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3日,联想集团与北京绿色交易所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重点围绕碳排放履约和减排、碳资产开发与交易、碳中和认证及增值服务、碳中和解决路径和试点创新、绿色金融与碳市场综合服务、碳排放与碳中和相关数据库的研究、碳资产管理和ESG能力建设及改善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3]
交易大厅(2)北京绿色交易所(原北京环境交易所)的目标是成为国内、国际环境类权益的价值发现平台和市场交易平台。通过其先进的交易系统、广泛的会员网络和合作伙伴,将实现节能减排领域的资源优化,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环交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己任,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8月5日上午,中国首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 -- 北京环境交易所在北京金融大街正式挂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等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球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妥善处理环境问题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此前,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市场机制的参与。
中国环境交易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企业信息不对称,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相关环境权益交易产品存在严重的价值低估现象。北京环境交易所作为国内首家专业服务于环境权益交易的市场平台,旨在发掘环境权益交易项目价值,推进中国环境权益交易的市场化进程。
吉林常务副市长在揭牌仪式上指出,北京环境交易所的成立,不仅是北京金融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举措,也将成为中国环保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划,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开展业务,以服务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目标,充分调动市场化力量,将环境交易所建设成为政府部门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有力工具和重要平台。
提供全流程碳中和服务
国家碳中和愿景的实现离不开企业、园区和个人的努力,北京绿色交易所致力于碳中和机制创新和项目实践,提供温室气体排放源、排放种类、排放量核查、减排量购买信息搜集等全流程碳中和服务,已先后为国内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县级政府办公区、工业园区、游轮航次出具碳中和认证证书。
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碳中和项目是集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网、智慧水务、绿色农业和运动健康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园区生态系统,特别是在智能微网方面,园区通过部署4.8兆瓦分散式风电、1.3兆瓦分布式光伏和钒液流、锂电池、超级电容等多种形式储能,实现2020年清洁能源电量占比50%。
经第三方审核机构依据相关国际标准核查确认,该园区2020年在不考虑自发自用电量的情况下,其他所有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共排放温室气体11937吨二氧化碳当量。园区通过购买等量中国核证减排量,由北京绿色交易所确认注销,出具碳中和证书,实现了2020年运营层面碳中和。
淘汰老旧车辆超过96万辆
北京绿色交易所同时还是北京市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办理服务平台,根据授权,绿交所设立了一个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和若干个实地业务办理网点,负责审核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有关信息,为符合条件的车主办理政府补助和发放企业奖励凭证,并提供相关服务。
北京绿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1年8月北京市实施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政策后,交易办理平台持续开展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作,淘汰老旧车辆超过96万辆,实现年减排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共计80万余吨。同时淘汰老旧机动车还带动了新车销售及二手车流通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及相关行业就业增长,拉动上下游产业产值、增加税收上千亿元,在实现环境效益的同时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外,绿交所还与相关企业推出“蚂蚁森林”项目,提供碳减排计算模型开发服务,覆盖绿色出行、减少出行、减少纸塑、高效节能、循环利用等领域共计30余个场景。用户通过多个低碳生活场景累积绿色能量,可申请在西部地区种植真实树木,2016年至今,参与“蚂蚁森林”的消费者已经超过5.5亿人次,累计种植的真实树木超过2.23亿棵,“蚂蚁森林”种植总面积超过306万亩,累计减少碳排放1200万吨。
牵头制定绿色金融行业标准
北京绿交所迁址城市副中心后,将进一步承担起“两区”建设框架下推进绿色金融的相关工作。目前正积极承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研究设计北京绿色项目库、碳账户体系、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三合一的气候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同时加快绿色债券交易中心建设,围绕绿色非标债务融资工具和跨境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进行研讨和对接,积极推动相关业务落地。此外,北京绿色交易所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成员,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指导支持下,牵头起草了我国首批绿色金融行业标准中的《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标准(JR/T 0228—2021),并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1]
2022年3月9日,由王乃祥同志出任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2]
日前,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经过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物流园区。根据华测认证(CTI)出具的核查报告显示,园区实现了仓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的应用,自主中和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剩余排放量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支持和指导下,通过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抵消,实现2021年度西安智能产业园区的碳中和。
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于2019年投入使用,在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一方面依托当地充沛的日照资源,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获得持续的可再生电力,最大程度地使用现场可再生绿色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其次针对排放源,通过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和优化分拣、运输流程,分布式空调精准满足局部供暖需求,以及引入新能源特种设备和充电终端等,持续提升园区的运营能效和电气化水平,实现园区的能效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碳交易与价值链优化,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园区的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出席证书授予仪式,并认为此次对“亚洲一号”西安智能产业园2021年运营层面产生的碳排放进行中和,充分彰显了京东产发以自身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责任和担当。
京东集团作为一家同时具备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拥有创新的数字技术,并全面开放自身能力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新型实体企业,不仅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社会效率,同时发挥“绿色基础设施+减碳技术创新”的优势,全力推动绿色仓储、绿色运配、绿色包装、绿色协作的全链路可持续发展。京东物流也在充分发挥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智能化关键技术在减碳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与此同时,在物流运输环节布局使用约20000辆新能源车覆盖全国7大区,在包装方面积极推进减量化包装和循环快递箱的使用,京东云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通过使用绿电、产品创新、自主研发技术,实现了绿色高效计算。[4]
2020年6月,入选北京市第三届“我是环保明星”——“十大环保明星集体”名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