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

天南星

拉丁学名 ArisaemaheterophyllumBlume
植物界
天南星族
天南星科
单子叶植物纲
分布区域 中国、日本、朝鲜
天南星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块茎扁球形,直径2-4厘米,顶部扁平,周围生根,常有若干侧生芽眼。鳞芽4-5,膜质。

叶常单1,叶柄圆柱形,粉绿色,长30-50厘米,下部3/4鞘筒状,鞘端斜截形;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13-19,有时更少或更多,倒披针形、长圆形、线状长圆形,基部楔形,先端骤狭渐尖,全缘,暗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裂片无柄或具长15毫米的短柄,长3-15厘米,宽0.7-5.8厘米,比侧裂片几短1/2;侧裂片长7.7-24.2(-31)厘米,宽(0.7-)2-6.5厘米,向外渐小,排列成蝎尾状,间距0.5-1.5,厘米。

花序柄长30-55厘米,从叶柄鞘筒内抽出。佛焰苞管部圆柱形,长3.2-8厘米,粗1-2.5厘米,粉绿色,内面绿白色,喉部截形,外缘稍外卷;檐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宽2.5-8厘米,长4-9厘米,下弯几成盔状,背面深绿色、淡绿色至淡黄色,先端骤狭渐尖。肉穗花序两性和雄花序单性。两性花序:下部雌花序长1-2.2厘米,上部雄花序长1.5-3.2厘来,此中雄花疏,大部分不育,有的退化为钻形中性花,稀为仅有钻形中性花的雌花序。单性雄花序长3-5厘米,粗3-5毫米,各种花序附属器基部粗5-11毫米,苍白色,向上细狭,长10-20厘米,至佛焰苞喉部以外之字形上升(稀下弯)。雌花球形,花柱明显,柱头小,胚珠3-4,直立于基底胎座上。雄花具柄,花药2-4,白色,顶孔横裂。浆果黄红色、红色,圆柱形,长约5毫米,内有棒头状种子1枚,不育胚珠2-3枚,种子黄色,具红色斑点。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长习性

天南星天南星(5)天南星生于海拔2700米以下,生于林下、灌丛或草地。喜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和环境,天南星喜水肥,其块茎不耐冻,但由种于萌发的当年实生苗,第1年幼苗只生三片小叶,第2、3年后小叶片数逐次增多,且较能耐寒。

分布范围

中国除西北、西藏外,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日本、朝鲜也有。天南星分布范围天南星分布范围

繁殖栽培

繁殖方式

块茎繁殖

天南星繁殖以块茎繁殖为主,亦可种子繁殖。9-10月收获天南星块茎后,选择生长健壮、完整无损、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晾干后置地窖内贮藏作种栽。挖容深1.5米左右,大小视种栽多少而定,窖内温度保持在5-10度左右为宜。低于5℃,种栽易受冻害;高于10度,则容易提早发芽。一般于翌年春季取出栽种。亦可于封冻前进行秋栽。春栽,于3月下旬至岑月上旬,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株距14-16厘米挖穴,穴深4-6厘米。然后,将芽头向上,放入穴内,每穴1块。

栽后覆盖土杂肥和细士,若干旱浇1次透水。约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大块茎作种栽,可以纵切两半或数块,只要每块有1个健壮的芽头,都能作种栽用。但切后要及时将伤口拌以草木灰,避免腐烂。块茎切后种植的小块茎,覆土要浅;大块茎它深,每亩需大种栽45公斤左右,小种栽20公斤左右。

种子繁殖

天南星种子手8月上旬成熟,红色浆果采集后,置于清水中搓洗去果肉,捞出种子,立即进行秋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挖浅沟,将种均匀地插入沟内,覆土与畦面齐平。

播后烧1次透水,以后经常保持床上湿润,10天左右即可出苗。冬季用厩肥覆盖畦面,保温保温,有利幼苗越冬。翌年春季幼苗出土后,将厩肥压火苗床作肥料,当苗高6-9厘米时,按株距12厘米定苗。

栽培技术

选地

天南星人工栽培宜与高秆作物间作,或选择有荫蔽的林下、林绿、山谷较阴湿的环境;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黄砂士为好。凡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不宜种植。

整地施肥

选好地后于秋季将土壤深翻20-25厘米,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3000-5000公斤,翻入土内作基肥,栽种前,再浅耕三遍,然后,整细耙平作成定1.2米的高畦或平畦,四周开好排水沟,畦面呈龟背形。

移栽

春季4-5月上旬,当幼苗高达6-9厘米时,选择阴天。将生长健壮的小苗,稍带上团,按行株距20X15厘米移植于大田。栽后浇1次定根水,以利成活。

松土除草

苗高6-9厘米,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宜浅不宜深,只要耙松表土层即可。锄后随即追施1次稀薄的人畜粪水,每亩1000-1500公斤,或每亩施复合肥30公斤;第2次于6月中、下旬、松土可适当加深,并结束追肥1次,重同前次;第3次于7月下旬正值天南星生长旺盛时期,结合除草松土、每亩追施粪肥1500-2000公斤或每亩施复合肥40-50公斤,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授土盖肥;第4次于8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每亩追施尿素10-20公斤,加饼肥50公斤,以利增产。

排灌水

天南星喜湿,栽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勤浇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水分过多,易使苗叶发黄,影响生长。

摘花

在5-6月天南星肉穗状花序从鞘状苞片内抽出时除留种地外,应及时剪除,以减少养分的无谓消耗,有利增产。

套作

天南星栽后,前两年生长较缓慢,在畦埂上按株距30厘米间作玉米或豆类,或其它药材。既可为天南星遮荫,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采收

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过迟,南星块茎难去表皮。采挖时,选晴天挖起块茎,去掉泥土、残茎及须根。然后,装入筐内,置于流水中,用大竹扫帚反复刷洗去外皮,洗净杂质。未去净的块茎,可用竹刀刮净外表皮。然后,用硫磺熏蒸,每100公斤鲜南星块茎,需硫磺0.5公斤。以熏透心力度,再取出晒干,即成商品。经硫磺熏制后,块茎可保持色白,不易发霉和变质。天南星全株有毒,加工块茎时要戴橡胶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皮肤,以免中毒。

病虫防治

病毒病

危害症状:为全株性病害,发病时,天南星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驳,使叶片变为花叶症状,同时发生叶片变形、皱缩、卷曲,变成畸形症状,使植株生长不良,后期叶片枯死。

防治办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栽种,如在田间选择无病单株留种。

②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③及时喷药消灭传毒害虫。可使用病毒A、病毒必克防治病毒病;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杀死传毒害虫。

红天蛾

危害症状:以幼虫危害叶片,咬成缺刻和空洞,7-8月发生严重时,把天南星叶子吃光。

防治方法:

①在幼虫低龄时,喷90%敌百虫800倍液杀灭;

②忌连作,也忌与同科植物如半夏、魔芋等间作。红蜘蛛、蛴螬等害虫,同上法防治。

主要价值

天南星为历史悠久的中药之一,能解毒消肿、祛风定惊、化痰散结。主治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癎。外用治疗疮肿毒、毒蛇咬伤、灭蝇蛆。用胆汁处理过的称胆南星,主治小儿痰热、惊风抽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