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王店孜乡五岳庙始建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因年久失修,又于明朝洪武七年1347年重修,内设神像,供奉有东皇大帝、三公大圣、神信十殿阎君及关公塑像等。清康熙五十三年的公元1714年又修复,民国五年的公元1916年,复修《石碑文》。以上源出自《阜南县志》、《颖州志》、《阜阳县志》。五岳庙鼎盛时期有佛门弟子百余人,土地一百二十亩,庙宇四十六间,神像数十尊。十年文革庙毁人空,余土地六十亩,石碑两块,匾额一块,石狮子一尊,阜南县历代将军石碑十一块,千年古柏两棵,六百多年古银杏树一棵。三棵古树于1987年10月被阜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并立碑保护。2002年10月被阜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并拨款10500元修建护栏立碑保护。 2003年阜南县人民政府已申报省级重点文物,尚在审批中。五岳庙在1947年时,曾是享誉皖、豫、鲁三省的佛门胜地,她像一棵镶嵌在淮北平原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这里是通往颖州、商丘、沈丘、信阳、阜阳的交通要塞,是当地人民文化生活、物质交流的中心。据史料载,此庙由姓吴的主持兴建逢会,后来由姓张、姓王的主持修复,接传逢会。每年农历正月初八烧香会,十月一日物质交流会,直至1948年终止。
2002年,社会贤达王桂华主持翻建了大殿五间,重建三门及围墙,恢复了每年两次的传统庙会。大会期间有曲剧、豫剧、歌舞、杂技、花桃子、旱船、狮子灯等。赶会的、烧香的、拜佛的成千上万,热闹非凡,香火旺盛,烧香许愿者络络不绝。实现心愿者把逢会唱戏包场一空,还愿者捐资百元者不计其数。物质交流日成交额达两千多万元。
风景秀丽的五岳庙,悠悠八百载,劝化黎民千百万,功盖四方,名贯古今。历经沧桑劫难,古庙不复存在,古松却更挺拔苍翠。神奇的民间传说把你带入另一个天地。建设后的神殿,电动、光、声控设备让你看后毛骨悚然,目瞪口呆,传统文化的弘扬使人耳目一新,感人至深。
五岳村千年古柏旅游区,位于皖西北豫东南的阜南县 王店孜乡五岳村境内,南靠在建省道阜新高速公路,北邻县道柴集至新村柏油马路,西接县道赵集至马寨柏油马路,东与柴集接壤,交通十分便利。该区以古老寺庙五岳庙的人文历史、佛教文化、植物奇观为背景,多层次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新建古式桥两座、铁索桥一座,搞好园林绿化、喷泉及雕塑,占地300亩,吸引着众多城乡游客前来。当今,适值改革开放之盛世,又恰逢开发大阜阳之契机,把五岳庙建成阜阳市一日游的一个景区,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景区建设拟14个项目:
1、佛教园(电控设备、光、声、情一体化)
2、明朝张居正响场(古式专利)
3、阜南历代将军碑林
4、百家姓氏文化
5、传统二十四孝电教馆(青少年教育基地)
6、历代农民生产工具、生活资料展览馆
7、古柏、银杏树保护区
8、动物园
9、农民乐园
10、垂钓中心(40亩)
11、堆制石磙山、磨盘山
12、天文、阜景观察塔
13、百种鱼类观赏厅
14、石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