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水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是叶挺将军的祖屋,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楼外有腾云学堂旧址、叶挺将军故居、育英楼等历史文物。
会水楼
会水楼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龙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5.6平方米,坐西向东,单间进深19.09米,面阔9.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83.3平方米。整座建筑呈现长方形,外墙夯土结构,正面开一门,窗口上有西式的灰塑。会水楼适合居住一百多人,随社会发展,已全部外迁。现楼内已无人居住,天灾水患,且年久失修,造成部分房屋现成危房现象。
共青团周田支部旧址——会水楼,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到农村。1928年夏,共产党员叶奋生在象山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开展地下活动,发展共青团组织,首先吸收进步青年叶文华加入共青团。叶文华加入共青团后,受组织的派遣,在暑假期间回到家乡淡水周田村开办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培养发展一批共青团员。首先吸收叶吉祥、廖似光参加共青团。随后,又培养吸收叶庆荣、廖玉梅、廖佛如、廖荣生、叶真云、叶影芳、叶瑞梅、叶琴等二三十人加入共青团,并建立共青团周田支部,支部设在会水楼,先后由叶文华、叶吉祥任书记。共青团周田支部建立后,担负起革命斗争的重任,发挥战斗作用。共青团周田支部以廖屋为据点,开办夜校识字班,组织农会,传播革命道理,同时建立秘密联络站,掩护、接待由香港进入内地的省委、特委和县委机关的领导人。其后,还建立地下交通站,由共青团员负责淡水区委与惠州地下党交通站的联系,传递护送党的情报和文件。此外,共青团周田支部还配合党组织开展宣传工作,反对国民党军对红军、苏区的“围剿”,反对地主豪绅压迫剥削农民,发动群众抗租抗税。共青团员利用淡水墟日和周田二圣宫,淡水、沙坑庙会演戏的机会,组织演讲,散发传单、举行集会,对国民党军队士兵进行策反宣传,同时宣传实行土地革命,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共青团员还深入农村,鼓励动员青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发动群众募捐慰劳品,慰劳红军。为了配合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周田团支部组织青年砍电杆、剪电线、毁公路、烧桥梁,经常开展夜间袭击活动,破坏敌人交通通讯,打击和骚扰敌人。[4]
会水楼(2)惠阳区秋长周田村会水楼将建成周田将军馆,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有关周田村革命历史和革命志士的文史资料和实物。征集时间为即日起至今年8月底,对具有较高价值的文史资料和实物将酌情予以奖励。
据介绍,征集的范围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口碑资料和实物资料。其中,文献资料要求能真实记录和反映周田村(含今天的周田村、官山村、双田村)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志士在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书籍、文稿、报刊杂志和纸质档案资料;口碑资料则是当事人和知情者提供的历史见证和回忆录;实物资料为曾参加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周田籍革命志士、烈士等使用过的各种遗物,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农业生产工具、书画、信函、老照片、证书、奖章等实物。
惠阳区提倡和鼓励无偿捐赠、捐献文史资料和实物。对无偿捐献者,该区文广新局将颁发捐赠证书,并在展出物件上永久性具名,载入文物档案。[5]
在2013年往后的几年时间里,惠阳拟对会龙楼、碧滟楼、会水楼、邓承修故居等一批客家围屋进行修复,其中会水楼完成了首期工程招投标工作,计划近期动工修复。这是记者日前从惠阳区文广新局政风行风社会监督员座谈会上了解到的。
据悉,惠阳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客家围屋的保护和维修,重点对历史悠久并有一定社会地位及知名度、急需抢修的客家围屋进行修缮和保护,让其重新焕发光彩,以实现“在修缮中保护,在保护中修缮”的目的。
惠阳客家围屋主要集中在秋长,有各种围屋200多幢,其中保存较完整、规模较大、具有较高价值的有80多幢。其中,会龙楼、碧滟楼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编制规划保护方案,方案预计今年年底可出炉。如会龙楼,整座围屋占地1万平方米,拥有精美的壁画和梁雕,屋前有半月形池塘,宅屋主体建筑气势恢宏。经过100多年的风雨侵蚀,这座围屋已经出现破损,杂草丛生,四角碉楼的部分墙体已经坍塌,墙壁斑驳泥砖外露,成为了“危楼”。
会水楼是叶挺将军的祖屋,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楼外有腾云学堂旧址、叶挺将军故居、育英楼等历史文物。目前,惠阳完成了会水楼首期修复工程的招投标,近期将进场施工修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