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五云山

七绝·五云山

作者 毛泽东
作品名称 《七绝·五云山》
作品出处 《党的文献》1993年第六期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七绝·五云山》 毛泽东

一九五五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一九九三年第六期。

注释译文

五云山: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群山之一,邻近钱塘江。据传因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

群峰:指的是西湖西南和南面诸峰,如北高峰、南高峰、美人峰、月桂峰、白鹤峰等。

堤:指钱塘江的江堤。

野莺:一种身体很小,褐黄色羽毛、嘴短而尖、叫声清脆的小鸟。

创作背景

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外交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毛泽东的心情很是舒畅。夏秋之际,他来到杭州休息,游历了杭州附近一些山水名胜,此诗即是抒发五云山游历后的愉快的心情。

作品鉴赏

整体把握

全诗28字,毛泽东写于1955年。此诗与《看山》和《莫干山》同时写于游历杭州美景之时,同样是写景抒怀的即兴之作。

这首诗平直晓畅,意境十分丰富,动静结合,色彩次第,有如一幅色泽艳丽的山水风光图。在五云山中,作者不仅看到了明媚春光映衬下的五彩祥云,而且听到了声音清脆婉转的黄莺,一派自然清纯的江南春色展现在读者眼前。引人入胜、意趣盎然。

逐句分析

诗的一二句首句起兴,次句写景,由高至低、由远及近,口语入诗,平和散淡。

三四句赞美五云山秀丽的风光而喻杭州的美丽。

作品赏析

    此诗读来格调轻快,通俗易懂。其艺术特色主要就在于选用对五云山最为突出的景观与诗人最深的感受来写,重点突出。五云山的云是五云山的魂,而云又有“五云”之说,顺手拈来,写出了五云山的特色,很有韵味。而五彩云霞飘逸,远眺近看,形态万千。在这种境界中,又听到了优美动听的野莺啼,自是妙不可言!

    诗的内容,是从山写到云,写到湖堤,再写到野莺。第三句笔锋一转,先设问,后回答:“此中听得野莺啼”。这个手法使全诗读起来丰富生动,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和呆板,引人人胜。另外“五云山”选用“五云”这一惯用语来写其云,形成“五云山”、“五云飞”叠语句式,读来有韵味,且显得轻快飘逸。[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