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科夫反击战役是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续曲,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具军事才能的曼施坦因元帅策划与指挥并完成的。这次战役的胜利帮助曼施坦因稳定了南方集团军群德军的阵地,暂时避免了东部战线的崩溃,而且还替曼施坦因个人赢得了伟大统帅的名声。但从整个苏德战争的进程来看,德军的这场局部的,也是最后的战役胜利并不能扭转自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出现的德军溃败局面,更无法阻止由于纳粹德国军事政治经济体制的种种缺陷而导致的失败命运的最终降临。就在哈尔科夫战役结束不到4个月之后,在由于哈尔科夫之战而形成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将展开一场真正决定战争最终结局的空前会战。而哈尔科夫战役,则将作为东线德军走向覆灭前的最后胜利而载入史册。
在德国陆军中,包括古德里安,一般都认为曼施坦因是参谋本部培养出来的最能干的陆军将领:法国战役的蓝图,就是他一手拟定的,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曼施泰因计划”的作战方案,与保卢斯不同的是,尽管都出身于参谋本部,他也具有独立的战场指挥才能,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前,他因为征服克里米亚半岛和攻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惊人战功而被擢升为元帅。有很多人向希特勒举荐他担任总参谋长或是陆军总司令,但是,因为希特勒比较热衷于独裁,他更愿意自己亲自担任这两个职务。并且正是因为这些举荐,他也对曼施泰因心存芥蒂,不肯将东线的全部指挥权力交给这个人。曼施坦因在战场上也常常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而是按照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判断作出决定,希特勒在容忍了很久之后(这在他也是很少见的),终于还是将这个喜欢“将在外”并且老是顶撞自己的家伙赶出了德国陆军。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德军曼施坦因元帅1942年11月21日,曼施泰因奉命担任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群的总司令,也就是在同一天,朱可夫的红军,主要是远东部队,经过两天的猛攻,已经打垮了斯大林格勒两侧的罗马尼亚军队,合围了德国第六集团军。这时,两军之中唯一清醒的人就是曼施坦因:苏联人因为在此之前不断失利,这回终于抓住了一次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机会,他们就没有考虑得更深远一点,那就是以一个攻击德军整个南翼的补给线为目的的作战,如果他们不是将自己所有的人马紧紧地围住第六集团军,而是以机械化部队为攻击矛头,击打德军南翼脆弱的交通线和补给线,其结果将是截断整个德军南翼的后路,这样一来,从高加索到伏尔加河上的德军,包括第6集团军、第4装甲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第2集团军和整个A集团军群在内的德军,以及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的四个集团军,将会遭到彻底致命的一击——因为所有上述部队的补给线,都必须通过唯一的一个渡口,就是第聂伯河上的铁路桥——如果苏联红军以坎纳似的攻击从德国人的左翼前进直到占领这座桥梁及其周围地区,将敌人压迫到黑海岸边,那么整个德军的南翼就会被完全毁灭。
但是,如果德军不是死守斯大林格勒,而是采取另一个大规模的机动,其结果也可以完全歼灭整个南线的苏军,曼施坦因认为:“对于德军最高统帅部来说,还有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只要肯放弃在夏季攻势中占领的地区(无论如何那都是不可能守得住的),那么一个严重的危机就可以演变成一次伟大的胜利。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把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的兵力,在一定时间内,从东部正面的突出部撤出来,首先后撤至顿河下游或顿涅茨河西岸,然后再转用在第聂伯河下游地区。
“同时,所有能够调用的兵力——包括因为缩短这两个集团军群的正面而多出来的部队——都应该集中于(假设就是)哈尔科夫附近,当敌人企图追击撤退中的德军或切断我军在第聂伯河上的渡口时,这些部队就可以用来攻击敌军的侧翼,也就是说,要将一个大规模的撤退转变成一个合围歼击作战,目标是把我们的追击者驱赶到(黑)海岸边,并在那里歼灭他们。”
可是,斯大林格勒的名称已经象鬼火一样攫住了希特勒的心灵,就象他拒绝任何含有放弃或撤退字眼的念头一样,他拒绝采纳曼施坦因的计划。这就使他自己放弃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胜利的机会。不过,在以后的作战中,这个雄伟的计划始终萦绕在曼施泰因心头,他还是决定要采用这个作战设想,虽然他终于获得了一次战术性的胜利并将敌人逐回到罗斯托夫以东地区,但是因为斯大林格勒周围的战斗几乎耗尽了南线德军的力量,他的胜利没有能够扭转苏德战场的形势。
1943年2月1日,斯大林格勒合围圈中的德军停止了最后的抵抗。在此之前,为了挽救合围圈中的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不顾自己薄弱的左翼,打开了一道通往斯大林格勒的空中走廊,如果不是戈林的无能,第6集团军还是可能通过空运获得补给——第4装甲集团军在他们卓越的首领霍斯上将的指挥下,也曾面对着数倍的苏联红军前进到距离斯大林格勒约30公里的地域。然而,保卢斯的愚忠使他不敢违逆希特勒的坚守命令,他坚决不肯率领他的部队突围,这样一来,顿河集团军群不得不同时进行三个方面的作战,一是拯救第6集团军,一是保护高加索地区的德军的交通生命线,还有一个就是使他们自己不被优势敌军围歼。等到斯大林格勒的守军终于不支倒地,曼施坦因总算说服希特勒暂时放弃征服高加索的战略,让A集团军群从高加索撤退下来。到2月6日,希特勒也终于认识到整个南线德军的危险处境,他同意全部撤出顿涅茨盆地。
不久,顿河集团军群更名为南方集团军群,在他们的防线上漏洞百出,因为敌人的实力要超出德军好几倍,而且现在苏军享有行动的自由,他们不断以大兵团迂回德军两翼,力求歼灭更大量的德军,不过,靠了霍立特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巧妙防御,他们成功地运用一系列的跳跃式后撤瓦解了苏军的企图,并且在亚速海和顿涅茨河之间重建了防线。
虽然如此,战场上的兵力对比对于德国人来说也实在承受不起,他们在顿涅茨河以北由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扼守的地区再次被红军突破,这样,苏军就迂回到曼施坦因的左翼,他们一下子击溃了防守哈尔科夫的德军,到21日,他们又攻占了位于第聂伯河大河弯处的重镇扎波罗什,这是曼施坦因原来的老窝。
这时的曼施坦因格外镇定,因为他终于看到了自己期盼良久的战略形势,可以让自己先前的战略设想得以实施,他因此拒绝了希特勒要他收复哈尔科夫的命令,同时他也不肯运用刚刚拨给他的党卫军的装甲军来防守第聂伯河一线——敌军向西南方向的大迂回攻势,给他提供了一个大好战机:他可以集中起自己全部的机械化部队,击打敌军毫无防备的右翼。
2月19日,经过三天唇焦舌烂的讨论,曼施坦因终于说服希特勒放弃他那不切实际的坚守战略,代之以自己的反击计划,他现在已经将三个残破不全的装甲军从米乌斯河上撤了下来,面向西北方向构成反正面——在他们周围,苏军一共有三百四十多个旅级以上的作战单位已被确认,以师的数目计算,德军现在处于一对八的劣势——曼施泰因以霍立特集团军防守米乌斯河正面,同时命令第4装甲集团军开始反攻——指向第聂伯河渡口一带敌军的接合部,不久就击溃了四个军的敌人,这样一来,第1装甲集团军也从困难的防御战中解脱出来了,这两个集团军通力合作,又打垮了从西正面上攻击米乌斯河防线的四个军的苏联人。
现在,德军就以霍立特集团军防守的米乌斯河一线为砧板,两个装甲集团军为铁锤,合击位于第聂伯河和顿涅茨河之间的苏军西南方面军,由于从三个方向遭到夹击,这个方面军迅速土崩瓦解,拚死向北顿涅茨河以东地区逃走,包括第6集团军、第1近卫集团军和波波夫集团军在内,一共有八个军、十个步兵师和五个特种旅都被击溃,他们也为此损失了四万余人,而德军因为兵力太少,不能构成一个连续的合围圈,所以大多数的苏军还是跑掉了。
在这个胜利的鼓舞下,曼施坦因继续向北进攻,打击哈尔科夫一线敌军的南翼,第4装甲集团军击败了苏军第3坦克集团军,然后德军向北方作了一个旋转,迫使哈尔科夫一带的敌人(伏洛尼兹方面军)弃城而走,到3月14日,德国人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而在他们对面,所有的敌军都处于溃退状态。可是,曼施坦因已经没有预备兵力可以用于扩大战果了。
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取得的胜利,暂时解除了苏德战场上德军的不利形势,使战局僵持下来。不过,希特勒很快就把这个得之不易的胜利给糟蹋了。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哈尔科夫反击战役救援行动开始前,曼施坦因便认为在缺乏物资补给的情况下,被围的第6集团军最好不要以自身的兵力突围。而在战斗开始后的1942年12月21日,曼施坦因又向希特勒表示,他的坦克部队不能救出第6集团军(虽然曼施坦因此前承认他的坦克比苏联人还多,当然战后他的说法恰恰相反)。此时,由于大量红军被包围圈内的德军所牵制,因此如果允许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向外突围,那么德军的整个南部战线都将被发动追击的苏联人打垮。有鉴于此,在德军能得到更大的装甲部队以前,让第6集团军继续留在斯大林格勒,将是整个南线德军生死存亡的保证。
德国第6集团军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1943年1月31日,被红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主力在其司令保卢斯陆军元帅率领下放下了武器。2月2日,在斯大林格勒地区轰鸣了200多天的枪炮声终于停息。将近30万德国陆军的精华在白雪茫茫、狂风怒吼的俄罗斯大地和斯大林格勒的断壁残垣间化为乌有。苏德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人类历史都在这一时刻改变了方向。
取得了斯大林格勒胜利的苏联军队并未停止进攻,从高加索到顿河上游,从俄罗斯南部到乌克兰,红军的装甲洪流仍在滚滚向前。在漫长的暴风雪和风雪肆虐的大地上,到处是翻倒的载重汽车、残缺不全的尸体、漫天飞舞的文件、空空如也的酒瓶、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和打字机。
此时,在苏德战场南翼作战的红军分为2个主要突击方向:一个是由瓦杜丁将军指挥的红军西南方面军,该方面军从顿涅茨河下游发动进攻,一路扑向第聂伯河,力图夺回顿巴斯工业区,并且切断高加索德军和乌克兰德军的联系。另一路是戈利科夫上将指挥下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按照朱可夫元帅制定的“星”计划,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坦克履带正朝着正西方向一路轰鸣。2月8日,该方面军所属第60集团军收复了库尔斯克,2月9日,又收复了别尔戈罗德。2月16日12时,沃罗涅日方面军以3个集团军的兵力,赶走了由德军原山地步兵第1师师长兰茨将军指挥的“兰茨”战役集群(包括党卫队装甲军和“劳斯”步兵军)。在80辆坦克导引下,红军解放了乌克兰工业重镇哈尔科夫。德国人从该城撤退时不仅狼狈不堪,而且还充分暴露了他们的腐败:按照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日记中的说法,落荒而逃的德国陆军把物资和弹药全部弃之不顾,却没有忘记把抢来的地毯、油画甚至苏联打字机装上汽车带走。由于哈尔科夫的失守而大为恼火的希特勒撤了兰茨的职,取而代之的是肯普夫将军。于是从1943年2月21日起,“兰茨”战役集群在德国陆军的东线态势报告图册和作战文件中就变成了“肯普夫”战役集群。
对红军来说,哈尔科夫不仅是苏联第6大城市和诞生过T-34坦克的重要工业基地,而且还是一个曾令他们蒙羞的伤心之地。就在9个月前的1942年5月,红军西南方面军向被德国占领的哈尔科夫发动进攻,结果却撞上了实力强大的德国“克莱斯特”第一装甲集群。红军损失惨重,曾被寄予极大希望的苏军哈尔科夫进攻战役却变成了纳粹德军1942年夏季进攻战役的序曲。
经过200多天血战,红军终于扭转了战局,收复了哈尔科夫。在1941年首次大反攻时,曾经在苏联将军和士兵中弥漫的情绪再度高涨了起来:从斯大林到前线的列兵都相信,似乎只要继续挥师西进,红旗就会很快飘扬在柏林城头。
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哈尔科夫反击战役哈尔科夫之战给红军造成的人员损失是相当可观的: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宣布,从1943年2月底到3月,他们一共打死了40130名苏军,俘虏了12430人。击毁的红军技术兵器包括567辆坦克,1072门火炮。根据俄罗斯1993年发表的资料,从1943年1月13日,红军在沃罗涅日到哈尔科夫方向发动进攻,到3月25日哈尔科夫战役最终结束,红军各参战部队一共死亡、失踪、被俘了100694人,受伤和患病139336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辆,各种口径的火炮、迫击炮5291门,飞机417架。其中在和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于从1943年2月底到3月交战中损失的兵力大约为:死亡、失踪、被俘约3万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约200辆。
哈尔科夫战役中德国军队的损失至今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统计数字,仅知道从1943年1月到3月,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装甲掷弹兵师损失了167名军官和另外4373名士兵(占该师战斗兵力的1/3以上),“帝国”装甲掷弹兵师损失了102名军官和4396名士兵,“骷髅”装甲掷弹兵师损失了94名军官和2170名士兵。加上军属部队,整个党卫队装甲军损失了365名军官和11154名士兵。在损失人员的名单中,还包括党卫队“骷髅”师的创始人、师长提奥多尔·艾克。此人在1943年2月26日乘坐飞机观察情况时丧命于哈尔科夫前线,为了纪念这个在纳粹党徒中都以凶恶而著称的暴徒,“骷髅”师此后便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装甲步兵团。在技术兵器方面,党卫队装甲军的损失也不轻:战斗结束时,该军可以使用的坦克不到总数的40%,其中仅仅“帝国”师就损失了77辆坦克和强击火炮。
其他德军部队的损失从一些零星材料判断也非常严重。以“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师为例:在1943年2月底,该师有坦克95辆,其中包括9辆“虎”式坦克。而到了1943年3月11日,“大日耳曼”师的坦克总数只有60辆,其中有III号坦克9辆,IV号坦克39辆,喷火坦克6辆,“虎”式坦克6辆。到了3月23日,该师只剩III号坦克7辆,IV号坦克6辆,喷火坦克9辆,“虎”式坦克1辆都没有了。坦克总数下降为22辆。
布良斯克方面军
1月13日—3月3日,步兵师7个,坦克旅2个,兵力95000人。纯减员(即死亡、失踪、被俘)13876人,伤病23547人,总计37423人。
沃罗涅日方面军
1月13日—3月3日,步兵师20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10个,坦克军2个,347200人,纯减员33331人,伤病62384人,总计95715人。
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
1月13日—3月3日,步兵师5个,步兵旅1个,坦克旅2个,60200人,纯减员8268人,伤病12155人,总计98086人。
沃罗涅日方面军(全期)左翼第3坦克集团军,第40、69集团军
步兵师8个,坦克军2个(坦克旅10个),281800人,纯减员29807人,伤病28437人,总计58244人。
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
全期,步兵师5,步兵旅1,骑兵旅3,64100人,纯减员15412人,伤病12813人,总计28225人。
哈尔科夫参战德军“虎”师坦克补充情况。
1942年12月党卫队“希特勒”第1装甲步兵师补充6辆“虎”式坦克,党卫队“帝国”第2装甲步兵师补充2辆。
1943年1月党卫队第“希特勒”1装甲步兵师补充4辆“虎”式坦克,党卫队“帝国”第2装甲步兵师补充8辆,党卫队“骷髅”第3装甲步兵师补充9辆“虎”式坦克,“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师补充7辆。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当时作为西南方面军的军事委员曾参与制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役的计划。由于计划和指挥的失误,苏联红军落入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包围,损失了几十万人。仅俘虏就有20万人。为此,赫鲁晓夫被从前线召回莫斯科进行审查。斯大林告诉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沙皇的军队在东普鲁士陷入包围,遭到失败,指挥军队的将军后来受到军事法庭的审讯,被处绞刑。赫鲁晓夫因此特别害怕,担心自己会受到严肃的处理。但不久斯大林又让赫鲁晓夫上了前线。这本来是赫鲁晓夫历史上的一大错误,斯大林也没有追究并且又给了他机会。但是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却说,他早就建议停止这次战役的作战行动,曾给斯大林打电话,斯大林不接,却让马林科夫在电话中告诉自己“一切按原计划执行”,结果使战役遭到失败。这样,赫鲁晓夫就推卸了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归于斯大林。而事情的真相却不是这样的。据朱可夫在回忆录中说:发动这次战役的确是斯大林的主意,朱可夫曾表示反对,赫鲁晓夫则竭力支持;赫鲁晓夫并未在灾难发生之前试图取消这场进攻;斯大林之所以没有取消哈尔科夫战役,是因为前线司令部低估了情况的危险性并认为可以继续进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梅德韦杰夫也认为,由于当时的电话谈话没有留下记录,因此很难弄清真相。
德军曼施坦因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