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
合水县 |
外文名称: |
Heshui |
所属地区: |
中国 甘肃省 |
电话区号: |
0934 |
邮政编码 |
745400 |
面积: |
2941.78平方公里 |
人口: |
17万 |
著名景点: |
塔儿湾石造像塔,圣公泉遗址,蟠交古城遗址,太白地等 |
合水县辖9乡3镇,80个行政村,49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941.79平方公里,人口17.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6万人。境内山川塬相间,子午岭斜贯南北。岭西川塬交错,土地肥沃,为主要农耕区;岭东山袤巍峨,森林茂密,为主要林牧区;岭上穿境而过的秦直道闻名遐迩,是黄土高原中部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合水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早在5000年前人类在合水的生产活动已初具规模。隋末设县,至今有1300余年的建制历史。目前,已发掘出古遗址43处,出土文物500多件。1973年春,在板桥乡穆旗村挖掘出土的第四纪早期完整的黄河剑齿象化石,书写了合水古老历史的新篇章。
合水物华天宝,动植物资源丰富。黄花菜、黑木耳、白瓜籽、鹿茸久负盛名,誉满中外;秦艽、甘草、麻黄、柴胡、远志等150多种名贵中药材及核桃仁、花椒、槐米、稻米等优质土特产品更受客商青睐。梅花鹿、狐、黄羊、野猪等140余种野生动物与200多万亩森林依栖相伴,生息繁衍。
近年来,合水县委、县政府按照“做大做强草畜、苹果、瓜菜三大产业,合理开发石油、煤炭、天然气三大资源,打响打亮子午岭、黄河象、古石刻三大名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速发展,全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合水历史悠久。约在20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活动;5000年前,人类在合水的生产活动已具规模。古为西戎之域,周属北豳,春秋属义渠戎国。周赧王四十九年秦昭王灭义渠归秦,为北地郡义渠道辖。西汉置略畔道。东汉属泥阳县。三国、西晋属羌胡。南北朝属襄乐县。隋置乐蟠后改合水。唐置合水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合水县,因县东北的建水西流、南流至县北,岔河流合,故谓之合水。县因水得名。 宋复置合水。清属庆阳府,民国属泾原道。
隋末设县,至今有1300余年的建制史。沧桑岁月,涌现了诸多仁人志士,更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土层,古老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特色文化。1973年春,在板桥乡穆旗村马莲河西岸半崖上挖掘出轰动世界的第四纪早期完整的黄河剑齿象化石,书写了合水历史上最有价值、最辉煌的一页。唐置合水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合水县,因县东北的建水西流、南流至县北,岔河流合,故谓之合水。县因水得名。
合水物华天宝。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苹果、黄花、木耳、白瓜籽、鹿茸久负盛名,誉满中外;秦艽、甘草、麻黄、柴胡、远志、杏仁等150多种贵重药材及核桃、花椒、槐米、稻米等土特产品更受客商青睐;梅花鹿、狐、黄羊、野猪等140余种野生动物与164万亩森林依栖相伴,生息繁衍。县内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农业发达,是黄土高原中部的一道绿色风景线。
县城新城标
合水县新城标位于县城新开发中心广场内,以举世闻名的“黄河古象”为原型.采用不锈钢雕塑制成,取名为“升”,高度为5.68米,整个作品抽象、夸张,如一炬上升的火焰和新城区交相辉映,象征着合水经济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辖9乡3镇:西华池镇乡镇 ,老城镇乡镇 ,太白镇乡镇 ,吉岘乡乡镇 ,肖咀乡乡镇, 段家集乡乡镇, 固城乡乡镇 ,太莪乡乡镇, 店子乡乡镇 ,何家畔乡乡镇 ,板桥乡乡镇 ,蒿咀铺乡乡镇。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6万人.
蒿咀铺乡概况
蒿咀铺乡地处子午岭西麓,距县城43公里,辖4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 1160户5398人, 总 土地面积271平方公里,有原始森林1000公顷,自然资塬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板桥乡概况
板桥乡位于县城北部,总土地面积149.2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委员会67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225户19480人,非农人口3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8‰。
太莪乡概况
太莪乡位于合水县城东部的子午岭林缘,行政区域面积26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委员会,29个村民小组,1563户,71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店子乡概况
店子乡地处县城东部,距县城14公里处,辖4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2258户,10560人,总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万亩,其中塬地14588亩,山地7112亩,林地面积41487.2亩。
固城乡概况
固城乡地处县城东部,距县城25公里,辖4个行政村,29个自然村,2148户9698人,总土地面积30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4.4亩,林地面积30274亩。有机关单位6个,中小学校7 所,个体工商户72户。
段家集乡概况
段家集乡位于合水县东南部,面积76.4平方公里,合段公路穿境而过。全乡辖6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2627户12010人,耕地面积3.2万亩,人均2.6亩。
肖咀乡概况
肖咀乡位于合水县南部,罗段公路穿境而过,土地面积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84.37亩,辖6个村民委员会,40个村民小组,3260户,141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 ‰。
吉岘乡概况
吉岘乡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10公里,土地面积73.6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3515户,14750人,其中女6925人,非农业人口27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
2008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200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万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42公顷,总产9823吨,瓜菜1303公顷,总产量10680吨,种植业产值572万元,林果总产7865吨,年末大牲畜存栏0.14万头,猪存栏2823头,羊存栏2390只,家禽存栏2万只,畜牧业总产值 420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755千瓦,农村用电量 286万千瓦时,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36万元,人均纯收入1901元,比上年增加 175元,有中学1处,小学8处,在校学生共12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医院1处,电话普及率达到56%,有3个行政村达到小康水平。
何家畔乡概况
何家畔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39公里,土地总面积99.4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3.8万亩、林地51615亩, 辖8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 3743户17040口人 (其中农业人口16779人), 非农业人口4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8‰,森林覆盖率为31%。
太白镇概况
太白镇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96公里,辖1个社区居委会、6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3个国营林场,总土地面积1145.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430亩, 农业人口 1597户7175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5‰。
老城镇概况
老城镇位于合水县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309国道横穿全境,辖8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 1个社区,占地26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171.8亩,其中山地 5977亩,川地7624亩,塬地14570.8亩,农业人口 2517户,1103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
西华池镇概况
西华池镇 是合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共辖8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委会,9840户3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5546户23032人,总土地面积12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亩。境内富含石油、天然气等矿藏资源,银西公路穿境而过。
309国道贯通东西,211线连接南北,境内已建成国道 2条116公里,县乡道路12条266.39公里,乡村道路23条320公里,油路通乡率达67%,构成了四道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合水县人口来源于全国各地。人口是各族人民迁徒、聚居、繁衍发展起来的。客籍少,本籍多,是合水县人口的特点。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有汉、回、蒙古、满、东乡、苗、壮、土家、裕固等9个民族,总人口16.89万。除汉族以外的8个少数民族人口41人,各少数民族一般讲汉话,生活习惯部分沿用本民族。
忠义将军张吉 :
张吉,合水人,宋忠义将军。熙宁三年(1070年),吉为庆州槐安寨守烽士卒。是年八月,西夏兵犯环、庆,攻打大顺城及柔远诸寨,俘吉,挟持至庆州城下,横刃于项,命其向城内守军传呼“槐安及诸寨已攻破,速归降”语。吉不听,反曰:“努力,诸寨无虞,贼粮尽且去矣,毋庸降。”夏人怒杀吉。宋神宗闻知,诏赠张吉为内殿崇班、忠义将军,遂起用吉之子。
金牌元帅孟逸 :
孟逸,合水定祥人,元朝开国将领。逸武艺超群,善书法。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逸率兵攻克泸州,大建奇功,元世祖忽必烈诏赐金袄12领、宝剑1柄。至元九年(1272年)三月,缅王父阿必领兵数万入侵,诏命逸率师云南,征服缅国,获胜而归。敕赐金袄1裘,宝钞50。至元十九年(1282年)九月,内钦授逸宣命符,信武将军宣慰使副都元帅之职,掌管边陲军旅。授其弟小将军之职,其孙亦授职。
逸暮年归居合水,至老而终,享年72岁,俗称“金牌孟元帅”。其墓址于今板桥乡常家嘴村。
誉满鄂南李巍然
李巍然,合水人,今老城镇瓦缸川李家庄一带有其后裔。巍然少时天资颖悟,孝亲善友,贫而苦读,学业精湛,每试名列前茅。后由贡监初授湖广武昌府通判。在任期间,处事明哲,剔奸除弊,狱不囚冤,政誉满鄂南。继尔功升云南安宁知州,举贤能,废苛税,兴水利,扩学堂,政声倍著。一年后殁于任间。其墓在今老城镇庙庄行政村槐树坳。
巍然五子:长子苹,字南滨,授直隶安肃县典史;次子藻,字秀初,邑庠廪生;三子芹,字蒲治,邑拔贡生;四子薇,字紫坦,拔贡生;五子芑,字丰有,庠廪生。芹、薇博学,均任知县
振威将军朱万荣
1890年,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京都沦陷,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黎明百姓大遭祸殃。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祖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每个有正义感民族心的中华健儿,挺身而出,奋起抗敌,合水籍将领朱万荣就是其中之一。他出身贫寒,性情耿直,16岁从戎,胆略过人,迭立战功,勇冠三军,由无名卒勇累迁哨官、营官、游击、协镇、总兵等职,最后在保卫京都正阳门战斗中,面对优势侵略军,大义凛然,指挥若定,英勇杀敌,屡挫敌焰,直至弹尽粮绝,以身殉国。
开明绅士徐廷昌
徐廷昌(1879—1949),合水县段家集乡化沟村人,居昆仲之长,粗识字,曾任宁县北乡广仁里(今段家集乡)绅士。合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常驻参议,县政府委员。1940年到1944年曾三次赴革命圣地延安,受到毛主席和边区政府领导的亲切接见。
乐善好施郭贵元
郭贵元(1882——1952年),合水县板桥乡锦坪村人,祖籍庆阳,父时移居锦坪。兄弟3人,兄少亡,弟名三元。幼时家境贫寒,10多岁就给人拉长工,20初头掌管家务,立志勤劳发家。民国初年,当地运盐业兴起,贵元选择贩盐行当,吆着家中唯一的毛驴,从定边往西华池驮盐。他自带干粮,驴驮150斤,人担100斤,往返半月一趟,寒暑不避。一年后添了一头驴,仍然驴驮人背,四年时间有了4头驮驴。他用贩盐挣的钱置买田产,由少到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苦斗,发展成一个土地上千亩,积粮过百石的大财东。在锦坪独修一土堡子居住。至1946年土改前夕,已有耕地1600多亩(内有当地数百亩),外号“郭半川”;驮畜12头(骡4、驴8),耕畜10多头,羊过百只。每年雇长工4人(赶脚工2人、农业工2人)。全家36口人,弟三元从事农耕,自家耕种300多亩,其余招佃户11家,每年收租40余石(每石合500斤)。本人仍赶脚驮盐,远至陕西三原。
边区名士杨正甲
杨正甲(1883—1946年),合水县西华池镇杨沟垴村人。其父晚清贡生,一生教书为业。正甲虽生于书香门第,但家境清贫,幼时只随父读了《百家姓》、《弟子规》等几本启蒙读物。1902年,父亲病逝,家境败落,为养家糊口,他早起晚睡,一面耕种几亩薄田,一面兼做卖饭生意。经过7年辛勤操劳,略有积蓄,便在西华池镇营房子村购买土地五六十亩,庄院一处,从事农业。1917年,正甲与父亲的门生闫麟瑞兴办教育,将西华池初小扩建为高级小学,由闫担任校长。时已34岁的杨正甲将自己年龄报为20岁,入学奋发读书,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受闫校长聘请,留校担任教员。1924年,闫麟瑞病故,群众公举他接任校长职务,并兼任合水三区(西华池)校董主任。正甲一面笃志办学教书,一面兼顾农耕,每日鸡鸣起床,穿一身破旧衣服进城拾粪,天明换上长袍马褂,到校上课。学校办得颇有名气。由于他勤劳节俭,家境日益好转,不但增添了耕畜,还打造了一辆牛车。
民间画匠赵国栋
赵国栋(1885—1960年),字良才,合水县太莪乡北掌行政村南庄自然村人。高身躯、美须髯,坚毅刚果,笃厚有至性,举止有长者风范,谈吐有儒者雅度,既威严肃穆,又平易近人,长幼皆乐于与其同处。通文、史、医、卜,书法苍劲,且有较高造诣,绘画为陇东之冠。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关怀贫穷孤寡,济困扶危,不吝资财。解惑释疑,孜孜不倦。故声望隆于全县乃至陇东各地。1946年全县人民公举其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光荣地出席了党中央在延安召开的土地工作会议,聆听了毛泽东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及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1946年参加了全县土地改革工作。是合水县民主革命时期的名人之一。
“边区大山”边金山
边金山(1898——1955年),祖籍陕西省横山县固城涧。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横山大旱,全家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流落到合水县太白镇王茂庄定居。
边金山13岁丧父,自幼挑起家中生活重担,饱受官绅豪门欺压,十分向往革命。1928年陇东大旱,颗粒未收,子午岭山区饥民在郑德明、朱子清、赵连璧等人组织下,为求生存同土豪劣绅对抗,打富济贫,开仓放粮,闹得官绅胆颤心惊,惶恐不安。边金山积极参加这一斗争。同年秋季,这场自发的饥民斗争,受到陕北特委代理书记兼军委书记刘志丹的关注和指导,边金山从中受到教育。
1930年10月,刘志丹创建革命武装,边金山积极响应。一次受刘志丹委托,秘密护送游击队一名伤员去葫芦河崖寨石窟养伤,工作做得十分周密,使敌人毫无察觉,得到组织的信赖。从此,边金山经常侦察敌情,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33年正式参加游击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2月,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南梁成立,边金山当选军事委员长。同年5月,任陕甘边区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是年11月,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与华池县、赤安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边金山当选赤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为创建南梁红色政权做出了贡献。
1935年3月,国民党军队马鸿宾部“围剿”南梁根据地,战斗相当残酷。边金山随南梁政府迁徙洛河川下寺湾。年底,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重返南梁根据地。
1936年3月,边金山调任庆北办事处主任。4月,根据斗争形势,加强地方骨干力量,又调任华池县林锦区政府主席。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谈判,将正宁、合水、宁县、庆阳、镇原5县划为八路军募补区,边金山随八路军民运工作团来合水县二区八乡(盘马一带)搞民运工作。他四处奔走,扎根串联,发展了刘宗裕等一大批共产党员。
1937年3月,边金山调任合水县太白区抗敌后援会主任(实为区委书记)。与秘书万青山一起开展工作,于1940年10月劝降了国民党太白镇联保主任黄有发,获得步枪32支,手枪1支及一批弹药。合水县委书记朱敏趣称边、万(万青山)二同志为镇守太白的“两架山”。
1940年2月,合水县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边金山首任太白区委书记兼区长。1941年5月,调任西华池市(乡级市)市长。在任6年,为市政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使此镇作为边区通往国统区贸易集散地,对边区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1947年4月,又调任太白区委书记。
战斗英雄黄克秀
在创建陕甘边区南梁根据地的艰苦岁月里,刘志丹麾下有一支神出鬼没、所向披靡的地方军队,闹腾得国民党军队丧魂落魄,闻风逃窜;整治得土豪劣绅心惊胆寒,望而生畏。它就是由葫芦河赤卫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陕甘独立师红军第四团。团长黄克秀是一位骁勇善战,威震桥山的优秀指挥员。
为民谋利高朗亭
高朗亭,又名高明镜,陕西省延川县人。1940年2月,任合水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系中共七大、八大代表,安徽省五届人大常委。
英雄好汉师学九
师学九(1909—1980年),合水县西华池镇师家庄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给人当雇工维持生计。1930年10月,在太白参加刘志丹领导的革命队伍。1931年7月经高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7月,参加西华池兵变,编入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三中队,任副中队长。翌年10月,编入红四团,任班长。1934年3月底,随部队从照金根据地出发,边走边打,半月内连续参加攻打瑶渠、小石板、五里镇等战斗,并乘胜北上,到达东华池,4月中旬参加了消灭王子义团的西华池战斗。
抗日战争开始后,师学九任八路军三八五旅警备七团副排长,随部队驻扎在宁县县城东山,与驻扎在宁县城南、北、西三面的胡宗南新编一五六师和地方保安大队相对峙。1939年11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国民党军队破坏停战协定,突袭八路军三营驻地,双方展开激战,历时5天,因众寡悬殊,三营奉命撤退。师学九接受命令,带一挺轻机枪和8个战士阻敌断后,掩护全营退上东山。他选择一座破庙作为堡垒,敌军攻势甚猛,瓦片乱飞。师学九和战友隐身暗处,弹不虚发,多次打退国民党敢死队。大部队撤退后,师学九独自一人,掩护战友安全撤回。途经部队原驻地时,发现院子里放着一挺转移时未来得及带走的重机枪,旁边尚有一箱子弹。师学九冒着敌军围追的危险,背好步枪,把重机枪连枪带架扛上左肩,右肩架起子弹箱,向山上冲去。敌军尾追不舍,直喊:“缴枪不杀,放下枪有赏钱!”子弹在师学九耳边嗖嗖作响,弹丸冲得脚下黄土直冒。敌人越来越近,师学九急中生智,顺手将一颗手榴弹扔向敌群,乘机冲上山头,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保住了一挺重机枪。由于用力过度,致使胸部疼痛,口吐鲜血,昏厥于地。嗣后,警备七团在西华池召开全团军人大会,表彰了师学九不怕牺牲,勇保重机枪的事迹,奖军服一身,并由副排长提升为排长。1943年,边区“大生产”运动中,师学九带头开荒生产,功绩卓著,被三八五旅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解放战争中,师学九任合水县游击大队中队长,在子午岭林缘地区活动,多次出生入死,勇敢杀敌,荣立战功。1947年11月,游击队宿营在王村。一日午饭后,突然发现国民党军的马队向驻地奔袭而来。大队长石秀山和副大队长唐凤仪带领队员撤退,命令有阻击经验的师学九带领两名战士掩护。他迅速占领制高点,以一挺机枪阻住敌军马队的进攻,完成了阻击任务。撤退时,忽遇身受重伤的副大队长唐凤仪。师学九顾不得疲劳,手提机枪,背负战友,且战且退,顺沟钻进密林,安全脱险。1949年3月中旬,国民党地方武装陶生元自卫队派出7名骨干,偷袭合水县委。师学九带领6名武工队员将计就计,巧除敌哨,一举俘虏敌兵6人,缴枪7支,胜利而归<?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4月23日,师学九巧施“空城计”,掩护县长胡宗彦和县委宣传部长杨兴盛在西华池城内作宣传动员。师学九多次出奇制胜,使敌闻风丧胆。在陇东解放区享有盛名。
建国后,师学九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孜孜不倦地读书看报,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先后任合水县二区副区长,合水警卫队队长,镇原县公安局军事股长、看守所长,孟坝、平泉等区区长。1955年10月离职休养,1980年病逝,享年71岁
先进典范文世贤
文世贤,甘肃省合水县西华池镇师家庄行政村文家崾岘自然村人,生于1921年农历12月13日。幼读私塾,1939年西华池小学毕业。时值国难当头,全国抗日,世贤踊跃报名,参加了八路军,被分配到三八五旅警备七团一营三连六班当战士。三八五旅是八路军驻防甘肃庆阳的一支部队,旅部驻庆阳县田家城,旅长王维舟、副旅长兼参谋长耿飚。1939年12月10日,驻防宁县的警三营与国民党地方武装发生磨擦,展开激战,世贤所在一营在团长袁渊带领下前往支援,掩护三营撤离宁县。这是世贤参军后首次参加战斗,使他经受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在其后的多次战斗中,世贤愈加机智勇敢,成为八路军中一名勇猛刚强的战斗员。1940年冬,在新宁盘客战斗中,世贤所在三营三连率先攻入堡内,消灭了守敌,拔除了敌方插入红区境内的一把刀子,三连受到旅部嘉奖。1943年春,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五团集中两个连300余人,到合水县固城大山门太白庙一带开荒种地,世贤所在连队集体参加。在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他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五四”青年节那天,连队开展垦荒竞赛,世贤当天垦荒4.3亩,创造了最高纪录,被旅部授予“劳动英雄”称号。当年秋天,他被任命为二营五连机枪班班长,在屡次文化学习、军事训练、劳动竞赛等活动中,都曾被评为“学习模范”、“练兵模范”、“劳动模范”、“模范班长”等先进人物,多次立功受奖。1944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升任五连二排排长。当年9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在延安召开了部队先进工作者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世贤光荣地出席了这次会议,受到毛泽东、朱德、贺龙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民兵楷模王建仓
王建仓(1938——1975年),合水县固城乡董家寺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在旧社会熬过了苦难的童年,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有着深厚的感情。1958年,自愿报名应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副排长。曾三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四次受到连队嘉奖。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退伍回乡,担任大队代购代销员,坚持送货下乡,收购上门,被群众誉为“山里人的好货郎”。1969年他所在的王圪崂生产队有一槽牲畜严重乏瘦,他就主动当饲养员,精心喂养,被评为模范饲养员。1974年,王建仓担任生产队长兼民兵连长,带领民兵,打成两眼大口井,使地下水流入旱田,一年发展水浇地250亩,改变了生产条件。1975年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连副指导员后,更是一心向着集体,活路拣最苦的干,担子拣最重的挑。在平田整地中,尽管身患胃溃疡,但仍然坚持劳动,带领民兵群众苦战60多天,完成了一处又一处农田基建工程,修成了一块又一块水平梯田,被群众称为大干社会主义的“铁汉子”。
王建仓以雷锋为榜样,自觉保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常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60多岁的孤寡老人郭效堂生活困难,他经常帮助料理家务,问寒问暖,请医送药。中年丧妻的任连义,带着五个年幼的孩子,既当爹又当妈,生活很困难,王建仓经常关心照顾。一天深夜,任连义的一个孩子得了急病,浑身发烧,上吐下泻。他闻讯后,立即摸黑去请医生治疗,任连义感动得热泪盈眶。
王建仓临危不惧,多次冒着危险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曾和民兵群众一起,从水利建设工地的大塌方中,救出过两名女社员。他带领生产队的民兵、群众,在汹涌的洪水中连续奋战7个多小时,抢捞出2万多斤小麦。他带头冲入火海,抢救过社员的生命财产。还先后三次抢救落水儿童。1975年12月12日,王建仓组织固城公社的158名民兵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一位17岁的女民兵是第一次投实弹,心情紧张,未等发出隐藏信号就将手榴弹甩在只有两米多远的塄坎上,一场惨重的伤亡事故眼看就要发生。王建仓目睹险情,大喊一声:“卧倒!”随即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已经惊呆了的女民兵按倒在地,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扑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纷飞的弹片,王建仓光荣牺牲了,13名民兵和干部安全脱险。
为表彰王建仓的英雄事迹,中共合水县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1977年8月,中共庆阳地委、地区革委会和庆阳军分区追授他为“模范民兵干部”,并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向王建仓学习”活动。1978年1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中国古代的“高速公路” ,瘦塔之最——塔儿湾石造像塔 ,圣公泉遗址 ,蟠交古城遗址 ,落照碧空映红霞 ,黄河剑齿象的故乡 ,佛教胜地翠峰寺 ,子午岭山水醉游人, 王勃题诗圣公泉, 文冠树与千年古槐,酸枣树的千年沧桑, 薛王庄的历史变迁 ,木瓜寨与干湫子传奇, “碧落霞天”神奇诱人 ,如泣似诉的姊妹湫,陇上江南数太白镇,日本友人参观石雕像
难深重的旧合水 赵凤鸣反清固城举义 何大帅抗税聚众围城 刘志丹太白夺枪 倒水湾军事整编 西华池兵变大捷 包家寨英明决策 红二十五军激战板桥 老城镇三次战斗 西华池两度鏖兵 警三旅决胜午亭子 合水人民拥军支前
俗节日 特色鲜明 ,特色食品 独具风味 ,民间故事 丰富传奇, 社火秧歌 喜庆祥和 ,悠悠民歌 乡土情深, 合水壁画 源远流长, 面塑艺术 异彩纷呈,剪纸艺术 妙趣横生, 民间刺绣 绚丽多彩
物馆文物珍藏丰富, 古建筑遍布合水, 宋代墓葬与砖雕艺术, 范仲淹修筑平戎寨 ,古石刻雕艺精湛 ,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新石器时代文化源流, 黄河古象出土
合水县民间刺绣从汉代开始,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逐渐兴起,唐宋以后,更加发展,各种风格和纹饰的“锦绣文绮”,争奇斗艳,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水平出众,质朴纯真,艳丽多姿,光彩照人。
刺绣
合水民间刺绣,属一种做工精美,最具传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术品。七八岁的姑娘就开始从祖母手中学着扎花绣朵,随着年龄增长,绣工越来越精,民谣云:“8岁学针钱,13进绣房,进了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
历代的合水民间刺绣,凝聚着妇女勤劳和智慧,展示了她们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力,以古朴、雅稚,敦厚,精犷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原始生态的优美感。包含着古代哲学的神秘色彩。
古老的民间刺绣主要用于服装、鞋帽、床帐、挂包和其他小件的装饰。如头巾、香包(荷包)、手帕、扇带、烟袋、玩具等,全是生活中的实用品,实用品加上点缀,不仅美观大方,还能加固布料,耐磨耐穿。
合水民间刺绣中最能在广众面前展示风彩而又惹人喜欢的挂件首推香包。香包,又叫荷包,俗称“耍活”。古代称作香囊、容臭、佩帏、香袋等。囊中装入香料,故称香包,含十里之香,传黄土之情。形态各异,桃形、石榴形、鸡心形、金瓜形、小老头、小画儿、五毒、针扎形等应有尽有。其内涵不外乎解邪秽,祛恶气。还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或为男女恋爱定情信物。尤其是每逢端午节,儿童头戴虎头帽,脚穿虎头鞋,肩蹲小老虎,胸前佩戴五毒(蝎子、蜈蚣、蜥蜴、蛇、蜘蛛)等香包,蔚为美观,青年人相互抢香包,学生给老师赠香包。香气喷鼻,情趣盎然。
剪纸艺术
当你伴着浓浓的年节气氛或是在婚娶贺寿的锣鼓喜庆声中,走进合水农家窑洞或瓦房中,首先引起您极大剪纸兴趣便是映入你眼帘中那窗户上绚丽多彩的剪纸。那白生生的窗纸上或明晃晃的玻璃窗上,一朵朵花儿在春风中绽放,一只只鸟儿在枝头鸣啾。或飞禽,或走兽,或人物,或传说,应有尽有,活灵活现,令你目不暇接。还有那窑顶上的顶棚花、角花、炕墙上的炕围花等,相映成趣,满室生辉。如果遇上婚嫁,你可看到新人洞房中那喜庆的喜花、纹饰别致的团花,使你处在吉祥和喜庆的氛围中,一股舒适之美感油然而生。
合水民间剪纸源远流长。东汉时,随着纸张在民间开始使用,以纸剪人影的剪纸艺术随之诞生。日久天长,演变成形式多样的剪纸艺术。从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赴延安途中写的《彭衙行》中描写的“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诗句中,说明唐代,合水民间剪纸已蔚然成风。千百年来,合水民间剪纸相沿成习。许多农村姑娘,为了装饰环境,美化生活,从小就跟祖辈们学剪纸。大部分剪纸作者不用画图样,随心所欲,拿起剪刀就能剪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图样也互传互借,源于生活,根据实物或某个场面,就能剪出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合水民间剪纸的方式一般有剪纸、刻纸、撕纸、熏花等,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剪纸的形式有单色剪纸(分单张剪纸和叠折剪纸)、复色剪纸(分衬色、填色等),使用方法上有平贴类、单挂类、摆放类。题材多样而鲜明,分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乐舞、诗词歌谣、成语谚语、风俗礼仪、人物、花卉、果蔬、禽兽、鱼虫、文字、器具、山水、建筑等剪纸。应用上分为窗花,其中有团花、角花和零星小花。既有小品,也有成套的,如《老鼠娶亲》、《百象图》、《孔雀戏牡丹》等。窗花内容丰富,多为戏剧人物、花鸟、瑞兽等。门花有春节贴在门上的剪纸门神、门笺等。墙花和炕围花则比较自由,线条粗犷。顶棚花,一般正中为大团花图案剪纸,多为“五幅捧寿”、“凤戏牡丹”、“龙凤呈祥”,四角为角花。门笺,称过门笺、喜笺、单笺、挂笺等。传统的门笺多为串线纹,一般每套3张或5张,也有贴于灶君神龛之上者。还有灯笼花、喜花、套罩纸花、巫术礼佛花、刺绣花样等剪纸。
面塑艺术
合水作为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民间面塑艺术历史悠久,异彩纷呈。合水面塑,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辅之以黑豆、枣、红豆和各色颜料镶点,描画。塑做方法有蒸、烤面塑、炸、烙等。做法有捏、挤、压、挑、剪,构图简洁明快,朴实大方,粗犷雅稚,夸张而传神,动态逼真而古朴。一只顶针,一把木梳,一把面刀,便可做成各种花卉、动植物、人物等图案面塑,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是精美的民间艺术,又有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面塑艺术用途广泛且遍及千家万户。表现在祭祀活动的祭品,家用宗族中祭祀的供品,祝寿中的祝寿礼品,嫁娶中的和气馍,催妆馍、拜天地馍,还有宾客食品。年节中正月十五面灯,七月七日巧娘娘,八月十五月饼,腊月初八雀儿头,腊月二十三供品,春节期间的枣山等等,都为面塑艺术。从形式上讲有飞禽走兽、十二生肖、面虎、蝙蝠、凤、蝶、喜鹊、植物花卉、各种花草、梅花竹菊等;人物形有八仙、寿星、面娃娃等。果品形有石榴、桃、佛手、果子等,合水民间面塑艺术是远古文化在劳动人民中间的延续,不仅是食用的艺术品,而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有关生育崇拜的内容也不少。
合水面塑深深扎根于民俗礼仪、节日活动之中。嫁娶丧葬,传统节日,祭祀活动,寿诞满月,人们都要捏制面塑艺术品,或祝贺或怀念或祈盼,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
合水民间风味小吃,因作物品种的不同,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制作讲究精细,蒸、烙、煮、炸,样样俱全,地方风味特色鲜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臊子面
选用上等小麦优粉加灰水(新时代用碱水或盐水),反复揉搓好,用面盆在案板上扣放两个小时左右,擀臊子面成薄面张折叠后,用刀切成细面条,长三至五尺,入锅煮熟,洁白细长。加臊子汤即为臊子面,加葱花酸汤为酸汤面。臊子汤制做,十分讲究,先用植物油或大油泼好细辣面放入葱花、肉丁、豆腐丁、萝卜丁、黄花节、木耳等,热油爆炒,加入各种调料兑水成汤,再放入熟油辣子,颜色鲜艳,汤煎好后打入鸡蛋即可。将煮熟的细面条捞入碗中,再挑入臊子汤内,香气四溢喷鼻,味道极佳可口。手艺好的人,擀切的面条又细又长,又有韧性,俗称“煮在锅里莲花转,挑上筷子打秋千,捞在碗里一条线,吃到嘴里活神仙。”人人爱吃,闻名遐迩。
凉粉
是人们炎夏十分喜欢的小吃,把荞麦磨成珍子后,用水淘洗泡软,加水揉搓取渣后使其成为淀粉,再加水成浆。下锅后一边烧火,一边搅拌,熟后为膏状,摊晾案上或倒入盆中冷却。食时切成楞条或镂成细条,调入油泼辣子、蒜泥、芥末、炒韭菜、盐、醋等调料,凉爽可口,且有醒脾明目消暑功效。也可以晒凉粉干和肉同炒,味道亦佳。暑夏之际,将做好的凉粉趁热用漏勺漏入冷开水盆中,状似小鱼儿,俗称“凉粉鱼”,加韭菜和酸辣汤食用,清凉爽口,消渴泻火。秋冬时节,将凉粉切块,放入热油锅中爆炒,加入调料,称作炒凉粉,味道十分可口。
粘面
又称粘面糕。把粘糜子碾成面粉,制做时,根据食量所需。先将一半面粉倒入开水锅中,用擀面杖搅熟后,舀出放在案上,再将剩余的一半面粉掺入,搓揉均匀后,撕成小拳头大的疙瘩,用大火在锅内蒸六个小时左右,俗称“发酵”。发至有甜味时,端出放于案上,搓揉成圆柱形,俗称面糕。切成圆薄坨片,用油炸或油锅烫烙后,撒入白糖或蜂蜜食用,粘而又甜,老幼喜食。
玉面
亦称酿皮。先把揉和好的细麦面放入水盆中搓洗,再用细网箩过滤,直至剩下少量面筋为止。过滤下去的玉面水在盆中沉淀后,把剩水倒掉,把淀在盆底糊状的粉糊放在锅里蒸熟即可。由于这种做法省事,称“懒玉面”。另一做法是把面粉倒入锅里先炼成面团,再从锅中铲出放在案上分成小块,再揉搓成圆柱小块,入锅蒸熟后,用床子压成玉面,加入调料,别有风味。洗玉面剩下的面筋,加热后可发成海绵状,蒸熟放晾后切成小方块(称“帕帕”)即可食用。也可同玉面和凉粉混合调吃,更具风味。
麻浮
把小麻子磨成细沫,用细箩过滤去渣入锅加水煎汤,使麻仁浮在水面而成块状,捞出后配以调料,做包子馅、饺子馅或炒菜食用,别有风味。
煎饼
把磨好的麦面或荞面加水调成糊状,倒入刷上油的平面锅底上,文火摊制,熟后透亮薄柔,夹上油泼辣子、炒洋芋菜或其他素菜,卷成筒状而食,香味余长。
搅团
原属农民家常便饭,新时代成为一种名味小吃。将洋芋刮掉皮,用水掏净,切成细条状或用叉子叉成小而搅团细条状,拌以麦面拨拉均匀,配以调料水,入锅蒸熟后,加入炒菜或大肉臊子,或大油调匀食之,味道极美。除此,还有苜蓿拨拉、菜拨拉等,人们都喜欢吃。
暖锅
为旧时大家小户喜欢冬季吃的食品。先将做好的豆腐、粉条、萝卜片、丸子、肉片、木耳、黄花菜等,盛于砂锅或铜锅内,表面放一层肉片,倒入调料水,在锅芯内煨上炭火,炖熟后根据食者口味可加入所需调料,多在冬季和春节期间食用。新时代把这种暖锅称“土暖锅”,已成为人们向往的风味小吃。
猪灌肠
用猪血、猪肠做制。把宰猪时的鲜猪血接下,加入葱花、荞面、调料,搅和成糊状,灌入洗净的猪肠内蒸熟即成,食用或热或炒,民间多在春节前杀年猪时做猪灌肠。
猪火腿
亦称陈年干猪腿。在鲜猪肉腿上抹上食盐、花椒等调料,待盐被肉内水分溶化后,稍蒸再晾晒三日左右,再用熟植物油涂抹一遍,使肉变成红色,挂在窑壁上,即为火腿。可保存三年左右而不腐烂,食用时做汤做菜,色味俱全。
黄酒
用酒谷米加粬酿制,属传统酿酒。旧时,民间过节过年,红白喜事均饮黄酒。先把酒谷米入锅煮熟,加以酒粬拌和,再加入中药渣水入缸内,把缸口封严,冬季放在热炕上使其发酵。月余后即可倒入带凿眼孔的缸内,以竹筒或芋子筒过滤入大盆内,称为底子酒(上等酒),再边加水边泄滤,一连数天,可过滤出中等酒、淡酒,倒入缸内,以备春节和红白喜事用。黄酒清澈明亮,醇厚可甜,优等酒可以用火点燃,黄酒有强筋壮骨,舒筋活血等功效,可泡药酒,作中药引子,也可做料酒。
豆腐脑
香包
是农家妇女用裁剪花衣的边角料,稍加剪,缝、拆、抽,制成的一种具有立体感造型的艺术晶。与现代豆腐脑的软雕塑艺术品近似,因布包内装有香味浓郁的香草(艾叶等)而得名。
香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民俗文化遗产,在中国民间极为普遍,而以庆阳地区最为典型。合水自古以来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相对闭塞,香包作为显示古文化形式与原始宗教观念的民间艺术晶,仍然保留着上古时代的原始文化形态,反映了本地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香包多以蝉、蛙鱼等动物为原型,蝉有蝉联绵延之意,和鱼蛙一样,可能与人的起源有关,象征着生殖和生命的延续,反映了原始的图腾崇拜。端阳节佩带的香包多为十二属相动物,还有粽子、瓜果、花卉等形象,旨在除瘟疫,驱“五毒”(蜘蛛、壁虎、蛇、蜈蚣、蝎子);婚嫁喜事的香包多为“鱼穿莲”、“莲生贵子”、“葫芦”等形象,象征瑞吉幸福和生命的延续。合水香包较多地保留了原始宗教的痕迹,造型简练,做工精细,花样繁多,成为具有审美、观赏价值的民间艺术珍品。
耳枕
是集实用与观赏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以做工精细,纹饰讲究,造型独特,柔软舒适为主要特点。合水耳耳枕枕全部出自民间巧妇之手,因枕头中间挖去一块,空间大小恰巧可保护耳朵不受头压而得名。
合水地毯
合水是甘肃乃至中国地毯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合水地毯、挂毯选用当地土种羊毛编制,其羊毛纤维粗长,弹性好,光泽强,是编制地毯的优质原料。配以精美的编制工艺和美丽的图案,使合水地毯质高艺精,五彩缤纷。
合水地毯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多为手工制作,融人了佛教艺术以及其他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俗。合水地毯做工精细,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和艺术特色。其I艺用抽纹编织,剪花整梳成形。图案多为黄土高原民间流传的传统纹样,常见的有博古,八宝、四艺、花草、龙凤、人物耕作等场景,有着极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合水地毯、挂毯远销日本、加拿大、东南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深受中外客商欢迎。
合水黄花
中国种植黄花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而合水自古以来就是久负盛名的黄花之乡。其境内丘陵起伏,川塬合水黄花纵横,土地肥沃,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十分有利于黄花生长。黄花经焙制晾做臊子面,其合水黄花富含糖,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等有机成份,不仅是营养佳晶,滋补名莱,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利尿通乳,解酒,止血等功效。可治口舌热燥,大便带血,小便不利,产妇乳闭,吐血便秘等症。合水黄花被国家经贸部誉为“西北特级金针莱”。近年来,该县努力把何家畔、西华池、肖咀等乡(镇)辟为黄花莱生产基地,并创办金针莱深加工厂,生产的产品声,泽鲜亮,包装精美,质优价廉,深受广大客商喜爱。
白瓜籽
白瓜籽品质优良,外观洁白,板大皮薄,仁厚味醇,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蛋白质、脂肪以及防癌抗癌的葫芦素等,有滋容养颜,开胃剩津,润肠通便之功效,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年产量497吨,是一种理想的绿色食品。
横贯全境的子午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沙棘、羊肚菌、大叶芹、黑木耳、蕨菜、苦菜等子午岭特产誉满中外。
黄花菜
黄花菜色泽黄亮、条长肉厚、营养丰富,品质居全国之首。"合水特级金针菜"远销香港、东南亚、台湾、日本等地,年产量1017吨,10万亩黄花菜基地已经建成。
苹果 合水县地处苹果载植最佳纬度区,是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所产苹果个大,含糖量高,肉细汁多,色泽鲜艳。品种有红富士、元帅、青冠等,现6有果园面积5.94万亩,目前已有66.4%的果园处于盛果期,苹果深加工具有很大潜力。合水素有"红杏"之乡的美誉,栽培历史悠久,所产曹杏品味俱佳,果肉肥厚,醇香鲜嫩,杏仁饱满,适宜鲜食和加工,生产的杏脯深受国内外朋友的亲昧
此外,合水鹿茸酒、古象奶粉、合水枸杞品质纯正囱装精良,板桥砚台工艺精美,合水根雕生活气息浓郁,合水皮影古朴纯厚,它们都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