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

武平县

中文名 武平县
车牌代码 闽F
外文名 WupingCounty
常住人口 39.34万人(2021年户籍人口)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13镇、3乡、1街道
县长 于海
地理坐标 东经115°51′~116°23′、北纬24°47′~25°29′
著名景点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区生产总值 286.76亿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597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武平县武平县(3)武平县,历史上是畲族聚居地。夏商时属扬州之域,西周属七闽地,东周称越国地。

秦属闽中郡,汉时为南海王织封地,吴时改属建安郡。

282年(晋太康三年)今武平境域属晋安郡新罗县地。

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后,在州西南境设南安(今  平川镇)、武平(今中山镇)二镇,隶属长汀。

公元946年(南唐保大四年),并二镇为武平场。

公元994年(宋淳化五年)升武平场为武平县。

1913年(民国2年)废除府州制,以省统道,以道统县,武平属汀漳道。此后,武平先后属福建省第八、第七督察专员专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武平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10月,成立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闽西苏维埃政府。

1931年1月,武平的武东、武北地区与上杭联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政府,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同年12月撤销杭武县,武东、武北划归武平县。

1935年,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后,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逐步停止活动。

1949年5月,武平县县长练平宣布起义,成立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武平分会。不久,国民党残部窜扰并盘踞武平;同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收复武平;11月7日成立武平县人民政府。

建国后,武平先后隶属福建省第八专员公暑、龙岩专区、龙岩地区、龙岩市。武平县城一角俯视图武平县城一角俯视图

1988年,全县划为3个镇、14个乡,1个居民委员会、209个村民委员会,2578个自然村,2487个村民小组。2000年,全县划为6个镇、11个乡,3个居民委员会、214个村民委员会,2561个村民小组。

  1. 撤乡建镇

1989年11月撤销中山乡,设立中山镇;

1995年11月撤销中堡乡、桃溪乡,分别设立中堡镇、桃溪镇。

2012年撤销城厢乡,设立城厢镇;2012年,全县有7个镇、10个乡。

2018年11月,撤销武平县湘店乡、大禾乡、中赤乡,设立武平县湘店镇、大禾镇、中赤镇;撤销武平县平川镇,设立武平县平川街道办事处。[4]

截止2018年11月全县辖1街道13镇3乡。

二、村(居)变更

1989年5月,武东乡袁畲村分为袁上、袁下两个行政村;东文村分为新东、教文两个行政村;9月,永平乡孔下村分为孔下、朝阳两个行政村;10月,桃溪乡湘坑村分为湘坑、湘溪两个行政村。

1992年7月,永平乡昭信村分为昭信、龙归礤两个行政村;2000年,全县有214个行政村。

三、居民委员会设置

1996年4月,平川镇设立河西居民委员会,9月,增设南门居民委员会。

2000年,全县有3个居民委员会。

2012年,武平县城区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辖7个镇、10个乡,214个村委会。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武平县下辖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7]

区划详情

1个街道:平川街道。

14个镇:中山镇、岩前镇、十方镇、中堡镇、桃溪镇、城厢镇、东留镇、武东镇、万安镇、永平镇、象洞镇、中赤镇、湘店镇、大禾镇。

2个乡:民主乡、下坝乡。[7]

自然环境

地貌

武平县武平县(3)武平县处于武夷山南西端,属闽西南上古生代覆盖层。北部中低山纵横,间有指伏山间盆谷;南部低山丘岭起伏,多低丘河谷,全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

北部的大禾、湘店、永平、桃溪镇大部分地区为低山、高丘地貌区。海拔500~800米低山占该区面积的57.4%,海拔250~500米高丘占36.84%,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只占总面积的5.76%。

中部的桃溪镇新澜、新华,中堡镇大绩、梧地、新湖、罗助、林坊、朝岭、章丰一带为中山、低山地貌区。海拔800米以上中山占该区面积的51.91%,500~800米低山占31.29%,250~500米高丘只占总面积的16.8%。

西部、西南部的大禾乡西部、东留乡和民主乡大部分地区,属武夷山脉南段主体,为高丘、低山地貌区。海拔250~500米的高丘占该区面积的47.6%,500~800米的低山占38.2%,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占8.18%,150~250米的低丘谷地仅占总面积的6.02%。

南部的万安、平川、城厢、中山、中赤、下坝等乡镇,与平川河、中赤河、下坝河流域峡谷山地相排列,为低山谷地地貌。海拔500米以下的高丘占该区面积的68.93%,500~800米的低山占27.54%,800米以上的中山只占总面积的3.53%。

东南部的十方、岩前镇及武东、中堡镇的一部分,为丘陵、盆地地貌。海拔250~500米的高丘占该区面积的51.28%,500~800米的低山占44.93%,800米以上的中山和250米以下的低丘仅占总面积的3.79%。

气候

武平处于北纬24°47′~25°29′,南距南海180公里,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热同期,降雨相对集中,干湿季节明显,四季分明,夏长冬短。2月中旬,全县平均气温开始达到10℃以上,进入春季,历时80天左右;5月上旬,平均气温开始达到22℃以上,进入夏季,历时160天左右;10月上旬,开始进入秋季,历时80天左右;12月下旬,平均气温开始低于10℃,进入冬季,历时40天左右。由于境内地形复杂,海拔高度相差很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区域气候差别较大,各地四季的开始与持续时间长短也有差异。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春季要推迟3~5天,秋季要缩短2~3天。

水文

境内群山重迭,溪流密布,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有18条,境内总长499.4公里,县内流域面积2283平方公里。呈放射形向东西南北流出县境,分属梅江、汀江、赣江三个水系,多年平均迳流量25.6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武平县城区一角武平县城区一角截止2006年12月,武平自然资源丰富,煤炭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2.8亿吨,膨润土1300多万吨,白云石1.8亿吨,锰矿200万吨,还富含铁、钼、铀等金属矿及稀土、石英石、大理石、钾长石、莹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林地面积320万亩,木材蓄积量1100多万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1.6万千瓦。

1、煤炭资源:根据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和196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供的D级以上的煤炭资源储量4700多万吨,分布该县岩前镇和十方镇,煤系地层约4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宁洋矿区南井田、北井田和龙井井田。根据福建省矿业协会储量核实报告,并通过省国土资源评审中心评审的2006年初保有各级别登记储量约(指持证矿山11家)13,470万吨(333级别以上)。

2、石灰岩资源:分布于该县岩前镇、十方镇和中堡镇,已探明并登记储量(333级别以上)约1.4亿吨,其中中堡镇新湖村380万吨,十方镇叶坑村280万吨,其余分布在岩前镇。[8]预测储量(主要指水平基准面以下储量)约3.1亿吨。由于该县的的石灰岩总体质量较差,大部分仅作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用,少量大理岩化的灰岩可作生产白水泥、建筑石米、重钙粉等产品。

3、白云岩资源:根据福建省建材地质总队提交的白云岩矿区地质详查报告,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和丰贵村白云岩矿石储量(333和334级别)约1.8亿吨(扣除永武高速公路压覆储量369万吨。另中堡镇新湖村石灰岩矿周边发现部分白云岩资源,但仍未做任何地质工作,储量未探明。

4、膨润土矿:主要分布在城厢乡和中山镇,储量约1700多万吨。矿体两层,分为钠基和钙基俩种,由于矿体表层覆盖有瓷土,并该瓷土矿含铁较高、给开发带来较大困难。

5、银、铜多金属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堡镇悦洋地区,主要矿体为银矿体。2006年初保有储量金属银642.8吨(包括332和333)。西矿段详查地质工作刚结束,根据二九五地质大队已提交的详查地质报告,金属量银约700吨,铜约3万吨(储量级别为333),另外,悦洋金矿外围仍在探矿之中,深部刚开始上钻探,预测有一定的资源量。龙江亭铜矿正在勘查之中,预测铜金属量在5万吨以上。东留背寨、封候金矿区还在预查之中,资源情况不是很明朗。悦洋矿区外围(中堡镇青径地区)铜多金属矿区仍属空白区。

6、锰矿石:武平锰矿石主要为淋积堆积型,品位较低,含硅、铁较高,工业价值较低,主要分布在岩前镇和十方镇,岩前迳田锰矿区已探明储量约13.4万吨,十方镇梅坑锰矿区6.7万吨,另外岩前大布、双坊,十方鲜水、叶坑等其它矿区预测储量约180万吨。

7、高岭土资源:该县高岭土矿分为两种,花岗岩高岭石风化型和伟晶岩型,花岗岩高岭石风化型含铁较高,以湘店湘湖高岭土矿为代表,探明储量52万吨,远景储量约1000多万吨,另有城厢乡东云高岭土、岩前大布高岭土矿为伟晶岩型,规模较小,储量均在5万吨以下。

8、钾长石、硅石资源:该县钾长石、硅石基本以伟晶岩型伴生在一起,资源较丰富,分布各乡镇,预测钾长石储量约200万吨,硅石储量约500万吨。

9、大理岩资源:主要分布在岩前镇澄邦村,预测储量约100万吨以上。

10、钼、锡等其它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岩前、象洞、大禾、永平。

11、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分布在该县大部分乡镇,并且品位较高,配分齐全,价值较高,但均未做正规地质报告,并未做储量评估报告,预测氧化稀土矿在5000吨以上。

12、饰面石材:均为雪花白普通品种,主要分布中堡、东留、中山、民主等乡镇。

人口

2021年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2.09万户,户籍人口39.34万人。全县常住人口27.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6%,比上年末提高0.4个百分点;出生率为9.53‰,死亡率为8.55‰,自然增长率为0.98‰。[3]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丽华[9]
副书记 廖卓文、于海[10]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于海
副县长 张北阳、王秋实、李清、钟发贵、马金良、马永彬、李福民、胡阳基、廖志新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演昌[11]
副主任
修金华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王云川[12]
副主席
蓝启银[13]

参考资料来源于武平县人民政府。[14]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丽华[9]
副书记 廖卓文、于海[10]

综述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于海
副县长 张北阳、王秋实、李清、钟发贵、马金良、马永彬、李福民、胡阳基、廖志新

第一产业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刘演昌[11]
副主任
修金华

第二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王云川[12]
副主席
蓝启银[13]

第三产业

交通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86.76亿元,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5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6.8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30.38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3.8%,第二产业为40.7%,第三产业为45.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3150元,增长6.4%。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58亿元,增长4.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亿元,增长3.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5亿元,下降4.9%。[3]

社会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63亿元,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26.96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8.72亿元,增长1%;牧业产值32.43亿元,增长5.9%;渔业产值2.03亿元,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亿元,增长5.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平稳,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6.07万亩,增长0.3%,全年粮食产量15.62万吨,增长1.2%;蔬菜产量18.31万吨,增长5%;茶叶产量3569吨,增长5.1%;水果产量7.2万吨,增长19.7%;食用菌产量9111吨,增长5.2%。

2021年全年主要林产品油桐籽1848吨,增长7.7%;竹笋干1937吨,增长5%;松脂3449吨,增长3.6 %;毛竹产量910万根,下降7.1%。

2021年全年肉蛋奶总产量8.19万吨,增长4.1%。肉类总产量7.41万吨,增长4.7%,其中,猪肉产量4.07万吨,增长4.9%;牛肉产量498吨,增长5.2%;羊肉产量283吨,增长30.5%;禽类肉产量3.04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 0.78万吨,下降1.1%。

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1.3万吨,增长2.6%,其中鱼类产量1.28万吨,增长2.6%。[3]

城建事业

工业

武平县客运中心-商贸城建设工程武平县客运中心-商贸城建设工程

202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71.66亿元,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产值现价增长4.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现价增长11.1%,其他经济类型产值现价增长5.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下降17.8%,重工业产值现价增长16.2%;分门类看,采矿业产值现价增长13.6%,制造业产值现价增长3.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现价增长10%;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产值现价增长0.4%,小型企业产值现价增长6.8%。工业产品销售率96.54%,比上年下降1.61个百分点。全年新上19家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数达124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6家。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02亿元,下降4.5%;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9亿元,下降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0.6亿元,增长50%。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矿产品精深加工、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不锈钢家居及机械装备制造“1+4”先进制造业产值现价增长3.2%,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高达64%。

建筑业

2021年全年全县新增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家,企业总数突破百家,达105家;总专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114.95亿元,增长21.3%。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18亿元,增长7%。[3]

医疗卫生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1.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4%。民间投资增长1.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3%。

2021年全年新上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家,全县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达39家,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48亿元,增长39.9%。其中住宅投资9.79亿元,增长45.1%;商品房销售面积30.28万平方米,下降2%;商品房销售额16.6亿元,下降5.3%。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新上限额以上流通贸易企业14家,限额以上流通贸易企业达188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9亿元,增长7.8%。按规模分,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17亿元,增长6.4%,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72亿元,增长8.9%。按经营地分,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5.74亿元,增长4.2%;限额以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3亿元,增长35.5%。按商品形态分,限额以上餐饮收入额6.65亿元,增长27.7%;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54.42亿元,增长4.3%。

2021年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完成6128万元,增长447.1%。

旅游

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573.4万人次,增长13.4%;实现旅游收入44.3亿元,增长1.6%。

金融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309.46亿元,增长8.3%,其中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2.56亿元,增长3.8%(住户储蓄存款余额108.95亿元,增长10.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6.9亿元,增长12.7%,存贷比(存款=100)为102.8:100。[3]

武平工业园区鸟瞰图武平工业园区鸟瞰图

民生保障

武平县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境内交通便捷,路网纵横交错,已基本完成通村、乡镇公路的路面硬化工程。国道205线,省道309线、206线贯穿境内,古武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中第三纵“长春至深圳”福建省境内段的组成部分,是福建省“三纵八横”高速公路规划网的第三纵,也是龙岩规划中“二纵三横”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一纵。

2021年全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66亿元,增长9.4%;客货运周转量43156万吨公里,增长15%。             

2021年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825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4%,其中高速公路68公里。

2021年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3.05万辆,比上年末下降5%,其中汽车(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保有量4.83万辆,下降8.8%。全县小型汽车保有量3.44万辆。[3]

文体事业

环境安全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武平升县后,县治由武溪里(今中山乡)迁平川。绍兴四年(1134年),使相张浚派官构筑土城,周长280步,设永平、南安、人和三门。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县尹魏侃夫进行修建,仅留2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武籍兵部主事王琼奏请改筑砖城获准,遣大参刘孟、宪副张雷勘察设计,郡丞黄冕、通守刘渊采砖建筑,至十五年(1502年)十月竣工,城垣长736丈,高2丈余,设城垛1530个,窝铺16处,开迎春、南平、秋成、北高4门,又在东西各开水门,以排洪水。筑县城费用取于武平县丁粮和上杭河税。王琼私人捐助银八百两。

明崇祯元年(1628年),知县巢之梁将城墙加高3尺。清代进行过4次整修,增建窝铺40处,官房1间。民国24年(1935年),粤军严应鱼部驻扎武平时,在城坦周围加筑炮楼十余处。至1949年,全县只有5条窄小街道,私人小店近200间,城区面积仅0.6平方公里。

建国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旧城墙有碍交通。1951年,开始拆除,至1969年,仅剩下南安门。“大跃进”期间,曾有过改造旧城区规划,因不切合实际,要求过高,而无法实施。“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区建设处于无政府状态,建筑物参差不齐,公共设施不配套。城区建设虽有发展,但布局零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平县城建工作逐步走上正常轨道。1984年制订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并着手小区规划和道路、排水、排污、防洪等分项建设编制工作。1987年城区面积扩大到4平方公里,比旧城扩大6.7倍,有14条街道,其中8条新街,总长7680米,有临街商店、服务部830家,4至6层新楼逐步增多。此外,还兴建平川广场、人民体育场,各项设施基本齐全。旧城基本被改造,一座新的县城已初具规模。

2009年第九期旧城改造完成拆迁补偿450户,补偿资金1.8亿元,安置房已动工建设,安置地完成“三通一平”;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进入实施阶段,将军广场、影剧院、青少年宫等完成规划设计;法院、平川中心学校、实验幼儿园、仁济医院完成迁建选址;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运营,城区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基本建成。完成碧水公园映碧湖建设及南门大桥除险加固,新建丰平路、育才路(一期)。完成岩前、象洞等12个乡(镇)集镇总规修编,规划实施蛟湖开发、十方商业一条街、岩前产权式酒店等88个集镇建设项目,中堡、武东、大禾及56个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级验收,十方镇被确定为市中心镇建设试点;6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村庄整理试点村、10个综合示范村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样板典型。

教育事业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 包括门诊部、卫生所、医务室、诊所)396个。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1个;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142张。年末全县卫生机构人员总数28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0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34人,注册护士1053人。[3]

科技事业

2021年全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28元,增长10%,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687元,增长14.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55元, 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782元,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74元,增长12.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70元,增长20.5%。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76人,比上年增加11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比上年末下降0.98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408人,比上年增加2099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196679人,比上年减少91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708人,比上年增加2354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2778人,其中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8571人。

2021年全县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264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8851人;“五保”供养对象1178人。[3]

邮电事业

武平县文博园武平县文博园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10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体育场馆2个,图书馆 1个,图书藏量12.8万册。年末共有影院3个,电影放映0.88万场次。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 1座。[3]

设施情况

2021年全年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1.92万吨标准煤;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6%。

2021年年末林地面积324.75万亩,森林面积316.69万亩;森林覆盖率79.5%。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0.6万亩,绿地率达42.7%。污水处理厂15座,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7%;垃圾处理站11个。

2021年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4起、死亡5人,同比下降33.3%、28.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74人。[3]

旅游

2021年年末全县普通中学(含职专)20所,在校学生数16147人;小学42所,在校生24811人;特殊教育学校 1所,特殊教育在校生182人;幼儿园(含民办)95所,在园幼儿14991人。[3]

梁野山

2021年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31家,全年新增13家。全县授权专利582件,其中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487项,外观设计专利76项;全县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件。[3]

灵洞仙山

2018年,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6.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6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33.04万个,互联网用户 12.22万户。移动电话基站1736个,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2万门。

汾水瀑布

综合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通信已覆盖全县各地,网络通讯迅猛发展;截止2008年,有水电装机容量10万千瓦,由三条110千伏输变电线路,3座110千伏和9座35千伏变电站构成的独立电网,既可并入省网运行,又可自行对外供电。2009年兴建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城镇化进程加快,山水园林式风景城市已初具规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武平县客运中心——商贸城建设工程位于平川镇青云山岩子门地段309省道旁,北面为正处于施工阶段的城市主干道。该工程总投资约2.2亿元,用地面积10万平方米(150亩),其中:商贸城占地6.67万平方米(100亩),分二期规划建设,一期占地4万平方米(60亩),二期占地2.67万平方米(40亩);客运站占地3.34万平方米(50亩),2009年4月动工建设,2010年6月前完成客运站房建设,10月正式投入使用。

武平文博园武平文博园武平县文博园是武平县重点项目,它将成为闽粤赣边的文化宝库和工作品牌、武平对外以及闽粤赣边文博交流中心、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粤赣边文化艺术收藏品的交流集散地,是武平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文博园一期工程主体建筑面积6366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2009年1月1日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各馆具有自身特色,又有机融为一体。二期工程拟建刘亚楼将军广场。武平文博园计划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后将集两岸客家艺术博物馆、中央苏区博物馆、武平历史博物馆、刘亚楼纪念馆、知青馆、名人馆等为一体的全县综合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仿古博物馆群建筑。

项目带动

武平工业园区

武平县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实施项目带动的重要抓手,结合区位、资源优势,在交通便利的国省道沿线规划建设武平工业园区和岩前、十方工业集中区(简称“一园二区”),着力构建“三足鼎立、众星拱月”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武平工业园区是省级工业园,距县城中心1公里,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区内已建成16栋1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4栋3.7万平方米职工宿舍。主要发展电子、机械制造、轻纺等产业,有新洲林化、宇田汽配、瑞晶机械等30多家企业入园。

十方工业集中区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交通枢纽——武平十方镇,距县城15公里,距天汕高速公路永武路段互通口500米,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林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产业,有中恒通机械制造、澳森高档家俱、希科厨具等10多家企业入园。

岩前工业集中区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西南门户重镇——武平岩前镇,与梅州接壤,距天汕高速公路永武路段互通口1公里,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是福建省距离“珠三角”最近的一个工业集中区,已建成29栋15.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6栋5万平方米职工公寓、培训中心等配套用房。主要发展电子产业,

岩前工业集中区

为有效聚集国有资产,增强国资运营实力,提高国资经营效益,武平县对国有资产运营体系进行改革,重新组建县国有资产 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成立县矿业投资开发公司、城市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一园二区”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等子公司,实行经营性国资“国家所有、集中授权、分级管 理、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强化资本运作、资产经营和资源开发,扎实推进土地盘活、资产处置、企业产权改制重组及优势矿产资源勘查收储开发等工作,有效拓展投融资空间,有力支持了国企改革和重点建设。

白莲塘水库

狮子山

梁野山梁野山梁野山又名梁山,坐落于闽、粤、赣结合部的武平县境内,县城东北部、主峰海拔1538米,是武平的第一高峰。梁野山有梁野山寺庙、鼓子石、仙人洞、仙人塘、猪麻石、水浪石等自然景观,南有六甲水库,公路环绕,东西南北均有通道上山。梁野山自然保护区以南方红豆杉种群及观光木林、钩栲林等稀有的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被誉为“天然绿色基因库” ,“野生动物避难所”是一颗“绿色明珠”。

梁野山是武平的象征,该保护区建于1991年,1999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2月,保护区全票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员会的评审,并于2003年6月通过国务院批准,成为正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13年第二第三季度福建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28个调查的重点景区中,武平梁野山风景区脱颖而出,列景区游客满意度第二第一位。

狮岩

灵洞仙山,即西山,为武平八大胜景之冠,山上有小洞28,大洞36,位于城西十里,灵洞仙山群山叠翠,碧水盈盈,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主要景点有:燕岩石、水门井、元龟石、相会岭、西觉灵山、棋盘石、丹井三石、祖师殿、巨鳄含球、天竺院、李纲读书堂、观音井、升车石。相传宋丞相李纲,被贬为武平县令时,酷爱灵洞仙山,建立读书堂,招揽乡间士子读书授艺。东晋著名道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曾在西山建祖师殿,修炼于天竺院。

王城遗址

汾水瀑布位于县城东南面的城厢乡汾水村腊石岌栋山腰、瀑布分别由一个约20米高和一个约8米高的瀑布组成,均为垂直飞落。腊石岌一带阔叶林面积广阔,保持完整,生态环境极为原始。

长安岽

白莲塘风光位于县城北部10公里处档风岭下白莲塘水库库区,库区周边树木高大森林浓密,生态环境优美。

著名人物

狮子山位于闽粤边界的下坝乡,距县城33公里,属丹霞地貌,由许多两三百米高的奇峰大山组成,峰顶生长着浓密的奇花异草,古木参天,其中一山形如卧狮,因而得名,在群峰之间有一条小河绕山而行,河床被洪水冲刷后形成了许多缸形溶洞。狮子山有狮子岽、天下第一粮仓、马鞍石、龙潭、仙人下棋洞、童子拜观音等众多景观和关于雄狮守粮仓等许多神奇传说。

荣誉

狮岩位于武平县岩前镇,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得名。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现有何仙姑宫、大雄宝殿、均庆寺等景点。

地方特产

西汉初年,皇帝刘邦为分封有功之臣,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四个分封国。即:福建的“闽越国”(前202年)、广东的“南越国”(前196年)、汀梅潮赣边区的“南海国”(前195年)、浙江南部的“东瓯国”(前192年)。对“南海国”的境域史书上没有明载,从史实分析来看,“南海国”境域大概包括武平在内的汀、梅、潮、赣边区一带,旧《长汀县志》载“南海国”封地在今武平地。为考证“南海国”王城遗址所在地,武平县加强了考古调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邀请省市考古专家来武平县进行指导,从史料分析入手,进村入户调查访问,探寻足迹,寻找证据。截止2008年,已在武平县万安乡刘屋后背山三号遗址采集到各种陶片750余片,其中一件已经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汉代宫廷器物,综合各方面分析,省考古专家初步鉴定,武平县万安乡五里村刘屋后背山3号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存。

词条图册

长安岽位于闽粤赣边的闽西武平,在武夷山脉南端,在“客家百姓镇”西北约5公里处。按当地客家习俗,高山的顶峰,称作“岽”。长安岽,既高且险。地方资料显示,此地海拔1260米,在武平境内,高度仅次于武夷山脉南端最高峰梁野山(海拔1538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