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

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

职业 军人
别名 阿赫罗梅耶夫
中文名称 谢尔盖·费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
民族 俄罗斯族
出生日期 1923年
政党 苏联共产党
目录导航

战士

阿赫罗梅耶夫1923年生于坦波夫, 17岁离开农庄参加红军。在海军学院毕业。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作为陆战队列兵和基层军官转战于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南乌克兰,1942年在列宁格勒担任连长时入党,这是阵亡率最高的岗位。他说:“当时入党不是为了去司令部或后方找个工作干,而是为了留在前线,为了让战士、军士们更信任我。”

阿赫罗梅耶夫元帅阿赫罗梅耶夫元帅

他的部队驻扎在离列宁格勒大约35英里的地方。那次包围持续了890天,单是被炸死和饿死的列宁格勒平民就有83万之多。“整整18个月,”阿赫罗梅耶夫说,“我没进过屋子,即使在气温低至零下50℃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两个冬天都露宿在外,从没过过一天暖和日子。老是打仗,老是挨饿。”他说话时,屋子里没有半点声响。“而且,死人那么多。像我这种年纪的男孩10个里有8个都死了。我的32名中学同班同学中,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学活了下来。”战争结束的时候他是坦克营的营长。

统帅

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战后,历任坦克团参谋长、坦克团团长、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1952年,毕业于装甲和机械化部队军校,1967年毕业于总参军事学院。后任集团军参谋长、副司令兼参谋长、集团军司令。他的军衔平均五年晋升一次,到1975年时已经是上将,并最终进入高级司令部任职,1979年4月任苏军第一副总参谋长,晋升大将。当时总参谋长、以推动电子科技改革闻名的苏联元帅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奥加尔科夫在给他做鉴定时指出,阿赫罗梅耶夫作为他的副手,“对苏联武装力量及潜在的敌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深入,了解透彻。他意志坚定、果敢,在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不畏艰险。”

青年时代的阿赫罗梅耶夫青年时代的阿赫罗梅耶夫1979年他制定了入侵阿富汗的全面计划,这个计划得到完美的执行,阿富汗哈菲佐拉·阿明政权立刻倒台。阿赫罗梅耶夫认为占领阿富汗后,本来苏军应该乘胜前进,一鼓作气占据巴基斯坦西部,使苏联得到印度洋的出海口,这样就可以铲除后来阿富汗游击队的后勤基地,当时正值苏联国力鼎盛时期的时候,美国和国际反苏势力无力干涉,可勃列日涅夫保守了,苏军少壮派将领主张这么做,老帅里持此观点的有崔可夫、莫斯卡连科等人。在当副总参谋长期间,他几乎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全心扑在工作上。1982年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83年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和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晋升元帅。参加了结束冷战的谈判,当年的白宫实习生康多莉扎·赖斯问他苏联在美国的间谍有多少,是不是和五角大楼的工作人员一样多,他笑着回答是。当戈尔巴乔夫批评苏联70年代的坦克造的太多了的时候,他愤怒的反驳,你打算下次战争来临的时候让军队赤手空拳去打仗吗,我们不想再死人了。退役后担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军事顾问。 苏联解体前自杀殉国。

动荡

面对国家局势动荡下反动势力掀起的反军运动,他坚决同“民主”派做斗争,点名批评“民主”派的《星火》杂志制造群众的反军心理。在《苏维埃俄罗斯报》上著文抨击反军运动,点名抨击阿尔巴托夫和雷诺夫院士公然诋毁海陆军“珍惜自己的种种特权和不受法律限制的无限权力的将军们”。他举出苏军的将军们一般都来自工农家庭,没有任何“特权”,其中160人租用国家别墅,全部付费。他说:“我公开说明自己的立场,我拥护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人企图用武力或者其他违宪行为分裂国家或改变它的社会制度,总统和苏维埃可以决定使用武力来确保我们的祖国的统一和维护它符合宪法的社会制度。”他把捍卫苏联工农红军和捍卫苏联共产党、捍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面对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派的疯狂进攻,他当面指责叶利钦说:“您对待我国的宪法太轻率了。对于您来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句话,而对于我,它是我国人民70年的生活和斗争。”“当事情涉及到祖国的命运和军队本身命运时,军队该怎么办?当然,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事,军队不会袖手旁观。”

1991年6月19日,在纪念卫国战争50周年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开始就尖锐的提出:苏联在1941年和1991年的形势有点相似。他在1990年就已经相信国家正走向毁灭,当年苏联军民以2700万人牺牲所捍卫的社会主义大厦今天即将崩塌;当年希特勒几千万大军未能达到的意图,今天却有可能实现。

殉国

共产党、爱国者,战士元帅之墓共产党、爱国者,战士元帅之墓8.19事件爆发后,阿赫罗梅耶夫立场倾向于“紧急状态委员会”,但他经过两天的观察之后得出结论,这场政变将会以失败告终。于1991年8月22日决定自杀,他的遗言写道:“当祖国即将灭亡,我生命的全部意义遭到毁灭时,我无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龄和所走过的生命历程给我权利去死,我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了。国家正陷入一场灾难之中,国家分裂,经济崩溃,社会道德沦丧,这就是事实。然而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我想,这一点对你们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大家都明白做些什么,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迟早要有人对苏联的分裂负责。这并非什么叛乱的逻辑,这是严酷的必然代价。”

8月下旬,在青年人纷纷上街的一片喧嚣中,只有几个胸前挂着旧日勋章的老人为自杀的“谢·费·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举行了葬礼。合棺之前,元帅的妻子在丈夫冰冷的额头上最后吻了一下,痛心地讲道:“他从18岁起便参加了同德国法西斯的战斗,可是如今我们的国家被民主派从内部攻克了。”几天后,他在莫斯科的Troekurov公墓的墓地遭到毁坏,因此不得不进行第二次葬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