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新月形沙丘。
形态最简单,平面呈新月形,迎风坡凸出而平缓(一般5~20°),背风(落沙)坡凹而陡(一般28~34°),高度3~8米,沙粒在风力作用下不断顺迎风坡跳跃和滚动,向丘顶运动,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堆积于落沙坡而使丘体不断前移;
②新月形沙丘链。
若干个新月形沙丘横向连接成链状,高度可达90米;
③鳞状沙丘。
新月形沙丘纵横(尤其是纵向)彼此紧密相连在一起,状似鱼鳞;
④格状沙丘。
在两组风向作用下,由纵横交错的沙丘链组成;
⑤复合型新月形沙丘。
丘体高大(一般高30~300米,长1~15公里,宽0.3~3公里),在巨大迎风坡上,层层叠置次生沙丘,总体可成单个新月形,也可成链状复合型沙丘;⑥穹形沙丘。叠置有次生沙丘,总体成平放盾状(一般长宽均约200~500米,高30~60米)等。
平面呈抛物线形,与新月形沙丘相反,迎风坡平缓凹进,背风坡陡而凸出(高度一般10~70米,有的达150米)。当其两臂被拉长变窄,彼此相互平行使丘体成U形时又称为发夹形沙丘;发育多个丘臂的复合抛物线形沙丘称为耙状沙丘;
被植物固定或半固定的密集新月形沙丘或沙丘链;
被植物固定或半固定的格状沙丘。