部首,如“夂”“夊”“攵”、“月”与“⺼(肉字旁)”等严格加以区别。

原则

  • 字有多体而音义无别时,取一字为正体。原则如下:取最通行者。如取“才”而不用“纔”。取最符合本义者。如取“脚”而不用“脚”。多字型均符合本义时,取笔划最简者。如取“举”而不用“擧”。必要时可不符合上述原则之选字,但应特别注明。如“麪”字较“面”字要简且古时作正字,然而丏容易误作丐,故现采用“面”字;“说文解字”中“裏”为正“里”为俗,但字形上“里”较平稳,且教学上“左形右声”远较“形声穿合”易解,故选“里”为正。
  • 字有多体,古通而今异者并收。如“间”“闲”。
  • 字有多体,古异而今通者并收。如“证”“证”。
  • 字的偏旁有多体而无关繁简时,取符合造字原则者。如“吞”不做“呑”。
  • 凡偏旁古异而今混者,区别之。如月与肉。
  • 凡偏旁容易混淆者,亦予区别。

使用情形

现在使用国字标准字体印刷的报刊只有国语日报,以往联合报、中国时报系亦采用国字标准字体印刷,但于2003年间改版后选用了不符合标准的字形,目前只有中国时报的内文合乎国字标准字体(但标题使用的字型并不符合标准字体,仅内文符合)。而中国时报系的时报周刊并不是使用国字标准字体。

目前并没有强制规定所有字型厂商生产之字型必须符合标准,坊间所贩卖的字型多半不合规定。Windows采用的细明体也不符合此规范(但新版的细明体5.03版符合此标准了),标楷体则大部分符合国字标准字体规定。

由于国字标准字体经过多次的改版,市面上贩售之所谓“教育部标准字体”字型,可能是符合旧版规定,不见得符合最新标准。

由于繁体中文版Windows内建的标楷体字型大致符合国字标准字体,而近年学术论文、公文都有采用标楷体打印的习惯,故使用上有增加的趋势。Windows Vista所采用的细明体6.02版、微软正黑体都大致符合标准字体,故随着新版操作系统的普及,可期待未来电脑打印文件会越来越接近标准(目前Linux社群采用的自由字型多数并不符合标准字体)。

反对意见

国字标准字体规定了过于严格的笔划规则,并仔细考证了文字的来源。

但有些常见的异体写法,如“内”虽然在字典里一直属于“入”部,但书法史上一向写成“内”,包括王羲之等人的文字。该重视来源还是重视长年的习惯,确实引起过争议。

另外,过于严格的笔划规则,也使得书法上为了美观所做的调整都变成了错误写法。

如,教育部推行之国字标准字体,只能说是取其某片段文字而非整体文字之综观,就如“月”的肉字偏旁在书法上以楷书写为“月”字,但是行楷及行草才是采用上点下勾。而“充”字上部却书写为“一+ㄙ”而非“ˋ+一+ㄙ”,不符合历朝多数楷书古帖写法。 (国字标准字体采用前者写法原因是因为《康熙字典》等字书多以三笔计算“充”字上部,而《康熙字典》以三笔计算的原因则是因为“充”字上部在篆体是“子”的颠倒,而“子”字三笔。国字标准字体制定时,大部分的文字有去考量笔画数应与《康熙字典》等字书一致。)

部分人士认为此类将汉字完全依照字书笔数、字源严谨规范的结果,反而失去文字之美。

又此标准是以楷书为母体制定而成,部分人士认为将国字标准字体套用于明体等印刷用字体上,反而会破坏该类字体原本设计阅读上的平衡感,而为了楷书(手写字体)与宋体(印刷字体)的统一,国字标准字体(标楷体)亦套用部份宋体字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