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纳粹文学

美洲纳粹文学

品牌 博库
作者 罗贝托·波拉尼奥
页数 272页
书名 美洲纳粹文学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2666》作者 向博尔赫斯《恶棍列传》致敬之作

一部跨越美洲的百年怪谈

这是一部伪造的作家辞典。

◎本书收录了92 名文坛恶棍,怪人,骗子,疯子,以及神秘主义者。

◎本书收录了这些人的生平及作品简介, 并竭尽所能地嘲笑他们。

◎书中故事始于20 世纪初, 直至2 1 世纪中叶, 跨度长达百年。

◎本书还特别收录美洲大陆相关出版机构,杂志社。

作者简介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目录 

门迪鲁塞家族

埃德米拉·汤普森·德·门迪鲁塞

胡安·门迪鲁塞·汤普森

露丝·门迪鲁塞·汤普森

易变的英雄们或曰镜子的易碎

伊格纳西奥·苏维塔

赫苏斯·费尔南德斯-戈麦斯

先驱与反对启蒙运动的人们

马特奥·阿吉雷·本戈埃切阿

希尔维奥·萨尔瓦蒂科

路易斯·丰泰那·达·索萨

埃内斯托·佩雷斯·马松

被诅咒的诗人

佩德罗·冈萨雷斯·卡雷拉

安德烈斯·塞佩达·塞佩达,绰号“贵族骑士”

有学问的女士和女旅行家

伊尔玛·卡拉斯科

达妮埃拉·德·蒙特克里斯托

两个德国人在天涯

弗朗茨·茨威考

维利·舒尔霍尔茨

幻象,科幻

J.M.S. 希尔

扎克·索邓斯坦

古斯塔沃·博尔达

巫师,短工,穷人

塞贡多·何塞·埃雷迪亚

亚马多·库托

卡洛斯·埃维亚

哈里·西贝柳斯

千面马克斯·米雷巴莱斯

马克斯·米雷巴莱斯,别名马克斯·卡西米尔,

马克斯·冯·豪普特曼,马克斯·勒·格勒,

雅克·阿尔蒂博尼托

美国诗人

吉姆·奥巴侬

罗里·朗

雅利安兄弟会

托马斯· R. 默奇森,外号“得克萨斯人”

约翰·李·布鲁克

传奇的斯基亚菲诺兄弟

伊塔洛·斯基亚菲诺

阿亨蒂诺·斯基亚菲诺,绰号“油球”

拉米雷斯·霍夫曼,无耻之徒

卡洛斯·拉米雷斯·霍夫曼

献给魔鬼们的后记

1. 一些人物

2. 一些出版社、杂志社、地方……

3. 一些作品

外界书评

  罗贝托·波拉尼奥的《美洲纳粹文学》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高级玩笑:它描述了32位极右翼作家(或明显、或隐晦地支持纳粹)的生平,有长达42页的索引(包括“一些人物”、“一些出版社、杂志社、地方”和“一些作品”),形式上像作家辞典或百科全书中的某一分册;然而一切又都是波拉尼奥杜撰的,整本书其实是一个——如同博尔赫斯在《恶棍列传》1954年版序言中所描述的——“微乎其微的宇宙”。

  博尔赫斯在《恶棍列传》中虚构了十来个“恶棍”形象,将之写成了一系列短篇小说;而《美洲纳粹文学》里的叙述却更接近词典条目或报章讣告,带有此类文体通常具有的中性、甚至冷淡的口吻(除了末章叙事性较强的“拉米雷斯·霍夫曼,无耻之徒”)。如同素描、或以文字勾勒的人物漫画,波拉尼奥在短小的篇幅中(最短的仅有一页)将这些作家(更准确的说,是带引号的“作家”——他们更像是一些恶棍、罪犯、失败者、抄袭者、势利的机会主义者或迷恋于自我欺骗的人)的一生(有些人甚至活到了相较于小说写作时期(1996年)的未来,最晚的一个卒于2029年,但无一例外地皆有一死)轻描淡写地归纳为寥寥几页。

  《美洲纳粹文学》或许更接近实验文学的传统——比如波兰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完美的真空》(用15篇虚构书评构建了一个仅在想像中存在的书的迷宫)或法国作家爱德华·勒维的《著作》(虚构了533本不存在的书,并加以简短描述)——但波拉尼奥比他们走得更远:《美洲纳粹文学》里虚构的这32位作家完全可以(也可能被(对于美洲文学所知甚少的读者)以为)是真的,波拉尼奥为这整个虚构小宇宙设计了极为宽泛的(通常是可笑的)一系列书名、内容简介、出生地域(从北美、海地、中美洲到南美)和类别(从诗人、剧作家到小说家),将他们置于真实的文学世界中,不但虚构人物间彼此偶有交集,而且有时会与真实世界里的作家发生关联(有趣的是,中译本的译注全是关于这些真实作家的,从而进一步模糊了真实和虚构的界限)。事实上,波拉尼奥创建的这个“微乎其微的宇宙”成为了“可能的平行宇宙”——倘若希特勒赢了,文学史真的有可能是这样的。

  《美洲纳粹文学》与那些通常书写纳粹的文学作品不同:二战、集中营、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或希特勒都仅仅出现在后台,波拉尼奥仿佛要通过将这些符号般的政治元素隔离、从而来反证政治与文学之间的无法隔离的牵连。他并不直接书写纳粹的暴力,而是通过对于纳粹文学的间接描述来展现一种更隐秘的暴力。“文学是一种隐秘的暴力,是获得名望的通行证”,波拉尼奥在书中这样写道,而这一想法更多展现在对于纳粹文学的充满反讽意味的描述之中——《美洲纳粹文学》中提及的作品几乎总是无人知晓、引不起文学评论界兴趣的失败之作;即使有马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也“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在纪念谁”;他们的语言是“像法医经历了连环凶杀案后在夜晚的停尸间里工作的冷漠语言”;形象则常常“具有杀人犯或空想者的目光,或者两者都有”;甚至连他们的狗,“一条变种的德国牧羊犬”,也“带有纳粹倾向”。而那些作品简介更是极尽嘲讽之能事,滑稽、可笑、下作到荒诞的程度:《无名街道》是“一部把麦克利什以及康拉德·艾肯的语录与奥兰治县监狱菜单以及一个每周二、四去监狱给犯人讲课的文学教授的鸡奸梦结合在一起的作品”;而五幕戏剧《各国元首会议,或曰怎样才能走出黑洞》中的一幕竟是“各国总统组织手淫比赛”,结果“厄瓜多尔大使最粗,巴西大使最长,阿根廷大使射精最多”。

  对于罗贝托·波拉尼奥的整个创作而言,《美洲纳粹文学》标志着他真正的成熟及创作旺盛期的到来。从1996年(即移居巴塞罗纳旁的海边小城布拉内斯的第11个年头)起,他每年都会交给出版社一份新的手稿。首先,是从《美洲纳粹文学》的最后一章“拉米雷斯·霍夫曼,无耻之徒”延续而来的《遥远的星辰》(当时出版人问波拉尼奥是否还有未出版的小说,其时《遥远的星辰》还不存在,但波拉尼奥说有——于是他花了创纪录的三星期将之写了出来);随后,是短篇小说集《通话》(部分收录于中译本《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接着则是1998年的《荒野侦探》(在《荒野侦探》第二部中不难找到《美洲纳粹文学》的影子)。就这样,一个微乎其微的宇宙开始了大爆炸。

编辑推荐

《2666》作者波拉尼奥向博尔赫斯《恶棍列传》致敬之作,一部跨越美洲的百年怪谈。
这是一部伪造的作家辞典。
本书收录了92 名文坛恶棍,怪人,骗子,疯子,以及神秘主义者。
本书收录了这些人的生平及作品简介, 并竭尽所能地嘲笑他们。
书中故事始于20 世纪初, 直至21 世纪中叶, 跨度长达百年。
本书还特别收录美洲大陆相关出版机构、杂志社。

我谈的是美洲的纳粹作家们,然而事实上,我要说的是这整个看似伟岸其实卑劣的文学界。
——罗贝托•波拉尼奥

后记

2.一些出版社、杂志社、地方……
受伤的老鹰出版社 露丝·门迪鲁塞创办。
《加利福尼亚曙光》 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现代阿根廷》 埃德米拉·汤普森创办的月刊;早期由阿尔多·卡罗索内主持。
黑与白出版社 阿根廷极右出版社。
南方油灯出版社 埃德米拉·汤普森创办。存在时间为1920至1946年。没有赚到一分钱。
栗子出版社 专门出版阿根廷歌谣集和大众作品。
《核心集团》 雅利安兄弟会刊物。
燃烧的城市出版社 梅肯专门出版诗歌的出版社。
官员俱乐部 由朱尔·阿尔贝·拉米斯成立的形而上学和文学团体。
《指挥部》 战争游戏杂志。哈利·西贝柳斯曾经为它撰稿。
雅利安天然主义公社 1967年由塞贡多·何塞·埃雷迪亚成立,地点在瓜里科州卡拉波索附近的一座庄园里。弗朗茨.茨维考带领几个有雅利安血统的委内瑞拉青年到过那里。
《与博卡队同在》 伊塔洛.斯基亚菲诺创办的杂志。存在时间为1976年至1983年。
《铁心》 智利纳粹杂志,狂热的推销者本打算让它存在于南极潜水艇基地里,结果却在蓬塔阿雷纳斯出现了。
阿根廷第四帝国 是最奇特、有胆量、锲而不舍的出版社之一,这样的出版社在美洲大陆很多,对于那些濒临疯狂、接近非法和愚蠢的行当来说,这里有沃土。这家刊物创办的时刻正值纽伦堡审判纳粹战犯;在这危难时刻,它及时拿出第一期杂志的全部篇幅去驳斥纽伦堡审判的合法性。第二期中,在一些彻底被遗忘的德国作家的作品中间(其中有巴尔杜尔·冯·席拉赫一首赞美栀子花的诗,此人曾任希特勒青年团的头目,那时因反人类罪正在纽伦堡受审),读者还能找到恩斯特.荣格尔三篇不同题材的文章。第三期、第四期仍坚持纽伦堡审判的主题,还给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些著名的长枪党或者庇隆主义者诗人们做了简短的选辑。第五期拿出全部篇幅(100页)有理有据地提醒人们:布尔什维克威胁是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欧洲惟一真正的威胁。第六期改变了风格:刊登描写老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区、港口、拉普拉塔河、传统、民间文艺的文章。第七期出于一时冲动,刊登写布宜诺斯艾利斯未来的文章,既写城市建设(专门由年轻的建筑师乌戈·博西负责,写出了新颖的无情曙光,后来让他闻名遐迩),又写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方面的文章。第八期重新回到了现实生活,通篇揭露纽伦堡法庭的谎言以及犹太财团对报业的完全控制。第九期回到了文学:在《今日欧洲文学》的标题下,蜻蜒点水地提到了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瑞士、立陶宛、斯洛伐克、匈牙利、比利时、拉脱维亚和丹麦的诗人和作家作品。第十期由于警察下了禁令未能出笼。这份杂志成了非法刊物。杂志社变成了出版社。它出版的一些书,有些带有第四帝国的标志,大多数没有。它奇特古怪的毛病一直保持到2001年。始终无法知道谁是社长。
《白人种族神奇的冒险经历》 雅利安兄弟会的刊物。
《文学诗论明灯》 塞维利亚杂志。存在时间为1934至1944年。
《将军》 战争游戏杂志,哈利·西贝柳斯为它撰稿。
《猛士饭店》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加州基督徒灵恩会 罗里·朗于1984年创办的教会。
美洲真殉道者教会 罗里·朗担任布道师的教会。
得克萨斯末日教会 罗里·朗担任布道师的教会。
《钢铁花园》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土生白人文坛》 双月刊,埃德米拉·汤普森创办,存在时间为1948至1979年。由胡安和露丝·门迪鲁塞共同掌管,引起兄妹二人多次吵架。
《铁窗文学》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思想与历史》 智利专业杂志,最初几期刊登了欧美军事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论文。君特·费希勒担任总编期间一一毫无疑问就是最富有和雄心勃勃的时期一一他打算把一系列日耳曼后裔的智利小说家(阿谢尔.奥谢罗德、巴西利奥·罗德里格斯·德拉·玛塔、赫尔曼·奎托·鲍威尔、奥托·蒙森、罗多福·埃内斯托·格鲁贝尔等人)的作品推向市场,成绩虽然不小,但投人多产出少;后来成了人人皆知的惨败:其中只有二人过了二十五岁以后还仍然坚持写作,一人直接用德语写作,当然是在德国。第一任总编J.C.霍夫勒在出版了《一战秘史》之后,又出版了《二战公开史》,还第一次严肃地用西班牙语翻译了巴尔杜尔·冯·席拉赫的《诗选》。1979至1980年期间,沃纳·门德斯·梅尔担任总编,此人是激进的未来派艺术家,曾经用拳头解散了编委会和杂志的赞助人;此人著有《拉米雷斯·霍夫曼中尉的可靠消息》,立刻引起争议,无论朋友还是敌人,都把它看成是近似于精神分裂症一样的大笑话。第三任总编(1980—1989)是君特·费希勒,创作了巨著《太平洋战争史》,内容是智利与秘鲁一玻利维亚同盟之间发生于1879年的冲突,是一本雄心勃勃的巨作(740页),详细描写丁从双方军服到战略、战役、战术计划的细节。这部巨著引起了国家文学奖的注意,1997年这项大奖就落到了作为历史学家的费希勒头上了,毫无疑问,他是这家杂志社历任总编中最受尊敬的一位.卡尔一海因茨·里德勒上任后,开始了公开修正方针的时期。里德勒深受法国哲学家艾蒂安·德·圣艾蒂安的影响,这位颇有争议的法国哲学家兼里昂大学教授试图从科学角度证明(包括那些允许犹太肉铺营业的可疑执照)“二战”期间在全部集中营里仅仅死掉三十万犹太人。遵照圣艾蒂安的教导,费希勒这部作品是一种妙文杂记,他运用那套列举一历史一数学的方法推出最后结论。在费希勒时已经出现的衰败景象,最后落实到了安东尼奥·卡皮斯特拉诺头上(1998—2003),此人是田园风格诗人,从前与《南半球文学杂志》有联系,关于他,人们都说他是个能干的管家。到了21世纪初,已经没钱了,已经没日耳曼后裔智利人的热情了,那些毫无保留支持他的人还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继续拼搏。
黑手枪出版社 里约热内卢专门出犯罪小说的出版社,为大量形形色色的巴西作家提供了出版园地。
《活诗》 西班牙卡塔赫纳地区的文学杂志。存在时间为1938至1947年。
《白种人起义者》 雅利安兄弟会杂志。
《南半球文学杂志》《思想与历史》的同代刊物。埃斯基维尔·阿兰西维亚和胡安·艾琳·拉索这一冒险行动的企图是,除去给读者增加一种选择之外,智利文化学者要回答日耳曼文化学者的问题。在阿兰西维亚和拉索提出的问题里,《思想与历史》的人员占据着德国和国家社会主义的领土,而意欲集结在《南半球文学杂志》的人员将占据掌权的位子。具体到阿兰西维亚,他主张意大利式的唯美加吹牛的法西斯主义;艾琳·拉索则主张西班牙式的天主教加长枪党及何塞·安东尼奥主义加上反资本主义。政治上,二人一向支持皮诺切特统治,但是在“内部批评”上,都多次批评皮诺切特的经济政策。文学上,他俩只欣赏佩德罗·冈萨雷斯·卡雷拉的作品,为他出了全集。与《思想与历史》的日耳曼文化学者不同,他俩并不歧视巴勃罗·聂鲁达和巴勃罗·德·罗卡,他们系统研究了这两位大诗人的自由体诗、长诗和具有强劲张力的诗,多次举例说这两位诗人是战斗诗的楷模:只是应该换掉一些人名即可,把斯大林换成墨索里尼,把托洛茨基换成斯大林,稍稍调整几个形容词,改掉几个名词,宣传诗的理想模式就准备好了;他俩公开推崇这种模式是出于历史卫生的需要,但从没想过要将这种诗推上诗歌艺术的宝座。反之,他俩痛骂尼卡诺尔·帕拉和恩里克·林恩的诗作,认为这两人的作品言之无物、颓废堕落、冷酷无情、令人绝望。他俩是优秀的翻译家,把大批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佛兰德语、瑞典语甚至南非白人语(据他朋友们说,一本词典加上三次南非之行就能让他学会南非语言)鲜为人知的诗人的作品介绍到智利来。在初期,他俩打算仅仅推介在政治和文学上观点相近的作家,对于有别的倾向的作家保持一种好战的态度。他俩在各省发动组织诗歌朗诵会和作品研讨会,包括那些最偏远和缺乏文学传统的省份{文盲率之高能吓退没有热心办此事的人们)。他俩创立了“南半球诗歌奖”,历届获奖者有:艾琳·拉索、德梅特里奥·伊格莱西亚斯、路易斯·戈耶内切·阿罗、埃克托·克鲁斯、巴勃罗·桑胡安等人。他俩打算在智利作协内部为年老的和经济困难的作家设立养老基金。作协普遍表现出冷漠和吝啬,这个创意泡汤了。阿兰西维亚的文学作品集中在三本小诗集里,还有一本关于佩德罗·冈萨雷斯·卡雷拉的专著。在阿兰西维亚的作品里,由于他热情和无限的好奇心,还应该加进他为了寻找那个幽灵般的拉米雷斯·霍夫曼的下落而做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欧洲和南非之旅。胡安·艾琳·拉索著有几部诗集,几部不同种类的剧作,还有小说三部曲,讲述美洲有一种以爱情为基础的新感觉正在孕育和诞生。拉索晚年主持这本杂志的工作时,试图敞开大门,面向几乎所有的智利作家,结果仅仅局部实现。他获得了国家文学奖。《南半球文学杂志》的第三任总编路易斯·戈耶内切·阿罗著有十多部诗集,但是纵观整体,仅仅是第一部的变种;他上台后,打算走艾琳路线,结果收效甚微。他在任期间的工作是该杂志社最为平庸的。接任者巴勃罗。桑胡安,是阿兰西维亚的弟子,冈萨雷斯忠实的崇拜者,他打算改变航向,让杂志社这条船驶向旧有的理想去,但是又不放弃对其他声音和思想的开放政策,而过去他曾多次直接删减别样的思想,因而引发不少冲突和争吵。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交朋友,但是结果有的只是敌人。
《第二回合》 文学与体育杂志,由塞贡多·何塞·埃雷迪亚创办,集合了一大批委内瑞拉年轻又忘恩负义的作家在自己周围。
《战略与战术》 战争游戏杂志,哈利·西贝柳斯为它撰稿。
《弗吉尼亚战争游戏》 战争游戏杂志,哈利·西贝柳斯为它撰稿。

媒体推荐

谁说文学对历史没有真正的影响力?至少对波拉尼奥不是。对他来说文学是令人不安的变数,是非难辨的力量,拥有自我创造、自我评价、自行塑造神话的可怕力量。纳粹诗歌是一个矛盾语吗?在波拉尼奥的设定中可不是,相反地,它大有可能出现。
——《纽约时报》

《美洲纳粹文学》是继1967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出版之后,西语世界最无畏、最具想象力的作品。
——《洛杉矶时报书评》


波拉尼奥在这部作品中唤起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人物和片段置于博尔赫斯的王国之中——另一位在虚构与真实的变换间产生巨大力量的作家。
——《出版商周刊》

波拉尼奥之所以是个伟大的作家,是因为他的语言一直在内心最深处雕刻这个时代的形象。这个时代,我们都活在里面。
——《上海壹周》

作者简介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译者:
赵德明 1939年出生,北京大学西语系西班牙语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最早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介绍给中文读者的西班牙语文学研究者。译作有《城市与狗》《情爱笔记》《2666》等。

名人推荐

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最令人钦佩的小说家。
——苏珊•桑塔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