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平衡

目录导航

详细说明

土壤水分在特定的土地条件下对植被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因此只有通过将地下部分供水状况和植物需水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提出合理的植被建设容量和有效的水分管理措施。土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及各种各样活的有机体组成。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它形成了现在供应全世界60亿人口的陆地食物链的基础。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不仅要供给植物所需要的水分,还要向植物根系供应养分和氧气。这些不同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土壤固相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基质即土壤固相,由矿物质和有机物质组成,是一个分散和多孔的体系。矿物部分包含了大小、形状和化学组成差异很大的颗粒;有机部分包括各种活的有机体及不同分解阶段的动植物残体。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存在状态也不相同,特别是土壤胶体颗粒可以从完全分散的状态到几乎完全团聚。在大多数土壤里,土壤颗粒只是部分团聚。

土壤颗粒之间的孔隙中含有水分,而这种水分实质上是含有许多化学物质的水溶液,这些化学物质有些从土壤矿物中溶解出来,有些从土表进入土壤水中。土壤水既受重力向下的作用,又受到固体基质表面的吸引力作用,它的运动依具体情况变化很大。未被水分填充的土壤孔隙被气体或水蒸气所占据,这些气体的组成随近地空气组成的变化有所差异,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很大变化。

研究意义

土壤基质对热量、水和化学物质的迁移过程起主导作用。因此,研究土壤基质物理化学性质是现代土壤物理学研究范畴之一,也是解决许多农业和环境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土壤水分平衡对气候变化存在着响应,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土壤水分的可能变化是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